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自噬和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氧预处理对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收藏
孙超, 杨桂珍, 薛富善, 李慧娴, 刘亚洋, 廖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616 )

目的 探讨自噬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hydroxy 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氧预处理(hypoxia preconditioning, HPC)对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 A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采用高糖培养基培养72 h的心肌细胞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S组)、AR损伤对照组(AR组)、HPC组、渥曼青霉素+HPC组(Wo+HPC组)、雷帕霉素+HPC组(Ra+HPC组)。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LDH漏出率,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sas sociated protein light, LC3)-Ⅱ、Beclin-1、mTOR、PI3K表达和磷酸化(phospho, p)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B(p-Akt/Akt)比值。 结果 与AR组比较,Wo+HPC组LDH漏出率、早期和晚期凋亡率降低(P<0.05),LC3-Ⅱ和Beclin-1表达降低(P<0.05),mTOR、PI3K表达和p-Akt/Akt比值升高(P<0.05)。HPC组各指标与A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PC组比较,Wo+HPC组LDH漏出率、早期和晚期凋亡率降低(P<0.05),Beclin-1表达降低(P<0.05),mTOR、PI3K表达和p-Akt/Akt比值升高(P<0.05)。 结论 激活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自噬可明显改善HPC对高糖心肌细胞AR损伤的保护作用。

氯胺酮通过抑制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诱导B103细胞自噬产生抗帕金森病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收藏
王莹, 宋俊杰, 慎晓飞, 王丹丹, 洪道先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2-2.  
摘要( 1 )   HTML( 0 )     PDF( 649 )

目的 探讨氯胺酮通过诱导B103细胞自噬产生抗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以B103细胞为实验模型,分别以不同浓度氯胺酮(0、100、200、400 μmol/L)及400 μmol/L氯胺酮+5 mmol/L 3-methyladenine(3-MA)处理后,采用噻唑蓝[3-(4,5-dimen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应用吖啶橙与Lyso-Tracker Red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自噬;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sas sociated protein light, LC3)、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p70S6K、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α-synuclein(α-syn)及β-synuclein(β-syn)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氯胺酮作用于神经母细胞瘤B103细胞7 d后,MTT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100、200、400 μmol/L分别与0 μmol/L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吖啶橙与Lyso-Tracker Red染色结果提示,随着氯胺酮浓度增加,自噬作用逐渐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00 μmol/L较0 μmol/L自噬相关蛋白LC3-Ⅰ、磷酸化(phospho, p)-Akt、p-p70S6K以及 p-mTOR表达减少,LC3-Ⅱ、Beclin-1表达增多(P<0.05);此外,400 μmol/L较0 μmol/L表达PD标志性蛋白α-syn减少而β-syn增多(P<0.05)。自噬抑制剂(3-MA,5 mmol/L)预处理可逆转氯胺酮对B103细胞的上述作用(400 μmol/L+3-MA与400 μmol/L比较,P<0.05)。 结论 氯胺酮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诱导B103细胞自噬并降解α-syn从而产生抗PD的作用。

帕瑞昔布钠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收藏
刘志慧, 李佩铂, 白栓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3-3.  
摘要( 1 )   HTML( 0 )     PDF( 490 )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诱导脓毒症大鼠肠损伤模型。7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10 mg/kg帕瑞昔布钠组(SP组)、脓毒症组(CLP组)、脓毒症+10 mg/kg帕瑞昔布钠组(CP组)。SP组和CP组大鼠于假手术或CLP后20 min腹腔注射帕瑞昔布钠10 mg/kg,12 h后再重复注射1次。CLP组和Sham组大鼠仅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假手术或CLP后24 h,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和D-乳酸的浓度,检测各组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1, ZO-1)和Claudin-1的蛋白表达,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的活性水平。光镜检测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CLP组比较,CP组脓毒症大鼠血浆中DAO和D-乳酸水平降低(P<0.05),MPO活性下降(P<0.05),CP组肠组织ZO?蛳1和Claudin-1表达上调(P<0.05),CP组Chiu's评分降低(P<0.05)。 结论 10 mg/kg帕瑞昔布钠治疗脓毒症大鼠能够减轻肠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有效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改善肠屏障功能。

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的影响   收藏
姜远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4-4.  
摘要( 1 )   HTML( 0 )     PDF( 520 )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大鼠肺泡内液体清除率(alveolar fluid clearance, AFC)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3组(每组1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LPS模型组(LPS组)、Dex治疗组(LPS+Dex组)。采用静脉注射LPS复制ALI模型。NS组股静脉给予5 ml/kg生理盐水,即刻股静脉持续输注5 μg·kg-1·h-1生理盐水;LPS组股静脉给予10 mg/kg LPS,即刻股静脉持续输注5 μg·kg-1·h-1生理盐水;LPS+Dex组股静脉给予10 mg/kg LPS,即刻股静脉持续输注5 μg·kg-1·h-1 Dex;分别在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6 h处死动物。血气分析检测PaO2,应用酶标仪读取Evans 蓝标记白蛋白的浓度测定AFC,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W/D)、TNF-α、IL-1β的浓度及钠钾三磷酸腺苷酶(potassium sod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e enzyme, Na-K-ATPase)、肺泡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alveolar 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 ENaC)的表达。 结果 与NS组比较,LPS组PaO2、AFC降低(P<0.01),W/D及TNF-α、IL-1β浓度升高(P<0.01),Na-K-ATPase、ENaC表达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LPS+Dex组PaO2、AFC升高(P<0.01),W/D及TNF-α、IL-1β浓度降低(P<0.01),Na-K-ATPase、ENaC表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LPS组有明显的肺水肿,LPS+Dex组肺水肿减轻。 结论 Dex通过上调Na-K-ATPase、ENaC的表达,促进肺泡内液体清除,从而减轻LPS诱导的ALI大鼠肺水肿。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收藏
卜月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5-5.  
摘要( 1 )   HTML( 0 )     PDF( 568 )

目的 探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 ERK1/2)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I/RI)组(HI/RI组)、Dex预处理组(D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thyl ethyl ketone, MEK)抑制剂U0126组(U组)。再灌注6 h末,测定血清ALT、AST活性,病理学H?蛳E染色,检测Cleaved casepase-3(Western blot法)和ERK1/2(免疫组织化学法)的表达水平,并计算凋亡指数(TUNEL法)。 结果 与HI/RI组比较,D组ALT和AST的活性降低,Cleaved casepase-3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rylat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 p-ERK1/2)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D组比较,U组ALT和AST的活性升高,Cleaved casepase-3的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由Dex诱导的p-ERK1/2的表达明显上调被抑制剂U0126显著抑制(P<0.05)。 结论 Dex预处理降低肝脏的casepase-3的表达,减轻HI/RI的炎症反应,Dex通过上调p-ERK1/2的表达发挥保护作用。

4-苯基丁酸钠缓解大鼠开胸手术后胰岛素抵抗   收藏
李凌海, 陈燕, 王春, 孔庆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6-6.  
摘要( 1 )   HTML( 0 )     PDF( 642 )

目的 研究骨骼肌内质网应激对大鼠开胸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开胸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4-苯基丁酸钠(4-phenyl butyric acid, 4-PBA)组、手术组、4-PBA+手术组。手术次日抽血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记录葡萄糖输注速率(glucose infusion rate, GIR)。取比目鱼肌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nding immunoglobulin protein, BiP)]。 结果 术后手术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胰岛素、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GIR及Bi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4-PBA组和4-PBA+手术组(P<0.05)。 结论 内质网应激参与了大鼠开胸手术术后的胰岛素抵抗,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可以缓解术后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右美托咪定在防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收藏
魏晓, 田毅, 王颖林, 黄运伯, 田国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7-7.  
摘要( 1 )   HTML( 0 )     PDF( 520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防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年龄≥65岁、ASA分级Ⅱ、Ⅲ级、符合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筛选标准的行择期胃肠道手术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33例)和Dex组(D组,32例)。D组手术前以1 μg·kg-1·h-1恒速泵注Dex 10 min,C组手术前按照同等速度输注0.9%氯化钠溶液10 min。常规麻醉诱导及静脉麻醉维持,维持BIS值45~65,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Dex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给药后20 min(T2)及术毕(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评定POCD。 结果 D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C组患者在T1时点HR、SBP和DBP高于T0(P<0.05),D组患者在T2时点HR、SBP和DBP低于T0(P<0.05),D组患者在T1和T2时点HR、SBP和DBP均低于C组(P<0.05);C组POCD发生率为30.3%(10/33),D组POCD发生率为6.3%(2/32),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用量,降低老年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

低流量新鲜气体下观察风箱法用于判断喉罩漏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收藏
李博, 李秀娟, 季锋, 陈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8-8.  
摘要( 1 )   HTML( 0 )     PDF( 475 )

目的 评价低流量新鲜气体下观察风箱法用于判断喉罩漏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患者816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低流量新鲜气体下分别应用观察风箱法和听诊触诊法判断是否发生喉罩漏气,记录两种判断方法所用时间及结果,计算两种方法各自的漏判率和误判率。 结果 首次置入喉罩后漏气发生率3.68%。两种方法各应用849次:其中观察风箱法判断为漏气33次,无漏判、误判;听诊触诊法判断为漏气35次,其中33次确为漏气,2次误判,误判率0.25%,无漏判。两种方法误判率、漏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对于两种方法均判断为漏气的(32次),观察风箱法用时(5.3±0.9) s,听诊触诊法用时(4.0±1.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两种方法均判断为无漏气的(814次),观察风箱法用时(23.2±3.9) s,听诊触诊法用时(47.2±6.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低流量新鲜气体下观察风箱法判断喉罩漏气操作简单,评估无漏气时明显较听诊触诊法耗时短,结果可靠且便于连续观察,具备安全性和有效性。

体重指数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麻醉期间体温的影响及不同保温措施的效果   收藏
王卿宇, 李明泽, 马子龙,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9-9.  
摘要( 1 )   HTML( 0 )     PDF( 484 )

目的 评价BMI对腹腔镜妇科手术围手术期体温的影响及不同保温措施的有效性。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根据BMI分层抽样随机将其分为3组(每组20例):正常体重组(N组,BMI 18.5~22.9 kg/m2)、过重组(O组,BMI 23.0~24.9 kg/m2)、轻度肥胖组(L组,BMI 25.0~29.9 kg/m2)。麻醉诱导置入鼻咽温探头10 min后即监测鼻咽温度,记录麻醉诱导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以及苏醒拔管时(T5)的体温。另选取BMI 18.5~22.9 kg/m2的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温液体组(NA组)、温液体+温毯组(NB组)。NA组患者入室后输入预热至37 ℃的加温液体;NB组患者入室前将变温毯预热至37 ℃,入室后即使用,同时入室后输注预热至37 ℃的加温液体,直至患者苏醒拔管。监测与记录指标和方法同前。 结果 N组患者中,T3时体温降低(P<0.05);O组患者中,T4时体温下降(P<0.05);L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各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患者同时间比较,O组T4及T5时体温相对较高(P<0.05),L组T2~T5时体温相对较高(P<0.05)。NA组患者中,T4时体温降低(P<0.05);N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各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A组患者同时间比较,NB组患者T3~T5时体温较高(P<0.05)。 结论 BMI 18.5~22.9 kg/m2的患者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更易发生围手术期低体温,采用预热至37 ℃的温液体,同时使用预热至37 ℃的变温毯覆盖患者上肢及背部两种保温措施能够降低其低体温的发生。

中低温麻醉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脑损伤的影响   收藏
王欣, 孙旭芳, 张丽, 马鹤, 王悦, 杨华, 潘振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0-10.  
摘要( 1 )   HTML( 0 )     PDF( 523 )

目的 探讨中低温麻醉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 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深低温麻醉组(DH组,鼻咽温20 ℃,肛温25 ℃)40例和中低温麻醉组(MH组,鼻咽温25 ℃,肛温28 ℃)42例。两组患者均以相同的方式诱导麻醉及维持麻醉,MH组降温至鼻咽温25 ℃、肛温28 ℃时停循环,DH组降温至鼻腔温20 ℃、肛温25 ℃时停循环,并由同一组术者进行手术治疗。分别于切皮前(T0)、停循环前(T1)、恢复循环后(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和术后72 h(T5)时,从颈静脉球部采集血液测定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血液浓度。并且记录全身麻醉时间、降温时间、复温时间、手术全程时间、顺行性脑灌注时瞳孔变化、停机后出血量、输注库存血红细胞、血浆量。术后记录清醒时间、球结膜水肿、手术躁动、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带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天数等。对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与DH组比较,MH组的全身麻醉时间、降温时间、复温时间、手术全程时间、清醒时间、球结膜水肿、手术躁动、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带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天数等下降(P<0.05),停机后出血量、输注库存血红细胞、血浆量均减少(P<0.05),S-100β及NSE血液浓度在T1、T2、T3时间点上明显减少(P<0.05)。 结论 中低温麻醉有助于降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支气管阻塞管在婴幼儿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收藏
屈双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1-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517 )

目的 评估5F Arndt支气管阻塞管在婴幼儿单腔气管导管外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岁以内需OLV的胸科手术患儿22例。所有患儿均在Cook导丝引导下置入5F Arndt支气管阻塞管,再置入小于标准型号0.5F气管导管,通过阻塞管的转化接头连接麻醉机维持通气的同时,在纤维支气管镜明视下定位阻塞管到目标支气管,分析支气管阻塞管移位例数、OLV前后气道压、肺萎陷的程度来评价支气管阻塞管的效果。 结果 22例患儿,年龄4个月~2岁,体重5.6~11.0 kg,20例患儿获得满意的单肺隔离。1例患儿OLV后SpO2下降。2例患儿术中出现支气管阻塞管移位,OLV后气道压力明显增高(P<0.05)。 结论 Arndt支气管阻塞管可用于婴幼儿OLV肺隔离,但存在移位安全隐患。

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复合局部麻醉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收藏
赵春美, 安立新, 谢思宁, 张晴, 贾春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2-12.  
摘要( 1 )   HTML( 0 )     PDF( 565 )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及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局部麻醉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患者术中循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局部麻醉行CAS的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组(A组,41例)、TEAS组(T组,42例)、假EA对照组(C组,41例)。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A组患者进行EA;对T组患者进行TEAS;对C组患者,采用假EA做对照。术中将BP和HR维持在基础值的80%~110%范围。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 d BP和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T组术中尼莫地平的平均使用量均明显小于C组(P<0.05)。A组和T组在术后1 d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麻醉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C组(P<0.05),麻醉一般满意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 结论 TEAS及EA复合局部麻醉行CAS手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心脏不停跳与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较的Meta分析   收藏
易菁, 高鸿, 段宏伟, 曾庆繁, 刘艳秋, 张凯强, 文春雷, 孙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3-13.  
摘要( 1 )   HTML( 0 )     PDF( 530 )

目的 系统评价心脏不停跳与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临床恢复情况的差异。 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心脏不停跳与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均以上述数据库建库之日起至2016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7项RCT,共242例患者,其中不停跳组116例,停跳组1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停跳组CPB时间[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s, WMD)=-13.29,95%CI(-21.97,-4.61),P<0.05]、术中除颤次数[比值比(odds ratio, OR)=0.10, 95%CI(0.03,0.29),P<0.05]、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WMD=-2.71,95%CI(-3.10,-2.32),P<0.05]及ICU停留时间[WMD=-7.73,95%CI(-10.92,-4.54),P<0.05]均少于停跳组。但两组手术时间[WMD=-9.69,95%CI(-26.15,6.78),P=0.25]、机械通气时间[WMD=-4.39,95%CI(-10.01,1.23),P=0.13]、术后住院时间[WMD=-1.12,95%CI(-2.24,0.01),P=0.05]以及住院期间死亡人数[OR=2.48,95%CI(0.34,18.11),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中,心脏不停跳手术的CPB时间、术中除颤次数、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及ICU停留时间优于心脏停跳手术,但两者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人数并无差异。

单次剂量依托咪酯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系统性回顾及Meta分析   收藏
高晓薇, 李曼, 曹亚楠, 王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4-14.  
摘要( 1 )   HTML( 0 )     PDF( 587 )

目的 系统评价单次剂量依托咪酯对重症患者病死率和肾上腺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单次剂量依托咪酯对重症患者病死率和肾上腺功能不全发生率影响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员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建模的Mantel-Haenszel方法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和95%CI。 结果 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及21篇观察性研究文献,共26篇,包括7 4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次剂量依托咪酯不增加重症患者病死率,其中 RCT的RR=1.16, 95%CI为(0.93,1.45)(P>0.05);观察性研究文献的RR=1.07,95%CI为(1.00,1.14)(P=0.05)。观察性研究的所有亚组分析结果与观察性试验分析结果一致。单次剂量依托咪酯增加重症患者肾上腺功能不全发生率,其中 RCT的RR=1.61,95%CI为(1.06,2.46)(P<0.01);观察性研究文献的RR=1.35,95%CI为(1.16,1.57)(P<0.01)。 结论 单次剂量依托咪酯不增加重症患者病死率,但增加重症患者相对肾上腺功能不全发生率。上述结论主要依据观察性研究的数据,有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因此更多高质量 RCT文献的纳入是有必要的。

综述
针刺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收藏
陈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584 )

背景 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针刺疗法引发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强烈兴趣与研究热潮。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从最初的针刺麻醉发展到针刺辅助麻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 目的 对针刺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近况进行回顾总结,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对针刺在围手术期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目前,针刺应用于围手术期仍有局限性,但随着针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有望与现代围手术期医学有更好的结合,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针刺对心肺复苏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永飞, 高昌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2-2.  
摘要( 1 )   HTML( 0 )     PDF( 495 )

背景 心肺复苏后的脑损伤是导致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对脑具有保护作用,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证实针刺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有效减轻心肺复苏后的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目的 综述针刺在CA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内容 对近年来针刺在心肺复苏和脑损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趋向 针刺用于心肺复苏的救治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神经心理学测试在评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郝亚楠, 罗婷, 吴安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3-3.  
摘要( 1 )   HTML( 0 )     PDF( 622 )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手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但其临床诊断方法缺乏特异性与统一性,诊断POCD的主流方法为神经心理学测试。 目的 对临床诊断POCD的常用神经心理学测试进行综述,为POC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内容 列举并描述临床常用认知功能测试的多个神经心理学量表及其存在的优缺点,介绍国际领先水平POCD研究组的测试组合。 趋向 多种测试方法组合从不同方面评价认知功能取代国内较为单一的评价方法,从而使POCD的临床诊断更加准确。

围手术期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预测颅内压增高的研究进展   收藏
徐亮, 张伟, 尹荣真, 马正良,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4-4.  
摘要( 2 )   HTML( 0 )     PDF( 631 )

背景 近年来,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ONSD)评估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技术因其快速、无创等优势逐渐被重视。 目的 讨论围手术期ONSD测量预测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H)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内容 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ONSD与ICP的相关性、ONSD预测ICH的临界值和ONSD测量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趋向 ONSD监测作为无创、便捷、快速、准确的床旁监测手段,可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围手术期ICP变化的监测。超声监测ONSD具有广阔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麻醉管理   收藏
孙剑,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5-5.  
摘要( 1 )   HTML( 0 )     PDF( 552 )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再通率,延长了治疗时间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或清醒镇静,一直饱受争议。 目的 了解目前关于AIS血管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的现状。 内容 回顾AIS治疗的历程,归纳和总结近年来关于AIS血管内治疗中麻醉管理的研究,并对正在进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行展望。 趋向 目前关于麻醉方式对于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

麻醉药对胶质瘤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杨陈祎, 王海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6-6.  
摘要( 1 )   HTML( 0 )     PDF( 523 )

背景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然而术后易复发。近年来研究发现,麻醉药可影响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麻醉药对胶质瘤的影响已经引起神经外科学界关注。 目的 总结临床常用麻醉药对于胶质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复发的影响。 内容 阐述近年胶质瘤病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细致介绍麻醉中的镇静药、镇痛药、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及局部麻醉药对胶质瘤影响研究新进展,并阐明存在影响的可能机制。 趋向 探讨麻醉药对胶质瘤侵袭迁移影响,为围手术期合理应用麻醉药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围麻醉期影响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郭玉, 王嘉锋,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7-7.  
摘要( 1 )   HTML( 0 )     PDF( 518 )

背景 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肿瘤切除术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和技术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 目的 阐述麻醉药物、技术对术后肿瘤转移及复发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策略提供参考。 内容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系统监控有着密切联系,重点讨论麻醉药物以及技术通过促进或抑制免疫系统以及介导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炎症、肿瘤转移复发等病理过程。 趋向 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为阐明麻醉与肿瘤术后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提供更多的证据,这些证据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近红外光谱仪在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梁伟民, 刘海涛, 刘燕, 冯晓贤, 吕畅, 康荣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8-8.  
摘要( 1 )   HTML( 0 )     PDF( 579 )

背景 近红外光谱仪(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方法,可监测身体的氧平衡。为心脏病患者实时监测氧饱和度可以优化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 目的 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NIRS监测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介绍NIRS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NIRS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趋向 积极探索NIRS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心脏病患者预后做努力。

全身麻醉与区域麻醉技术对部分手术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马滕, 杨涛, 薄禄龙,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9-9.  
摘要( 1 )   HTML( 0 )     PDF( 519 )

背景 麻醉药物和方法的选择对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到底产生哪些影响,成为近年来围手术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目的 综述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GA)与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 RA)技术对部分手术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内容 以接受膝、髋关节手术,恶性肿瘤相关手术,颈动脉手术以及心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为切入点,阐述麻醉方式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指标的相关性。 趋向 综合分析GA与RA对部分手术患者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优化麻醉药物和方式的选择,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不同监测的应用特点及进展   收藏
刘燕, 康荣田, 任建军, 梁伟民, 吕畅, 冯晓贤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0-10.  
摘要( 1 )   HTML( 0 )     PDF( 555 )

背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 为及时发现并逆转脑缺血,临床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优化术中监测、管理,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卒中率仍高达5%。如何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麻醉管理面临难题之一。 目的 为CEA术中麻醉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介绍CEA术中常用监测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趋向 探索不同监测技术在CEA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肝素抗凝管理的研究进展   收藏
高阳, 马海平, 郑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1-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588 )

背景 CPB下心脏直视手术抗凝的合理实施必不可少,尤其是抗凝过程中适当的药物及剂量, 精准的抗凝监测及维持,对于预防CPB 过程中致命性血栓形成、动脉栓塞,降低凝血系统活性,改善患者预后等极为重要。 目的 综述CPB下心脏手术抗凝药物肝素的临床问题。 内容 包括CPB下抗凝药物肝素的应用、个体化管理、临床改进等,为CPB下抗凝药物合理实施提供依据。 趋向 近年来研究表明,抗凝药物肝素应用于CPB的药物剂量,监测方法仍需改善。肝素替代药物的发展也为CPB抗凝提供新方向。

腹腔镜术后镇痛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收藏
刘婷婷, 覃兆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2-12.  
摘要( 2 )   HTML( 0 )     PDF( 742 )

背景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外科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患者康复,但是术后伤口疼痛仍是影响患者加速康复的主要因素。因此,腹腔镜术后的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就腹腔镜术后疼痛管理方法进行综述,为更加合理及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 内容 讨论腹腔镜术后疼痛对加速康复的影响,介绍临床上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 趋向 术后疼痛的优化管理对术后加速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小胶质细胞参与调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郝海智, 郭娟, 董海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3-13.  
摘要( 1 )   HTML( 0 )     PDF( 577 )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小胶质细胞是一种中枢神经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广泛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目的 探讨小胶质细胞在POCD中的作用。 内容 简述小胶质细胞对学习记忆的调控作用及其与POCD的相关性。 趋向 小胶质细胞在POCD中的具体作用尚未阐明,继续对此进行深入探究可能为预防和治疗POCD提供新的思路。

心脏α1受体的作用及在心衰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卜心怡, 葛亚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4-14.  
摘要( 1 )   HTML( 0 )     PDF( 513 )

背景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α1受体所占比例较β受体少,但在心衰时,α1受体表达上调。大量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证实,心脏α1受体具有重要的适应性作用。 目的 综述心脏α1受体的作用及在心衰中的应用进展。 内容 从α1受体在心脏中的表达、功能及在心衰中的应用进展3个方面进行综述。 趋向 更好地了解心脏α1受体的作用,为临床心功能不全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心肌缺血预处理与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   收藏
成红, 李超, 贾慧群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5): 15-15.  
摘要( 1 )   HTML( 0 )     PDF( 517 )

背景 随着对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心肌IPC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一种“终末效应子”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KATP通道)在IPC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广泛关注。 目的 进一步阐明心肌IPC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 对细胞膜KATP通道(sarcolemm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sarcKATP通道)的生理特性、在心肌IPC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以调节sarcKATP通道为靶点的研究有望为IPC策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