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与腰丛阻滞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镇痛效果的影响比较   收藏
于双, 刘硕, 郑翔丽, 赵尧平, 杨占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79 )     PDF( 185 )

目的 比较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S‑FICB)和腰丛阻滞(lumbar plexus block, LPB)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直接前入路TH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S组)和腰丛阻滞组(L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前实施神经阻滞,S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S‑FICB,L组患者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下实施LPB。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种阻滞方法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时间以及阻滞30 min后患者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皮肤感觉阻滞情况;记录患者术后2、8、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 结果 S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时间短于L组(P<0.05),L组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感觉消失的患者例数多于S组(P<0.05),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30 min后大腿前侧、外侧、内侧感觉阻滞率,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FICB对于直接前入路THA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术后镇痛效果与LPB相似。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轻度失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收藏
林丹丹, 魏昌伟, 郝亚楠, 吴丹, 吴安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1 )   HTML( 62 )     PDF( 128 )

目的 探讨术前失眠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400例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评估患者术前失眠情况,纳入43例患者(8分≤ISI评分≤14分)为轻度失眠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42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麻醉和手术情况,术后1、24、36、48、60、72、84 h的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失眠组患者术后1、24、60 h 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且术后1 h(r=0.223,P<0.05)和24 h(r=0.342,P<0.05)VAS疼痛评分与ISI评分呈正相关;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用药、术后镇痛及补救镇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失眠组(11.6%)患者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 结论 术前轻度失眠可增加患者术后疼痛,且VAS疼痛评分与ISI评分具有相关性。

床旁超声联合呼吸力学参数在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中预测价值研究   收藏
李辰, 吕兴平, 徐侨翌, 马少林, 皋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0 )     PDF( 107 )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评估膈肌功能、肺部通气,并结合呼吸力学参数气道闭合压P0.1和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RSBI)在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上海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治疗患者45例,所有患者拔管前均符合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的指征,通过30 min SBT后且在撤机前采用超声评估患者膈肌功能和肺部通气,同时记录呼吸力学参数。根据48 h内是否再插管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患者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预测拔管的准确性。 结果 45例患者中,25例患者撤机成功。失败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厚度分数低于成功组患者(P<0.05),失败组患者肺部超声评分、P0.1与RSBI均高于成功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分别为85%、80%、96%、70%和90%,特异性分别为72%、80%、60%、76%和68%。以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 ROC曲线的临界值作为预判值,预判失败拔管的数值记1分,预判成功拔管的数值记0分,以上5个预判值得分相加得出预判值总分,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09,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90%,特异性76%。 结论 撤机时结合超声评估肺部通气、膈肌功能及呼吸力学参数能减少呼吸衰竭患者再次插管的风险,在指导撤机方面提供优化方案,以改善撤机结局。

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管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   收藏
侯银龙, 高文龙, 刘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1 )     PDF( 123 )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管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120例,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胫后动脉组(J组)、桡动脉组(R组)与足背动脉组(Z组),每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行动脉穿刺置管术,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记录置管时间、10 min内总成功率、动脉直径、动脉深度。 结果 J组和R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Z组(P<0.05),置管时间短于Z组(P<0.05),动脉直径大于Z组(P<0.05)。J组动脉深度大于R组和Z组(P<0.05)。R组与J组10 min内总成功率小于Z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管在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时间方面与桡动脉相当,优于足背动脉,在新生儿麻醉中可替代桡动脉置管。

益生菌对体外循环老年大鼠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李龙, 李溪, 屈鹏霞, 刁玉刚, 孙莹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1 )     PDF( 119 )

目的 评价益生菌对CPB老年大鼠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影响。 方法 清洁级老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400~4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组)、益生菌+假手术组(P组)、CPB组(C组)和益生菌+CPB组(H组)。各组又分为术后7 d和术后28 d两个亚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于术后7 d和术后28 d行水迷宫测试后,麻醉下处死大鼠,取右侧海马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PND相关蛋白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及Tau蛋白的变化。 结果 与S组比较(同时点亚组比较,下同):P组术后7 d和术后28 d的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总路程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停留时间也延长(P<0.05);C组、H组在术后7 d和术后28 d的平均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总路程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停留时间也缩短(P<0.05)。与P组比较,C组和H组术后7 d和术后28 d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总路程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停留时间也缩短(P<0.05)。与C组比较,H组术后7 d和术后28 d的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总路程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停留时间也延长(P<0.05)。H‑E染色显示S组和P组大鼠术后7 d和28 d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神经元受损,C组大鼠术后7 d和28 d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明显,H组大鼠术后7 d和28 d海马CA1区受损较C组减轻。与S组比较,P组大鼠术后7 d和术后28 d海马Aβ和Tau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C组、H组大鼠术后7 d和术后28 d海马Aβ和Tau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H组大鼠术后7 d和术后28 d海马Aβ和Tau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益生菌可降低Aβ及Tau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CPB老年大鼠PND。

一种新型术毕风险评分表: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收藏
孙浩翔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3 )     PDF( 112 )

目的 探讨研发一种新型术毕风险评分表用于危重患者术毕风险分级,为危重症患者术后是否入住ICU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所大型三甲医院行腹部手术且术后入住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患者术后在ICU得到切实生命或器官功能支持和密切监护,有必要入住ICU;B组为患者术后在ICU没有得到生命或器官功能支持和密切监护,没必要入住ICU。使用自制术毕风险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统计得出两组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及其95%CI。以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A组95%CI下限作为术后入住ICU标准,≤B组95%CI下限作为术后回病房标准,统计两组患者处置错误率。以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为对照评价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术毕风险评分表判断患者入住ICU或回病房的准确性。 结果 A组患者202例,B组患者322例。3所医院ICU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为(16.87±4.02)分(95%CI 16.22~17.48分),A组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为(24.57±6.23)分(95%CI 23.32~25.75分),两组患者术毕风险评分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处置错误率为3%,B组患者处置错误率为6%。术毕风险评分表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 0.818~0.914),敏感度为0.755,特异性为0.830。 结论 术毕风险评分表对于危重患者术后是否进入ICU有较好的预测和判断价值。评分≥23分强烈建议患者入住ICU,评分≤16分不建议进入ICU,分数为17~22分时建议入住PACU或结合患者其他临床情况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共同商讨后续处置。

口服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效果分析   收藏
伍金红, 李文献, 吕培培, 陆玉, 贾继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3 )   HTML( 64 )     PDF( 137 )

目的 对比分析口服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小儿术前镇静的效果。 方法 择期行五官科手术的患儿261例,年龄2~10岁、ASA分级Ⅰ级。按给药方法将患儿分为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组(口服组,143例)及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组(静脉组,118例)。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10 min、给药后20 min进行耶鲁改良围手术期焦虑评分(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 mYPAS)、镇静评分(Sedation Scale, SS),记录术前访视时患儿的配合度(绿黄红标签),记录家长教育程度评分、家长自评焦虑评分、亲子分离焦虑评分(Parental Separation Anxiety Scale, PSAS)、麻醉诱导时面罩接受度评分(Mask Acceptance Score, MAS)、药物起效时间、起效表现、复苏时间、苏醒质量。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评价两种给药方式效果。结果 口服组患儿年龄和体重小于静脉组(P<0.05),药物起效时间、复苏时间长于静脉组(P<0.05),给药前mYPAS评分中活动、语言、表情、觉醒和家长互动评分高于静脉组(P<0.05),给药后10 min mYPAS评分中活动、语言、表情评分高于静脉组(P<0.05),给药后20 min mYPAS评分中活动、与家长互动评分高于静脉组(P<0.05),给药前和给药后10 min SS评分低于静脉组(P<0.05),术前绿黄红标签秩值小于静脉组(P<0.05),苏醒质量高于静脉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口服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均能有效缓解五官科手术患儿术前焦虑,口服咪达唑仑对于没有开放静脉、年龄更小的患儿更有优势。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藏
张挺, 陈萍, 赵玉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1 )   HTML( 59 )     PDF( 107 )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组(EGb组)和银杏叶提取物EGb76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激动剂p79350组(EGb+p组)。Sham组大鼠仅游离肝门处血管;I/R组大鼠采用夹闭肝左叶、中叶脉管共干30 min制备70%肝I/R损伤模型;EGb组大鼠建模前30 min静脉注射EGb761 50 mg/kg;EGb+p组大鼠建模前5 d连续静脉注射20% p79350溶液0.1 ml/d,其余操作同EGb761组。再灌注6 h时,取血后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和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 GGT),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留取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EGb组和EGb+p组大鼠血清ALT、AST和GGT浓度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p38 MAPK表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EGb组大鼠血清ALT、AST和GGT浓度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38 MAPK表达降低(P<0.05);EGb+p组各指标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Gb761对肝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p38 MAPK表达有关。

基于压力‑容积曲线的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董兰, 刘晓梅, 李占军, 徐龙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59 )     PDF( 132 )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基于压力‑容积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s, P‑V曲线)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LPVS)的可行性。 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研究组(B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行LPVS。A组:潮气量(tidal volume, VT)为6~8 ml/kg(理想体重),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为3~10 cmH2O(1 cmH2O=0.098 kPa)。B组:根据P‑V曲线行个体化通气参数设置。在气腹前(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1 h(T3)及术毕(T4)4个时点分别记录循环、呼吸参数和氧合指标,包括心率、有创平均动脉压(invasiv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MAP)、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pH、PaO2、PaCO2、动态肺顺应性(lung dynamic compliance, Cdyn)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以Cdyn、OI及Ppeak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心率、IMAP、PaO2及PaCO2作为次要观察指标。 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T4时心率、I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PH下降,T2、T3时PaO2、OI降低,T3时PaCO2升高,T2、T3时Ppeak升高、Cdyn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3时PaO2、PaCO2、OI及Cdyn均较高,且Ppeak较低(P<0.05)。 结论 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基于P‑V曲线的个体化LPVS有利于维持肺顺应性,改善氧合。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孙晶晶, 宋建申, 刘玥, 许碧云,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3 )     PDF( 113 )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入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术后住院期间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次行后入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的10~18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77例资料。收集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手术麻醉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术后用药、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等,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分为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组(O组,182例)和未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组(NO组,695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 结果 877例患者中有182例(20.8%)患者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镇痛药。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情况、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岁[与<15岁比较,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1.590,P=0.011]、术后24 h最高血压与基础血压的比值(SBPmax/bas)≥110%(与术后24 h SBPmax/bas<110%比较,aOR=1.687,P=0.007)、术后Hb较术前下降值(ΔHb)≥29 g/L(与ΔHb<29 g/L比较,aOR=1.477,P=0.028)、引流量≥13.1 ml/kg(与引流量<13.1 ml/kg比较,aOR=1.717,P=0.012)和术后补救性口服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aOR=2.824,P<0.001)是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 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发生率为20.8%,年龄≥15岁、术后24 h SBPmax/bas≥110%、ΔHb≥29 g/L、引流量≥13.1 ml/kg和术后补救性口服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是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

综述
肺水通道蛋白与肺内液体平衡   收藏
吕钦, 杨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58 )     PDF( 100 )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类对水分子有高度特异性的转运膜蛋白,其对水分子的主动转运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AQP的表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肺组织中主要有AQP1、AQP4、AQP5的参与。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AQP的表达,引发肺内液体失衡,因此文章阐述了AQP在肺组织中维持液体平衡的作用及参与肺损伤形成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结合临床探究多种调节因素作用下AQP的表达情况及对机体的影响。

鸢尾素在器官功能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郭瑞纯, 丛玉双, 戚思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0 )     PDF( 100 )

鸢尾素是一种主要由骨骼肌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研究证实,鸢尾素可以调节葡萄糖和脂肪的动态平衡,对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最新研究表明鸢尾素具有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等作用。文章综述了鸢尾素的这些生理作用与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肾疾病、肝疾病、肺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病理条件下以鸢尾素治疗为靶点的多个分子途径,提示鸢尾素可通过不同机制保护器官功能,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器官功能损伤提供新思路。

无阿片药麻醉临床应用进展   收藏
刘元雪, 李峰, 沈通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2 )     PDF( 3046 )

随着对阿片药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发展,无阿片药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 OFA)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OFA是基于多模式麻醉理念,通过相关药物和/或方法来提供一个无阿片药的优质全身麻醉。许多病例报道和研究显示OFA安全可行,并可减少阿片药相关副作用。文章就OFA的概念、OFA的优势、OFA的适应证、相关药物选择(如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利多卡因、硫酸镁、非甾体抗炎药等)及麻醉方法进行综述。OFA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样式,其更多的益处和对患者近远期的影响有待观察,临床常规应用还存在一定争议。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黄媚, 李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59 )     PDF( 119 )

术中镇痛监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术中镇痛监测能够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近年来,一些用于全身麻醉镇痛监测的无创设备可以提供衡量伤害性感受与镇痛作用之间平衡的参数指标,如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urgical pleth index, SPI)、镇痛与伤害性刺激指数、意识指数以及瞳孔直径测量等,其中SPI是近年来常用的全身麻醉中监测镇痛水平的指标。文章就SPI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SPI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影响因素及局限性,为今后SPI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脊髓性肌萎缩小儿的麻醉管理   收藏
黄佳佳, 黄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57 )     PDF( 100 )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致死性疾病之一。这类患儿因为全身肌肉萎缩及其他畸形的存在,麻醉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介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型、麻醉管理(麻醉前评估、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术后监护及镇痛)及其治疗进展对麻醉的影响,为拟行手术的SMA患儿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氨甲环酸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马婷婷, 董佳, 曾敏, 彭宇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5 )     PDF( 116 )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通过阻止血栓溶解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目前多用于心脏、骨科、产科以及创伤手术中,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少。文章阐述了目前TXA主要的临床应用方式、剂量及效果。此外,对成年人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颅脑创伤手术及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出凝血特点和TXA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应用TXA存在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和癫痫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和剂量相关,目前的研究仍未确定TXA的最佳给药方案以平衡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经皮穴位电刺激缓解围手术期焦虑的临床应用   收藏
王玥, 李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1 )   HTML( 66 )     PDF( 140 )

围手术期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发生较普遍,可能导致麻醉药物用量增加,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是经皮神经电刺激与中医针灸理论结合而成的一种无创、安全的穴位治疗方法,研究证实其对缓解焦虑、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疼痛方面有积极影响,但相关参数并无统一定论。文章描述了围手术期焦虑的危害性及其自评量表,TEAS缓解焦虑的临床应用、相关参数选择及相关机制。TEAS对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有积极影响,其治疗参数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最大程度发挥治疗效果。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研究进展   收藏
王昕馨,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58 )     PDF( 122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近年来,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OS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合并OSA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文章介绍了OSA的术前诊断方法以及术中气道管理方法,并对近期OSA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旨在探讨OSA及其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以及OSA与术后疼痛、谵妄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这类患者提供最佳的围手术期管理。

骶丛解剖与超声引导阻滞技术进展   收藏
邹锋, 肖静, 陈军, 王博, 巩文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0 )     PDF( 122 )

骶丛神经阻滞是临床常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神经阻滞技术之一。相较于以往盲探操作和CT等引导技术的缺陷与不足,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以其安全、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推动了骶丛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超声引导下骶旁入路、外侧入路、腰骶干阻滞等骶丛神经阻滞技术的方法及其优劣势,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考虑以上方法的可操作性及利弊。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全身麻醉下的特征性脑电图表现及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收藏
李慧慧, 李傲, 路志红, 董海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1 )   HTML( 66 )     PDF( 172 )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及EEG相关指标是反映大脑意识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主要依赖于BIS进行术中麻醉管理,进一步理解EEG波形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麻醉管理,预防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文章系统介绍了不同麻醉药物诱发的EEG波性特征,以及EEG特征波形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PND)发生的关系。基于目前EEG相关指标的麻醉管理能否降低PND的发生率尚存在争议,开发更具有指导意义的EEG相关指标对于提高围手术期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收藏
曹颖莉, 崔明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1 )   HTML( 59 )     PDF( 184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较传统触诊盲穿法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成年人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不同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各有其优势及不足,因操作技能问题可出现如穿透后壁、血肿、痉挛等风险。文章描述了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和相关并发症。超声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已得到认证,超声实时引导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医学价值。

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收藏
黄敏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1 )   HTML( 66 )     PDF( 187 )

手术前后大多数患者存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是围手术期患者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因此围手术期需要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医学治疗干预措施。文章从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的定义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评估方法、发生原因、不良影响、干预措施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下一步研究探索方向。

疼痛与基因的研究进展   收藏
WenWenWang, 孙玉娥,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1 )   HTML( 67 )     PDF( 122 )

随着疼痛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与疼痛相关的基因被发现,这使得人们对疼痛与基因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近年来,人们发现基因多态性,尤其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导致个体疼痛差异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差异又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作用受体以及药物代谢酶等不同层面上的遗传基因密切相关。文章结合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基因、作用受体基因以及药物代谢酶基因等内容,探讨基因及其多态性在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疼痛的治疗与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020年神经外科麻醉进展   收藏
菅敏钰, 姜泽, 杨宛凝, 付宇翾,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5): 0-0.  
摘要( 0 )   HTML( 68 )     PDF( 172 )

神经外科麻醉主要包括3个方面:脑肿瘤手术麻醉、脑血管病手术麻醉和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手术麻醉。文章就以上3个方面的麻醉进展进行论述,并对2020年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围手术期管理、围手术期药物应用、麻醉方法等进行综述。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