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综述 
述评
2018年神经外科麻醉进展   收藏
菅敏钰, 王朔, 孙婉琛, 李修衡, 李嘉欣,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5 )   HTML( 341 )     PDF( 434 )

神经外科麻醉主要包括3个方面:脑肿瘤手术麻醉、脑血管病手术麻醉和颅脑创伤手术麻醉。文章总结了自2018年以来发表的神经麻醉相关文献,针对以上3个方面的麻醉特点进行论述,主要包括相关疾病的围手术期管理、围手术期药物应用、麻醉方法、围手术期监测等。

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麻醉的现状与未来   收藏
田婧, 谢克亮, 于泳浩, 王国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1-1.  
摘要( 5 )   HTML( 330 )     PDF( 419 )

术中唤醒麻醉在神经外科麻醉中被称为清醒开颅(awake craniotomy, AC)技术。随着AC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术中检测手段的改良,AC技术与术中电生理定位技术和神经功能检测的联合应用,在外科切除位于功能区病灶(如Broca区、Wernicke区)或中央前回运动区病灶、癫痫病灶和利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治疗帕金森病或强迫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AC技术对麻醉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需要患者术中在一定镇静和镇痛水平下,同时保持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稳定,能够配合参与神经功能评估。因此,了解AC技术的适应证、方式、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AC技术质量,对于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将大有益处。

论著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李丽伟, 耿璐璐, 马春宇, 马艳丽, 李冰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01 )

目的 观察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 PH)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CEA患者40例,年龄40~70岁,ASA分级Ⅱ、Ⅲ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R组)和PH组(H组),每组20例。R组机械通气参数设置,潮气量(tidal volume, VT)8~10 ml/kg,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12~16次/min,PaCO2 35~45 mmHg(1 mmHg=0.133 kPa);H组机械通气参数设置,VT 6~8 ml/kg,RR 12~14次/min,PaCO2 46~55 mmHg。记录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等基础指标。采用近红外光谱仪监测脑氧饱和度(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分别记录术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10 min(T2)、颈动脉阻断前即刻(T3)、颈动脉阻断后即刻(T4)、术毕(T5)6个时间点的SBP、DBP、MAP、心率、SpO2及PETCO2和rSO2值。于T0、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3 d、术后7 d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蛳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评估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 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等基础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H组在T2~T5时间点PETCO2升高,rSO2升高,术后24 h、术后48 h的MMSE评分升高,减少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T2~T5时间点的rSO2降低,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3 d、术后7 d的MMSE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H通气可改善CEA患者的脑氧代谢,减少POCD发生。

脑膜瘤切除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郑婉君, 谢思妤, 陶奕然, 郑碧琼, 林献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380 )

目的 通过筛选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备血及实施血液保护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脑膜瘤切除术的58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 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结果 脑膜瘤患者术中输血136例,输血率为23.25%,其危险因素包括:肿瘤位于颅底(X1)、直径≥3.7 cm(X2)、累及重要血管(X3)(P<0.05)。患者术中输血的预测概率P=1/1+e-Y, Y=-3.602+0.596X1+2.163X2+1.809X3。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843±0.018 (P<0.05)。 结论 肿瘤位于颅底、直径≥3.7 cm、累及重要血管是脑膜瘤切除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分析   收藏
菅敏钰, 俞美荣, 刘海洋, 梁发,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00 )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9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组47例,无深静脉血栓组242例。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10分[(P=0.004,比值比(odds ratio, OR)=1.359,95%CI 1.101~1.677]、凝血酶原时间<12.0 s(P=0.029,OR=1.945,95%CI 1.216~2.341)、蛛网膜下腔出血(P=0.013,OR=2.030,95%CI 1.502~2.781)和手术时间>3.1 h(P=0.040,OR=3.171,95%CI 2.031~3.922)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术前GCS评分较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手术时间长的颅脑外伤患者,应警惕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面肌和肢体骨骼肌对罗库溴铵敏感性差异与面神经诱发肌电位监测的研究   收藏
黄勇, 吴爽, 李士通, 魏薇, 陈莲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383 )

目的 研究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和肢体神经支配的肌肉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探讨不同肌肉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差异是否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nAChR)亚基有关,同时探索不同肌肉nAChR的表达差异是否与聚集蛋白(agr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 Lrp4)/肌肉特异性激酶(muscle-specific kinase, MuSK)信号调节通路(即agrin/Lrp4/MuSK通路)和神经调节素1(neuregulin1, NRG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rbB)信号调节通路(即NRG1/ErbB通路)有关。 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取左侧口轮匝肌和腓肠肌分别分为口轮匝肌组(20只)和腓肠肌组(20只),通过离体药效学检测两组肌肉对罗库溴铵的量效曲线,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组肌肉nAChR的α1、β1、δ、ε和γ亚基的表达量。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肌肉agrin、Lrp4、MuSK、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3)、NRG1 β、ErbB2、ErbB3和ErbB4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罗库溴铵对口轮匝肌的IC50大于罗库溴铵对腓肠肌的IC50(P<0.05);口轮匝肌在单位肌肉横截面积上的nAChR亚基密度高于腓肠肌(P<0.05);口轮匝肌NRG1β、ErbB2、ErbB3和ErbB4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腓肠肌(P<0.05),而agrin、Lrp4、MuSK和MMP3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对肌肉松弛药的敏感性低于肢体神经支配的肌肉,其机制可能与单位肌肉横截面积上的nAChR亚基密度有关。口轮匝肌中nAChR亚基的高表达与NRG1/ErbB通路有关,而与agrin/Lrp4/MuSK通路无关。

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头皮神经阻滞对开颅术后镇痛的影响   收藏
吕晶, 吴茜, 吴志林, 姚尚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397 )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12月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C组用1 ml生理盐水、Dex 组用1 μg/kg的Dex稀释至1 ml,分别加入0.4%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药中,在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双侧头皮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6、12、18、24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的感觉阻滞时间、需补救镇痛的例数、镇痛满意度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Dex 组术后6、12、18、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6、12、18、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Dex 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显著延长,需补救镇痛比例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μg/kg的Dex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头皮神经阻滞有效地降低了开颅患者术后VAS评分,为开颅术后镇痛提供了较好的临床方案。

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监测与出血及血栓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闫翔, 董佳, 曾敏, 彭宇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398 )

目的 观察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状态异常发生情况,为胶质瘤患者术后出血及血栓风险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患者的术前信息和凝血检查结果、术中快速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检测凝血功能结果和术后颅内出血、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按照是否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相关并发症分组和组间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41例胶质瘤手术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相关并发症28例,未发生者113例。术后发生凝血功能并发症组与未发生凝血功能并发症组比较,发生凝血功能并发症组的年龄较高[(47±17)岁∶(35±19)岁,P=0.003],术中胶体液使用更多(100%∶93%,P=0.014)、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比例更高(71%∶30%,P=0.003)、住院时间更长(19 d∶15 d,P=0.008)、围手术期脱水治疗天数更长(12.0 d∶10.5 d,P=0.017)。Logistic回归中,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 OR)=1.033,P=0.026]、高级别胶质瘤(OR=3.173,P=0.031)、术前凝血功能与术中TEG均异常(OR=4.332,P=0.028)、胶体液使用数量(OR=2.857,P=0.032)为发生术后凝血功能异常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术中肿瘤切除阶段应用快速TEG监测凝血功能结合术前标准凝血功能(standard coagulation tests, SCTs)结果,有助于识别术后凝血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术中肿瘤切除阶段应用快速TEG监测凝血功能结合术前标准凝血功能结果,有助于识别术后凝血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双侧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急性脑卒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收藏
梁发, 吴侑煊, 李修衡, 闫翔, 彭宇明,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392 )

目的 应用双侧额部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saturation of oxygen, rSO2)差值与差异百分比评估前循环急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后的脑灌注状态。 方法 选择行急诊EVT的前循环AIS患者,年龄>18岁,ASA分级Ⅰ~Ⅳ级。共有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治疗后脑血管灌注分级(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TICI)分为两组,TICI≥2b为再通良好组(17例),TICI≤2a为再通不良组(7例)。患者入室后个体化选择清醒镇静或全身麻醉方法。监测双侧rSO2,计算双侧rSO2差值(ΔrSO2)与双侧rSO2差异百分比(%rSO2)。在治疗前(T1)、治疗后5 min(T2)、治疗后15 min(T3)及治疗后30 min(T4)分别监测并记录双侧rSO2,计算ΔrSO2和%rSO2,进行TICI评估。对ΔrSO2和%rSO2与TIC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 结果 共纳入24例患者,其中17例血流再通良好,7例再通不良。与T1时点比较,再通良好组T2、T3及T4时点ΔrSO2和%rSO2明显降低(P<0.05);再通不良组中,治疗后ΔrSO2和%rSO2无明显变化,T2、T3及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及T4时点进行组间比较,再通不良组ΔrSO2和%rSO2明显高于再通良好组(P<0.05)。ΔrSO2和%rSO2与TICI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78(P=0.00)和r=-0.79(P=0.00);ΔrSO2与%rSO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95%CI 0.973~1.000)和0.988(95%CI 0.976~1.000),诊断界值分别为7%和10%,ΔrSO2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33和0.988,%rSO2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33和0.996。 结论 ΔrSO2和%rSO2的变化可反映脑灌注状态的改变,ΔrSO2和%rSO2的变化对评估前循环AIS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收藏
冯鲲鹏, 冯雪辛, 张婷, 吴岚, 范隆, 阚敏慧,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393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老年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持续泵注Dex(0.5 μg·kg-1·h-1),C组患者持续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至缝皮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0)、气管插管时(T1)、插管后3 min(T2)、插管后5 min(T3)、瘤体分离完成(T4)、夹闭即刻(T5)、夹闭后30 min(T6)、拔管时(T7)及苏醒期(T8)SBP、DBP、心率、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及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复苏情况和恢复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D组T1~T6时SBP、T1~T4及T6时DBP、T1~T6时心率、T1~T4时CO、T1~T3及T6时CI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苏醒期呼吸频率明显降低,Steward评分明显升高(P<0.05);D组患者恢复期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可起到良好的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以及促进患者复苏的潜能,相对安全地应用于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老年患者中。

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状态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孙婉琛, 周扬, 杨宛凝, 李姝, 彭宇明,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393 )

目的 探讨择期行神经外科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抑郁状态(perioperative depressive symptom, PDS)的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队列研究,通过筛选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相关资料,并于手术前1 d应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对所筛选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估。根据PHQ?蛳9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轻度抑郁组(0~9分)、中重度抑郁组(≥10分)两组。分析与围手术期抑郁状态相关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围手术期抑郁状态发生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并访视了812例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无/轻度抑郁组633例,中重度抑郁组179例。在年龄、性别、平均月收入、最终受教育程度、既往合并恶性肿瘤病史、肢体活动受限、慢性疼痛病史、Charlson评分等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肢体活动受限、Charlson评分是患者合并围手术期中重度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 结论 本组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群体的PDS发生率为22%。肢体活动受限以及术前Charleson评分较高为PD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述
近红外光谱脑氧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新进展   收藏
张云亮, 李皓, 张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44 )

应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技术可以无创、实时、连续地监测额叶皮质脑组织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反映局部脑组织的氧供需平衡,也能间接反映脑血流量。此技术最初应用于心脏手术和新生儿ICU,较常规监测指标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故更有利于保障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文章介绍NIRS监测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围手术期应用新进展以及未来展望。推广其在围手术期高危人群的应用,以减少临床手术麻醉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改善预后。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收藏
张星月, 曾敏, 董佳, 崔倩宇, 彭宇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441 )

手术与麻醉对神经细胞的抑制作用一直被认为是短暂、可逆的,然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确切证实手术与麻醉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PNCD)属于常见手术并发症之一,虽然我国临床诊疗水平已得到不断提升,但PNCD的发病率仍未得到有效改善,这也使PNCD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PNC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已有确切证据认为部分标志物可能与PNCD有关。现对PNCD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NCD的防治提供帮助。

围手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收藏
马云龙, 王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61 )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NI)是围手术期常见临床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患者短时间感觉、运动异常,甚至造成永久性感觉运动障碍。现有研究强调通过提高围手术期周围神经保护意识,实施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围手术期PNI发生率。文章围绕围手术期PNI发生率、易感因素、损伤因素、损伤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为临床麻醉工作中如何避免PNI提供参考。

脑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与其治疗研究进展   收藏
闫翔, 董佳, 曾敏, 彭宇明,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10 )

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十分常见,增加颅内出血、血肿形成和静脉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大地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医疗负担。文章分析总结脑肿瘤手术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和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为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简要介绍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进展。加强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动态监测,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有望减少术后凝血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麻醉药物对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收藏
陶玉竹, 王祯, 李依泽, 张麟临, 王国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06 )

睡眠是机体进行休息、修复的过程,手术创伤会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原有睡眠规律改变,出现术后睡眠障碍。术后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一件值得关注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术后睡眠障碍的产生与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文章主要以临床试验及基础实验数据为基础,针对不同麻醉药物对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归纳综述,为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右美托咪定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收藏
李津, 李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384 )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作为一种非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新型镇静催眠药,为临床上需要镇静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临床麻醉实践中。文章总结分析了Dex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中的应用新进展,并简述Dex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介绍其在DBS手术中应用的优势和推荐剂量。目前对Dex在DBS手术的应用仍在不断探索,由于其不干扰微电极记录和易唤醒的特点,其在此类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以Dex为主要镇静药物的清醒镇静麻醉可能成为DBS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三叉神经心脏反射与麻醉   收藏
黄婷, 余喜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17 )

三叉神经心脏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 TCR)是一种常见的脑干反射,三叉神经受到刺激后,患者突然出现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低血压、呼吸暂停及胃肠蠕动增强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涉及三叉神经的外科手术众多,TCR发生率较高,已越来越受到麻醉医师的广泛关注。文章针对TCR的定义、病理机制、分类、发病率、与麻醉的相互作用、预防及处理、预后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为麻醉医师及时识别和处理TCR提供参考。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