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镇痛作用的影响   收藏
毕馨文, 王丽婷, 徐芳芳, 江晓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611 )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镇痛作用的影响。 方法 90例择期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28例),仅给予常规全身麻醉;TAPB组(T组,31例),于全身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TAPB;10 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联合TAPB组(TD组,31例),于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诱导后以同样方法行TAPB。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大于3分时给予哌替啶补救镇痛。记录3组术中瑞芬太尼及七氟醚消耗量,术后2、6、12、24、48 h NRS评分,术后第1次给予哌替啶的时间,哌替啶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TD组术中七氟醚消耗量少,术后第1次给予哌替啶的时间晚,术后48 h内各时点NRS评分低、哌替啶消耗量少,PONV发生率低(P<0.05)。 与T组比较,TD组第1次给予哌替啶的时间晚,术后6、12 h NRS评分低,哌替啶消耗量少(P<0.05)。 结论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延长TAPB作用时间,增强阻滞效果,减少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

超声药物透入法对皮肤痛觉超敏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观察   收藏
代月娥, 刘柳, 杜宇, 林涛, 文传兵, 曾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753 )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药物透入法和皮内注射法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患者痛觉超敏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引起的痛觉超敏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超声药物渗入组(G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疼痛区域的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皮内注射组(I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疼痛区域的皮内注射治疗;对照组(C组),单纯调整口服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7天的VAS和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 ES)的变化,记录副作用。 结果 3组治疗后VAS、ES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G组和I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E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G组和I组的VAS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G组ES较C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超声药物透入法和皮内注射法均可明显改善带状疱疹引起的痛觉超敏现象。超声药物渗入法安全、无创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收藏
郑婉静, 肖锦容, 蔡宇平, 许玉城, 吴黄辉, 李敏, 吴晓智, 陈国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774 )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60~85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SGB)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组,每组40例。LSGB组和RSGB组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左侧或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单点注射0.2%罗哌卡因7 ml,C组仅行全身麻醉。记录入室(T1)、阻滞后5 min(T2)、诱导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5 min(T5)、建立气腹(T6)、探查(T7)、苏醒(T8)、拔管即刻(T9)、拔管后5 min(T10)、术后2 h(T11)、术后12 h(T12)和术后24 h(T13)的SBP、DBP、HR;采用动态ECG监测相应时间点5 min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并进行频域分析,包括低频段(low frequency, LF)、高频段(high frequency, HF)、总功率谱(total power, TP)和LF/HF比值;记录围手术期SGB相关副作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自主神经功能。 结果 LSGB组和RSGB组围手术期SBP、DBP和HR的变化均小于C组(P<0.05);LSGB组和RSGB组围手术期SBP和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GB组HR变化大于RSGB组(P<0.05);LSGB组和RSGB组围手术期LF和LF/HF比值变化均小于C组(P<0.05),HF和TP变化均大于C组(P<0.05);LSGB组和RSGB组围手术期LF、HF、TP以及LF/HF比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围手术期神经阻滞相关副作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侧或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均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自主神经功能。

右美托咪定联合球后神经阻滞在小儿眼球摘除眼座置入术中的应用   收藏
曾思, 陈静, 陆维莎, 贾继娥, 乔晖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472 )

目的 研究小儿眼球摘除眼座置入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联合球后神经阻滞对于患儿术中管理、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行眼球摘除眼座置入术的患儿45例,年龄1~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例):Dex联合球后神经阻滞组(ND组)、球后神经阻滞组(N组)和Dex组(D组)。ND组诱导后10 min静脉泵注Dex 0.5 μg/kg,手术前行球后神经阻滞;N组仅在手术前行球后神经阻滞;D组仅在诱导后10 min静脉泵注0.5 μg/kg Dex。观察并记录患儿眼座置入前(T1)、置入时(T2)、置入后(T3)、拔出喉罩时(T4)以及出PACU时(T5)的HR和MAP,拔管时间以及出PACU时间,术后2、6、24 h的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睡眠质量满意度评估及不良事件等。 结果 ND组及N组患儿在T2时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8.3%和0)低于D组(41.7%)(P<0.05)。术后2、6 h疼痛评分ND组分别为0(1)、0(1),低于N组[分别为2(2)、2(1)]及D组[分别为3(1)、2(1)](P<0.05),且术后24 h内肛塞对乙酰氨基酚的需求明显降低(P<0.05)。ND组及N组患儿术后24 h内PONV发生严重程度评分为2分及3分患儿明显低于D组(P<0.05)。患儿家属对术后24 h整体满意度ND组最高(P<0.05)。 结论 Dex联合球后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眼球摘除术能有效减少术中牵拉反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并有效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

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对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收藏
赵晓红, 高玉峰, 王惠淑, 胡宝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536 )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左布比卡因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IS值的影响。 方法 80例拟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ASA 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C组),局部麻醉药为含1 ml生理盐水的0.5%左布比卡因30 ml;Dex组(D组),局部麻醉药为含100 μg Dex(1 ml)的0.5%左布比卡因30 ml。麻醉方法均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指标:术前及麻醉后1 h内的BIS值和Ramsay评分、术后第1次需求镇痛药的时间(first rescue analgesia after the surgeries, TAR)。 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患者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20 min开始BIS值明显降低(P<0.05),Ramsay评分明显增高(P<0.05);TAR也明显长于C组(P<0.05)。 结论 Dex能够显著降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的BIS值,使患者术中安静合作,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额外镇痛药需求量。

纤维支气管镜和Shikani喉镜联合成像系统引导颈椎制动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比较研究   收藏
贾振华, 何妹仪, 柳垂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819 )

目的 比较Shikani喉镜(shikani optical stylet, SOS)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 FOB)用于颈椎制动患者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探讨SOS在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 方法 40例颈椎制动需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OS引导气管插管组(SOS组,20例)和FOB引导气管插管组(FOB组,20例),分别采用SOS和FOB接视频成像系统后行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次数、气管插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和鼻咽部黏膜损伤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插管次数、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反应及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成像系统的SOS引导气管插管,是一种成功率高、损伤小、安全性高的经鼻气管插管方法。

舒芬太尼抑制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疼痛的半数有效量及95%有效量   收藏
李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562 )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辅助下舒芬太尼抑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疼痛的量效关系。 方法 分别选取32例子宫腺肌病和30例子宫肌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入室后给予咪达唑仑30 μg/kg镇静,手术开始前5 min注射舒芬太尼,治疗开始后观察20 min评估患者的疼痛评分。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舒芬太尼剂量为0.10 μg/kg,按等比级数r=1.4计算出5个剂量,根据前一例患者的镇痛满意程度,下一例患者增加或减少一个阶梯剂量。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舒芬太尼的ED50和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及其95%CI。 结果 舒芬太尼抑制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疼痛的ED50(95%CI)为0.18(0.08~0.26) μg/kg,ED95(95%CI)为0.35(0.26~1.30) μg/kg; 抑制HIFU治疗子宫肌瘤疼痛的ED50(95%CI)为0.13(0.04~0.20) μg/kg,ED95(95%CI)为0.34(0.22~1.20) μg/kg。 结论 复合咪达唑仑时,舒芬太尼抑制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ED50及ED95各不相同。

开胸术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的比较   收藏
方斌, 黄小静, 安光慧, 汪正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591 )

目的 比较开胸手术后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患者69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23例):高浓度组(H组,0.375%罗哌卡因)、中等浓度组(M组,0.25%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L组,0.15%罗哌卡因)。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阻滞,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咳嗽和深呼吸状态下的VAS评分。 结果 高浓度组和中等浓度组患者在入PACU即刻的静息VAS评分及术后6 h的静息、咳嗽和深呼吸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低浓度组(P<0.05)。 结论 0.25%罗哌卡因20 ml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毕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良好。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中应用肌松监测仪必要性的临床观察   收藏
王馥婧, 李聪, 魏骐, 玄承鸾, 王多友, 麻海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579 )

目的 探讨PACU中应用肌松监测仪指导麻醉复苏工作的意义。 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术后转入PACU复苏的患者,年龄20~90岁,BMI 16~28 kg/m2,ASA分级Ⅰ~Ⅲ级,术中以顺式阿曲库铵作为肌肉松弛药(肌松药)。入PACU后测量拔管时(T1)、拔管后30 min(T2)和出PACU时(T3)3个时点的四个成串电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比值。比较最后一次应用肌松药到拔管时之间时长≤90 min的患者(≤90 min组)和>90 min的患者(>90 min组)肌松残余(residual neuromuscular blockade, RNMB)的发生率,66~90岁患者(老年患者组)和20~40岁患者(青年患者组)RNMB的发生率。 结果 共2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T1、T2和T3时RNMB发生率分别为76.7%、46.6%、21.0%。≤90 min组患者比>90 min组患者拔管时RNMB发生率高(P<0.01);老年患者组比青年患者组出PACU时RNMB发生率高(P<0.05);出PACU时TOF比值<0.9的患者比≥0.9的患者在PACU平均停留时间长(P>0.05);根据临床指征判断可以出PACU而TOF值<0.9的患者给予肌松拮抗药后,TOF比值恢复到0.9的平均时间为(9±5) min。 结论 根据临床指征决定患者出PACU时RNMB发生率较高,肌松拮抗可以短时间内拮抗RNMB,有必要在PACU中应用肌松监测仪指导患者出PACU。

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收藏
陆季娟, 钱福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55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性因子释放及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HO)-1表达的影响。 方法 离体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用含有1×106个/ml的细胞样本接种于6孔培养板(2 m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6孔):正常对照组(C组)、Dex 10 μg/L组(Dex组)、LPS 1 mg/L组(LPS组)、LPS 1 mg/L+Dex 10 μg/L组(LPS+Dex组)及HO-1抑制剂ZnPPⅨ 10 μmol/L+ LPS 1 mg/L+Dex 10 μg/L组(ZnPPⅨ+LPS+Dex组)。分别于孵育3、6、12、24 h时点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的浓度;在6 h和12 h时点收集细胞沉淀,提取蛋白成分,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蛳1表达。 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各时间点TNF-α、IL-6、HMGB-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在6、12 h时点细胞HO-1的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Dex组各时间点的TNF-α、IL-6、HMGB-1浓度降低(P<0.05),培养细胞6、12 h时点HO-1表达升高;与LPS+Dex组比较,ZnPPⅨ+ LPS+Dex组各时间点的TNF-α、IL-6、HMGB-1浓度升高(P<0.05),培养细胞6、12 h时点HO-1表达降低(P<0.05)。 结论 Dex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其机制与上调HO-1表达有关。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陈超, 丁煌, 柯剑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548 )

背景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是一种新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目前广泛用于临床麻醉和ICU镇静,但在小儿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目的 综述国内外近年有关Dex在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概述不同年龄阶段小儿Dex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CPB对小儿Dex代谢的影响,重点讨论Dex在介入心脏手术和心脏直视手术中对患儿各项生理功能的影响。 趋向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Dex在小儿心脏手术领域可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产科麻醉的临床研究进展   收藏
吉嘉炜, 韩斌, 徐铭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668 )

背景 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 CSA)除了具备蛛网膜下腔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完善和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可按需调控作用时间等双重优点,还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平面可控等优势,可以用于合并有心肺疾病等危重症产妇的麻醉和镇痛。但由于顾虑穿刺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DPH)等并发症及临床经验,目前未被广泛应用于产科麻醉。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产科CSA的临床应用现状,总结其优势与并发症,为产科麻醉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内容 围绕CSA在产科麻醉方面的优势、临床应用现状、并发症等进行文献综述。 趋向 探讨CSA用于分娩镇痛和手术麻醉的管理策略。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护理   收藏
王树欣, 张丽君, 韩文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972 )

背景 随着手术间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麻醉科将全身麻醉后的患者集中到PACU实施苏醒拔管,气道管理成为PACU内并发症防范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作为PACU主体的麻醉护士,在了解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气道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防范护理,有利于确保PACU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质量。 目的 通过对PACU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护理的梳理,探索切实可行的苏醒期患者气道管理模式。 内容 就PACU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常见临床表现及护理防范等进行综述。 趋向 近年来,为降低苏醒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气管导管拔除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逐渐形成,为麻醉护士提供了进行拔管前风险评估、拔管前准备、拔管实施与拔管后观察与处理的依据,有利于对患者实施程序化管理。

围手术期隐匿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收藏
崔倩宇,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532 )

背景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围手术期隐匿性脑卒中的人群发病率逐渐升高。围手术期隐匿性脑卒中一旦发生多伴随不良预后,需引起临床医师关注。 目的 对近年来有关围手术期脑卒中尤其是隐匿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概述近年来关于脑卒中定义的转变,以及围手术期隐匿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转归。 趋向 如何建立完善的围手术期隐匿性脑卒中预防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肺动脉高压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研究进展   收藏
詹莉, 李琪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678 )

背景 近年来,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其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非心脏手术中PH患者的麻醉管理、PH急症处理及治疗研究较少。PH是致死性且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在非心脏手术中,合并PH的患者的生命安全仍受到巨大威胁,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的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目的 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完善PH围手术期管理。 内容 就PH的研究进展和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趋向 非心脏手术合并PH将被进一步关注及研究,并对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精确管理提供更多方案,为减少患者在非心脏手术的病死率及并发症提供更多的指导意义。

自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角色   收藏
孙玉红, 李锐, 张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6-6.  
摘要( 1 )   HTML( 0 )     PDF( 744 )

背景 自噬是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使其进入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后降解,以此实现代谢需要或细胞器更新。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根据损伤或疾病发生的位置,主要被认为来源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发现自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 综述自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的作用。 内容 自噬激活或抑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自噬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对自噬的影响。 趋向 自噬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深入研究将为自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浩伟, 袁红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1077 )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当前NPP的治疗效果较为局限。 目的 对近年来NPP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拟对NPP的研究进展中所涉及的发病机制进行归类及分析,以助于研究新的治疗策略。 内容 多种原因导致的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是NPP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外周神经元离子通道的改变介导外周敏化的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表达增加,抑制性氨基酸表达减少以及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中枢敏化的产生。 趋向 阐明NPP的发生机制对于今后靶向药物的研发及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突触后支架蛋白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收藏
黄凌儿, 姚永兴, 周燕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682 )

背景  突触后支架蛋白是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 PSD)中的主要功能成分。作为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细胞骨架蛋白,在谷氨酸受体和多种激酶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 阐述突触后支架蛋白在病理性疼痛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内容 就PSD家族中的重要支架蛋白PSD-95、Homer、Shan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P)、炎性痛及癌性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为临床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介导疼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徐岩, 屠伟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800 )

背景 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 TRPA1)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家族的成员,最早在对咳嗽的研究中被发现。最新研究表明,该通道几乎分布于各种组织,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目的 总结分析TRPA1参与机体各种生理或病理功能的机制。 内容 介绍TRPA1的分布、结构及其在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趋向 TRPA1可能是未来临床治疗疼痛的新靶点。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在脓毒症免疫麻痹中的作用   收藏
蒋政宇, 卞金俊,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82 )

背景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nterleukin 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M, IRAK-M)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负向调控因子,可通过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来限制过度的炎症反应。 目的 通过研究IRAK-M限制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可以为脓毒症免疫麻痹的具体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内容 综述近年来关于IRAK-M对TLR通路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activated kinase-1, TAK1)依赖性与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kinase 3, MEKK3)依赖性的通路,并综述IRAK-M被众多TLR分子、细胞因子调控表达及其本身的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的机制。 趋向 现有研究初步阐述了IRAK?蛳M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通路而加重脓毒症免疫麻痹的相关病理机制,并提示IRAK-M可能作为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和免疫调节治疗的靶点。

小泛素样修饰化抗炎机制在低分子肝素脑保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收藏
顾小飞, 李恒, 陈力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547 )

背景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LMWH)在围手术期脑卒中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尽管近年来在肝素类抗炎作用的研究中发现LMWH能够通过抑制NF?蛳κB的活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生成表现出脑保护效应,但对其内在调节机制的研究一直未有明确突破,这也是其在围手术期脑卒中的防治中使用受限的原因之一。 目的 探讨LMWH脑保护作用抗炎机制的可能方向。 内容 从LMWH对NF-κB活化的影响以及小泛素样修饰(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SUMO)与NF?蛳κB活化的关系两大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通过与LMWH在氧化应激下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调节以及蛋白SUMO化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相互影响等研究理论的串接,对LMWH在CI/RI治疗中发挥抗炎作用内在调节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假想。 趋向 NF-κB的活化受SUMO直接调节抑制的理论,可能为探寻LMWH抑制NF-κB活化途径的脑保护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急性系统性炎症介导中枢性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阚敏慧,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2): 12-12.  
摘要( 0 )   HTML( 0 )     PDF( 779 )

背景 炎症包括系统性炎症和中枢性炎症,在手术、创伤和感染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急性系统性炎症发展成中枢性炎症相关机制的临床或基础研究甚少,其机制至今不明。 目的  就急性系统性炎症向中枢性炎症的可能传递机制及物质基础进行综述,从而可能为预防或缓解术后中枢性炎症的发生及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思路。 内容 炎症信号在外周和中枢间的传递可能是联系中枢性炎症与外周炎症的重要途径, 这一机制对于全面认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趋向 为寻找适宜的抗炎药物或麻醉管理方案奠定理论基础,对于中枢炎症或认知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潜在前景。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