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6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心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转导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藏
王玥, 岳维, 李兔平, 高盼, 易剑敏, 张伟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549 )

目的 评估心肌点注射法慢病毒(lentivirus, Lv)介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蛳related peptide, CGRP)基因转导糖尿病大鼠的可行性及此法对糖尿病心肌在遭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时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 将60只200~220 g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心肌注射手术组(Sham组)、心肌注射对照组(MC组)、心脏转导组(ME组)。采用心肌点注射法将Sham组、MC组、ME组大鼠在体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滴度2×107病毒基因组(virus genomes, vg)/ml的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基因的慢病毒(Lv?蛳eGFP)及携带CGRP基因的Lv?蛳eGFP(Lv?蛳CGRP?蛳eGFP)各 50 μl。转染1周后DM组、Sham组、MC组、ME组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50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注射STZ 8周后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心脏I/R模型。比较各组大鼠甩尾反射潜伏期,心肌、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组织中eGFP表达情况、CGRP基因转录水平、CGRP蛋白表达含量,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area at risk, AAR)及梗死区面积(infarct size, IS)。 结果 与C组比较,DM组、Sham组、MC组、ME组大鼠自糖尿病造模成功4周末开始甩尾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DM组、Sham组、MC组缺血区心肌、T1~T5脊髓、 T1~T5 DRG CGRP转录水平低于C组、ME组(P<0.05), ME组缺血区心肌、T1~T5 DRG CGRP转录水平高于C组(P<0.05)。C组、ME组T1~T5脊髓、T1~T5 DRG、缺血区心肌及血清CGRP含量高于DM组、Sham组、MC组(P<0.05),ME组T1~T5脊髓、缺血区心肌CGRP含量高于C组(P<0.05)。DM组、Sham组、MC组IS/AAR高于C组、ME组(P<0.05),ME组IS/AAR高于C组(P<0.05)。 结论 心肌点注射转导CGRP基因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大鼠心脏I/R时CGRP表达,CGRP增多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I/R损伤。

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小鼠海马组织微RNA-223的影响   收藏
刘曌宇, 朱萧玲, 杨谦梓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630 )

目的 探索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预处理对全脑缺血(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GCI)损伤后小鼠海马神经元微RNA?蛳223(microRNA-223, miR-223)表达的影响,探讨miR-223在EA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5只成年雄性C57/BL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5只)、GCI组(15只)、EA预处理组(EA+GCI组,5只)。Sham组小鼠只暴露手术部位组织,不做缺血处理。GCI组制作短暂性GCI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12、24、36 h处死小鼠取脑。EA+GCI组选取小鼠百会穴EA刺激30 min,2 h后同GCI组制作GCI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al-time fq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miR-223的表达变化;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尼氏(Niss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CA1区椎体神经元存活情况。 结果 与Sham组比较,GCI组小鼠再灌注后24 h海马组织miR-223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GCI组比较,EA+GCI组小鼠再灌注后24 h海马组织miR-223的表达下降(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提高(P<0.05),CA1区锥体神经元存活数目增多(P<0.05)。 结论 GCI损伤可使小鼠脑内miR-223表达增多,而EA预处理诱导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iR-223的表达有关。

U50,488H后处理对心搏骤停大鼠复苏早期心功能的影响   收藏
王庆祥, 蔡东妙, 聂洋洋, 赵俊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549 )

目的 探讨κ-阿片受体(κ-opioid receptor, κ-OR)激动剂U50,488H后处理对心搏骤停复苏早期大鼠心功能和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心搏骤停的SD大鼠按照以下3组的干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复苏后2 h各组仍存活达20只为止。3组分别为手术对照组(Con组)、肾上腺素组(Epi组)和肾上腺素+U50,488H组(EU组)。Con组和Epi组于心搏骤停后复苏开始前股静脉注射0.2 ml生理盐水,而EU组股静脉注射0.2 ml U50,488H(1 mg/kg)。复苏时Con组不接受肾上腺素的复苏治疗,其余两组均接受肾上腺素(0.02 mg/kg)的复苏治疗。记录窒息前、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以及复苏后10 min、30 min、1 h、2 h的心功能评价参数,并计算各组复苏率。 结果 Epi组和EU组复苏成功率和复苏后2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和EU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time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ecovery, Tcpr)较Con组明显缩短(P<0.05),Epi组与EU组Tc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和EU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即刻以及复苏后10 min、30 min、1 h时HR、MA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al rate of rise in blood pressure in the ventricular chamber, 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aximal rate of decline in blood pressure in the ventricular chamber, -dp/dtmax)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苏后2 h时EU组MAP、dp/dtmax和-dp/dtmax较Epi组均明显增加(P<0.05),同时EU组LVEDP较Epi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复苏早期应用肾上腺素联合1 mg/kg κ-OR激动剂U50,488H不影响大鼠的复苏成功率,且可改善复苏后2 h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参麦注射液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老年患者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收藏
郭芳, 葛亚丽, 沈邮静, 黄天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480 )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脑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50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参麦注射液组(S组)和对照组(C组)。于麻醉诱导后,S组将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颈动脉夹闭15 min(T2)、颈动脉开放15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时抽取患侧颈内静脉球部血样,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TNF-α和IL-6的浓度;并于以上时间点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气分析,计算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jvO2)及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erebral arterial-jugular venous oxygencontent difference, Da-jvO2)。 结果 2组间T0~T5时SjvO2和Da-j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时血清S100β、TNF-α、IL-6、MD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2组患者T3~T5时S100β浓度升高,T2~T5时血清IL-6浓度升高,T3、T4时血清MDA浓度升高,C组T2~T5及S组T3、T4时TNF-α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患者T3~T5时血清S100β浓度降低,T2~T5时血清TNF-α和IL-6浓度降低,T3、T4时血清MDA浓度降低(P<0.05)。 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通过抑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脑组织炎性反应减轻脑损伤。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嗅觉改变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吴佳璇, 游志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698 )

目的 观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嗅觉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探究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试验组为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分别于麻醉前1 d、麻醉后3、7 d采用康涅狄格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Connecticut Chemosensory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CCCRC)嗅觉功能检查法进行嗅觉功能测试,同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Revised, HVLT-R)、循迹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 TMT)、斯特鲁普字色干扰测试(Stroop Color Word Test, SCWT)、数字符号编码测试(Digit-Symbol Coding Test, DSCT)以及语义流畅度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 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于相同时间点完成上述所有测试。记录所有受试者的测试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麻醉后3、7 d的嗅觉识别分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 d,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MMSE、短时记忆及延时记忆能力下降,TMT值、SCWT值升高(P<0.05);麻醉后7 d,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延时记忆能力下降,TMT值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麻醉后3 d嗅觉识别分数差值与认知功能中短时记忆、延迟记忆呈正相关。 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嗅觉损害以识别得分下降为主,认知功能损害以短时记忆、延时记忆和注意力下降为主,麻醉后嗅觉损害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

不同方法选择可弯曲喉罩在中国成年男性患者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崔旭, 王平, 陈红芽, 潘楚雄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565 )

目的 探讨以体重和身高为基础选择可弯曲喉罩(flexi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 FLMA)型号在中国成年男性患者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中的应用。 方法 100例拟行ESS的男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以体重为基础选择FLMA型号,52例)和B组(以体重和身高为基础选择FLMA型号,48例)。两组均在快速诱导后置入FLMA,通过听诊、气道峰压和最大漏气压判断FLMA对位后行机械通气。主要观察指标是FLMA拟使用型号与实际使用型号的符合率,次要观察指标是一次置入FLMA的成功率、置入FLMA次数、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OB)评分、喉体血染程度、术后咽痛评分。所有患者术前由同一名医师测量身高、体重、张口度、Mallampati分级,另一名医师(盲法)负责置入FLMA及之后的操作和记录。 结果 100例患者中95例(A组50例,B组45例)使用FLMA完成手术(4# 24例,5# 71例),其余5例(A组2例,B组3例)由于对位不理想改为气管内插管。A组拟使用4#/5# FLMA 23/27例,实际使用15/35例,符合率为72.0%;B组拟使用4#/5# FLMA 11/34例,实际使用9/36例,符合率为9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一次置入FLMA成功率为82.2%,与A组(5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道峰压、最大漏气压、FOB评分、喉体血染程度、术后咽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以体重和身高为基础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中国成年男性患者FLAM型号,提高置入成功率,更适用于ESS中FLMA的型号选择。

无肌肉松弛药下内镜经口气管插管的可行性研究   收藏
王宏伟, 何晨辉, 艾艳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498 )

目的 评估无肌肉松弛药(肌松药)条件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内镜经口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无肌松药插管组(N组)与罗库溴铵插管组(R组)。N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行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诱导后两组静脉泵注丙泊酚3 mg·kg-1·h-1、瑞芬太尼0.3 μg·kg-1·min-1维持麻醉。患者意识消失且BIS<60,再行过度通气2 min,置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成功插管例数、插管次数、每次插管时间、总的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的副作用、气管插管条件评估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成功插管例数、插管次数、总的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的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插管条件综合评价满意率为85%,R组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无肌松药条件下插管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可行性。

连续血液净化应用于围手术期脓毒症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的研究   收藏
曹天彪, 宋文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555 )

目的 评价连续血液净化在围手术期脓毒症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围手术期脓毒症性休克患者47例,按疾病种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D组,23例)和对照组(F组,24例)。D组于确定手术即刻起建立静脉?蛳静脉血管通路接血液净化机开始超滤,持续血液净化至术后72 h,F组仅于术后常规血液净化至72 h。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血液净化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术后72 h(T4)的血pH、氧合指数、HCO3-、碱剩余(base excess, BE)、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及SBP、DBP和HR,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多巴胺、阿拉明用量以及术后治愈患者例数。 结果 F组多巴胺、阿拉明用量明显多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愈率91.3%;F组治愈率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D组T1~T4时SBP、DBP明显增高,HR明显降低(P<0.05);F组T3、T4时SBP、DBP明显增高,HR明显降低(P<0.05)。F组T2、T3时SBP、DBP明显低于D组(P<0.05),HR明显高于D组(P<0.05)。D组T1~T4时血pH、HCO3-较T0时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氧合指数、BE 较T0时明显升高(P<0.05);T2~T4时BUN、SCr较T0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T2~T4时血pH、HCO3-较T0时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氧合指数、BE较T0明显升高(P<0.05),BUN、SCr较T0明显下降(P<0.05)。F组T1~T4时血pH、HCO3-较 D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氧合指数较 D组明显下降(P<0.05);T1~T4时BE较 D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BUN、SCr较D组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0 时各项生化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连续血液净化用于围手术期脓毒症性休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可维持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提高患者耐受力,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改善麻醉和手术条件,降低麻醉和手术风险,进而增加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康复率。

综述
止血带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明洁, 王秀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1551 )

背景 随着止血带的广泛应用,其引发的不良反应被越来越多人关注。 目的 对止血带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 介绍止血带的种类、应用范围及引发各种止血带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对止血带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趋向 了解止血带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减少止血带相关损伤。

全身麻醉药诱导的发育期神经毒性的干预措施   收藏
陈亚飞, 赵玉华, 鲁莉娟, 尚学栋, 周立君, 韩雪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612 )

背景 多项研究表明丙泊酚、七氟醚和氯胺酮等全身麻醉药可以引起发育期大脑的退行性病变。 目的 为新生儿、婴幼儿麻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内容 对目前全身麻醉药诱导的发育期神经毒性的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趋向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全身麻醉药在新生儿及婴幼儿中用量逐年增多,主要为全身麻醉手术及镇静方面。只有了解相关的保护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全身麻醉药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指南。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呼吸管理进展   收藏
闫龙剑, 刘功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739 )

背景 腹腔镜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为术中呼吸管理提出了挑战,气腹以及机械通气对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通过术中合理的通气管理尽可能降低PPCs的发生风险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目的 主要阐述气腹及机械通气对肺功能的不利影响以及术中通气管理进展。 内容 阐述机械通气、麻醉因素、手术因素(气腹、体位)致肺损伤的相关机制,并详述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肺复张策略(recruitment maneuver, RM)、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反比呼吸、降低FiO2的肺保护作用及风险。 趋向 怎样合理搭配保护性通气措施的各要素以及肺保护性通气是否有利于患者长期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物标志物在创伤性脑损伤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收藏
曹红玲, 郭悦平, 王跃振, 李爱民, 杨万超, 李文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725 )

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当今社会青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无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但是脑创伤在临床治疗中却是极其复杂的。如何尽早准确地判断TBI的严重程度对治疗和预后尤为重要,生物标志物在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目的 正是由于脑创伤病理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才致力于寻找能够评价脑创伤病情及预后的新方法。通过检测脑创伤患者体液中的一些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生物标志物来提高脑创伤的诊断能力,评估创伤后颅内的病理变化,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 内容 主要总结近些年来与TB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在临床评判TBI预后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当下的研究热点[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神经丝(neurofilaments, NFs)、C-Tau、微管结合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MAP2)、泛素C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 UCHL1)、α-Ⅱ血影蛋白分解产物(α-Ⅱ spectrin breakdown product, SBDP)]和一些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微RNA(microRNA, miRNA)、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linding proteins, FABPs)、血浆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 趋向 生物标志物已经在一些疾病诊断方面显示出潜能,如癌症、心力衰竭、感染和家族遗传疾病等。检查一种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鉴定、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可能起到帮助作用。目前,对于脑创伤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寻找能够提高预测能力的生物标志物。

七氟醚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相关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收藏
张慕春, 胡宪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468 )

背景 七氟醚作为一种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被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七氟醚后处理可以保护脑组织对抗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增强脑的抗缺血能力,减少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程度,减轻脑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抑制脑细胞的凋亡。其中,抑制脑细胞的凋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的 就七氟醚后处理脑保护作用相关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 内容 重点阐述七氟醚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经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途经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 趋向 更好地了解七氟醚后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从而为临床脑I/R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

线粒体凋亡途径在七氟醚后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   收藏
黄丽, 胡宪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611 )

背景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每年有大量的患者因脑部疾病需要麻醉和介入取栓治疗,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脑缺血/再灌注现象,因此,脑保护成为了现代医学中的研究重点。七氟醚因其可控性强、安全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实验证明七氟醚后处理有脑保护作用,有学者发现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目的 综述线粒体凋亡途径在七氟醚后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 内容 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凋亡通路,七氟醚后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关系。 趋向 七氟醚后处理可以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改善脑功能,有助于脑疾病患者的临床处理,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远期应用前景仍需进一步研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的功能及机制进展   收藏
陈巍, 傅海龙, 田谋利, 李盈科, 袁红斌, 李永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914 )

背景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10是FGF家族中的一员,主要表达于胚胎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成年的肝、肺、脑、肠等组织器官,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发挥多样性的作用。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FGF10的生理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容 回顾FGF10在促进肺、脂肪、心肌和前列腺、乳腺等器官的发育,以及癌症、围手术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趋向 FGF10在围手术期脑卒中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之提供新思路。

微RNA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收藏
李瑞萍, 薛富善, 刘亚洋, 李慧娴, 杨桂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490 )

背景 微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大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降解靶基因或抑制其翻译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大量研究表明miRNA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信号通路中发挥了重大的调节作用,通过参与细胞的分化、增生、电传导、血管再生和凋亡,产生生理或病理适应性反应。 目的 综述miRNA在心肌I/RI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心脏保护机制中的潜在调节作用。 内容 综述miRNA在心肌I/RI相关改变(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细胞的存亡和血管再生)中的作用。研究已证实miRNA可通过干扰电位传导,影响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引起钙离子紊乱,造成心律失常,并且作用于细胞死亡信号途径,受到氧自由基的影响,从而决定心肌细胞存亡。另一方面,miRNA从促进和抵抗两方面调节血管再生。多种miRNA在缺氧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趋向 选择性上调或下调特定miRNA 表达可作为未来治疗心肌I/RI的新型工具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敏感生物标记物。

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中线粒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嫣, 王海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705 )

背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严重威胁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命安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途径,其保护机制最终作用于线粒体,但其线粒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目的 总结IPO心肌保护作用中线粒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内容 IPO心肌保护机制通过诱导内源性触发因子(如内源性腺苷的释放),激活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 RISK)和生存活化因子增强(survival activation factor enhancement, SAFE)等内源性信号转导途径,然后激活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促进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磷酸化,开放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mitoKATP通道)和关闭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通过增加线粒体心磷脂、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及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使线粒体型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rx)2及线粒体呼吸链的结构及功能完整,从而减轻MI/RI。 趋向 IPO心肌保护作用,包括合并糖尿病患者,其机制与线粒体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期找到减轻MI/RI、尤其合并糖尿病MI/RI的新靶点,以造福广大心血管患者。

小窝蛋白参与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琼霞, 夏中元, 苏娃婷, 张元, 雷少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02 )

背景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O)是指在心肌缺血后持续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的处理方法。大量研究证实,具有信号整合重要作用的小窝蛋白(caveolin, Cav)参与了IPO的过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 明确Cav在I/RI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探寻心肌I/RI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 Cav与IPO中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包括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s, RISK)途径,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生存活化因子增强(survivor actvating factor enhancement, SAFE)途径,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kinase, SPK)途径,一氧化氮/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级联(nitric oxide/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 NO/cGMP/PKG)途经,缓激肽、腺苷信号(bradykinin and adenosine′s signalling, BK/A2)途径等信号转导通路。 趋向 IPO具有重要的心肌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Notch信号通路对神经前体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及相关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收藏
蒋明, 方芳, 仓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6):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97 )

背景 Notch介导的信号通路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活动,在脊椎和非脊椎动物细胞命运的决定以及生长发育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就包括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 NPC)的定向分化作用。Notch信号通路参与了NPC的自我更新和不同神经细胞的分化过程。 目的 讨论Notch信号通路在NPC定向分化中的角色与相关调控机制。 内容 介绍经典Notch信号通路的构成、Notch信号通路在NPC定向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该过程中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 趋向 已知全身麻醉药物应用于婴幼儿与胎儿会影响胚胎神经系统中NPC的定向分化并可能造成长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提示Notch信号通路参与了麻醉药的神经毒性机制。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