当期目录

2018年, 第8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脊髓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2在大鼠持续性术后痛中的作用   收藏
胡兴国, 祁乐, 刘功俭, 曾因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434 )

目的 研究脊髓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 GRK2)在大鼠持续性术后痛中的作用。 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溶媒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组(Ⅱ组)、假手术+GRK2降解抑制剂MDL28170组(Ⅲ组)、皮肤/肌肉切口和牵拉(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 SMIR)组(Ⅳ组)、SMIR+DMSO组(Ⅴ组)、SMIR+MDL28170组(Ⅵ组)。应用Yaksh法鞘内置管;采用Flatters法制备大鼠SMIR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3 d(T1)、术后7 d(T2)、术后14 d(T3)、术后21 d(T4)用von Frey细丝法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于T3时刻行为学测定后各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处死,取L4~L6节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RK2的表达。 结果 与Ⅰ组比较,Ⅳ组和Ⅴ组T1~T4时PWMT明显降低(P<0.05),Ⅵ组T1~T3时PWMT明显降低(P<0.05);T1~T4时,与Ⅳ组比较,Ⅵ组PWMT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和Ⅴ组大鼠脊髓GRK2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Ⅳ组比较,Ⅵ组大鼠脊髓GRK2表达明显上调(P<0.05)。 结论 脊髓GRK2表达水平下调与大鼠SMIR持续性术后痛的发生、发展有关。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麻醉对老年合并中重度高血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收藏
徐彬彬, 李元海, 徐光红, 鲁显福, 王义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402 )

目的 观察BIS指导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合并中重度高血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影响。 方法 选择老年合并中重度高血压拟行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年龄63~80岁,ASA分级Ⅱ、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术前简易智力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经验麻醉组(E组)和BIS监测组(B组)。B组根据术中BIS值调整麻醉深度,E组根据临床体征和麻醉医师经验判断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3 min(T1)、上止血带前(T2)、上止血带后30 min(T3)、松止血带前(T4)、松止血带后(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躁动、苏醒延迟、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采用谵妄评估量表(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评估术后3 d内POD发生情况。 结果 E组T1、T2时SBP分别为(112±9)、(103±7) mmHg(1 mmHg=0.133 kPa),TI时DBP为(66±7) mmHg,B组T1、T2时SBP分别为(119±11)、(108±9) mmHg,TI时DBP为(72±10) mmHg,与E组比较,B组T1、T2时SBP和T1时DBP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丙泊酚用量[(322±49) mg]小于E组[(366±52)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呼吸恢复时间[(4.3±1.5) min]、睁眼时间[(5.7±1.4) min]、拔管时间[(10.5±2.5) min]、PACU驻留时间[(32±5) min]短于E组[(5.6±2.1)、(7.4±2.1)、(12.1±2.5)、(35±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B组术后3 d POD总发生率(20.0%)明显低于E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IS监测减少老年合并中重度高血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提高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降低POD的发生率。

精细化麻醉管理在盆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梁斌, 薛荣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384 )

目的 研究精细化麻醉管理应用于盆腔肿瘤患者开腹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96例盆腔肿瘤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验组(A组)、精确控制组组(B组),每组48例;A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B组联合使用仪器设备(包括麻醉深度监测仪、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心功能监护仪等)指导实施麻醉。在入室Narcotrend(NT)数值数据出现3 min后(T0)、插管后即刻(T1)、进腹(T2)、切除标本即刻(T3)、关腹(T4)、缝皮(T5)、意识恢复(T6)、气管拔管(T7)、出室(T8)等9个时间点,观察记录MAP、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SpO2;记录NT分级(Narcotrend stage, NTS)、NT指数(Narcotrend index, NTI)、肌松计数、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TOF)值、每搏量变异率(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记录各麻醉药用量、液体出入量、尿量、插管评级(按照Copper评分方法)、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拔管时间(停药至拔管之间的时间)、出室时镇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法);记录副作用发生情况、ICU停留时间及手术至出院时间。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MAP、HR于T1~T8时点较低(P<0.05),NTS处于D1~E2期患者较多(P<0.05);B组咪达唑仑用量较大(P<0.05),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较小(P<0.05); B组总入量较少(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短,Copper评分较高,Ramsay评分较低(P<0.05);B组副作用及并发症少,ICU停留时间及手术至出院时间短(P<0.05)。 结论 精细化麻醉管理使麻醉诱导与维持过程平稳,苏醒及时而完全,副作用及并发症少,患者术后转归好。

不同通气容量对全身麻醉诱导胃进气的影响   收藏
刘廪, 陈苗, 谢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4-4.  
摘要( 1 )   HTML( 0 )     PDF( 472 )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评估全身麻醉诱导时不同通气容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患者胃进气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LC的患者45例,年龄30~60岁,BMI 19~24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例):6 ml/kg通气组(V6组)、7 ml/kg通气组(V7组)和8 ml/kg通气组(V8组)。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容量控制模式行面罩通气2 min。使用超声监测仪在面罩通气前及通气2 min时采集胃窦部面积(cross-sectional antral area, CSA),并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刻(T0)、面罩通气30 s(T1)、面罩通气60 s(T2)、面罩通气90 s(T3)、面罩通气2 min(T4)及插管后即刻(T5)的SpO2及PETCO2。 结果 T4、T5时V6组患者SpO2较T0及其余两组降低(P<0.05),T3~T5时V6组患者PETCO2较T0及其余两组升高(P<0.05);V8组面罩正压通气后CSA明显大于面罩通气前(P<0.05)。 结论 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去氮给氧时,面罩通气容量为7 ml/kg时既可保证通气效果,又可避免发生胃进气。

离体应用促凝药对液体稀释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收藏
宋玉洁, 徐振东, 薛庆生, 刘志强, 于布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420 )

目的 探讨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RL)、琥珀酰明胶注射液(succinylated gelatin, GEL)、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 HES)稀释及应用人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 Fg)、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 FⅧ)对凝血的影响和纠正作用。 方法 择期行外科手术患者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L组、GEL组、HES组,每组6例。采集静脉血,37 ℃恒温下,每组保留部分全血外,余按分组予相应液体进行50%稀释,并应用不同剂量Fg、FⅧ,使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TEG 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分析凝血变化。 结果 RL组中,与全血比较,稀释后血液的 K值延长、MA值减少(P<0.05)。GEL组和HES组中,与同组全血比较,稀释后血液的K值延长、α角和MA值均减小(P<0.05)。HES组血液稀释后的K值大于GEL组,MA值小于GEL组(P<0.05)。RL组中,稀释血液应用小剂量Fg后,与稀释血液比较,K值降低、α角及MA值增大(P<0.05),其中K值及α角偏离正常范围。稀释血液应用大剂量Fg后,K值、α角及MA值都偏离正常范围。GEL组中,稀释血液应用小剂量或大剂量Fg后,与全血比较,TEG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S组中,稀释血液应用小剂量Fg后,与全血比较,R值、K值与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A值仍低于全血时的基础值(P<0.05)。而稀释血液应用大剂量Fg后,与全血比较,TEG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稀释血液应用FⅧ后,与稀释血液比较,TEG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L稀释对凝血的影响最轻,GEL次之,HES影响最明显。Fg对液体稀释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有纠正作用,但其纠正效果与液体种类有关,其中HES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需要大剂量Fg才能被完全纠正。FⅧ不能纠正血液稀释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

经鼻高流量吸氧用于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收藏
耿晓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456 )

目的 比较经鼻高流量吸氧(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HFNC)与雾化面罩吸氧对CPB术后患者肺氧合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换瓣手术后入住ICU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实验组)和雾化面罩吸氧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按照CPB术后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治疗,拔除气管导管后实验组采用高流量吸氧湿化仪辅助通气,对照组采用雾化面罩吸氧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临床表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二次插管率以及住院时间等,并予以血气分析及相关化验检查。 结果 实验组的SpO2、氧合指数、术后住院天数、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二次插管率、入住ICU的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FNC对比雾化面罩吸氧可以明显改善CPB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可以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氧合能力。

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收藏
朱明慧, 汤洋, 许倩, 秦勤, 陈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438 )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恢复情况。 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QLB组和TAPB组。术后即刻分别行QLB及TAPB,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采用VAS评估术后4、8、12 h和24 h不同时间点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观察两组阻滞扩散的平面,术后恢复及副作用的情况。 结果 QLB组的阻滞平面扩散至T7~L1;TAPB组的阻滞平面扩散至T10~L1;术后4、8 h的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静息与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TAPB组(P<0.05);术后24 h内需要镇痛补救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肛门排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较TAPB,QLB可以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镇痛效果持续更长。

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分析和麻醉处理   收藏
董佳, 彭宇明, 冉强强, 李艳, 朱晓东,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436 )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麻醉管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患者34例临床资料、治疗、麻醉管理及治疗转归。 结果 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患者共34例,其中垂体瘤3例,神经鞘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脉瘤1例,皮样囊肿1例,脑膜瘤2例,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胶质瘤12例,髓母细胞瘤1例,绒癌1例。孕早期7例,孕中期13例,孕晚期14例。其中急诊入院28例。神经外科处理:先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9例,同期神经外科治疗及剖宫产手术3例,先行剖宫产手术后期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7例,剖宫产后放弃治疗3例。神经外科手术方式中占位切除19例,血肿清除或去骨片减压3例,介入栓塞1例,脑室腹腔分流1例。产科处理包括:立即终止妊娠27例(同期神经外科手术3例),期待妊娠7例。孕中晚期26例患者行剖宫产,硬膜外麻醉16例,全身麻醉10例;入院时患者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全身麻醉组明显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胎儿娩出后椎管内麻醉组MAP明显降低(P<0.05)。产妇死亡4例,胎儿死亡2例。 结论 妊娠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危及母胎安全。产科及神经外科手术的时序及麻醉选择至关重要,需多科室协作权衡利弊,结合患者病情、颅内压以及胎龄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收藏
王立鹏, 赵鑫, 刘欢,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374 )

目的 探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后路矫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行AIS后路矫形术的患者936例(男147例,女789例),年龄11~18岁,平均(14.4±1.7)岁,按术后是否予输血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输血组(188例),术后未输血组(748例)。记录术前Hb、Cr、BUN、凝血指标、BMI、ASA分级、术前Cobb角、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截骨、氨甲环酸的使用、椎体融合数、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信息及术后3 d引流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S后路矫形术后输血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188例患者(20.1%)需要输注悬浮红细胞;单因素分析中,术前Hb、术前Cobb角、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融合数、术后引流量、性别、ASA分级、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男性[比值比(odds ratio, OR)=2.258、95%CI 1.266~4.028]、椎体融合数>12(OR=1.587、95%CI 1.070~2.353)、术后引流量> 515 ml(OR=2.025、95%CI 1.409~2.911)、术前Hb低于128 g/L(OR=1.956、95%CI 1.356~2.820)均为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使用氨甲环酸(OR=0.497、95%CI 0.266~0.930)为术后输血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AIS后路矫形术后总体输血率为20.1%;男性、椎体融合数>12、术后引流量>515 ml、术前Hb<128 g/L均为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使用氨甲环酸为术后输血的保护性因素。

综述
右美托咪定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收藏
杨开银, 冷玉芳, 刘振臻, 李轩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31 )

背景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成为影响术后患者康复及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证实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肾I/RI有保护作用。 目的 综述Dex对肾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内容 Dex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损伤、抗炎作用、抗凋亡作用、改善线粒体功能以及抑制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JAK2/STAT3)、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 TLR4)信号转导通路和激活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ide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3, SIRT3)信号转导通路对肾I/RI发挥保护作用。 趋向 Dex对肾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目前仍在研究中,有望在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为临床治疗措施提供有力证据。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收藏
冯苗苗, 张波, 张传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424 )

背景 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下降,对手术、麻醉等应激反应耐受性下降,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因此制定围手术期用药方案、给药剂量需慎重。 目的 综述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在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内容Dex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抑制交感神经等作用,且无明显呼吸抑制效应,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但使用时应减量,注意监测,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趋势 Dex在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使其完善。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儿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收藏
赵婉, 晏馥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2-12.  
摘要( 0 )   HTML( 0 )     PDF( 448 )

背景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NIRS)可以监测小儿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的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具有无创、实时、连续的特点。 目的 综述NIRS在小儿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为其在临床研究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通过回顾近年临床相关研究,对RSO2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儿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评估NIRS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趋向 NIRS在小儿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监测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尚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指导临床应用。

全身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防治研究进展   收藏
孙丹丹, 李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3-13.  
摘要( 0 )   HTML( 0 )     PDF( 485 )

背景 留置导尿管是手术患者较为重要且常用的操作。临床工作中发现,全身麻醉恢复期留置的导尿管会显著增加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的发生率。 目的 提高对CRBD的重视,减少术后CRBD的发生,提升麻醉恢复质量。 内容 对CRBD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CRBD产生的机制与众多因素相关,尚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未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老年危重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   收藏
刘开远, 魏文兴, 马泽华, 孙宝航行, 闻大翔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4-14.  
摘要( 0 )   HTML( 0 )     PDF( 469 )

背景 谵妄与老年患者术后病死率的上升有很大关系,且治疗效果欠佳。因此,研究ICU中老年危重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医疗手段都不是预防谵妄最合适的方法。 目的 就近年来老年危重患者术后谵妄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围绕老年危重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分别介绍氟哌啶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右美托咪定、褪黑素及一些非药物处理的预防性应用。 趋向 目前最多的证据指向药物预防术后谵妄,并且抗精神病药物和右美托咪定在ICU的使用已经基本达到了共识。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疼痛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苏林, 王国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5-15.  
摘要( 0 )   HTML( 0 )     PDF( 419 )

背景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家族配体具有强大的神经营养活性,在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家族成员GDNF、artemin 及其特异性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family receptor, GFR)α1和α3在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成为开发镇痛药物及疼痛治疗方法的新靶点。 目的 提示将GDNF、artemin及其特异性受体作为靶点发展新的疼痛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 内容 对GDNF、artemin及其特异性受体参与疼痛发生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相关药物开发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GDNF和artemin及其特异性受体在疼痛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在不同病因导致的疼痛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如果能开发出以GDNF、artemin或其特异性受体为靶点的药物,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个性化处理,将会极大推动疼痛治疗方法的发展。

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处理措施   收藏
杨定, 田毅, 田国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6-16.  
摘要( 0 )   HTML( 0 )     PDF( 494 )

背景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药物,因其药效强、起效快、半衰期短和无蓄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其诱发术后痛觉过敏发生率高,对术后管理非常不利。 目的 探讨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remifentanil-induced hyperalgesia, RIH)的治疗措施。 内容 系统回顾近年来RIH的机制,综述RIH的防治措施。 趋向 深入研究RIH的机制,为预防RIH的治疗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收藏
刘施雯, 方芳, 仓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7-17.  
摘要( 0 )   HTML( 0 )     PDF( 375 )

背景 Wnt家族是一段高度保守的基因片段,对神经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目的 叙述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如何调节神经系统发育。 内容 叙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调节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决定神经干细胞空间分布、调控成年小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从而阐释该信号通路如何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趋向 通过了解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了解其通路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全身麻醉意识消失与分子靶点及丘脑皮质睡眠觉醒环路关系的探讨   收藏
张盼盼, 钟琦, 陈婷, 邹玉凤, 曹玥, 陈畅, 张宗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8-18.  
摘要( 0 )   HTML( 0 )     PDF( 485 )

背景 随着分子靶点研究的深入,全身麻醉药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逐渐明确,但全身麻醉药引起意识消失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总结分子靶点及丘脑皮质睡眠觉醒环路在全身麻醉引起意识消失中的作用,探讨全身麻醉药物引起意识消失的神经机制。 内容 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通过作用于睡眠-觉醒环路引起意识消失,其中丘脑-皮质环路是该环路的重要结构,全身麻醉引起的意识消失与抑制丘脑的活动及丘脑-皮质网状结构密切相关。 趋向 深入研究全身麻醉药引起意识消失的分子以及丘脑皮质睡眠觉醒环路的神经机制,有助于研发出更有效的全身麻醉药物。

caveolin-3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收藏
杨昌明, 王婵, 周玉, 夏正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19-19.  
摘要( 0 )   HTML( 0 )     PDF( 396 )

背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全球心脏发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威胁人类的健康安全。小窝蛋白(caveolins, Cav)是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中分隔和调节信号转导的蛋白质。小窝蛋白-3 (caveolin-3, Cav-3)对心肌I/RI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总结近几年Cav-3在I/RI中保护作用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方向。 内容 简要介绍caveolae和Cav,并描述Cav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总结Cav-3在保护机体免受心肌缺血、I/RI以及预处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其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和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TC)、麻醉药预处理、阿片类药物预处理、脂联素预处理以及其他物理治疗对I/RI的保护作用。 趋向 提出了临床医师和基础科学家可能会感兴趣的潜在研究方向。

全身麻醉药机制的研究技术进展   收藏
蔡霜, 罗天元, 余守洋, 喻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8): 20-2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028 )

背景 目前,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其研究技术发展迅速。 目的 综述近年来全身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技术进展。 内容 各种新技术(如新型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神经活动钙信号光学检测、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神经影像学技术)在全身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运用。 趋向 探讨各种新技术运用于全身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优势,为全身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