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8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体外循环致大鼠 脑损伤及核转录因子-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收藏
计流, 孙莹杰, 张铁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19 )

目的 观察α7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agonist, α7nAChR)对CPB致大鼠脑损伤及NF-κB?蛳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50~40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α7nAChR激动剂组(P组)、α7nAChR拮抗剂组(M组)。采用右颈静脉腔房引流,尾动脉灌注建立大鼠CPB模型。S组仅在各部位插管不转流,穿刺后进行机械通气60 min,其余3组进行CPB 60 min。于CPB术后2 h(T2)脊椎脱臼法将大鼠处死,取颈静脉血和海马组织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及S100β浓度的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p65蛋白含量的表达。 结果 与S组比较,C组、P组和M组血清IL-6、TNF-α和S100β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脑组织NF?蛳κB-p65蛋白水平显著增高(S组0.214±0.031、C组0.563±0.093、P组0.674±0.097、M组0.414±0.074,P<0.05)。与C组比较,P组血清上述指标浓度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NF-κB-p65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M组血清上述指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S组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正常,C组和M组锥体细胞排列疏松,基线消失,核固缩,大量锥体细胞死亡;P组受损情况较C组明显减轻。 结论 α7nAChR激动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PB诱发的大鼠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两种浓度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药物效应比较   收藏
杨贵英, 杨天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21 )

目的 比较相同剂量1%丙泊酚与2%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药物效应及达到相同药物效应时的药物用量。 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输注1%丙泊酚组(Ⅰ组)、输注2%丙泊酚组(Ⅱ组)。诱导剂量均为2 mg/kg,整个麻醉过程中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护仪监测麻醉深度,诱导完成后根据Narcotrend指数调整两组丙泊酚的泵速。观察患者Narcotrend指数下降到36的时间、意识消失时间、监测诱导开始 15 min内MAP和HR下降百分比、丙泊酚第1小时用量及停药至Narcotrend指数恢复到65的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Narcotrend指数下降到36的时间Ⅰ组分别为(115±45) s和(136±54) s,Ⅱ组分别为(156±60) s和(183±61) s,Ⅰ组短于Ⅱ组(P<0.05)。丙泊酚使用总量和丙泊酚第1小时用量Ⅰ组分别为(41±15) ml和(36±10) ml,Ⅱ组的2倍用药量分别为(53±18) ml和(46±15) ml,Ⅱ组的2倍用药量大于Ⅰ组用药量(P<0.05)。 结论 2%丙泊酚麻醉药用量的2倍大于1%丙泊酚,而不是等量的,这说明1%丙泊酚的药效可能强于2%丙泊酚, 2%丙泊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右美托咪定自控镇痛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 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收藏
许成凤, 胡海, 张可贤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69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自控镇痛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9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自控镇痛组(A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B组)、止痛针组(C组),每组30例。A组术后采用Dex+舒芬太尼+格拉司琼电子镇痛泵进行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B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格拉司琼电子镇痛泵进行PCA;C组不使用PCA,在患者疼痛时由医师给予肌内注射强痛定。3组术后镇痛时间均为3 d,于患者术后12 h(T1)、24 h(T2)、48 h(T3)及72 h(T4)使用VAS进行镇痛评分,使用Ramsay进行镇静评分,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TNF-α与IL-6含量,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A组与B组T1~T4 VAS评分较低、镇静评分较高(P<0.05)。A组与B组在全部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在全部时间点Ramsay评分较高(P<0.05)。与B组、C组比较,A组静脉血浆TNF-α、IL-6浓度较低(P<0.05)。B组、C组静脉血浆TNF-α、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C组肛门排气时间较短(P<0.05)。A组、C组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Dex联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不延长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是结肠癌术后较好的PCA方式。

盐酸戊乙奎醚不同给药方式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术后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收藏
夏梦, 赵维珊, 雷钧, 殷飞, 崔彦, 王美青, 江山, 孙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28 )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不同给药方式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术后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左全肺大容量肺灌洗术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与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组(B组),每组20例。灌洗开始前30 min A组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B组给予灌洗侧肺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15 min。记录插管后(T0)、灌洗开始前(T1)、灌洗结束(T2)及灌洗结束后30 min(T3)、60 min(T4)、90 min(T5)、120 min(T6)灌洗侧肺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lung dynamic compliance, Cdyn)。统计灌洗液总量、灌洗液残留量、灌洗时间,收集术中患者口腔分泌物。 结果 与T0 比较,两组患者T1 时Cdyn[A组(30.3±1.9) ml/cmH2O,B组(30.5±1.8) ml/cmH2O (1 cmH2O=0.098 kPa)]均明显升高,Ppeak[A组(18.8±1.2) cmH2O,B组(17.9±1.4) cmH2O)]均明显降低(P<0.05)。T4、T5时与A组比较,B组Cdyn[(22.8±1.7)、(26.8±1.7) ml/cmH2O)]明显升高,Ppeak[(25.2±1.5)、(20.2±1.2) cmH2O)]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大容量肺灌洗术患者灌洗侧肺术前雾化吸入戊乙奎醚有利于患者术后Cdyn的恢复,能改善患者通气,缩短术后呼吸力学指标的恢复时间。

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在自主通气全身麻醉中的 应用   收藏
谢淑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36 )

目的 对比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与喉罩在自主通气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行疝修补手术、妇科外阴手术、宫腔镜手术、肛门痔瘘手术等自主通气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组和喉罩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放置面罩或喉罩前1 min(T1)、放置面罩或喉罩即刻(T2)、切皮时(T3)、拔除面罩或喉罩前1 min(T4)、拔除面罩或喉罩即刻(T5)时的MAP、HR、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PIP)、PETCO2、SpO2等,记录插入喉罩或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和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观察术后24 h内患者的并发症。 结果 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与喉罩在两组患者中均成功置入,面罩组各时点间HR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T2时点HR和MAP明显高于T1、T3时点(P<0.05),T5时点HR和MAP明显高于T0、T4时点(P<0.05);SpO2、PETCO2、PIP、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痉挛、术后咽痛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可调节型提下颌麻醉面罩在自主通气全身麻醉中置入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超声测量声门下气道横径用于小儿无囊气管导管的 选择   收藏
李倩, 张正迪, 蔡铁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666 )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声门下环状软骨水平最狭窄处气道横径用于小儿无囊气管导管选择的临床效果。 方法 行择期手术需气管插管的6个月~6岁患儿45例,通过超声测量选择气管导管(超声测量法);插管后视临床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更换导管,至临床插管成功(临床最适);同时应用年龄公式法计算每位患儿的气管型号。以插管成功导管型号为标准,对超声测量法与年龄公式法选择导管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对声门下气道横径、年龄、身高、体重与临床最适导管内径(ID)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超声测量法和年龄公式法的准确率分别为89%和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下气道横径、年龄、身高、体重与ID之间均有相关性,声门下气道横径与导管ID之间的相关性更好。 结论 超声测量声门下环状软骨水平气道横径可以作为一种准确简便的方法用于指导小儿无囊气管导管的选择。

二甲双胍对异氟醚麻醉小鼠血糖的影响   收藏
李秀秀, 赵鑫, 许芳霞, 邵学明, 张朋, 马正良,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07 )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异氟醚麻醉小鼠血糖的影响。 方法 156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两部分进行实验。① 血糖检测:这部分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28只小鼠按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禁食组(n组)和禁食12 h组(f组);各组再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Cn组/Cf组),麻醉组(An组/Af组)。进一步实验使用5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和f组,每组28只。两组均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亚组,Cn组/Cf组,An组/Af组,二甲双胍组(Mn组/Mf组)和二甲双胍麻醉组(MAn组/MAf组),每亚组均为7只。Mn组、Mf组、MAn组和MAf组于麻醉前1.5 h腹腔注射二甲双胍40 mg/kg,An组、Af组、MAn组和MAf组均行异氟醚6 h麻醉。通过尾静脉取血检测围麻醉期各时间点血糖值。②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ng system, Q-PCR)检测:共72只小鼠。各亚组分组方法同上,分别于麻醉1、4、6 h取材下丘脑,每组每个时间点取3只。Q-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两个亚型AMPKα1、AMPKα2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血糖水平变化:与n组比较,f组小鼠血糖显著降低[(8.25±1.02) mmol/L 比 (6.46±0.65) mmol/L,P<0.05]。在f组和n组中,麻醉组小鼠均出现血糖水平升高;与Cn组和Cf组比较,An组和Af组分别在麻醉0.5、1、2 h和1、2、3 h升高(P<0.05);分别与Cn组和Cf组比较, Mn组和Mf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n组和MAf组均于麻醉2 h开始出现低血糖并持续(P<0.05),这种差异分别在麻醉结束4 h和1 h后消失。下丘脑AMPK mRNA表达:1 h,与Cf组比较,MAf组AMPKα1 和AMPKα2 mRNA表达下调(P<0.05);4 h,与Cn组和Cf组比较,An组、MAn组和Af组AMPKα1表达下调(P<0.05),AMPKα2 mRNA表达在MAf组降低(P<0.05);6 h,与Cn组和Cf组比较,AMPKα1和AMPKα2在An组和MAn组、Af组和MAf组mRNA表达都降低(P<0.05)。 结论 长时程异氟醚麻醉可使小鼠血糖呈“先高后低”改变,二甲双胍预处理后麻醉小鼠可出现持续低血糖,这一过程与下丘脑AMPK转录活性无明显关联。

蛋白质转导4型?蛳铜锌超氧物歧化酶融合蛋白在 人星形胶质细胞中穿膜能力和保护作用的研究   收藏
孟丽华, 薛荣亮, 杨毅猛, 党莎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620 )

目的 观察蛋白质转导4型-铜锌超氧物歧化酶融合蛋白(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4-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fusion protein, PTD4-Cu,Zn-SOD)能否穿膜进入人星形胶质细胞、能否减轻人星形胶质细胞的缺氧损伤。 方法 ① Western blot:从干预时间(15、30、60 min)和干预浓度(0.5、1.0、2.0 μmol/L)两个方面观察融合蛋白能否穿膜。② 实验分组:制备细胞缺氧损伤模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组(SOD组)和PTD4-Cu,Zn-SOD组(PTD4-SOD组),对照组加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培养基(不含血清),其余两组分别加入含有Cu,Zn-SOD和PTD4-Cu,Zn-SOD终浓度为2 μmol/L的DMEM培养基,三组干预时间均为1 h,用Annexin V/PI凋亡试剂盒流式测凋亡,观察融合蛋白能否减轻细胞缺氧损伤。 结果 ① 对照组各组未发现明显的蛋白条带,SOD组各个干预时间点(15、30、60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D4-SOD组在15、30 min两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对照组各组未发现明显的蛋白条带,SOD组的各个剂量(0.5、1.0、2.0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D4-SOD组在0.5、1.0 μmol/L两个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为2 μ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对照组的凋亡率为(27.03±0.50)%,SOD组凋亡率为(23.29±0.58)%,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D4-SOD组凋亡率为(12.06±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D4-SOD组和SO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① PTD4-Cu,Zn-SOD能进入体外培养的人星形胶质细胞内;细胞内融合蛋白的量随着培养的时间和加入融合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② 融合蛋白PTD4-Cu,Zn-SOD能减轻人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损伤后的凋亡。

microRNA-93靶向调控Rho相关激酶2/LIMK/Cofilin 通路影响骨癌痛小鼠痛行为   收藏
张旭东, 任鹏程, 何印斌, 孙丽, 刘九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519 )

目的 观察microRNA-93(miR-93)及Rho相关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 ROCK)通路对小鼠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 BCP)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BCP组、BCP+PBS组、BCP+Y-27632(ROCK抑制剂)组,每组13只。建模前1 d及建模后3、5、7、10、14 d进行动物痛行为学评估,观察小鼠对机械和热刺激的反应。建模后第14 天处死小鼠,取术侧L4~L6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miR-93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93对ROCK2 基因的靶向调控。Western blot法观察ROCK2、LIMK(LIM domain kinase, LIMK)和Cofilin蛋白在DRG神经元中表达。 结果 C57BL/6J小鼠股骨接种NCTC2472 细胞后,患侧后肢分别在第5、7天开始出现明显的触诱发痛[Sham组(6.81±1.04) g,BCP组(5.12±0.47) g]和热痛过敏[Sham组(11.75±1.46) s,BCP组(7.61±1.07) s],并呈进行性加重(P<0.05);BCP组小鼠miR-93表达随疼痛加重呈时间依赖性降低,而ROCK2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进而激活LIMK/Cofilin通路。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93可与ROCK2 mRNA 3'-UTR直接结合,从而发挥对ROCK2 转录后翻译的抑制作用(P<0.05)。鞘内注射ROCK抑制剂能有效缓解小鼠触诱发痛[BCP+PBS组(3.43±0.89) g,BCP+Y-27632组(5.74±1.02) g]和热痛过敏[BCP+PBS组(5.48±1.03) s,BCP+Y-27632组(9.82±1.24) s],同时抑制通路主要因子ROCK2、磷酸化-LIMK(phospho-LIMK, p-LIMK)、磷酸化-Cofilin(phospho-Cofilin, p-Cofilin)的表达(P<0.05)。 结论 小鼠BCP疼痛过程中miR-93表达降低,进而激活ROCK2/LIMK/Cofilin 通路,鞘内注射ROCK抑制剂可抑制该通路的活化,缓解小鼠BCP症状。

CONCERT-CL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腹腔镜胃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收藏
章敏, 周素素, 谢言虎, 柴小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517 )

目的 观察CONCERT-CL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腹腔镜胃肠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或肠癌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闭环靶控输注组(A组)和经验组(B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气管拔管时间,麻醉维持期手工调节麻醉药物的次数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记录术中、术后副作用(术中体动反应、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术后苏醒延迟发生例数)及术后镇静恢复情况;记录麻醉维持过程中Narcotrend分级监测(narcotrend index, NTI)值在40~60、>60及<40的时间所占比。 结果 A组气管拔管时间[(7.8±2.4) min]、丙泊酚用量[(13.2±2.8) mg/kg],顺式阿曲库铵用量[(0.28±0.06) mg/kg]、手工调节麻醉药物次数(31次)均明显少于B组[分别为(12.2±3.6) min、(15.1±3.1) mg/kg、(0.34±0.10) mg/kg、80次](P<0.05);在气管插管拔管后10 min,A组警觉-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评分[(4.6±0.4)分]明显高于B组[(3.7±0.6)分](P<0.05);A组NTI在40~60的时间所占比[(81.4±4.8)%]明显高于B组[(59.6±8.2)%](P<0.05),而在>60及<40的时间所占比要明显小于B组(P<0.05)。 结论 在腹腔镜胃肠手术麻醉维持中,CONCERT-CL闭环靶控输注方法安全、可靠,较传统开环的麻醉方法具有减少镇静及肌松药的用量、麻醉苏醒速度更快、质量更佳等优点,同时可减少麻醉过程中调节药物次数。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错位原因的影像学分析   收藏
张振泉, 郭政, 杨卫玉, 王敬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746 )

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不能进入对应支气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方法 选取87例开胸手术需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进行双肺隔离通气病例。对每例预设和改变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气管及支气管内径和走行情况、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情况、气管内镜使用情况及所见、特殊情况等,结合CT所见进行分析。测如下数据:左支气管内径(ZN),右支气管内径(YN),左支气管与气管下半段轴线的夹角(ZJ),右支气管与气管下半段轴线的夹角(YJ),气管下半段轴线与身体纵轴夹角(QJ),右左支气管开口垂直直线距离在气管后段内径中的占比(YB、ZB)和其占比差(YB?蛳ZB)。 结果 87例中27例气管偏移或变异,其中13例有右支气管导管插管顺利倾向定义为特殊右(TY),另14例有左支气管导管插管顺利倾向定义为特殊左(TZ);其余60例气管基本正常,49例选左支气管导管插管顺利定义为正常左(ZZ),11例选右支气管导管插管顺利定义为正常右(ZY)。TY与TZ在ZJ、YJ、QJ和YB?蛳ZB间,与ZZ在YJ、QJ和YB-ZB间,与ZY在QJ和YB-ZB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Y表现为:QJ右倾(8.08±5.94)°;ZJ角度偏向正常高限(47.46±7.28)°;YB-ZB明显大;YN相对其ZN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Z表现为:ZJ相对较小;YJ相对较大,与T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ZZ、ZY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因素决定了气管后半段的趋向性,影响着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走向,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不能进入对应支气管。 结论 插管前根据CT定位像中气管后半段趋向性,选择左或右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是解决双腔支气管导管顺利插入对应支气管的最简捷方法之一。

后路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下腹正中纵切口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比较   收藏
陈友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543 )

目的 比较后路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AP)阻滞应用于下腹正中纵切口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术,ASA分级Ⅰ、Ⅱ级产妇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正中纵切口剖宫产手术,待手术结束之后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TAP阻滞,A组产妇采用后路TAP阻滞,B组产妇采用肋缘下TAP阻滞,两侧腹壁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观察两组产妇术后2、6、12、24 h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及两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术后24 h按压泵次数、布托啡诺术后24 h用量、镇痛满意度,同时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镇痛相关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结果 A组产妇术后 2、6、12 h运动VAS评分[(0.8±1.0)、(2.1±0.9)、(2.0±0.9) 分]明显低于B 组[(1.8±1.4)、(4.3±1.9)、(4.6±2.2) 分](P<0.05);A组产妇PCIA术后24 h按压泵次数、布托啡诺术后24 h用量也明显少于B组(P<0.05);满意度高于B组(P<0.05)。在术后镇痛相关副作用方面,A组瘙痒、呕吐发生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局部血肿及局部麻醉药中毒发生。 结论 与肋缘下TAP阻滞比较,经后路TAP阻滞结合PCIA对下腹部正中纵切口剖宫产术后镇痛更为有效,术后阿片药使用剂量更小、副作用更少。

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体感 诱发电位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收藏
姚雷, 宋杰, 王 坚, 刘麟, 杜伯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12-12.  
摘要( 0 )   HTML( 0 )     PDF( 501 )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的效果及对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的影响。 方法 术后行PCEA的剖宫产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0.1%罗哌卡因组(R组)、0.002%吗啡+0.1%罗哌卡因组(RM组)、2 μg/kg Dex+0.1%罗哌卡因组(RD组),观察记录产妇术后2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48 h(T6)的VAS评分、警觉?蛳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评分、HR、MAP以及手术前后下肢SEP、血清MBP、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RM组在T3、T4、T5时的VAS评分为(1.8±0.8)、(1.8±0.8)分和(1.9±0.9)分,RD组为(1.7±0.6)、(1.9±0.7)分和(1.9±0.5)分,均低于R组的(2.1±0.6)、(2.3±0.6)分和(2.3±0.6)分(P<0.05),RM和R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各时点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术后恶心、头晕与皮肤瘙痒发生率(32%、15%与18%)高于R组(12%、0与0)和RD组(12%、2%与2%)(P<0.05);3组产妇术后下肢SEP和血清MB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 2 μg/kg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时对产妇下肢SEP和血清MBP无明显影响,镇痛效果满意且副作用少。

综述
动力相关蛋白1的小泛素化相关修饰物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收藏
张高峰, 尹曾, 陈怀龙, 李秋杰, 张照亮, 时飞, 王明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25 )

背景 近年研究发现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rp1的小泛素化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化修饰能影响自身生物学效应。 目的 阐述Drp1的 SUMO化修饰在CI/RI中的作用。 内容 分别描述Drp1蛋白、SUMO蛋白、SUMO相关酶(SUMO化酶/去SUMO化酶)及SUMO化修饰对Drp1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趋向 研究SUMO化修饰影响Drp1的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为减轻或治疗CI/RI找到新的靶点或提供新的思路。

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的研究进展   收藏
马晓东, 邵东华, 杭黎华, 陈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98 )

背景 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T cell death associated gene 8, TDAG8)受体是一种质子敏感的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在机体内广泛表达,但其生物学功能和临床相关性仍不十分清楚。随着对TDAG8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TDAG8变构激动剂和变构拮抗剂的发现,为揭示TDAG8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目的 通过论述TDAG8可能介导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阐述TDAG8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相关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内容 系统性地综述TDAG8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趋向 TDAG8可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器。

甲强龙在围手术期的使用范围及效果   收藏
李棽丽, 董有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380 )

背景 术后不良反应至今仍无较好的防治策略;甲强龙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休克治疗;现在越来越多的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应用甲强龙管理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疼痛、维持气道稳定和减轻炎症反应等。 目的 为临床围手术期应用甲强龙预防术后副作用提供临床参考。 内容 综述甲强龙对PONV、疼痛、气道稳定和炎症反应等的影响。 趋向 甲强龙联合用药在临床麻醉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

脑动脉瘤术中吲哚菁绿相关问题及麻醉管理   收藏
石少玲, 王善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992 )

背景 整合显微镜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荧光造影技术应运而生,因其价廉、操作简单、可重复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评价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夹闭效果,但临床上也会有过敏、一过性SpO2下降、渗漏等相关问题,给麻醉医师围手术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目的 为ICG在动脉瘤术中应用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内容 综述ICG血管造影在动脉瘤术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防止策略。 趋向 ICG血管造影能够安全、有效地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将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焦虑非药物干预临床应用研究   收藏
胡夏娟, 张勇, 鲍红光, 徐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40 )

背景 焦虑是临床常见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躯体及心理应激。目前暂无系统、有效的治疗指南可预防或减少围手术期焦虑反应。 目的 介绍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非药物干预治疗(non-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在围手术期焦虑的应用进展。 内容  阐述围手术期焦虑对机体造成的心理及生理等不良影响,着重从情绪、认知及行为三方面介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焦虑非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趋向 围手术期非药物干预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具有安全、舒适、无药物副作用等优势,治疗效果显著,是抗焦虑治疗措施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术中低血压对手术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收藏
沈通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343 )

背景 术中低血压(intraoperative hypotension, IOH)在麻醉手术中经常发生,其对手术患者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的 综述IOH对手术患者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对IOH定义、IOH对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及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阐述。 趋向 IOH研究任重道远,随着麻醉信息系统普及,研究将更加深入。

缩血管药物在产科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杜唯佳, 徐振东, 刘志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83 )

背景 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易发生低血压,纠正低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缩血管药物,而产科缩血管药物的选择及应用方式一直备受争议。 目的 阐述产科缩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 内容 就产妇低血压的发生机制、理想的产科缩血管药物、产科缩血管药物的合理选择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趋向 在产科麻醉中,缩血管药物应以循证为基础,合理及个体化地使用。

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线粒体机制   收藏
张媛媛, 董艾莉, 王妍妍, 谢克亮, 于泳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95 )

背景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虽然目前针对脓毒症有一些治疗措施,但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仍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肌损伤是脓毒症的常见并发症,会导致左室和右室泵功能衰竭。参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物质和机制很多,包括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补体激活、凋亡和能量代谢紊乱等。然而,关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潜在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目的 讨论可能导致脓毒症心肌损伤线粒体功能异常的机制。 内容 关于脓毒症心肌损伤研究比较多的是线粒体功能异常,目前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损伤涉及许多机制,导致线粒体能量耗竭,最终导致心肌损伤。而对于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和修复机制仍存在争议。 趋向 关于脓毒症的研究不断升温,新的研究工具的出现为将来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