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7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述评
2013年国际麻醉领域指南回顾   收藏
薄禄龙, 卞金俊,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麻醉学发展日新月异,麻醉指南的更新与发布对推动临床麻醉发展至关重要。 目的 介绍2013年国际麻醉学界内6部相关指南。 内容 麻醉后恢复或管理、困难气道管理、手术室火灾预防或管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及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区域麻醉风险评估共6部指南概况、要点及精华予以回顾介绍。趋向 熟悉麻醉领域内指南更新,既有助于麻醉医师更好地规范临床实践,也有助于在临床中思考与总结,以进一步提高临床麻醉安全,保证麻醉质量。

论著
右美托咪啶可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   收藏
丁娴, 高洁, 陈肖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首次行四肢切痂术烧伤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I组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Ⅱ组采用芬太尼+Dex PCIA。分别在术后4、8、24、48 h时记录VAS评分、Ramsay评分,并记录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术后48h记录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 Ⅱ组各时点VAS评分都明显低于I组,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5%)明显低于I组(35%,P<0.05)。两组各时间点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Ⅱ组患者镇痛满意度(95%)明显高于I组(65%,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显著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发应发生。 【关键词】烧伤;术后镇痛;右美托咪啶;芬太尼

地佐辛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瘙痒共病中的治疗效果   收藏
汪萍, 方卫平, 鲁显福, 刘鹤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小鼠坐骨神经分支高选择结扎切断 (spared nerve injury, 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氯喹激发的急性瘙痒共病(co-morbidity of pain-itch, CP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成年雄性SPF级昆明小鼠,体重(22-26) g,随机分为6组(n=8):A组,假手术-非瘙痒-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Sham+NS+NS);B组,神经病理性疼痛-非瘙痒-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SNI+NS+NS);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瘙痒-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SNI+Itch+NS);D组,假手术-瘙痒-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Sham+Itch+NS);E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瘙痒-地佐辛治疗组(SNI+Itch+Dezocine);F组,假手术-瘙痒-地佐辛治疗组(Sham+Itch+ Dezocine)。于SNI术前1d,术后1d, 3d, 5d(地佐辛/氯喹注药前、后),采用电子VonFrey测定各时间点小鼠机械缩足阈值(pal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评估机械痛敏;采用视频记录并分析动物因氯喹激发的搔抓行为。结果 各组机械痛敏/镇痛效应PWT曲线下面积(AUC)比较:F-AUC>E-AUC>B-AUC;D-AUC>C-AUC (P<0.05)。搔抓潜伏期(scratching latency, SL)比较:A组(49±11)秒,B组(51±10)秒,C组(322±127),D组(333±94)秒,E组(571±67)秒,F组(524±77)秒;地佐辛治疗延长小鼠的搔抓潜伏期(P<0.05)。搔抓次数比较:C组(13.67±3.39),D组(25.78±5.21),E组(5.78±1.99),F组(6.33±1.80),C组搔抓次数< D组搔抓次数(P<0.05),E、F组搔抓次数< C、D组搔抓次数(P<0.05)。结论 对于小鼠CPI的治疗,地佐辛具有显著的镇痛与抗瘙痒作用。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收藏
梁楠, 王鹏, 王士雷, 李淑虹, 王金英, 贾长新, 刘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作用。 方法 将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A组,假手术组;B组,脑缺血/再灌注+钌红处理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精胺处理组;D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对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缺血侧脑组织测定其线粒体内钙含量、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CN)活性、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的表达量,并观察线粒体形态。 结果 与D组比较,B组钌红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学障碍,降低脑缺血侧大鼠线粒体自由钙含量,降低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及Drp1的表达,并改善线粒体损伤;与D组比较,C组精胺预处理得到与钌红预处理相反地结果。 结论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的开放状态可能影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分裂,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开放可以抑制线粒体分裂,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组织。

超快通道麻醉在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蔡兴志, 于爱兰, 张宗旺, 张学俊, 张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超快通道麻醉用于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实施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86例,总结麻醉方法、手术及体外循环特点、超快通道麻醉实施情况,根据气管拔管时间分为超快通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其中220例(76.9%)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和对照组相比,超快通道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的肺动脉收缩压高于超快通道组,且术前肺动脉收缩压>60mmHg患者所占的比例也较高(P<0.05);对照组术中芬太尼的用量高于超快通道组(P<0.05)。超快通道组术后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比率、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心律失常、输血、肺膨全的发生率及胸腔引流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快通道麻醉适用于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修补术;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芬太尼的用量、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是超快通道麻醉实施的影响因素;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患者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日间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刘睿, 缪冬梅, 赵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4-4.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日间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日间乳腺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氯胺酮组(D组)和丙泊酚-芬太尼组(P组)。持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IB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呼气末CO2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ETCO2)等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组患者麻醉前后RR、SpO2、PETCO2无明显变化(P>0.05)。P组患者麻醉后RR(10±3次/分)、SpO2(92.1±5.6%)明显下降(P<0.05),而PETCO2(38±6 mmHg)升高(P<0.05),且其中14例发生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显著(P<0.01)。D组血流动力学也较P组更加稳定(P<0.05),但麻醉诱导时间(640±102秒)和定向力恢复时间(804±228秒)长于P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复合用于日间乳腺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无明显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日间手术麻醉方法。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致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收藏
董文芳, 陆建华, 彭捷, 胡渤, 何洹, 周扬, 屠伟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全麻甲状腺手术后病人机械痛觉域值的影响,明确Dex是否可以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H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Dex1.0 ug•kg-1,术中维持0.4 ug•kg-1•h-1至手术结束前1小时停药,瑞芬太尼0.2 ug•kg-1•min-1,小剂量瑞芬太尼组(LO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组(HI组),分别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Dex,术中分别给予瑞芬太尼0.05 ug•kg-1•min-1、0.2 ug•kg-1•min-1。使用触觉测量套件测量患者前臂及手术切口周围的机械痛觉阈值,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4、8、12、24、48h的机械痛觉域值,另外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48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机械痛觉域值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R)描述,各组的前臂机械痛觉阈值与术前(13.2±42.6)相比HI组在术后2、4、8、12、24、48h的痛觉阈值(9.8±28.5)、(11.3±21.6)、(7.6±14.4)、(6.0±24.7)、(8.2±17.9)、(8.0±19.5)显著下降(P<0.05);HD组与术前(10.2±19.2)相比,在术后8、12、24、48h的机械痛觉域值(15.9±58.5)、(22.3±62.8)、(30.5±72.2)、(19.9±109.3)显著升高(P<0.01);LO组机械痛觉阈值虽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与HI组相比,在8、12、24h处HD组的痛觉阈值(15.9±58.5)、(22.3±62.8)、(30.5±72.2)明显高于HI组(7.6±14.4)、(6.0±24.7)、(8.2±17.9)(P<0.05),而HI组与LO组痛觉阈值比较,在术后各点HI组的痛觉阈值显著低于LO组(14.8±45.5)、(19.4±32.1)、(16.7±24.2)、(13.3±33.3)、(16.1±21.1)、(15.3±25.6)(P<0.01)。切口周围机械痛觉阈值的变化与上述各组间的变化一致。另外,与术前相比术后各点的VAS值显著升高(P=0.004),但是HD组与HI的VAS值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 结论:大剂量瑞芬太尼导致术后痛觉过敏,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术后机械痛觉阈值,从而可以抑制大剂量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

比较维库溴铵在青年和中年女性患者全麻中的肌松效应   收藏
高鸿, 吴海星, 段宏伟, 刘艳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维库溴铵在青年和中年女性患者全麻中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按美国麻醉协会(ASA)标准定为I-II级的乳腺包块手术女性患者分为青年组(18-44岁)和中年组(45-59岁),每组20例。麻醉诱导期间给予2ED95(0.1mg/kg)维修溴铵,用TOF-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肉松弛监测,采用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观察起效时间、时效、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比率恢复到25%的时间。结果 青年组肌松起效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及TOF恢复到25%的时间均明显短于中年组(156±33s、186±44s;66.6±29.3min、76.9±19.6min; 47.5±13.6min、60.5±15.9min,P<0.05)。两组时效(36.9±10.5min、42.9±11.4min)、恢复指数(20.7±17.1min、22.3±12.6min)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中年女性患者比较,青年女性患者对维库溴铵较敏感,起效快,体内作用时间短,但对肌松恢复过程无影响。

针刺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外伤性上肢截肢术后幻肢痛效果观察   收藏
龚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研究探讨针刺复合神经阻滞治疗上肢截肢术后幻肢痛的疗效。方法 80例上肢幻肢痛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分别为基本治疗组(A组);针刺+基本治疗组(B组);神经阻滞+基本治疗组(C组);神经阻滞+针刺+基本治疗组(D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AS、SR-36和综合疗效评估,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SF-36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VAS评分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与A相比,B组、C组、D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C组相比,D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5周后,与A相比,B组、C组、D组的综合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C组、D组疗效优于A组,D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结论 采用基本药物和心理治疗联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针刺治疗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上肢截肢术后的幻肢痛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瑞昔布钠预防上腹部手术术后躁动临床观察   收藏
冯大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上腹部手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 ASA 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均30例。所有患者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术中监测并维持BIS值在40-50,A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8mg/kg,B组于关腹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8mg/kg,C组于关腹前静脉注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08μg/kg,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拔除气管导管前(停药10 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观察两组MAP、HR、SpO2 及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瑞芬太尼用量、术后30分钟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D组在T3~T4时间点MAP、HR较A、B和C组显著升高 (P<0.05);A、C组RS评分显著低于B、D组(P<0.05);A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各组(P<0.05)。C组RSS评分显著低于各组(P<0.05),且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上腹部手术中可产生明显超前镇痛作用,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并可预防苏醒期躁动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pCREB和BDNF表达的改变   收藏
张羽, 孙蓓, 马正良, 刘玥, 侯百灵, 冷鑫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学的变化,以及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 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脊髓背角中表达的变化,探讨pCREB和BDNF在骨癌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 方法 52只雄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骨癌痛组(T组,n=26)和假手术组(S组,n=26)。T组小鼠右侧股骨骨髓腔内注射含2×105个纤维肉瘤细胞的20μL最小必须培养基(α-minimal essence medium,α-MEM),而s组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20μLα-MEM,分别于接种肿瘤细胞前1 d、接种后第4、7、10、14、21d测定自发抬足次数(spontaneous lifting times , SLTs)和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 PWMT)。按照分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小鼠,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小鼠L3~5脊髓背角p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术前基础值和S组相比:接种后7、10、14、21d,T组小鼠自发性抬足次数[ (4.43±0.91)次,( 7.10±1.03)次,( 11.27±1.35)次,( 13.03±0.58)次]显著增加(P<0.05);接种后10、14、21d,T组小鼠机械缩足阈值[(0.63±0.20)g,( 0.32±0.12)g,( 0.24±0.12)g]明显下降(P<0.05),脊髓背角pCREB[(3.78±0.58),( 3.92±0.46),( 4.92±0.37)]和BDNF[(2.13±0.31),( 2.88±0.15),( 2.58±0.4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 结论 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pCREB和BDNF表达增加,并且与痛行为学的改变具有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术中监测评价二尖瓣狭窄患者右心功能变化   收藏
郭薇, 陈慧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在心脏手术中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omni-directional M-mode echocardiograph,OME)评价右心功能的价值。 方法 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5例,术前将患者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38例(Ⅰ组)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7例(Ⅱ组)。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应用OME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测量术前、术后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 结果 术后Sa大部分位点较术前增加(Ⅰ组的间隔、前壁,Ⅱ组的各位点,P<0.05);Sa与肺动脉收缩压成负相关(r=-0.85,P<0.01);两种技术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P<0.01)。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在术中监测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右心功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椎旁神经阻滞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蓝志坚, 黄晓霞, 徐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12-1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评价胸腰椎旁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5例行髋关节术的70岁以上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GA)、椎旁神经阻滞组(PVB),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麻醉效果及转归情况。结果 椎旁神经阻滞组在手术后维持了较稳定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全身麻醉组相比有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VB组术后需送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及留置导尿人数明显少,与GA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腰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高龄患者的髋关节手术,其生理干扰轻微,且术后需送重症监护病房及留置导尿概率小,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提高了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病例析评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同期行肺癌手术的麻醉管理   收藏
吴德华, 鲁云纲, 蒋琦亮, 陈 旭, 徐美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同期施行冠脉搭桥术和肺癌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间同期施行冠脉搭桥术和肺癌手术的患者8例,ASA分级为Ⅱ或Ⅲ级。右肺部肿瘤合并冠心病3例,左肺部肿瘤合并冠心病5例。观察各个患者的麻醉管理、术中并发症、术中处理和结局。结果 所有患者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5例患者采用双腔管和2例患者采用支气管阻塞导管行肺隔离术,1例患者未采用肺隔离。与搭桥前比较,搭桥后和肺切除时间点BE值下降,血糖值持续上升(P<0.05或0.01)。乳酸值有升高趋势。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同期行肺癌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和呼吸管理复杂,容易出现内环境和氧供需失衡的改变。应引起麻醉医师关注并积极处理。

综述
术中核心温度监测研究进展   收藏
郭丽波, 王长松, 李恩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随着对术中和术后体温相关并发症的深入认识,术中核心温度监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 探讨体温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带来理论支持。内容 综述体温监测意义以及不同的体温监测方法和监测位置。趋向 寻找更加精确、安全无创并且容易监测的核心温度监测技术。

烟草危害对手术患者围术期结局的影响   收藏
张平, 张宗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约有0.69亿吸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数百万患者围术期出现呼吸和心血管并发症。目的 本文就吸烟对手术患者围术期结局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作一综述。内容 吸烟患者围术期发生肺炎、非预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脏骤停、心肌梗死、中风、切口浅部或深部感染、败血症、器官腔隙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机率增加,术后阿片类药物需要量增加。趋向 研究烟草危害对围术期患者并发症和疼痛敏感性影响的机制,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远隔缺血处理在心肌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代晶, 潘道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远隔缺血预处理作为一种无创性,启动机体自身内源性心肌保护的方法已被外科医师接受。然而,在临床上非急性器官缺血时,由于受到时间,伦理上的约束,该处理很难开展。目的 本文就远隔缺血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做一综述。内容 远隔缺血处理的发现,发展过程及其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趋向 远隔缺血处理在溶栓治疗,血管成形和心脏外科手术等领域将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阿片类药物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机制   收藏
王珊珊,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缺血预处理对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但其临床应用受到时机以及伦理学的限制。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阿片类药物预处理以及后处理对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具有保护作用,其既不损伤器官又能产生与缺血预处理相同的效果,是更为可行的治疗措施。 目的:在将阿片类药物处理推广至临床应用前,仍需进行更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本文拟就阿片类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展过程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内容:阿片类药物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几种方式及其机制。 趋向:阿片类药物处理相比其他缺损伤性处理方式更易操作,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日后治疗的热点之一。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收藏
陈红芽, 徐铭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是一项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的局部神经阻滞技术,它可以减少术后镇痛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继而减少其相关副反应,提高患者总的满意度。 目的 介绍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探讨其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内容 本文就腹横肌平面阻滞的解剖基础、操作方法、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趋向 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被证实在很多手术的术后镇痛应用中是安全、有效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与细胞死亡   收藏
鲜汶静, 姚尚龙, 尚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细胞死亡是多种疾病的伴随过程,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1)是一类与细胞死亡有关的酶,最初人们主要研究它在肿瘤抑制方面的作用,随后人们发现它在细胞死亡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目的 DAPK1与细胞死亡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了解其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非常有意义的。内容 文章从DAPK1的结构、活性调节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DAPK1与多种作用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趋向 随着人们对DAPK1研究的日益深入,DAPK1将成为疾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TRPA1和TRPM8在冷过敏中的作用   收藏
李伟, 范晓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冷过敏是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个常见症状;其内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阐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A,member 1,TRPA1)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8,TRPM8)参与冷过敏的机制。内容 综述TRPA1和TRPM8的分子结构和门控机制及其在有害的冷、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冷过敏形成、维持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趋向 深入研究TRPA1和TRPM8在冷过敏发生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冷过敏的机制,并为开发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保护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亮, 闵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7):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学习记忆、思维判断等大脑高级功能异常,目前尚无确切的防治药物。2型糖尿病被公认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及其类似物是一种针对2型糖尿病的新型降糖药,研究发现其还具有保护认知功能的作用。 目的 为GLP-1及其类似物应用于临床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内容 就GLP-1及其类似物的保护认知功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趋向 有望成为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病理性疾病的新型药物。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