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8期  上一期   
本期栏目: 学科建设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学科建设
麻醉重症医学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收藏
姚婉君, 孙玉娥, 张偌翠, 王晴, 庄珊珊, 马正良, 张转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5 )   HTML( 6 )     PDF( 18 )

目的 构建麻醉重症医学病房(AICU)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为AICU专科护理管理监测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 结合查阅分析及小组成员反复讨论,拟定AICU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修订与完善,确定AICU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和95.2%,专家权威系数为0.924和0.909,变异系数为0.000~0.268和0.000~0.21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12和0.164,各指标权重的一致性检验显示,一致性比率均<0.1。AICU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89项组成。 结论 构建的AICU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可为AICU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论著
无阿片药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收藏
任心仪, 张书芮, 朱雨薇, 张静, 李紫娴, 齐敦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4 )   HTML( 6 )     PDF( 26 )

目的 探讨无阿片药麻醉(OFA)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恶心呕吐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9例拟择期行LC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OA组,50例)和OFA组(49例)。OA组以舒芬太尼等药物诱导麻醉,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OFA组使用艾司氯胺酮等诱导并以艾司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24 h、48 h、7 d 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术中各时点[入室时(T1)、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牵拉胆囊时(T4)、手术结束时(T5)]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情况,麻醉及术中资料情况等。 结果 与OA组比较:OFA 组术后24 h内PONV、呕吐、腹胀发生率,术中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T3~T5时心率,T2~T5时MAP较低(均P<0.05);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较少(P<0.05);术后24 h身体舒适度、身体自理及疼痛评分,术后48 h QoR‑40评分及其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评分较高(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QoR‑40评分及其身体舒适度、疼痛评分降低(均P<0.05);术后24 h情绪状态、身体自理评分降低(均P<0.05);术后7 d QoR‑40评分及其情绪状态、疼痛评分升高(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OFA可以减少LC术后24 h内PONV及呕吐、腹胀发生率,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对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具有临床意义。

谷氨酰胺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马丽丽, 顾连兵 , 刘辉, 谢辉兰, 王丽君, 陈泳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4 )   HTML( 2 )     PDF( 11 )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谷氨酰胺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3例。A组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1 h静脉滴注谷氨酰胺0.5 g/kg,C组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其他麻醉方法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 d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发生率。记录术前3 d、术后1 d(T2)、术后7 d(T3)实施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数字符号测试、数字广度‑顺向测试、累加测试、循迹连线测试及数字广度‑逆向测试]结果,并计算术前3 d和T3时的结果差值。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T2、T3时静脉血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IL)‑6、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浓度。 结果 C组术后7 d内PND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T2、T3时循迹连线测试结果低于术前3 d(均P<0.05),T3时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结果低于术前3 d(均P<0.05);A组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循迹连线测试术前3 d与T3时的结果差值小于C组(均P<0.05)。C组T1、T2时血清NSE、S100β浓度高于T0(均P<0.05);A组T1、T2时血清IL‑6、NSE、S100β浓度及T3时血清NSE浓度低于C组(均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谷氨酰胺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PND的发生率,然而对于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可视软性喉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儿中的应用   收藏
许福生, 颜景佳, 魏媛媛, 林建水, 刘小红, 卢清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4 )   HTML( 2 )     PDF( 11 )

目的 探索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晋江市医院经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困难气道患儿40例,8~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插管组(W组)和直接电子软镜气管插管组(D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在气道开放前均未给予肌松剂。W组采用8%七氟醚+8 L/min氧流量面罩吸入+2 μg/kg瑞芬太尼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脑电双频指数(BIS)<60时经一侧鼻腔插入魏氏鼻咽通气道且由一位麻醉助手经鼻咽通气道行手控常频声门上喷射通气,麻醉医师经另一侧鼻腔采用电子软镜进行气管插管;D组采用8%七氟醚+8 L/min氧流量面罩吸入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BIS<75时经一侧鼻腔采用电子软镜插管,当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到90%时拔出电子软镜,面罩加压给氧,待SpO2回升到99%以上时再次插管。记录两组患儿插管前(T0)、插管成功即刻(T1)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最低SpO2,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耗时,插管时BI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W组插管时BIS、插管次数、插管总耗时均小于D组(均P<0.05),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D组(P<0.05)。T1时W组MAP、心率均低于D组(均P<0.05),最低SpO2高于D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与直接电子软镜气管插管相比,魏氏鼻咽通气道联合电子软镜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儿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患儿最低SpO2、一次插管成功率均更高,插管总耗时更短,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但需要一位麻醉助手参与。

不同镇静方法用于儿童泌尿系统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回顾性研究   收藏
王少超, 王磊, 赵文, 昝云雷, 李全德, 林晓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4 )   HTML( 1 )     PDF( 8 )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方法用于儿童饮水后行泌尿系统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以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镇静中心接受镇静行泌尿系统MRI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和镇静管理系统收集患儿病历资料,按照镇静方法不同分为口服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滴鼻组(PO组)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组(IV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相关变量进行匹配,成功匹配到88对,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一次镇静成功率、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并分析用药前(T0)、入睡后即刻(T1)、检查开始时(T2)及苏醒后即刻(T3)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一次镇静成功率及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组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长于IV组(均P<0.05)。VI组T3时心率明显低于PO组(P<0.05),各时点RR均低于PO组(均P<0.05);两组患儿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心率、SpO2和RR均降低,除IV组T3时的RR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时比较,T3时PO组SpO2、RR及IV组RR均升高(均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两组患儿RR均升高(均P<0.05)。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MRI检查,PO组出现4例心率下降和1例苏醒期烦躁,IV组有1例心率下降,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口服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镇静两种方法用于儿童饮水后行泌尿系统MRI检查均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未发生反流误吸情况。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收藏
何雪梅, 敖之英, 刘颖, 程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4 )   HTML( 1 )     PDF( 6 )

目的 研究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88例符合要求的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VNS组(T组)和假刺激组(S组),每组44例。T组患者于术前1晚给予taVNS 30 min,电流强度为患者能耐受的最大程度。S组患者在同一时间给予假刺激30 min。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T0)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记录T0时和干预后(T1)的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分、SAI评分差值(dSAI=SAIT0-SAIT1)、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量表(APAISa)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记录两组患者T0时和次日清晨(T2)雅典失眠量表(A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焦虑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相关性;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时SAI评分、APAISa评分、MAP、心率降低(均P<0.05),T2时AIS评分降低(均P<0.05)。与S组比较:T组dSAI较高(P<0.05);T1时SAI评分、APAISa评分,中、重度焦虑患者比例较低(均P<0.05),轻度焦虑患者比例较高(P<0.05);T2时AIS评分和失眠发生率较低(均P<0.05),无睡眠障碍和可疑失眠发生率较高(均P<0.05)。T0时,AIS评分与TAI评分呈正相关(r=0.33,P<0.05);T0、T1时,AIS评分与SAI评分(T0:r=0.37,P<0.05;T1:r=0.44,P<0.05)、APAISa评分(T0:r=0.37,P<0.05;T1:r=0.37,P<0.05)呈正相关。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aVNS可显著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严重程度和睡眠障碍发生率。

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咽喉疼痛的影响   收藏
吴菲菲, 方军, 康芳, 李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20 )

目的 观察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咽喉疼痛(POST)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1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组(N组)和普通加强气管导管组(R组),每组58例。N组使用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R组使用普通加强气管导管,其他麻醉方法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后0.5、6.0、24.0 h时静息及吞咽时咽喉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气管导管拔除后24 h内不良反应(POST、声音嘶哑、咳嗽、呛咳、呼吸困难)发生率及补救镇痛情况。 结果 与R组比较,N组术后24 h内POST发生率较高(P<0.05),声嘶、呛咳发生率较低(均P<0.05),补救镇痛例数较多(P<0.05)。N组气管导管拔除后0.5、6.0 h时静息及吞咽时咽喉痛VAS疼痛评分高于R组(均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喉返神经监测的气管导管应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呛咳的发生,但POST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高于普通气管导管。

右美托咪定通过α2受体/HSP70/NLRP3通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收藏
陈歆予, 张冕, 王宜蒇, 彭科, 孟晓文, 单希胜, 嵇富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6 )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肾脏缺血再灌注(IR)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机制是否通过激活α2受体/热休克蛋白70(HSP70)从而减轻NOD样受体相关蛋白3(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 方法 SPF级C57/BL6雄性小鼠64只,8~10周龄,体重24~2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肾IR组(IR组)、IR+Dex组、IR+Dex+阿替美唑(ATI)组(IR+Dex+ATI组)。除Sham组外,其余组均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48 h,建立肾IR损伤模型。IR+Dex组在夹闭肾蒂前30 min和松开夹子即刻腹腔注射Dex 50 μg/kg,IR+Dex+ATI组在给予Dex的同时腹腔注射ATI 250 μg/kg,其余组则腹腔注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再灌注48 h后收集小鼠血液和肾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以评估小鼠肾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损伤及评分,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SP70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SP70、NLRP3、消皮素D(GSDMD)、胱天蛋白酶(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活化的胱天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N端片段(GSDMD‑N)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SP70、NLRP3、GSDMD、caspase‑1、ASC、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mRNA水平。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Cr、BUN水平,肾损伤评分,HSP70阳性率,HSP70、NLRP3、GSDMD、caspase‑1、ASC、IL‑1β、IL‑18的mRNA水平,HSP70、NLRP3、GSDMD、caspase‑1、GSDMD‑N、cleaved caspase‑1及ASC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与IR组比较:IR+Dex组血清 Cr、BUN 水平,肾损伤评分,NLRP3、GSDMD、caspase‑1、ASC、IL‑1β、IL‑18的mRNA水平,NLRP3、GSDMD、caspase‑1、GSDMD‑N、cleaved caspase‑1、ASC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HSP70阳性率,HSP70的mRNA水平,HSP70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与IR+Dex组比较:IR+Dex+ATI组血清Cr、BUN水平,肾损伤评分,NLRP3、GSDMD、caspase‑1、ASC、IL‑1β、IL‑18的mRNA水平,NLRP3、GSDMD、caspase‑1、GSDMD‑N、cleaved caspase‑1、ASC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HSP70阳性率,HSP70的mRNA水平,HSP70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 结论 Dex可减轻肾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α2受体上调HSP70,从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及焦亡级联反应相关。

入院即刻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THA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收藏
袁从虎, 王孝庆, 陆容祥, 李向南, 葛亚丽,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3 )   HTML( 0 )     PDF( 7 )

目的 探讨入院即刻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超前镇痛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THA的老年FNF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FICB(F组,36例)和常规组(C组,38例)。F组入院后行连续FICB,手术当日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撤除FICB;C组入院后常规给予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15 mg,每日1次,持续至手术当日。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即刻(T0)、行FICB后30 min(C组为相同时点)(T1)、手术当日早晨(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时的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AS‑a)评分及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当日、术前1 d、术后1~7 d的睡眠评价量表(LSEQ)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PONV)、尿潴留、呼吸抑制]发生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结果 与T0时比较,F组T1~T5时及C组T3~T5时VAS‑a评分、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降低(均P<0.05)。与C组比较:F组T1~T3时VAS‑a评分、静息及运动VAS评分较低(均P<0.05);入院当天、术前1 d及术后1~3 d LSEQ评分较高(均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较少(均P<0.05);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较长(P<0.05);PONV、尿潴留发生率较低(均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入院即刻行连续FICB超前镇痛可以有效缓解老年FNF患者THA围手术期焦虑,改善围手术期睡眠质量,减少阿片类及非甾体抗炎药使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无阿片药麻醉对鼾症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收藏
代莉, 郭华静, 潘道波, 邓恢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4 )   HTML( 1 )     PDF( 4 )

目的 评价无阿片药麻醉(OFA)对鼾症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常德医院择期行鼾症术的患者120例,年龄18~45岁,体重指数(BMI)28~4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FA组(O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OF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利多卡因、丙泊酚、罗库溴铵麻醉诱导,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七氟醚维持;C组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诱导,瑞芬太尼、七氟醚维持。于术前1 d(D−1)、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早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和恢复质量情况;术前2晚(N−2)、术后当晚(N0)、术后第2晚(N2)佩戴运动手表记录睡眠结构情况。记录患者手术一般资料,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苏醒时(T4)、苏醒后10 min(T5)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D1、术后第2天(D2)、D3时静息和运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 与N−2时比较,两组患者N0、N2时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效率增高,入睡后觉醒时间减少(均P<0.05),N0时入睡潜伏期延长(P<0.05);与D−1时比较,两组患者D1、D3时PSQI评分降低(均P<0.05),D1时QoR‑15评分降低(P<0.05)。与T0时比较:OF组心率在T2时增快(P<0.05),MAP在T3时降低(P<0.05),BIS在T1~T3时降低(均P<0.05);C组心率在T1、T3时降低(均P<0.05),MAP在T1~T3时降低(均P<0.05),BIS在T1~T4时降低(均P<0.05)。与C组比较:OF组N0时睡眠时间较长,睡眠效率较高,入睡潜伏期较短,入睡后觉醒时间较短(均P<0.05);D1时PSQI评分较低,QoR‑15评分较高(均P<0.05);T1、T2时心率较快(均P<0.05),T1~T3时MAP较高(均P<0.05);D1、D2时运动NRS疼痛评分较低(均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评分较高(均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OFA可改善鼾症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恢复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病例析评
术中气管切开术导致气管后壁撕裂1例报告   收藏
汪赵立, 李宏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3 )   HTML( 3 )     PDF( 10 )

气管切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减少无效腔、减少气道阻力、提高患者舒适性、更加方便地进行口腔护理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等。然而气管切开术存在相关并发症,尤其气管后壁撕裂会引起致命性后果。文章报道1例口腔癌手术术中行气管切开术发生气管后壁撕裂,现整理此病例的围手术期管理体会,以期为气管切开术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1例巨气管支气管症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收藏
张媛, 王海峰, 赵峰, 王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21 )

巨气管支气管症是临床少见的疾病,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疾病特点是气管主支气管明显扩张,黏膜呈扇形向软骨环外突出,严重者呈憩室状。随着疾病进展,部分患者因合并肺大疱、肺气肿而出现自发性气胸、杵状指等;疾病后期可出现呼吸衰竭。此类患者气管环粗大,行胸科手术时,如何选择气道管理工具对麻醉医师提出了挑战。文章报道1例巨气管支气管症患者的麻醉管理,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质量高,拔管后顺利返回病房。总结此病例经验,以期为该类患者麻醉管理提供警示和参考。

综述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血压管理与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进展   收藏
陈宝璇, 戚佳政, 王英伟, 罗猛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0 )   HTML( 1 )     PDF( 7 )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脑血管痉挛(CVS)、延迟性脑缺血及神经功能损伤等风险显著增加。开颅夹闭术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中外科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密切相关。围手术期麻醉医师应根据相应治疗阶段针对性采取适宜的血压管理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文章拟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前、麻醉诱导期、术中夹闭前后、术后的血压管理及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围手术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血压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参考,以改善患者预后转归。

三甲胺N‑氧化物在认知障碍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郭虹妍, 李乔, 赵玉晶, 李青, 李岩松, 王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0 )   HTML( 3 )     PDF( 3 )

三甲胺N‑氧化物(TMAO)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血浆TMAO水平与中枢认知障碍相关疾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老年相关性痴呆、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疾病中均有升高的趋势,可以作为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预测因子。文章综述了既往关于TMAO与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概括了TMAO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在全身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白芙蓉, 易明亮, 饶新仪, 饶琳, 尹泓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0 )   HTML( 3 )     PDF( 7 )

机械通气可能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影响患者预后。优化机械通气策略可以有效预防PPC。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也称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是一种新兴通气模式,目前大量文献表明其在多方面优于既往术中常用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文章介绍了PCV‑VG的工作原理、实施方法及优势,对PCV‑VG在全身麻醉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术中选择最优化的通气模式提供参考,从而降低PPC的发生率。

锁胸筋膜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陈剑明, 郝志敏, 刘志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1 )   HTML( 1 )     PDF( 4 )

锁骨手术是手术室中常见的手术类型,全麻或神经阻滞均能满足手术需要。锁胸筋膜平面阻滞(CPB)是一种用于锁骨区域手术的新型阻滞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麻醉/镇痛效果确切,可避免膈神经麻痹和上肢运动功能阻滞,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受损、双侧锁骨骨折等患者。文章就锁骨的神经支配,锁骨手术常用麻醉方式,CPB的操作步骤、阻滞机制、临床应用及目前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脑电意识指数与伤害敏感指数在精准化麻醉管理中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曹钰璇, 纪筠, 裴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0 )   HTML( 1 )     PDF( 4 )

传统麻醉监测手段是基于机体对疼痛非特异反应进行的,随着外科手术对精准化麻醉管理的需求逐渐升高,此类方法特异度及敏感度较低的弊端逐步显现。基于意识指数(IoC)的麻醉监测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同时监测麻醉镇静与镇痛深度的监测系统,该系统内包含两个指数——脑电意识指数(IoC1)与伤害敏感指数(IoC2)。文章简要介绍此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比较此两种指数相较于其他麻醉深度监测指数的优缺点,详细阐述目前IoC监测设备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相关干扰因素。

腹外侧视前区调控全身麻醉与睡眠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凌婧, 戚佳政, 罗猛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3 )

全身麻醉作用机制是麻醉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因全身麻醉时与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具有相似的生理体征与脑电改变,诸多学者倾向于全身麻醉与自然睡眠共享部分机制,但存有争议。随着研究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腹外侧视前区(VLPO)神经元及相关投射参与调控睡眠与全身麻醉,同时其内所包含的各类神经肽、星型胶质细胞等可能亦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重点阐述睡眠启动关键核团VLPO的神经元类型与相关投射、调控睡眠觉醒与全身麻醉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意识障碍患者睡眠脑电图研究进展   收藏
陈奕玮, 菅敏钰,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0 )   HTML( 3 )     PDF( 3 )

睡眠障碍是意识障碍(DOC)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睡眠脑电监测作为一种无创技术,可以客观、定量地反映睡眠期间的脑电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DOC患者脑功能和意识的保留程度。文章介绍了DOC患者的睡眠脑电图模式,将睡眠脑电图对于DOC患者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进行总结,并探讨了DOC患者睡眠障碍可能的治疗方法,旨在为DOC患者的诊疗、管理及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短链脂肪酸对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行, 王海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8): 0-0.  
摘要( 0 )   HTML( 3 )     PDF( 6 )

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记忆、计算、学习等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涵盖范围从各种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短链脂肪酸(SCFA)在微生物‑脑‑肠轴(MGBA)的相互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可通过炎症、免疫、内分泌等通路介导脑‑肠之间的相互联系。文章着重介绍SCFA在不同病理条件下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以及通过构建动物模型,直接(补充SCFA)或间接(改变饮食和肠道菌群组成)改变机体内SCFA的含量,探讨SCFA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文章通过对SCFA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动物模型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益生菌及SCFA的临床转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