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6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脓毒症对B1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收藏
易雯婧, 王嘉锋,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 观察脓毒症时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B1细胞计数和分泌IgM能力的变化,以初步探索B1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B细胞和B1细胞比例。取18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组,根据CLP的次数又进一步分为CLP-1组和CLP-2组,即分别穿刺1次和2次,每组6只。取外周血、脾脏和腹腔灌洗液,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和B1细胞计数和百分比的变化,腹腔B1细胞分泌膜IgM的变化。 结果 ①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B细胞和B1细胞百分比为(9±4)%和(18±8)%,低于健康对照者(16±6)%和(36±5)%(P<0.05);② 小鼠CLP-1组术后24 h,外周血中B细胞和B1细胞计数为(6.00±4.20)×102/ml和(3.86±2.88)×102/ml,显著低于Sham组(3.29±0.39)×103/ml和(2.04±0.28)×103/ml(P<0.05);③ CLP-1组小鼠术后24 h,脾脏中B细胞和B1细胞计数为(9.13±3.24)×105/ml和(2.08±0.71)×105/ml,显著低于Sham组(6.71±0.71)×106/ml和(1.29±0.88)×106/ml(P<0.05);④ CLP-1组小鼠术后24 h和48 h腹腔中的B细胞百分比较Sham组降低(P<0.05),而B1细胞在6 h和24 h 降低(P<0.05),48 h无变化;⑤ 严重脓毒症时(即CLP-2组)小鼠B1细胞分泌IgM百分比为(61±7)%,较Sham组减少(84±6)%(P<0.05)。 结论 脓毒症患者和小鼠B1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发生负向变化,提示B1细胞可能参与了脓毒症诱导的免疫功能障碍。

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收藏
彭宇明, 张炜, 周晓莉, 吉勇,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影响。 方法 94例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46例,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单次注射2%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以2 m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术毕;生理盐水组(N组)48例,按照相同条件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由对试验分组不知情的专业神经认知测评师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认知功能测验,然后判定患者是否发生POCD。 结果 80例患者完成测评,每组分别为40例。① 两组术前各单项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L组术后1周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15.0%)显著低于N组的发生比例(40.0%)(P<0.05)。③ 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更长观察时间点POCD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给予利多卡因对于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后1周的综合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术后及更长时间的POCD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舒芬太尼对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及抗过氧化物功能的影响   收藏
刘洋, 郭宇峰, 王丽娟, 刘保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及抗过氧化物功能的影响。 方法 雄性糖尿病大鼠8只,每只取4段胸主动脉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8段):生理盐水对照组(DC组),低浓度舒芬太尼组(DS1组:7×10-11 mol/L),中浓度舒芬太尼组(DS2组:2×10-10 mol/L),高浓度舒芬太尼组(DS3组:1×10-9 mol/L)。采用离体血管实验法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诱发糖尿病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及血管环上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影响。 结果 DS1组收缩幅度为(25.4±4.0)%,SOD活性为(3.8±1.2) U/mgprot;DS2组缩幅度为(21.3±3.5)%,SOD活性为(4.9±0.8) U/mgprot;DS3组缩幅度为(17.4±2.4)%,SOD活性为(6.1±0.3) U/mgprot。与DC组比较,DS1、DS2、D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SOD活性增加(P<0.05);与DS1组比较,DS2、D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SOD活性增加(P<0.05);与DS2组比较,D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SOD活性增加(P<0.05)。 结论 舒芬太尼对糖尿病大鼠血管收缩及抗过氧化物功能的变化具有浓度依赖性。

单肺通气期间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镇痛对血液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收藏
钱梅, 陈士寿, 鲁显福, 顾尔伟, 李元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期间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方法 择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2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13例),A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1 mg/kg~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B组:咪达唑仑、丙泊酚、维库溴铵用量与A组相同,芬太尼3 μg/kg。麻醉维持:两组均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3 mg·kg-1·h-1~6 mg·kg-1·h-1、间断追加维库溴铵0.05 mg/kg,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双肺通气(total lung ventilation, TLV)和OLV结束时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0.2 μg/kg或芬太尼1 μg/kg~2 μg/kg维持麻醉。观察两组双肺通气切皮前(total?蛳lung ventilation, TLV-T0)、 OLV 30 min和60 min时动静脉血气分析变化,并计算肺内分流率(pulmonary shunt fraction, Qs/Qt)。 结果 OLV 30、60 min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A组:OLV 30 min-PaO2(138±29) mmHg(1 mmHg=0.133 kPa),OLV 60 min PaO2 (135±26) mmHg,TLV-T0-PaO2(225±30) mmHg;B组:OLV 30 min-PaO2(121±31) mmHg,OLV 60 min PaO2 (120±29) mmHg,TLV-T0-PaO2 (217±29) mmHg];与TLV-T0比较,OLV 30、60 min PaO2明显下降(P<0.05);而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比较,对OLV期间PaO2、Qs/Qt、PvO2、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aO2)、动脉血氧含量(arterial oxygen content, CaO2)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对OLV期间血液氧合和肺内分流无明显改善作用。

艾司洛尔对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收藏
张行, 梁宁, 马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艾司洛尔组(Ⅰ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10 μg·kg-1·min-1维持输注至拔除气管导管即刻,对照组(Ⅱ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毕立即实施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测量术前疼痛阈值作为基础值,术后24 h和48 h重复测量,疼痛阈值为3个不同的围切口区疼痛阈值的平均值。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heart rate, HR)。记录患者术后30 min、6、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记录术后24 h和48 h芬太尼的总用量。  结果 Ⅰ组疼痛阈值在术后24 h[(3.21±0.23) kg/cm2]和术后48 h[(3.18±0.19) kg/cm2]均明显高于Ⅱ组相应时点的疼痛阈值[(2.69±0.21)、(2.62±0.20) kg/cm2](P<0.05);Ⅰ组疼痛阈值在术后24 h[(3.21±0.23) kg/cm2]和术后48 h[(3.18±0.19) kg/cm2]比术前基础值[(2.93±0.17) kg/cm2]明显升高(P<0.05);Ⅱ组疼痛阈值在术后24 h[(2.69±0.21) kg/cm2]和术后48 h[(2.62±0.20) kg/cm2] 比术前基础值[(2.91±0.18) kg/cm2]显著降低(P<0.05);Ⅰ组VAS评分在术后30 min[(4.56±1.36) 分]、术后6 h[(3.64±1.32) 分]和术后24 h[(2.52±1.08) 分]明显低于Ⅱ组[(5.84±1.70)、(4.68±1.41)、(3.20±1.12) 分](P<0.05);Ⅰ组芬太尼的总用量在术后24 h[(0.53±0.03) mg]和术后48 h[(1.09±0.09) mg]低于Ⅱ组[(0.55±0.04)、(1.15±0.08) mg](P<0.05)。 结论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能降低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藏
吴周晏, 吉杰梅, 谷万杰, 刘文志, 刘敬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预先给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保护作用。 方法 气管滴注LPS 5 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组,输注生理盐水)、LPS对照组(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 min后气管滴注LPS)、Dex预先给药组(D组,腹腔注射Dex 50 μg/kg 30 min后气管滴注LPS)。注射LPS后6 h处死动物,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 W/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lpha, 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结果 D组与L组比较,MPO活性水平分别为(0.70±0.06)和(1.01±0.05)(P<0.01)、肺组织W/D值分别为(4.44±0.08)和(4.76±0.10)(P<0.01)、动脉血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f the artery, PaO2)值分别为(94.0±2.6) mmHg(1 mmHg=0.133 kPa)和(78.0±4.7) mmHg(P<0.05)、血清TNF-α值分别为(39±9) ng/L和(92±14) ng/L(P<0.05)、IL-6值分别为(72±16) ng/L和(95±16) ng/L(P<0.05),且D组肺损伤的病理的严重程度比L组轻。 结论 Dex预先给药对LPS诱导大鼠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激活和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右美托咪定对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收藏
韩永正, 刘慧丽, 吴长毅, 郭向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60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Dex 0.4 μg/kg(Dex1组)、Dex 0.5 μg/kg(Dex2组)和等容量生理盐水(NS组)在诱导开始时泵注,泵注时间为10 min。同时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气腹后1(T2)、5(T3)、10(T4)、20 min(T5)、放气腹后5 min(T6)记录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心率(heart rate, HR)、丙泊酚Ce。手术结束时记录丙泊酚所用总量。  结果 与NS组比较,Dex2组的SBP在T1时显著升高(P<0.01);与T0点比较,NS组的SBP在T1、T6点显著降低,Dex1、Dex2组在T1、T5、T6点均有显著降低;NS组丙泊酚使用量[(716±209) mg]显著高于Dex1组和Dex2组[(587±184) mg和(489±158) mg(P<0.05和P<0.01)]。Dex2组各时间点丙泊酚Ce均显著低于NS组(P<0.01),Dex1组在T2~T6时间点丙泊酚Ce显著低于NS组(T6时间点P<0.05,其余时间点P<0.01);使用0.4 μg/kg和0.5 μg/kg的Dex约节省丙泊酚18%和32%的用量。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单次应用Dex可以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显著降低术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减少丙泊酚用量。

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   收藏
李胜华, 罗威, 王长社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前静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择期剖宫产的足月临产妇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B组静脉给予Dex 0.5 μg/kg;C组静脉给予Dex 1 μg/kg。观察静脉输注试验药物前(T1)、输注开始后5(T2)、10(T3)、15(T4)、20 min (T5)及胎儿娩出时(T6)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er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及达到最高平面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评分及达到最高评分时间;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刻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乳酸测定,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评价并记录出生后2、14 d时新生儿神经行为学(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NBNA)评分。 结果 C组患者T2~T6时Ramsay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MAP、HR、SpO2显著低于A组和B组(P< 0.05)。A组、B组、C组的感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麻醉平面中位数(T)、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分别为 (5.5±1.9) min vs (3.9±1.5) min vs (3.9±1.6) min、(80.1±13.4) min vs (92.0±14.5) min vs (91.3±15.5) min、T5(T6,T4) vs T4(T4,T3) vs T4(T4,T3)、(13.2±3.2) min vs (10.4±1.9) min vs (10.2±2.5) min,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的运动起效时间、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最高评分的时间为(4.2±1.7) min vs (3.3±1.4) min vs (3.1±1.2) min、 (84.5±10.4) min vs (95.6±14.3) min vs (98.3±12.3) min、(16.5±5.8) min vs (13.3±2.7) min vs (12.4±2.7) min,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新生儿脐动脉血气、乳酸值和出生1、5 min时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2、24 d时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前应用Dex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缩短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和NBNA评分无副作用;其中0.5 μg/kg Dex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于1 μg /kg。

基于DoCare信息系统的麻醉门诊实施经验与探讨   收藏
李勇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依靠DoCare麻醉信息系统,介绍我院麻醉门诊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以及实施经验。 方法 麻醉门诊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麻醉术后访视患者了解其麻醉效果和有无相关麻醉并发症。 结果 与2002年~2006年比较,建立麻醉门诊后, 2008年~2012年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0.13%(P<0.05),麻醉相关投诉率降低了1.56/万(P<0.05),麻醉医师平均工作时间减少了4.96 h/周(P<0.05)。 结论 基于DoCare麻醉信息系统的麻醉术前和术后访视集中在麻醉门诊开展,可减少医疗投诉和医患纠纷、有利于人力资源的节约,旨在为循证医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基础。

连续腰麻对老年髋关节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收藏
苏帆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2-1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观察经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 CSA)用于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方法 60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年龄65岁~9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CSA组)和腰硬联合(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对照组(CSEA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择L2~3间隙穿刺,CSA组负荷剂量为0.75%罗哌卡因0.5 ml~1.0 ml,CSEA组注入0.75%罗哌卡因1.0 ml~2.0 ml,CSEA组硬膜外头向置管3 cm~4 cm,CSA组蛛网膜下腔置入Spinocath导管2 cm~3 cm,两组均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监测系统(impedance cardiogram, ICG)观察记录两组麻醉前和麻醉后5、10、15、30 min、1 h及术毕的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erssure, MAP)、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心脏加速度指数(acceleration index, ACI)以及胸腔液体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 TFC)等,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 结果 阻滞平面达T10时CSA组局麻药用量(1.1 ml)明显少于CSEA组(1.7 ml)(P<0.05);CSEA组阻滞平面达T10时间(5.6 min)明显短于CSA组(9.6 min)(P<0.05);CSEA组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14.7 min)和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的时间(5.1 min)也明显短于CSA组(18.4、9.8 min)(P<0.05);两组在麻醉后5、10、2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麻黄素应用(2例)显著少于CSEA组(P<0.01)。 结论 CSA与CSEA麻醉比较,局麻药用量小,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可靠,尤适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

麻醉后恢复室老年骨科全麻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   收藏
杨许丽, 刘玥, 郑旭, 孙玉娥, 王杨, 李新梅, 江澜, 王江, 王玲,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3-1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老年骨科全麻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观察67例接受骨科手术入PACU的老年全麻患者,拔管后5 min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the 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 ICDSC)评估谵妄。记录术中出入量,是否有尿管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例患者(男5例,女14例)发生术后谵妄,占28.34%。谵妄组(Z组)平均年龄(77±7)岁,高于无谵妄组(NZ组)(72±6)岁;谵妄组(Z组)患者平均受教育年限(4.6±2.4)年,低于无谵妄组(NZ组)(6.5±3.1)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可能为PA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5,OR=1.231。 结论 年龄可能增加了PACU老年骨科全麻患者发生谵妄的风险。

脊髓Toll样受体4在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大鼠持续性术后疼痛中的作用   收藏
王巧妍, 胡兴国, 刘功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4-1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研究脊髓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在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大鼠持续性术后疼痛中的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120只,体重200 g~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S组)、持续性术后疼痛组[皮肤/肌肉切开和牵拉(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 SMIR)组]、SMIR+鞘内氟代柠檬酸组(F组)、SMIR+鞘内米诺环素组(M组)和SMIR+鞘内氟代柠檬酸联合米诺环素组(F+M组)。按Flatters法制作大鼠SMIR持续性术后疼痛模型;于术前1 d及术后3、7、14、21 d和32 d时应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评定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与术前基础值和S组比较,SMIR组在术后3、7、14、21 d MWT明显降低[分别为(7.3±0.7)、(6.2±1.0)、(4.5±1.2)、(11.4±1.1) g](P<0. 01),脊髓TLR4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1.647±0.042)、(1.804±0.058)、(2.023±0.161)、(1.365±0.130)](P<0.05或P<0.01);与SMIR组比较,F组、M组和F+M组在术后3、7、14、21 d MWT明显升高[术后14 d MWT分别为(7.9±0.7)、(8.4±0.7)、(11.9±1.0) g](P<0.05或P<0.01),F组在术后7、14 d,M组和F+M组在术后3、7、14 d脊髓TLR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术后14 d F组、M组、F+M组TLR4蛋白表达分别为(1.437±0.092)、(1.432±0.129)、(1.047±0.026)](P<0.05或P<0.01);与F组和M组比较,F+M组在术后3、7、14 d MWT明显升高[分别为(11.3±0.8)、(10.9±0.6)、(11.9±1.0) g](P<0.05),脊髓TLR4蛋白表达在14 d(1.047±0.026)明显减少(P<0.05); F组和M组的MWT和脊髓TLR4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脊髓TLR4活化与胶质细胞介导的大鼠SMIR持续性术后疼痛的形成有关。

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药物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收藏
龚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5-1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复合药物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 方法 80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阳性及胃镜诊断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500 mg,3 次/d,奥美拉唑20 mg,1 次/d,克拉霉素250 mg,2 次/d;观察组患者在口服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用SGB。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并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60%)及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50%)及总有效率(9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胃溃疡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炎症改善率(100%)和复发率(5%)与对照组治疗后胃黏膜炎症改善率(92.5%)和复发率(1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胃黏膜炎症消除情况和复发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pylori清除率(90%)与对照组H.pylori 清除率(7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H.pylori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SGB联合药物疗法能改善胃溃疡治疗效果。

综述
中枢炎症机制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收藏
鲁显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手术后出现的精神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不太清楚,近年来中枢炎症反应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 主要综述POCD的中枢炎症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 内容 POCD好发于老年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及阿尔茨海默病等人群,而这些人群共有的特点是处于慢性炎症的预激状态;手术创伤虽非病因且是治愈外科疾病的关键,但因外科干预相关的“二次打击”伤害引起的中枢性神经免疫炎症级联放大机制、推进了POCD的发生。 趋向 控制围术期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有助于减少POCD。

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的研究进展   收藏
胡荣, 余树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中心静脉置管术作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诊疗操作,其应用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针对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的许多研究发现导管尖端位置至关重要,而导管异位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目的 综述定位CVC尖端的方法,旨在为临床上研究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内容 通过监测CVC尖端位置,可有效地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发现CVC尖端的定位,对其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趋向 通过对CVC尖端的定位,探讨置管深度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推断计算公式。

困难气道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晓阳, 王常松, 李恩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医生在困难气道的术前评估 方法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实施了很多的临床实验。但是这些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种族差异性,何种解剖学标志和临床因素才是最佳的预测指标尚存在不同的争议。目的 探讨困难气道评估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可靠性及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内容 简述了困难气道的定义,并对困难气道预测指标的预测能力及界值进行了详细的概括。趋向 麻醉医生不但要提高对困难气道的预测能力,还需要熟练掌握紧急处理措施,以降低气道管理失败的发生率。

脂联素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孙思斯, 王百忍, 王强, 陈绍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分泌的脂肪因子,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氧化葡萄糖以及脂肪。最近报道显示脂联素也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将就近期血浆脂联素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和预后评价因子的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外源性脂联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探索的基础研究进行总结。 内容 描述了脂联素的结构功能、生理作用,并对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临床实验、基础研究予以总结。 趋向 多数临床实验数据显示低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高发生率、较差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一系列基础实验证实外源性补充脂联素能够诱导神经保护。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和电针预处理在脑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李园园, 王明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研究发现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和电针预处理可通过多种机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发挥保护作用。 目的 从AMPK信号通路探索针刺预处理抗脑I/RI的作用,为脑保护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内容 介绍AMPK在脑保护中的作用,阐述电针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以及电针预处理与AMPK的关系。 趋势 电针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通过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脑保护作用将会是研究的热点。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术后镇痛的应用进展   收藏
余倩, 叶茂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continuo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CBPB)用于骨科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可靠,成年人麻醉已经应用广泛, 在儿科麻醉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的 归纳总结CBPB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儿童骨科术后镇痛前景。 内容 描述了臂丛外周神经导管常见方法;比较超声引导下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输注方式;CBPB的并发症。 趋向 CBPB是实施骨科术后镇痛比较理想的方法,目前儿童患者应用并不广泛,有关内容需进一步研究。

环氧化酶抑制剂在防治阿片类药物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收藏
张婧, 李乐, 张粒子, 姜珊, 徐世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使用阿片类药物停药后,可导致患者疼痛敏感性增加,即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 OIH),参与术后疼痛的组成。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抑制剂具有抗炎及抗痛觉过敏的作用,广泛用于术后镇痛治疗。 目的 了解COX抑制剂在防治OIH中的作用并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 COX抑制剂预防OIH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 趋向 COX抑制剂特别是COX?蛳2抑制剂可有效减轻OIH,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外研究模型应用进展   收藏
丁洁, 张浩, 晏馥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AECs)或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ECs)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损伤模型是体外研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LI/RI)机制及保护策略的模拟模型。 目的 探讨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建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为有效建立该模型提供参考。 内容 从模型建立的一般程序、细胞种类的选择与培养、H/R的方法、损伤检测指标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肺细胞H/R损伤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趋向关于肺细胞H/R损伤模型的建立,目前尚无统一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运输参与学习记忆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苗苗, 王超, 杨美华, 王国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 receptor, AMPA)受体介导中枢神经系统大多数兴奋性突触传递,其在突触后膜的运输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目的 对AMPA受体在突触后膜的运输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作用进行归纳和小结。 内容 介绍AMPA受体运输在学习记忆的重要细胞学基础?蛳突触可塑性的两种主要形式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D)中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涉及多个蛋白的磷酸化和参与调节其改变的信号分子及通路,并说明AMPA受体运输参与相关的学习记忆行为。 趋向 为学习记忆受损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的探索提供思路。

氧感受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邱燕, 杜桂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6):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机体内存在各种氧感受器和一系列的氧感受机制以维持体内氧的稳态,以避免因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剧烈改变而造成机体损害。因此人们日益关注其具体的机制。 目的 对已知的氧感受器及低氧感受和信号转导机制的基础研究和进展进行总结。 内容 分别详细阐述各类已知的氧感受器,氧感受机制和低氧信号转导。 趋向 低氧感受及缺氧反应的机制非常复杂,深入的研究对临床上预防、诊断和治疗缺氧性疾病有重要作用。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