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7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 
论著
麻醉交接核对表对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交接质量的影响   收藏
沈子珒, 董榕, 杨敏, 仇健华, 袁红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555 )

目的 评估运用麻醉交接核对表之后是否会增加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由手术室转运至PACU交接过程中传递的信息量。 方法 入组120例麻醉后患者,共分为3组。不宣教需要交班的所有项目且不使用麻醉交接核对表进行交班组(A组,入组40例患者);完成A组40例病例后入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和C组(每组40例):根据麻醉交接核对表要求对交班的麻醉科医师进行宣教需要交班的所有项目,交班时不使用麻醉交接核对表组(B组);根据麻醉交接核对表要求对交班的麻醉科医师进行宣教需要交班的所有项目,交班时使用麻醉交接核对表组(C组)。观察所有项目交接比例、单个项目交接比例、交接班持续时间。 结果 C组的所有项目交接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术中体位、ASA分级、活动耐量、过敏原、术前认知功能、与麻醉有关药物、导管放置位置、失败的穿刺、人工气道类型、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呼吸机运用参数、吸氧浓度、血气参数、抗生素名称、抗生素是否需要继续使用、确认血型、确认剩余可用备血、去向(病房、PACU、ICU)、私人物品及麻醉单据项目交接比例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交接班用时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 结论 麻醉交接核对表用于麻醉后交接可以提高交接班的质量,增加交接的信息量。

帕瑞昔布钠对脓毒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收藏
刘志慧, 于泳浩, 李佩铂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54 )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脓毒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10 mg/kg帕瑞昔布钠组(SP组)、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组]、脓毒症+10 mg/kg帕瑞昔布钠组(CP组)。利用CLP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后20 min,向SP组和CP组大鼠腹腔注射帕瑞昔布钠,每12 h重复注射1次,共2次。给予Sham组和CLP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颈动脉进行插管以连续监测基础血流动力学(MAP、心率),于造模后0、6、12 h行血气分析,测定小肠肠系膜的微循环变化[总血管密度(total vessel density, 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 PVD)、灌注血管比例(proportion of perfused vessel, PPV)及微血管血流指数(microcirculatory flow index, MFI)]。 结果 与CLP组比较,CP组在造模后2、4、6、8 h MAP明显升高,心率明显降低(P<0.05);CP组在造模后6、12 h动脉血pH和PaO2/FiO2明显升高,PaCO2和乳酸水平降低(P<0.05);CP组在造模后6、12、24 h 肠系膜TVD、PVD、MFI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脓毒症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善有显著作用,可增加脓毒症时肠系膜微循环TVD、PVD、MFI。

μ阿片受体、ATP结合盒B1基因、CYP3A基因多态性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   收藏
吴立强, 周瑞瑜, 王懿春, 杨金凤, 谭志荣, 李智, 刘景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50 )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与μ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 OPRM1)、ATP结合盒B1基因(ATP-ba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 gene, ABCB1)、CYP3A基因多态性之间的联系。 方法 选择12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年龄19岁~65岁,ASA分级Ⅰ级、Ⅱ级,手术结束常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术后2、6、12、24、48 h进行VAS评分,并计算舒芬太尼累计消耗量。检测OPRM1 118A>G、ABCB1 2677G>A/T、ABCB1 3435C>T、CYP3A4*1G和CYP3A5*3的等位基因。应用多元线性分析方法评估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对舒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 结果 术后2、6、12、24、48 h内,患者VAS评分均与舒芬太尼累计消耗量有明显联系(P<0.05)。术后2、6、12、24、48 h舒芬太尼累计消耗量在OPRM1 118A>G、ABCB1 2677G>A/T、ABCB1 3435C>T、CYP3A4*1G和CYP3A5*3基因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舒芬太尼累计消耗量与年龄有明显的联系(P<0.05)。 结论 肿瘤术后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过程中,患者OPRM1,ABCB1和CYP3A基因多态性与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应无相关性联系。

颞浅动脉压结合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用于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流量选择   收藏
刘锴, 肖文, 高扬, 凌中义, 黄维勤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07 )

目的 分析颞浅动脉压结合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bulb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SjO2)监测在胸主动脉手术中对脑灌注流量选择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96例将接受胸主动脉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 DHCA)和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SCP)方法,研究组监测颞浅动脉压结合SjO2,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监测SjO2。比较两组术中脑灌注及血流速度的变化,评价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SCP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PND)和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ransient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TND)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颞浅动脉压结合SjO2监测可平衡脑灌注,在胸主动脉手术中使用该法监测脑灌注,其低流速不会增加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收藏
罗方毅, 喻旭娇, 樊雅玲, 黄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223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前路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组(A组),超声引导下实施前路腰丛阻滞组(B组)。两组均采用浅全身麻醉复以喉罩通气。术中两组均维持BIS 45~55,记录入室时(T0)、切皮时(T1)、缝皮时(T2)、拔喉罩前(T3)的心率、血压,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1、6、12、24 h VAS评分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结果 A组患者在T1、T2、T3时点心率和MAP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的量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6、1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 与前路腰丛阻滞比较,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维持术中循环更稳定,明显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拔喉罩时间,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可以缩短首次下床时间。

改良胸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梁小女, 孙建宏, 张建友, 李士通, 张凤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08 )

目的 研究改良胸部神经阻滞,即胸横肌平面?蛳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蛳pectoral nerves, TTP?蛳PECS)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麻醉及镇痛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6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22例):TTP?蛳PECS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PG组)、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ade, TPVB)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观察手术进行到不同部位时患者的心率和MAP,记录术中和术后镇痛药的消耗量及麻醉恢复期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等,对比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中PG组患者的MAP和心率较G组和TG组更为平稳。与G组比较,PG组和TG组术中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患者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30 min到术后24 h 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PG组和TG组患者的舒芬太尼消耗量、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G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更低,尤其是术毕即刻的VAS评分(P<0.05)。 结论 TTP?蛳PECS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的需要量,获得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及镇痛效果。

丙泊酚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上调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分泌   收藏
顾新宇, 朱浩, 杨立群, 俞卫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86 )

目的 检测丙泊酚对大鼠海马及其星形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涉及的信号分子。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根据丙泊酚给予后不同时间检测点分别命名为:注射丙泊酚后即刻检测组(0 min组)、注射丙泊酚后45 min检测组(45 min组)、注射丙泊酚后90 min检测组(90 min组)。将丙泊酚注射液(10 g/L)以100 mg/kg腹腔注射后,用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BDNF的mRNA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体外实验中培养的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Ctrl组)、丙泊酚组(Pro组)和抑制剂PD98059+丙泊酚组(Pro-PD组)。Pro-PD组先用10 μmol/L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培养的原代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2 h,随后用10 μmol/L丙泊酚继续孵育24 h。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BDNF分泌情况。 结果 与0 min 组比较,45 min 组、90 min 组大鼠海马BDNF mRNA 水平分别为1.20±0.05和0.86±0.04(P<0.05),且BDNF mRNA 水平均呈时间依赖性变化,先增高,而后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45 min 组GFAP 表达升高。体外实验显示,Ctrl组细胞存活率为(91.2±2.4)%,Pro组细胞存活率为(90.3±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rl组比较,Pro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BDNF mRNA水平为1.15±0.04(P<0.05),而Pro-PD组细胞BDNF的mRNA水平为0.92±0.05(P>0.05),且显著低于Pro组(P<0.05)。Pro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BDNF的分泌水平为(62±4) ng/L,高于Ctrl组(49±3) ng/L(P<0.05);而Pro-PD组细胞BDNF的浓度为(44±3) ng/L,与Ct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Pro组(P<0.05)。 结论 丙泊酚激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并通过ERK信号通路提高海马星形胶质细胞BDNF的表达和分泌。

旋转头位对于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吸入诱导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插管值的影响   收藏
施金雅, 李静洁, 梁玉丹, 蔡美华, 仇琳, 姜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812 )

目的 观察比较不使用肌松药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在正中头位或旋头位(头位旋转45°)时满足气管插管所需七氟醚MAC。 方法 ASA分级 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正中头位组(27例)和旋头位组(36例)。吸入8%七氟醚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调节挥发罐浓度,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到达预设浓度,并维持预设呼气末七氟醚浓度10 min,随后予以气管插管,并使用Helbo?蛳Hansen评分表进行插管评分。根据Dixon′s上下序贯法进行试验,相邻浓度梯度为0.5%。 结果 正中头位组患儿七氟醚气管插管MAC为(4.30±0.44)%,ED50为4.30%,95%有效浓度(95% effective dose, ED95)为4.99%;旋头位组七氟醚MAC为(3.45±0.54)%,ED50为3.45%,ED95为4.62%。 结论 接受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吸入七氟醚诱导时采取旋头45°位优于正中头位,可以明显降低七氟醚的MAC。

依达拉奉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单肺通气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收藏
白洁, 马磊, 李思远, 张蓬勃, 张媛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06 )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和氟比洛芬酯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患者肺部炎性因子TNF-α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依达拉奉组(E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依达拉奉联合氟比洛芬酯组(E+F组)以及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15例。患者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经口置入一次性使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后10 min内,给予E组依达拉奉0.8 mg/kg、F组氟比洛芬酯1 mg/kg、E+F组依达拉奉0.8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加入生理盐水共计100 ml静脉滴注; C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记录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在气管插管后即刻(T1)与OLV 60 min (T2)收集通气侧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同时在T1、T2时点经桡动脉采血5 ml,采用ELISA法测定BALF中TNF-α和血清中IL-6的浓度。 结果 与T1比较,T2时各组PaO2均降低(P<0.05),同一时点各组间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E组、E+F组T2时BALF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C组明显升高(P<0.05); T2时,E组、F组、E+F组BALF中 TNF-α浓度均低于C组(P<0.05),而E组、F组、E+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时血清IL-6水平均比T1时增高(P<0.05);T2时,E组、F组及E+F组血清IL-6水平比C组低(P<0.05),而E组、F组、E+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LV增加手术患者肺组织局部及系统性的炎性反应。依达拉奉与氟比洛芬脂均可降低或抑制患者BALF中TNF-α和血清中IL-6的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可用于OLV时的肺保护,但联合用药无明显优势。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剖宫产术后布托啡诺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收藏
安小虎, 徐韬, 王苑, 徐子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08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剖宫产术后布托啡诺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30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0例。Ⅰ组于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毕行布托啡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Ⅱ组、Ⅲ组分别在胎儿取出后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和100 mg,再行布托啡诺PCIA,药物配方与设置同Ⅰ组。观察术后产妇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 PCA)次数以及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记录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所有产妇均完成了24 h镇痛观察,没有产妇需要额外的镇痛治疗;与Ⅰ组比较,Ⅱ、Ⅲ组产妇术后4、8、12、24 h VAS评分更低,PCA次数更少,患者满意度高(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产妇术后4、8 h VAS评分低,PCA次数少,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术后6 h恶露排出量、产后泌乳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的Ramsay镇静评分、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能显著改善剖宫产术后布托啡诺PCIA的临床效果,不影响子宫收缩和泌乳,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并且100 mg效果优于50 mg。

七氟醚浓度递增法在咽喉部疾病所致可疑困难气道诱导策略选择中的应用   收藏
李卫星, 蔡一榕, 舒仕瑜, 李文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28 )

目的 观察七氟醚浓度递增法在咽喉部病变所致可疑困难气道诱导策略选择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间ASA分级Ⅰ、Ⅱ级,因患咽喉部疾病需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咽喉部手术且存在困难气道风险的患者,包括喉阻塞Ⅰ、Ⅱ度或虽无喉阻塞症状但术前电子喉镜检查显示咽喉部新生物遮挡1/2以上声门者。具备上述条件的候选患者进行七氟醚吸入镇静,在镇静水平达Ramsay评分5分时评估气道通畅性,并给予1~3级评分,所有进入2级评分的患者成为正式研究对象,共110例,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快诱导组和慢诱导组(每组55例)。快诱导组采用静脉麻醉药+肌松药诱导插管,慢诱导组采用浓度递增法吸入七氟醚诱导后插管,不使用肌松药。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插管工具选择、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及成功率以及插管过程中低氧事件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慢诱导组较快诱导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低氧发生率更低(P<0.05)。快诱导组有3例插管失败(3/55),随后实施环甲膜穿刺通气下气管切开建立气道并顺利实施手术。 结论 在咽喉部病变所致的可疑困难气道患者,采用七氟醚浓度递增法实施慢诱导是较为理想的气管插管策略。

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收藏
刘舒畅, 庄天时, 许铁, 卓越, 薛婷, 叶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60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脓毒症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ex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分别予Dex和丙泊酚镇静保持患者状态于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 RASS)-2~0分;两组患者分别于用药前(T0)及用药后24 h(T1)、48 h(T2)、72 h(T3)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镇静治疗后第5天、第10天时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PCT及CRP水平异常升高,治疗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和第10天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ex组患者各时间点IL-6、PCT、CRP水平以及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和丙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试验结果提示Dex和丙泊酚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有良好的抗炎作用,Dex抗炎作用较丙泊酚强且不良反应少。

病例析评
气管内肿物切除合并右肺上叶切除的麻醉管理1例   收藏
王树影, 孙喜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07 )

气管内肿物本身对于麻醉医师进行气道管理就是一种挑战,而同时合并肺叶肿物者,更是加剧难度。此类患者的气道管理具有特殊性,麻醉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患者通气,维持血氧水平。本文报道1例66岁女患者气管内肿物合并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管理,为此类病例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综述
脂氧素促进细胞吞噬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敏, 宋丽敏, 吴艳, 尚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874 )

脂氧素(lipoxins, LXs)是一种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细胞损伤修复的内源性脂质介质,被称为炎症反应的“刹车信号”。研究表明,LXs及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spirin-triggered lipoxin A4, ATL)在调控炎症通路的同时,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碎片、坏死细胞,发挥促炎症消退、稳定内环境的作用。文章综述相关文献,以了解LXs对吞噬功能作用的最新进展,其机制主要可分为4种: ① 改变细胞极性,重组细胞结构; ② 上调吞噬受体; ③ 激活M2型吞噬细胞; ④ 抑制吞噬细胞凋亡。小胶质细胞及其吞噬功能在多种脑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LXs对吞噬功能的影响也许能为相关脑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收藏
郑镇伟, 马武华, 杜瑞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29 )

超声作为重要的可视化工具,目前在气道管理多个方面的应用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临床医师进行气道综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评估和监测手段。通过总结分析超声在气道管理各个方面的应用新进展文献,简述气道相关结构的超声解剖,并介绍超声在预测困难气道、气道解剖定位、评估胃内容量、预测成功拔管、选择气管导管和气道诊断性检查等九大方面的应用新进展。目前对超声在气道管理方面的研究仍在不断探索,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可能成为不可或缺的气道评估工具。

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郑碧鑫, 宋莉, 刘慧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82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患者极度痛苦,被称作“天下第一痛”。虽然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却不满意,微创介入技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适用于大多数患者,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分析总结近年来常用的治疗TN微创介入技术,介绍了药物、外科治疗、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脉冲射频、球囊压迫、化学药物(无水乙醇、甘油、阿霉素、肉毒素)注射等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指出药物是治疗TN的基础,对难治性TN患者各种微创介入技术总体上安全、有效,但又各有优劣。

长链非编码RNAs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莹林, 姚俊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34 )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s,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进而参与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ncRNAs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就lncRNAs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几种与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密切的lncRNAs家族成员以及其对缺血区细胞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lncRN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lncRNAs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右美托咪定对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的调控作用   收藏
周炜, 田顺平, 张转, 孙建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58 )

应激反应所导致的高糖血症常发生于患者围手术期,与感染甚至死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围手术期应激性高血糖及血糖水平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总结右美托咪定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与胰岛素分泌的调控作用以及最终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了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作用于蓝斑核α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应激反应、降低血糖;同时由于其可直接激活胰腺β细胞上的α2肾上腺素受体,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血糖升高。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对血糖水平的双重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右旋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郑旭, 顾小萍, 麻醉编辑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1144 )

近年来右旋氯胺酮在欧美国家已广泛使用,而国内普遍使用的仍为消旋氯胺酮,右旋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同分异构体,在药效、可控性、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消旋氯胺酮。文章通过简介右旋氯胺酮的药理特性及作用机制,综述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麻醉、疼痛治疗、疾病诊疗等,以及目前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右旋氯胺酮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

继续医学教育
理论培训结合安全核查表在麻醉危急事件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收藏
魏晓, 王卡, 罗琳, 田毅, 王颖林, 田国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40 )

目的 探讨理论培训结合安全核查表模式对低年资住院医师处理麻醉危急事件及其在麻醉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例我院低年资(1~3年)临床住院医师分为3组(每组9例):A组、B组与C组。A组接受理论授课与安全核查表相关培训,B组仅采用安全核查表,C组凭借临床经验处理麻醉危急事件,每个大组随机抽取3例组成a小组、b小组与c小组,在进入高保真模拟手术室后随机分配到8个麻醉危机事件场景中进行模拟演练,评估最佳实践得分率、关键步骤失败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参与者后期安全核查表执行意向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对危急事件处理的最佳实践得分率明显增高(P<0.05);与B组比较,A组最佳得分率增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关键步骤的失败率明显降低(P<0.05)。90%以上的参与者表示安全核查表简单易用,愿意继续参加该种形式的麻醉模拟培训。 结论 危急事件理论培训与安全核查表的有效结合可明显提高住院医师处理麻醉危急事件的准确率和有效率,提高了麻醉模拟教学的积极性,对模拟教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