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论著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胸科手术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收藏
刘伟, 苏跃, 田鸣, 耿万明, 张宗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对胸科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54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GA组29例,全麻+术后静脉镇痛;GEA组25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和术后第一天晨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CRP)、血糖(FPG) 、白介素6(IL-6)、抵抗素(RESIS)、胰岛素(FINS)的浓度和计算HOMA值。术后2h、6h、10h和术后一天VAS评分评估疼痛。结果:两组HCRP 、IL-6在术后一天时,与麻醉前和术毕分别比较均显著性增加(P<0.01)。两组FINS在术后一天时分别与术毕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GA组从(20±10)升高到(30±12);GEA组从(18±7)升高到(26±10)。两组FPG在术毕和术后一天时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术毕和术后一天时GEA组与GA组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5),分别为术毕(6.4±1.4)/(7.3±1.5)和术后一天(6.4±1.2)/(7.2±1.1)。两组HOMA值术后一天与麻醉前和术毕分别比较均显著性增加(P<0.01);HOMA值在术后一天时,GEA组与GA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为(2.0±1.1)/(2.3±1.6)。两组RESIS和VAS均无显著性差异。术毕时HOMA值与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61),术后一天时HOMA值与抵抗素和白介素-6呈正相关(r=0.51)。结论: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估法表明:(1)胸科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镇痛,术后一天提示可降低胰岛素抵抗。(2)术毕HOMA值与术毕时的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术后一天HOMA值与术后一天时的抵抗素和白介素-6呈正相关。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收藏
马云, 邱晓东, 景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 要: 目的 研究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名ASA I ~ III 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人: L1组、 L2组、 S组。采用双盲法,诱导时,L1组诱导时静注1.5 mg∙kg-1 利多卡因后按2 mg∙kg-1∙h-1的速度维持至术毕,术后以 0.5 mg∙kg-1∙h-1的速度持续输入48 h, L2组诱导时静注1.5 mg∙kg-1 利多卡因后按2 mg∙kg-1∙h-1的速度维持至术毕,术后以 0.25 mg∙kg-1∙h-1的速度持续输入48 h,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中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采用全自控式吗啡静脉镇痛。测量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48 h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 h、6 h、12 h、24 h、48 h吗啡消耗量、PCA按压次数、静息及咳嗽时疼痛VAS评分、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 结果 与S对照组相比,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减少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48小时的吗啡消耗量及PCIA按压需求(P<0.05),促进术后早期排气排便(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48 h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分别为L1组2.8±1.1 μg/ml、1.7±0.7 μg/ml、1.5±0.5 μg/ml,L2组2.6±1.2 μg/ml、1.1±0.4 μg/ml、0.9±0.3 μg/ml。结论 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减少开腹手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戊乙奎醚或曲马多对全麻苏醒期导尿管不适的影响   收藏
徐德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 观察术毕前给予药物对全麻苏醒期尿管不适症状的影响。 方法 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术毕前30分钟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5mg•kg-1(P组)、盐酸曲马多1mg•kg-1 (T组)、生理盐水2ml (C组)。术后进入麻醉后恢复室进行导尿管不适评估。结果 P组和T组患者术后导尿管不适症状明显轻于C组(P < 0.05),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毕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或盐酸曲马多均可有效地缓解麻醉苏醒期尿管不适症状。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效应室靶浓度的EC50   收藏
何自静, 胡永华, 范志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测定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半数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90例ASAⅠ或Ⅱ级,同时期行乳腺癌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化疗方案分为未化疗组(Ⅰ组),紫杉醇化疗4周期组(Ⅱ组),药物联合化疗四周期组(Ⅲ组)。按序贯法给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5分钟,相邻效应室靶浓度之间比率为1.25。 结果 未化疗组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效应室靶浓度(EC50)为0.58μg/ml,95%可信区间为0.53~0.63μg/ml。紫杉醇化疗组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效应室靶浓度(EC50)为0.34μg/ml,95%可信区间为0.32~0.37μg/ml。药物联合化疗组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效应室靶浓度(EC50)为0.35μg/ml,95%可信区间为0.32~0.39μg/ml。 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时意识消失的EC50低于未化疗患者。

气管内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4例分析   收藏
杜良刚, 许玉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气管内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4例气管内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为声嘶、咽痛、饮水呛咳,均为左侧环杓关节脱位。发生环杓关节脱位的4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喉镜显露良好,Cormack-Lehane分级Ⅰ级,气管插管均一次性成功;1例患者,喉镜显露不良,Cormack-Lehane分级Ⅳ级,气管插管3次成功。环杓关节脱位后经过1~ 3次环杓关节闭合拨动复位后基本痊愈。结论 气管内插管致环杓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是: 插管拔管时机不当和插管时声门暴露不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垂体后叶素对心肺转流后低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收藏
张转, 孙建宏, 史宏伟, 李向荣, 杨建军, 段满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评估垂体后叶素对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后低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行心脏瓣膜置换术CPB后发生低血压患者24例,静脉注射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负荷量0.6U,随后以1~4U•h-1泵入维持。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后CPB前(T1)、CPB停机后给予垂体后叶素前(T2)、给予垂体后叶素后5分钟(T3)及手术结束时(T4) 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于各时间点分别测量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始处冠状动脉直径,计算并记录其分钟血流量。结果 共20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与T1时比,T2时MAP显著降低(P<0.05),HR增加(P<0.01);与T2时比,T3时MAP显著升高(P<0.0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直径及分钟血流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T4时MAP仍显著升高(P<0.0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直径及分钟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1)。CVP及MPAP于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垂体后叶素用于CPB停机后低血压患者,在升高血压的同时,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右美托咪定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xiezhiqia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 青岛 266071 于辉 原公强 王海燕 背景: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同时无呼吸抑制作用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有效降低围术期心率和血压异常升高的作用;我们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300例眼底病科玻璃体出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手术中的镇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00Hz电刺激肩胛间区对家兔胆囊痛及其脊髓后角pERK1/2表达的影响   收藏
王永洪, 张励才, 曾因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 探讨100Hz电刺激肩胛间区对家兔胆囊痛及脊髓后角pERK1/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家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甲醛溶液组、肩胛间区电刺激组和非肩胛间区电刺激组,每组6只。采用100 Hz、3mA电流,应用生理功能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肩胛间区电刺激对胆囊痛模型家兔呼吸频率和心率的改变及脊髓后角pERK1/2表达的影响。 结果 肩胛间区电刺激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分别为(53.32±3.84)和(175.76±4.35) min-1(P<0.01),与福尔马林组比较分别降低约16.99%和22.05%,同时脊髓后角pERK1/2表达减少,与甲醛溶液组比较,减少约54.04%(P<0.01)。 结论 100Hz电刺激肩胛间区可在一定程度缓解家兔胆囊痛模型的生理指标改变,抑制其脊髓后角ERK1/2的激活。

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功能的影响   收藏
于静, 张冯江, 何伟, 郁丽娜, 杨美娟, 严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研究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模型。根据再灌注开始10min的不同处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n=10):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n),七氟烷后处理组(SPC),芬太尼后处理组(Fent),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后处理组(Fent+SPC)。监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心率(HR)以及冠脉流量(CF),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SPC组LVSP、LVDP、±dp/dt和CF再灌注各时点均高于Con组(P<0.05)。Fent组和Fent+SPC组LVSP、LVDP于R15min较SPC组显著增高(P<0.05),随后压力渐下降,R60min之后各时点均较SPC组低(P<0.05)。HR各组间无显著差异。Fent组和Fent+SPC组再灌注初期显著改善±dp/dt和CF(P<0.05),而再灌注末则与Con组相当。SPC组、Fent组及Fent+SPC组LDH释放量和梗死面积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而较Con组均显著降低(P<0.05),梗死面积分别为:Con组45.8%±3.2%,SPC组22.7%±2.3%,Fent组20.6%±2.8%,Fent+SPC组21.3%±3.3%。 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改善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后处理抑制左室功能,但不影响心肌梗死面积。

低剂量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布托啡诺鼻喷剂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收藏
鲁显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比较术后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布托啡诺鼻喷剂联合镇痛与否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单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择期ASAⅠ~Ⅱ级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分为A、B两组(n=25):均在L2-3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关腹前A组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 mg (4 ml) -鼻喷与B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0.1 ml ,q4h)作安慰剂镇痛;B组于关腹前接受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 mg (4 ml) 与鼻喷剂(布托啡诺1 mg - 0.1 ml, q4h)联合镇痛。记录VAS评分和Remesay镇静评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SPO2和有无延迟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病人术后(20 h-32 h)VAS评分显著低于 A组(P< 0.01);两组镇痛药时-效曲线下面积(AUC)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两组病人镇痛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硬膜外注射吗啡0.5 mg联合布托啡诺鼻喷剂(1 mg, q4h)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确切、术后镇痛管理容易,适合在基层医院推荐使用。

病例析评
输尿管镜碎石术-腰麻-心跳骤停-心肺复苏   收藏
蒋京京, 石学银, 付海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在临床开展日益普遍,似乎是非常安全的。我们在此报道一例患者,在接受腰麻下输尿管镜碎石术期间突发心跳骤停。空气栓塞被认为是造成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经过积极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最终得到成功复苏并康复出院。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帮助麻醉医生和泌尿外科医生建立起对此类严重事件的警惕性。即便发生了心跳骤停,迅速及时的心肺复苏,尤其是不间断胸外按压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的。

综述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李继元, 李洪, 杨天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可溶性小分子蛋白, 具有较高的心肌特异性,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可快速释放到血中。随着H-FABP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H-FABP正逐渐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生化标志物。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的新近展   收藏
王鹏, 郑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32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已为临床所共识。全面了解和评估围术期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在麻醉和手术前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对降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就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新进展予以综述。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