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专家共识  学科建设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专家共识
手术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国际专家组推荐规范的解读   收藏
薄禄龙, 卞金俊,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0-0.  
摘要( 12 )   HTML( 336 )     PDF( 577 )

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是影响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康复和预后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术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少PPCs。首个针对手术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国际专家组推荐规范于2019年发布,其中有22项建议和4项声明。通过解读该推荐规范的重点内容,文章将更新术中通气策略的最新观点。内容包括:患者术前评估应包括肺部风险的专项评估;个体化机械通气可改善术中呼吸功能,预防PPCs;呼吸机的初始潮气量应设置为6~8 ml/kg(预测体重),呼气末正压至少为5 cmH2O(1 cmH2O=0.098 kPa);在实施肺复张策略时,应予以最低有效的驱动压和最少次数的有效复张。未来应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明确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以患者为中心的预后结局的影响。

学科建设
新形势下中国特色麻醉科护理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意见   收藏
韩文军, 王树欣,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0-0.  
摘要( 6 )   HTML( 298 )     PDF( 377 )

为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我国从国家层面发布了国卫办医函[2017]1191号和国卫医发[2018]21号文件。文章通过对麻醉护理相关概念的界定,麻醉科护士的专业定位、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等的科学规范及麻醉护理学未来发展预期等的描述,在分析我国医院麻醉科护理工作运行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比照国际经验,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麻醉科护士建设与管理意见,从而为国内各医疗机构麻醉科护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论著
缺氧预处理对异丙酚诱导新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的影响   收藏
肖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1.  
摘要( 8 )   HTML( 314 )     PDF( 365 )

目的 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异丙酚诱导新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的影响。 方法 SPF级SD大鼠75只,日龄7 d,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15只):生理盐水组(N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μl;脂肪乳剂组(F组),腹腔注射脂肪乳剂100 μl;异丙酚组(P组),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缺氧预处理组(H组),大鼠置于8%氧浓度10 min,空气10 min,循环5次,空气中恢复2 h;缺氧预处理+异丙酚组(H+P组),先给予缺氧预处理(同H组),后给予异丙酚(同P组)。大鼠苏醒后时点,断头取海马组织:制作电镜标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制作石蜡切片,行TUNEL法染色,检测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蛋白水平。 结果 与N组比较,P组海马神经细胞萎缩、细胞器溶解、核仁消失,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Bax蛋白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P组比较,H+P组海马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完整、细胞器和细胞核清晰可见、核染色质稍有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Bax蛋白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 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以减轻异丙酚对大鼠发育期大脑的神经毒性,部分机制可能是上调海马神经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水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过表达通过迷走神经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B1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收藏
陈陈, 嵇富海, 张娟, 夏凡, 孟晓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2-2.  
摘要( 6 )   HTML( 308 )     PDF( 348 )

目的 研究大鼠在体心肌过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是否通过迷走神经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产生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20~28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单侧迷走神经切断术(unilateral vagotomy, VG)+I/R组(V组)、ACE2+I/R组(A组)、VG+ACE2+I/R组(VA组)。ACE2过表达在术前3周通过经腹心包腔注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获得。I/R模型为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30 min后恢复灌注24 h。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MGB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 mRNA和IL‑6 mRNA水平,伊文蓝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与I/R组比较,A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心肌组织HMGB1蛋白水平下调(P<0.05)、TNF‑α mRNA和IL‑6 mRNA下调(P<0.05),血清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VA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ACE2过表达通过迷走神经调控HMGB1能够减轻MI/RI,对大鼠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不同剂量瘦素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气道黏蛋白MUC5AC的影响   收藏
李桂茹, 孙立新, 李秋杰, 马福国, 时飞, 崔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3-3.  
摘要( 8 )   HTML( 305 )     PDF( 357 )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瘦素对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气道黏蛋白MUC5AC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6~8周龄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A组,气管切开保留自主呼吸)、机械通气模型组(B组)、小剂量瘦素组(C组,10 μg/kg)、大剂量瘦素组(D组,50 μg/kg)。B组、C组、D组采用机械通气建立VILI模型:潮气量20 ml/kg,通气频率80 次/min,吸呼比1∶1,FiO2 21%,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0 mmHg(1 mmHg=0.133 kPa),通气时间4 h。C组、D组腹腔注射瘦素,A组、B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后即刻开始通气。分别于气管插管前即刻(T1)、通气结束后(T2)股动脉取血进行血气分析。造模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测定BALF中TNF‑α、IL‑6、IL‑1β含量,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取肺组织称重,计算肺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气道黏蛋白MUC5AC;检测肺组织研磨液中NF‑κB p65水平及气道黏蛋白MUC5AC蛋白含量。 结果 C组与D组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其中D组较C组减轻。与T1时比较,B组、C组、D组T2时PaO2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T2时PaO2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W/D、肺损伤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P<0.01)。C组与D组肺损伤评分、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B组(P<0.05)。D组肺损伤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C组(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BALF中TNF‑α、IL‑6、IL‑1β含量升高(P<0.01)。C组与D组BALF中TNF‑α、IL‑6、IL‑1β含量均低于B组(P<0.05),其中D组均低于C组(P<0.05)。C组与D组气道黏蛋白MUC5AC含量、NF‑κB p65灰度值均低于B组(P<0.05),其中D组均低于C组(P<0.05)。 结论 瘦素可降低大鼠VILI中炎症因子的含量,降低肺组织气道黏蛋白MUC5AC的水平,减轻肺损伤,较大剂量(50 μg/kg)作用明显。

每搏量变异度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诊断阈值的变化   收藏
张萌, 刘岳鹏, 陈秀侠, 邬冬云, 吴康丽, 谢晨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4-4.  
摘要( 6 )   HTML( 298 )     PDF( 360 )

目的 探究气腹合并头高脚低位15°~30°条件下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预测老年患者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于气腹合并体位变动后5 min(T1),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输注时间15~20 min。于T1、容量负荷后5 min(T2)时记录MAP、心率、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和SVV。容量负荷后,以每搏量指数变化率(△SVI)≥15%为容量负荷试验阳性的标准,△SVI≥15%定义为有反应组(Rs组),△SVI<15%定义为无反应组(NRs组)。绘制SVV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 结果 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两组患者CI和SVI升高,SV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T2时点CO和S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点比较,Rs组SVV高于NRs组,CI、SV、SVI和CO低于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率、MAP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区分容量负荷有无反应的阈值为16.5%时,灵敏度为95.9%,特异性为77.8%,曲线下面积(95%CI)为0.912(0.838~0.987)。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SVV仍保持判断容量治疗反应的准确性,但其诊断阈值升高。SVV的诊断阈值为16.5%。

中性粒细胞升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收藏
杨志祥, 杨思远, 刘翠, 胡书群, 纵雪梅, 燕宪亮, 许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5-5.  
摘要( 5 )   HTML( 295 )     PDF( 344 )

目的 研究不同中性粒细胞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AIS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资料,共计177例。按溶栓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将177例患者分为低中性粒细胞组(<7.1×109/L)和高中性粒细胞组(≥7.1×109/L),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差异。 结果 高中性粒细胞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发生率高于低中性粒细胞组(17.0%比5.6%,P=0.016);校正年龄、性别、抗栓及抗凝药服用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是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3.622,95%CI 1.099~12.203,P=0.035)]。 结论 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60岁以上患者无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收藏
李洪影, 李会芳, 任益峰, 郑孝振, 毛姗姗, 庞红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6-6.  
摘要( 7 )   HTML( 293 )     PDF( 373 )

目的 探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60岁以上患者无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行ERCP的60岁以上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行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推注纳布啡0.15 mg/kg;对照组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推注芬太尼1.0 μg/kg;两组均于静脉推注5 min后给予丙泊酚1.5 mg/kg诱导,继以丙泊酚3.0~5.0 mg·kg−1·h−1维持。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T0)、术中(T1)、术后(T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SpO2,以及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及不良反应;检测并比较T0及T2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 ACTH)等应激指标。 结果 T0、T1、T2时,两组患者血压、心率、R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操作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FBG、CRP、ACTH均高于T0时(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体动次数减少(P<0.05),术后CRP和ACTH水平均降低(P<0.05)。 结论 纳布啡0.15 mg/kg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60岁以上患者无痛ERC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较芬太尼1.0 μg/kg复合丙泊酚更好。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肋骨骨折镇痛疗效观察   收藏
于天雷, 张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7-7.  
摘要( 5 )   HTML( 304 )     PDF( 355 )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 SAPB)用于肋骨骨折内固定术镇痛的效果。 方法 肋骨骨折需行内固定术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静吸复合麻醉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进行超声引导下SAPB,对照组患者不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前、术中及术后2 h时心率、SBP、DBP、SpO2,术前及术后12、24、72 h VAS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布托啡诺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心率、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SpO2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布托啡诺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SAPB,可有效降低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布托啡诺用量,维持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躁动及并发症。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婴幼儿心脏超声检查镇静效果与苏醒的影响   收藏
李茂, 钱燕宁, 解成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8-8.  
摘要( 5 )   HTML( 302 )     PDF( 356 )

目的 探讨经鼻给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2.5 μg/kg与3.0 μg/kg对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镇静效果与苏醒的影响。 方法 行心脏彩超检查需要中深度镇静的患儿111例,年龄1~3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Dex 2.5 μg/kg组(D1组,57例)和Dex 3.0 μg/kg组(D2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起效时间、总镇静时间、生命体征、镇静成功率、不良反应等,以年龄、体重、性别、禁食时间、起效时间为自变量,以总镇静时间为应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探讨与苏醒有关的影响因素,选择更合理的临床镇静方案。 结果 两组患儿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镇静时间D2组长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对总镇静时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年龄比较显示,≤12个月的患儿总镇静时间长于>12个月的患儿(P<0.05)。 结论 与3.0 μg/kg Dex比较,2.5 μg/kg Dex滴鼻不仅可以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且可以缩短在院时间。患儿的总镇静时间与体重呈负相关,年龄可作为给药剂量的参考,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应视所需镇静时长决定给药剂量。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术前镇静效果比较   收藏
邬冬云, 王涛, 陈秀侠, 张月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9-9.  
摘要( 6 )   HTML( 296 )     PDF( 956 )

目的 比较术前使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滴鼻用于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的镇静效果。 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 2 µg/kg组(A组)、Dex 3 µg/kg组(B组)和Dex 4 µg/kg组(C组),每组64例。在手术等候区给予患儿相应剂量的Dex滴鼻,评估患儿的镇静情况,镇静满意后转运至手术室。记录3组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Dex滴鼻前后和苏醒前后患儿的心率和SpO2,计算患儿的分离情绪满意率、静脉穿刺满意率、苏醒后躁动和疼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C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长于A组和B组(P<0.05)。Dex滴鼻后,3组患儿的SpO2均出现下降(P<0.05),C组心率也明显下降(P<0.05);C组患儿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和SpO2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分离情绪满意率均可达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儿静脉穿刺满意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苏醒后躁动和疼痛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3例患儿在麻醉诱导后出现心动过缓,予以0.01 mg/kg阿托品后缓解,围手术期未再发生。 结论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术前使用3 µg/kg Dex滴鼻,镇静起效较快,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患儿的分离情绪满意率和静脉穿刺满意率高,对术后苏醒影响小。

富马酸氯马斯汀对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时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收藏
陈柳柳, 董铁立, 付红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0-10.  
摘要( 5 )   HTML( 295 )     PDF( 338 )

目的 研究富马酸氯马斯汀对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时(one‑lung ventilation, OLV)的肺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富马酸氯马斯汀组(F组)和对照组(C组)。F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即刻肌内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2 ml),C组患者于相同时刻肌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OLV 30 min(T2)、OLV 9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和MAP,于上述时间点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 R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P(A‑a)O2)。记录T1~T4时的潮气量(tidal volume, VT)及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计算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分别取T0~T4时点的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样中TNF‑α、IL‑6及组胺的浓度。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F组心率升高,T1~T4时C组心率升高,T1~T4时两组MAP降低(P<0.05);T1时两组OI升高,T2~T4时OI降低,T1~T4时两组P(A‑a)O2、RI升高(P<0.05);T2~T4时两组TNF‑α、IL‑6及组胺浓度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Cdyn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4时F组心率降低,MAP、Cdyn升高(P<0.05);T3、T4时F组P(A‑a)O2、RI降低,OI升高(P<0.05);T2~T4 时F组TNF‑α、IL‑6、组胺浓度降低(P<0.05);F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 富马酸氯马斯汀可抑制炎性反应、减少组胺释放、改善肺功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围手术期肺保护提供一种新选择。

吸入氧浓度对行腹腔镜胃减容术的病态肥胖患者肺氧合和呼吸力学的影响   收藏
孟香弟, 黄晶晶, 王涛, 陈秀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1-11.  
摘要( 6 )   HTML( 296 )     PDF( 399 )

目的 探讨不同FiO2对行腹腔镜胃减容术的病态肥胖患者肺氧合和呼吸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减容术的病态肥胖患者9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全身麻醉插管后维持FiO2 40%(L组,33例)、FiO2 60%(M组,33例)、FiO2 80%(H组,33例),直至手术结束。于未吸氧前(T0)、达目标氧浓度后5 min(T1)、气腹后1 h(T4)、气腹结束后5 min(T5)、入PACU后10 min(T6)、出PACU时(T7)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PaO2/Fi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rterial/alveolar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ratio, a/APO2)、PaCO2;记录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30 min(T3)、T4、T5时刻气道平台压(plateau airway pressure, Pplat)、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记录停药开始到拔管的时间、PACU停留时间、高氧血症(术中PaO2>300 mmHg,1 mmHg=0.133 kPa)和去氧饱和发生情况(术中SpO2<95%的例数、拔管后5 min SpO2下降至92%的例数及时长、PACU内SpO2<92%的例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PACU内恶心呕吐、需应用口咽通气道或无创正压通气)、术后住院天数。 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L组、H组PACU停留时间延长(P<0.05),其余临床特征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6、T7时点PaO2/FiO2较L组、M组降低(P<0.05),T4时点PaO2/FiO2、T6时点PaCO2较L组升高,T5时点Cdyn较L组降低(P<0.05),高氧血症的发生率较L组、M组升高(P<0.05);3组T0、T1、T5时点PaO2/FiO2、PaCO2,T0、T1、T4~T7时点a/APO2,T1~T4时点Cdyn,T1~T5时点Pplat、P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3组T1、T4、T6、T7时点及L组T5时点PaO2/FiO2降低(P<0.05),3组T1、T4~T7时点a/APO2降低、PaCO2升高(P<0.05)。与T6时点比较,3组T7时点PaO2/FiO2、a/AP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点比较,3组T2~T5时点Pplat、Ppeak升高(P<0.05),Cdyn降低(P<0.05);与T4时点比较,3组T5时点Pplat、Ppeak降低(P<0.05),Cdyn升高(P<0.05)。3组去氧饱和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40%、80%的FiO2相比,行腹腔镜胃减容术的病态肥胖患者术中给予60%的FiO2对肺氧合和呼吸力学的优化是有效的,同时能够降低高氧血症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去氧饱和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比较   收藏
晏明, 孙剑, 丁松, 崔恩惠, 李茂,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2-12.  
摘要( 4 )   HTML( 301 )     PDF( 383 )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方法 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分为0.1%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0.2 g/L组(RN组,333例)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 mg/L组(RF组,329例)。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共有547例产妇完成试验(RN组276例,RF组271例)。RN组第一产程NRS低于RF组(P<0.05),第二产程NR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尿潴留发生率RN组(17.75%)低于RF组(30.26%)(P<0.05),恶心呕吐、瘙痒、Bromage评分大于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相比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术中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疲劳的影响   收藏
陈耀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3-13.  
摘要( 3 )   HTML( 302 )     PDF( 378 )

目的 研究术中输注小剂量氯胺酮(ketamine, Ket)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疲劳(postoperative fatigue, POF)的影响。 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et组(K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45例。K组患者诱导后予Ket 0.5 mg/kg缓慢静脉注射,随后以0.25 m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N组按同样方法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使用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 FS‑14)评分评价患者POF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后3、7 d及30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术中心率、MAP,术后VAS评分,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N组比较,K组术后3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K组术后7 d及30 d的FS‑14评分及PO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K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较高(P<0.05)。与N组比较,K组患者术后3、7 d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心率、MAP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使用小剂量Ket可以降低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3 d POF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病例析评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致颈交感链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收藏
杨犇, 吴战荣, 张传鑫, 马启刚, 武百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0-0.  
摘要( 5 )   HTML( 304 )     PDF( 376 )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定位清晰准确,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成为受临床医师欢迎的SGB方法。报道1例超声引导SGB致颈交感链损伤,损伤侧眼裂略小于对侧,眼睑略下垂,内侧视野轻度模糊,持续存在,停止SGB,未给予特殊处理。定期随访,6个月后患者双侧眼裂等宽,眼睑无下垂,内侧视野模糊明显减轻。总结该病例的经验教训,为超声引导SGB治疗中如何避免及处理该类并发症提供参考。

综述
困难气管拔管的预测因素及拔管策略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李泳兴, 马武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1.  
摘要( 5 )   HTML( 304 )     PDF( 474 )

气管拔管是全身麻醉中的关键环节,拔管过程发生意外往往造成死亡或脑损伤等严重后果。随着各种先进拔管工具和流程的更新,拔管方案变得更加多样和完善。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单独一种绝对可靠的预测方法和拔管策略可以应用于所有困难气管拔管。麻醉医师仍须全面而仔细地评估患者后按照流程个体化拔管。文章总结近年困难气管拔管的预测因素及拔管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气道评估、高危拔管评估、其他工具和方法的评估来预测困难拔管,介绍相关拔管流程和各种拔管工具、药物等。

神经影像学技术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沈亚南, 景灵, 斯妍娜, 鲍红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2-2.  
摘要( 5 )   HTML( 303 )     PDF( 381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但目前诊断和防治POCD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神经影像学技术作为有效而无创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学研究领域。文章介绍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以及PET与CT联合的新兴神经影像学技术在POCD为主的认知方面的应用和在POCD诊疗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旨在为早期诊断和防治POCD提供可靠的手段。

神经外科手术期间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时肌肉松弛药的应用   收藏
杨进坤, 李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3-3.  
摘要( 4 )   HTML( 296 )     PDF( 365 )

神经外科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监测至关重要,肌肉松弛药(肌松药)由于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的传递使监测不能进行而限制其使用。应用小剂量肌松药实现不完全的肌松程度以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文章综述肌松药对MEP监测的影响,详细阐述肌松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在不同肌松药使用方法下MEP监测情况。应用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TOF)监测下小剂量的肌松药达到不完全肌松程度能为MEP监测提供良好的监测条件,并提高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如何合理应用肌松药实现稳定的不完全肌松程度还需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开颅手术中头皮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收藏
宗士兰, 唐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4-4.  
摘要( 5 )   HTML( 306 )     PDF( 401 )

由于对开颅手术术后疼痛认识不足及对术后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顾虑,开颅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常被忽视。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区域麻醉尤其是外周神经阻滞进入可视化时代,显著提高了麻醉质量。而头皮神经阻滞作为清醒开颅手术或术中唤醒麻醉的主要方式也得以实现。文章综述开颅手术患者的镇痛现状、头皮神经的解剖及超声定位、头皮神经阻滞的禁忌证和并发症,在开颅手术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头皮神经阻滞选择哪种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的浓度、最佳用药剂量、局部麻醉药的添加剂、联合用药、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均有待于进一步的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感染及预后的影响   收藏
田顺平, 谭潮, 周炜, 朱越, 王林, 张转, 孙建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5-5.  
摘要( 2 )   HTML( 305 )     PDF( 352 )

围手术期高血糖可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患者病死率,与预后密切相关。胰岛素强化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IT)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有效调控血糖水平、控制感染、改善预后,但其应用饱受争议。文章旨在探讨围手术期高血糖的发生机制、IIT方案的应用对血糖水平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和患者预后的影响,以优化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满羽飞, 佟鑫, 王长明, 张静, 赵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6-6.  
摘要( 3 )   HTML( 307 )     PDF( 438 )

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诸多心理及生理上的应激刺激。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围手术期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止痛药物用量及提高术后康复质量。音乐疗法的疗效和治愈特性早已被广泛认知,值得推广应用。文章通过回顾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综述音乐疗法的发展史、可能原理学说及不同时间、不同麻醉方式下应用音乐疗法对围手术期麻醉的影响。目前,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 ERAS)理念的发展,多模式干预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音乐疗法因其廉价、无创、方便实施等诸多优势,将会成为提高围手术期质量的重要辅助措施。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产科麻醉的研究进展   收藏
姜鑫, 周洁, 黄丹, 顾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7-7.  
摘要( 7 )   HTML( 314 )     PDF( 425 )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能产生镇静、镇痛、遗忘、围手术期交感阻滞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Dex作为静脉或椎管内的辅助用药,能产生更好的围手术期麻醉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文章探讨Dex用于产科麻醉中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分析剖宫产麻醉中应用Dex对产妇恶心呕吐、寒战、心动过缓、瘙痒、低血压的发生率及胎儿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Dex用于产妇麻醉和镇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许多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应用时应十分谨慎。

脓毒症线粒体动态变化与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收藏
谢克亮, 王瑶琪, 于泳浩, 王国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8-8.  
摘要( 2 )   HTML( 299 )     PDF( 370 )

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线粒体在细胞内的高度动态变化,包括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自噬、融合分裂等均参与脓毒症多器官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氧化、膜电位改变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过程,就线粒体动态变化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器官(包括心、肺、肾、肝、脑等)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从线粒体动态变化角度干预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

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枢机制中的作用   收藏
彭晨媚, 冷玉芳, 张广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9-9.  
摘要( 2 )   HTML( 298 )     PDF( 366 )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器官”,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并广泛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痛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经展现较明显的潜力。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基础研究,但对肠道菌群参与内脏疼痛的潜在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与内脏痛中枢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

P2X7受体在睡眠觉醒环路中发挥的作用   收藏
黄逸菲, 钟琦, 张盼盼, 陈畅, 张宗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0-10.  
摘要( 5 )   HTML( 296 )     PDF( 351 )

全身麻醉和睡眠在表型、脑电生理、脑功能影像以及神经网络调节机制等诸多方面均有相似的表现,但其机制尚不清楚。P2X7受体(P2X7 receptor, P2X7R)存在于睡眠觉醒环路某些神经元群体中,并影响睡眠觉醒状态,因此探讨P2X7R在全身麻醉引起意识消失发挥的作用。文章总结了P2X7R在睡眠觉醒环路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通过Panx-ATP-P2X7R-睡眠调节物质(sleep regulatory substances, SRS)通路实现的,为未来研究P2X7R在全身麻醉引起意识消失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影响呼出气丙泊酚在线监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收藏
任艳丽, 刘宜平, 李恩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1-11.  
摘要( 2 )   HTML( 299 )     PDF( 335 )

呼出气丙泊酚浓度能间接无创地反映丙泊酚的血药浓度,成为麻醉深度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应用呼出气丙泊酚浓度在线监测有利于丙泊酚麻醉的个体化实施。目前国际上已报道了多种方法应用于呼出气丙泊酚的在线监测,然而尚未有一种公认的最佳方法用于测量呼出气丙泊酚,并且由于影响呼出气丙泊酚测量的因素众多,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会有很大影响。文章梳理了目前常用的呼出气丙泊酚在线监测方法,分析总结不同测量方法的特点及测量呼出气丙泊酚的影响因素。呼出气丙泊酚的测量对麻醉深度监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其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优化测量方法,以使其更适用于临床。

旷场实验在鼠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收藏
董瑞, 毕燕琳, 王明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5): 12-12.  
摘要( 6 )   HTML( 304 )     PDF( 384 )

目前,旷场实验用来检测实验动物在新异环境中的自主运动行为、探索行为和焦虑程度,亦是研究神经损伤和病变最常见的行为学模型之一。旷场实验在麻醉学领域中常用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模型动物的行为学研究。文章对旷场实验在鼠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分析思路进行综述,对目前不同研究中旷场实验的装置组成、实验程序、观察指标、参数分析以及鼠的特性对旷场实验的影响进行分析。未来,旷场实验参数的综合分析需引起重视,与其他行为学测试之间的相互影响还需深入探讨。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