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 曾因明 简介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第四届编缉委员会名誉总编  曾因明教授
      曾因明教授1935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师从谢荣教授从事麻醉学专业工作已四十余年,由于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杰出成绩,198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85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7年破格晋升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较早的几位麻醉学博导之一。  
      由于曾教授对江苏省乃至全国所作的贡献,1989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991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3及1998年两次被江苏省教委授予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1996年获省教委红杉树园丁奖金奖; 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被徐州医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曾因明教授现任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麻醉专业主任委员,江苏省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名誉总编及《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副主编等职务。曾任《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总编、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90-2003年)、江苏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2001-2005年),先后担任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苏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附一院和泸州医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以及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徐州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副主席。  
      曾因明教授立足江苏、放眼全国,把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致力于我国麻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开创性的贡献:  
    我国高等麻醉学专业教育的奠基者  
      麻醉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发展滞后,拨乱反正期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如何加快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是当时摆在全国麻醉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教授通过调研发现我国麻醉专业队伍学历层次很低:80%以上是中技(护士)以下学历,大学本科毕业者不足9%。因此,他认为我国麻醉专业人员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较差是严重滞后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他认真研究国际麻醉专科医师培养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并努力把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和麻醉学科现状相结合,确认我国麻醉专科医师的培养必须分二步走的基本思路,第一步是要迅速提高我国麻醉专业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第二步是力争尽快过渡到麻醉专科医师培训。据此,1984年他率先提出要在我国创办“麻醉学专业(本科)”的论证报告,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国第一个麻醉学专业(本科)在徐州医学院试办并正式招生,1987年麻醉学专业正式列入国家专业目录。在国内外均无先例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探索,集思广益,艰苦创业,在他的主持下,全国有识之士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创编了一整套教学文件,编写并出版了系列教材,建立教学组织,并在实践中形成一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使徐医麻醉学专业成为全国麻醉学专业教育的中流砥柱,至今全国已有43所院校先后设置麻醉学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对迅速改善我国麻醉学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近期计划与远期目标相结合、阶段发展与不断发展相结合”是他的基本思维模式,因此,在本科教育顺利推进的同时,1990年曾因明教授又适时地提出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毕业后教育为方向的发展思路,以能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满足学科快速发展的需求,为向第二目标迈进打好学科基础。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曾因明教授主持“面向21世纪我国麻醉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计划,由于曾因明教授对我国麻醉医学人才的培养和麻醉医学教育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97年由他主持的“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麻醉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与科技三项大奖以同一规格授奖,受到江泽民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0年他又主持教育部“21世纪初麻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2004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曾因明教授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初期建立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在内的终生麻醉医学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他身体力行,为此而继续努力奋斗,曾教授当之无愧的是我国麻醉学专业教育名副其实的奠基者和带头人。
    截至2006年,徐州医学院已向全国27个省市输送麻醉学专业本科生1603名,以曾教授为首的研究生导师组已招收硕士研究生共280名,毕业144名,自1993年以来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3名,毕业14名。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913人。曾因明教授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倡导并实践“用心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学训与格言。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敢于改革传统,并努力营造研究生自我计划、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条件与环境,充分调动了研究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研究生质量,取得了成熟的经验,为现阶段培养我国麻醉学科临床学术骨干走出了路子,受到全国同道的肯定与支持,被《健康报》誉为我国麻醉学专业教育的中心及人才培养的摇篮(1998年1月24日头版报导)。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创始人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科的建设正式起步于1979年,1981年经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批准成立“徐州医学院麻醉生理研究室”,旨在研究麻醉(方法与药物)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与调控。经过25年锲而不舍的努力,这个底子薄、条件差、整体支撑力弱的学科硬是一步一台阶走过了艰难而又成功的历程。1982年《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正式创刊,1988年被批准为江苏省教委重点学科,1992年经评估列为A级,1993年被评为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1997年被批准建设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2000年顺利通过验收,专家组的评语是:“做出显著成绩的学科”。2001年批准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即“135”工程),2003年批准成立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2005年批准为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曾因明教授正是这一重点学科的创始人。经25年努力,特别是近五年的建设,现已建成国内同专业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技术平台最先进、开放程度最高、运行最为规范的麻醉学重点实验室,也是亚洲同专业规模最大的麻醉学实验室。目前实验室面积达1800平方米,累计投入经费达1788万元,实验室设有6个实验功能区,分别为(1)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实验区;(2)临床药理实验区;(3)免疫组化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区;(4)电生理实验区(膜片钳等);(5)临床检测实验区和(6)通用及动物实验区。实验室配置有先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2台,美国)、冰冻切片机(德国)、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德国)、膜片钳实验装置(德国)、电生理实验装置(日本)、低温离心机(4台,美国)、图像处理仪、生命指征监测处理仪及二氧化碳孵育箱等。在建设技术平台的同时,曾教授致力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课题组负责制与“学科特区”已成气候。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每年开放经费平均达18余万元,五年累计达91.5万元,开放课题运作规范,已接受上海、武汉、长春、南京、无锡、苏州等地访问学者五年累计24人;研究生近五年累计招收184人;2001~2005年累计获国家、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452篇,其中SCI收录20篇,是国内公认的麻醉学专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与中心。
    科学研究居全国同专业前茅地位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国门一打开曾因明教授就迅速感受到国际麻醉学发展步伐的挑战与压力,在洞察国际麻醉学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在条件很简陋的情况下,他当即确立以“麻醉(药物与方法)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为研究方向,以对围术期生命机能调控为主题开展研究工作,他因陋就简,扬长避短,以科学的思路和先进的学术思想指导科研实践。1982年成立的“麻醉生理研究室”是“文革”后我国最早成立的麻醉学研究室,同时起步实验室建设,虽然只是一间窄小的陋室,他却认为代表的是方向。当时重点对静脉快速诱导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进行系列研究,共获得省(厅)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四等奖二项。
        在80年代末,经发展逐渐形成“重要脏器(心、肺、脑)功能衰竭的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方向,并提出明确的学术思想,即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功能相结合,以指导科学研究向新的平台发展。至今该方向共获得各级课题19项,省级以上成果3项,发表论文197篇。其中“低温复合巴曲酶、灯盏花素等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历时五年,发表论文37篇,获2002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吸入麻醉药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历时10年,发表论文30篇,获2003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围术期心、脑、肺保护及其机制研究”荣获200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在江苏省麻醉界及徐州医学院是“零”的突破。在取得学术成果的同时,还培育了一批人才,围绕这一方向共计培养博士11名,硕士50名。
        曾因明教授除担任我国最权威的麻醉学参考书《现代麻醉学》的主编外(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还组织全国麻醉科同仁及相关学科专家编写各类教材共计五类21部,其中已经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3部,3部被教育部定为“面向21世纪教材”,5部被定为卫生部规划教材,正待出版8部,被誉为建国以来麻醉学专业教材最辉煌的时期。2005年曾教授受委托主编“麻醉学新进展”,每两年出版一次,同年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委托,主译世界名著《Miller's Anesthesiology》(Sixth Edition),全国100余位专家教授参与翻译与审校,该书在我国的翻译出版影响颇大,受到了全国麻醉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现已正式出版。
        曾因明教授在事业的征途上一贯坚持“以诚待人、以业聚人、以理服人、以律正人”。“用心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他提出的学训,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铭。他严于律己,常以“己不正何以正人”要求自己。“责人者弱,责己着强”,“ 要搞大动作,不搞小动作,大动作的成功意味多少小动作的失败”是他自我要求的核心。 勤于思考,思维辩证、活跃,思路开阔,前瞻性强是他的思维品质。他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驾驭能力和工作技巧。他原则性强但能宽厚待人,他不仅能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一起工作,也能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在国内麻醉学界具有很高的威信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