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8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其他 
论著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技术在经胸食道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马宇, 许涛, 朱文忠,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回顾总结使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技术对普胸手术患者麻醉管理和恢复的影响。 方法  总结30例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贲门癌根治术患者(P组)的麻醉,与同时期30例在单纯全身麻醉下完成贲门癌根治术患者(G组)的麻醉过程进行对照研究总结。G组患者直接接受全身麻醉后接受手术治疗;P组患者首先清醒接受手术侧的椎旁间隙穿刺注入20 ml 0.375%罗哌卡因并留置导管后再接受全身麻醉开始手术治疗。比较患者麻醉中的用药量,麻醉管理情况。比较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包括拔管清醒时间、静息和咳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镇痛药物的药量、术后24 h患者的整体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手术和恢复过程都顺利。P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5±4) μg]显著低于G组[(26±4) μg](P<0.01),维持麻醉七氟烷浓度P组[(1.41±0.12)%]也显著低于G组[(2.11±0.10)%](P<0.01)。术后P组麻醉恢复时间[(45±18) min]显著短于G组[(100±20) min](P<0.01),术后P组患者的咳嗽VAS评分显著低于G组,P组追加芬太尼用量[(0.11±0.12) mg]也显著少于G组[(0.42±0.11) mg](P<0.01)。 结论 使用解剖标志定位实施椎旁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应用于食道等普胸手术中可以显著简化麻醉管理,减少麻醉药物使用,更有利于患者的苏醒和术后镇痛。

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收藏
张宜波, 颜学军, 支利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实施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甲状腺腺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A、 B、C、D 4组,每组20例,依次采用0.55%、0.45%、0.35%、0.25%甲磺酸罗哌卡因实施颈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患者麻醉后的镇痛效果及呼吸和心率(heart rate, HR)的变化。 结果 A、B、C、D组镇痛效果的平均秩次依次为27、26、26、15, A、B、C组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D组(P<0.05),A、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呼吸困难程度的平均秩次依次为16、38、39、67,A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高于B、C、D组(P<0.05)。A、B、C、D组HR增加的平均秩次依次为20、39、39、62,A组HR增加明显高于B、C、D组(P<0.05)。 结论 0.35%~0.45%甲磺酸罗哌卡因是颈丛神经阻滞较为合适的局麻药浓度。

七氟烷后处理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收藏
于颖波, 贾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影响,初步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ing-regulated kinase, ERK)1/2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I/RI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ERK1/2特异性阻断剂U0126组/PD98059组(U0126组/PD组)、七氟烷后处理+U0126组/ PD98059组(Sevo+U0126组/Sevo+PD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局部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Sevo组局部缺血90 min,再灌注开始即刻吸入2.5%七氟烷30 min行后处理,再灌注至24 h。特异性阻断剂U0126/PD98059分别于缺血前30 min显微镜下脑室内给予注射。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容积,Western blot法测定Total-ERK1/2及磷酸化ERK1/2(ERK1/2 P42/P44)表达。 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I组及Sevo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容积均增加(P<0.05); Sevo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容积较I/RI组显著降低[分别为(2.2±0.4) vs (3.2±0.6)和(24.1±2.1)% vs (42.3±2.2)%](P<0.05),磷酸化ERK1/2表达显著增高(P<0.05),U0126组、PD组及Sevo+U0126组、Sevo+PD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局部脑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MAPK/ERK1/2信号通路有关。

鞘内注入布比卡因对孕鼠神经功能及背根神经节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 mRNA的影响   收藏
崔睿, 徐世元, 胡微, 蔡清香, 张鸿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研究鞘内注入布比卡因对孕鼠神经功能的影响,脊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孕鼠18只,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3组(每组6只),孕鼠对照组(PN组)、2%布比卡因组(P2B组)与4%布比卡因组(P4B组)。另取鞘内置管成功非孕鼠18只,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3组(每组6只):非孕鼠对照组(N组)、2%布比卡因组(2B组)与4%布比卡因组(4B组)。PN组与N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30 μl,其余4组相应鞘内分别注入2%或4%布比卡因30 μl。鞘内注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甩尾反应潜伏期(tail-flick latency, TFL),用最大效应百分比(maximal possible effect, MPE)表示,并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otor function, MF)。4 d后各组大鼠行断颈处死,分离背根神经节,逆转录?蛳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 caspase)-8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 结果 注药后MPE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且分组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10 min~2 h之间,2B组、4B组、P2B组和P4B组MPE均高于N组和PN组(P<0.05),在1 h时点,P2B组和P4B组MPE均高于N组、PN组、2B组和4B组(P<0.05);在10 min~4 h 之间2B组、4B组、P2B组和P4B组MF评分较N组与PN组均明显升高;与N组(851±201)和PN组(755±289)比较,2B组(3 852±1 247),4B组(4 273±1 513),P2B组(4 507±1 437)和P4B组(5 147±1 780) caspase?蛳9 mRNA表达均上调(P<0.05)。 结论 妊娠期间孕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对布比卡因的阻滞效能敏感性增大。鞘内注入相同浓度和剂量布比卡因,孕鼠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非孕鼠。鞘内注入布比卡因会导致大鼠背根神经节内caspase?蛳9 mRNA表达上调。

鞘内注射不同浓度蛋白激酶B抑制剂Ⅳ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收藏
隽立芹, 马正良,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通过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抑制剂Ⅳ对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小鼠痛行为学的影响,初步探讨Akt在阿片诱导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 OIH)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C57BL/6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切口痛+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组(Ⅰ组)、瑞芬太尼+DMSO组(R组)、Akt抑制剂Ⅳ0.08 μg/10 μl组(A1组)、Akt抑制剂Ⅳ0.16 μg/10 μl组(A2组)、Akt抑制剂Ⅳ0.32 μg/10 μl组(A3组),其中DMSO是Akt抑制剂Ⅳ的溶媒。所有分组均在右侧足做切口痛,R组、A1组、A2组及A3组造模同时腹部皮下泵注瑞芬太尼(0.04 mg/kg)30 min。R组及A1组、A2组及A3组术前30 min分别鞘内给予10% DMSO 10 μl 和相应浓度的Akt抑制剂Ⅳ10 μl。各组小鼠在术前1 d(T0)及术后6 h (T1)、1(T2)、2(T3)、3(T4)、5(T5)、7 d(T6)检测术侧后足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及机械缩足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PMWT)。 结果 与Ⅰ组和基础值比较,R组、A1组、A2组及A3组术后各时间除术后7 d外PMWT和PWTL均降低(P<0.05);与R组比较,A1组、A2组及A3组术后6 h、1、2 d的PMWT[(5.03±0.62)、(6.10±0.86)、(5.92±0.88)、(6.01±1.02) g;(4.07±0.79)、(4.73±0.48)、(4.77±0.59)、(4.86±0.56) g;(5.05±0.75)、(5.99±0.63)、(5.99±0.71)、(6.00±0.81) g]和术后1、2、3 d的PWTL明显升高[(0.48±0.06)、(0.60±0.08)、(0.61±0.07)、(0.58±0.04) s;(0.38±0.07)、(0.50±0.08)、(0.48±0.06)、(0.45±0.08) s;(0.37±0.09)、(0.52±0.09)、(0.49±0.12)、(0.58±0.21) s](P<0.05);A1组、A2组及A3组的各时间点的PWMT和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先鞘内注射Akt抑制剂Ⅳ能够有效缓解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而且没有剂量依赖性。

依达拉奉在脂多糖所致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   收藏
殷娜,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 ED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所致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72只雄性ICR小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假致伤组(Sham组)、LPS组和EDA组,各组再分为1、3、7 d和14 d组,每组6只。LPS组和EDA组由气管内滴入LPS(5 mg/kg);Sham组气管内滴入等量生理盐水;EDA组气管内滴入LPS前1 h和后12 h,分别予以腹腔注射EDA(5 mg/kg)。于各观察点(1、3、7 d和14 d)处死小鼠。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W/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蛳1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 MPO)、Ⅰ型胶原(collagenⅠ, ColⅠ)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Western Blot检测HMGB1和α-平滑肌收缩蛋白(α-smooth muscle contractile protein, α?蛳SMA)的表达。 结果 LPS组与同时间点Sham组比较,肺组织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萎陷不张;EDA组较LPS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正常肺组织结构破坏少。LPS组及EDA组肺组织W/D比值、TNF?蛳α、IL?蛳1β、MDA含量和MPO活性在1 d时明显升高,随后逐渐降低;EDA组TNF?蛳α和IL?蛳1β含量明显少于同时间点LPS组(P<0.05);EDA-3、7、14 d组MDA含量分别为(6.94±1.07)、(5.31±0.95) nmol/mg prot和(3.16±0.37) nmol/mg prot,明显低于同时间点LPS组[(9.15±0.30)、(7.05±0.71) nmol/mg prot和(4.77±0.64) nmol/mg prot](P<0.05);EDA-1、3、7 d组MPO活性分别为(0.051±0.007)、(0.040±0.008) U/g和(0.032±0.005) U/g,显著低于同时间点LPS组[(0.066±0.011)、(0.050±0.014) U/g和(0.043±0.008) U/g](P<0.05)。LPS诱导后,HMGB1的表达增多,主要定位在胞质;EDA组HMGB1表达明显低于与同时间点LPS组(P<0.05)。与同时间点Sham组比较,LPS组α-SMA和ColⅠ、HYP显著增加(P<0.05);EDA-1、3、7 d组α-SMA显著低于同时间点LPS组(P<0.05);EDA组ColⅠ、HYP显著低于同时间点LPS组(P<0.05)。 结论 EDA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缓或阻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恶性循环,减轻肺泡上皮的损伤和异常修复,阻止肺纤维化的进展,进而对LPS所致ARDS肺纤维化起到防治作用。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胡振伐, 田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60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仪定位,分别于股神经、坐骨神经处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B组于L2~3或L3~4间隙穿刺,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2 ml,硬膜外向头端置管4 cm。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和麻醉后15(T1)、30(T2)、45(T3)、60 min(T4)时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记录两组的麻醉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和SpO2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A组T1时的MAP无明显变化(P>0.05),而B组T1时的MAP从(96±8)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84±6) mmHg(P<0.01);同一时刻比较,B组T1时的MAP为(84±6) mmHg,明显低于A组(98±7) mmHg(P<0.01),两组麻醉前后HR和SpO2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麻醉效果均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12例尿潴留,5例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缓,而A组只有1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副作用少。

侧卧折刀位对动脉血?蛳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   收藏
罗中兵, 张燕辉, 宋晓阳, 夏中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侧卧折刀位对动脉血?蛳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difference of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and end-tid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ET)CO2]的影响。 方法 36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C组)为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一直为仰卧位;实验组(L组)为择期行肾脏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或肾上腺囊肿切除术等患者,术中需要仰卧位变为侧卧折刀位。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设置呼吸频率15 次/min,吸呼比1∶1.5,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ETCO2)在30 mmHg~35 mmHg(1 mmHg=0.133 kPa)之间。两组患者在PETCO2稳定(波动不超过1 mmHg)(T0)后15 min时(T1)和35 min时(T2)行动脉血气分析,期间不调整呼吸参数。L组于T1时仰卧位改为侧卧折刀位,而C组仰卧位不变。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潮气量、气道峰压、分钟通气量、PETCO2等。 结果 L组T2时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PaCO2)和P(a-ET)CO2分别为(28.4±2.3)、(35.7±3.3)、(7.2±3.0) mmHg,而L组T1时分别为(32.2±1.8)、(34.2±2.0)、(2.6±2.8)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和T2时P(a-ET)CO2分别为(2.6±2.5)、(3.1±1.5) mmHg,均低于L组T2时的P(a-ET)CO2(P<0.05)。 结论 侧卧折刀位体位显著增加P(a-ET)CO2,根据PETCO2指导调整呼吸参数时,应降低其数值。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外周血白介素-1β及白介素-6水平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   收藏
郑旭,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发生,并探讨其发生与外周血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和IL-6水平变化的关系。 方法 拟选入择期行脊柱后路矫形术患者67例,根据是否发生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监测入院时(T0)、术前(T1)、术毕(T2)及术后第2天(T3)4个时刻的血清IL-1β及IL-6浓度并于术前1 d、术后7 d评估患者POCD的发生情况。 结果 共有66例患者完成所有测试,其中19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28.8%。统计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入院和术前血清IL-1β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毕及术后较基础水平均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组间比较术中及术后各记录指标发现,与非POCD组[(218±270) ml]比较,POCD组[(380±341) ml]患者自体血的输入量较多(P<0.05)。 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8%,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试验发现外周血IL-1β及IL-6水平与POCD发生无关,但结果提示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可能与POCD发生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血浆热休克蛋白A12B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   收藏
张冉, 张旭, 康秋香, 王嘉锋, 朱科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研究血浆热休克蛋白A12B(heat shock protein A12B, HSPA12B)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患者预后的意义。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MODS患者30例,存活组14例,死亡组16例,并纳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15例。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信息、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MODS评分及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蛳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诊断MODS后24 h内外周血中HSPA12B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MODS患者外周血中HSPA12B水平较SIRS患者、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P<0.001),且死亡组患者外周血中HSPA12B的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5);MODS死亡组患者较存活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MOD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HSPA12B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和MODS评分显著正相关。HSPA12B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 AUC)为0.826(95% CI: 0.663~0.989,P<0.01),显著高于白介素(interleukin, IL)?蛳6(P<0.01)。当HSPA12B水平为1.577 μg/L时,HSPA12B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86.8%。 结论 血浆HSPA12B水平可作为判断MODS患者预后的指标。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对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收藏
查本俊, 陈国忠, 吴志云, 王永盛, 谢平, 邓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LCVP)对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的影响。 方法 同一手术医师实施择期右肝癌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3组(每组22例):ANH联合LCVP组(A+L组)、LCVP组(L组)和ANH组(A组)。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第1天晨(T1)、术后第3天晨(T2)、术后第5天晨(T3)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调节性T细胞及NK细胞的情况。 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与T0时比较: A+L组T2、T3时,CD4+CD25+[(9.0±1.4)、(8.3±1.3)]、CD25+FOXP3+[(3.6±0.7)、(3.3±0.7)]均降低,CD8+[(23.7±3.8)、(26.9±2.8)]、CD4+CD25-[(36.7±3.1)、(38.0±1.9)]均增加,T1时NK细胞(12.8±2.8)降低;L组和A组T1、T2时CD4+CD25+[(12.1±2.9)、(12.4±3.3)和(13.3±2.9)、(13.0±3.8)]、CD25+FOXP3+[(5.4±1.5)、(5.2±1.8)和(6.0±1.9)、(5.5±2.0)]均增加,T1时CD8+[(17.8±3.7)和(16.5±3.1)]降低,T1、T2、T3时NK细胞[(12.6±3.4)、(11.4±4.2)、(12.5±4.8)和(11.1±3.5)、(11.2±4.7)、(11.0±5.3)]均降低,A组T1、 T2时CD4+CD25?蛳[(30.3±3.8)、(31.2±6.5)]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L组比较, T1、T2、T3时L组和A组 CD4+CD25+[(12.1±2.9)、(12.4±3.3)、(10.8±3.9)和(13.3±2.9)、(13.0±3.8)、(12.6±4.3)]、CD25+FOXP3+[(5.4±1.5)、(5.2±1.8)、(4.6±1.9)和(6.0±1.9)、(5.5±2.0)、(4.9±1.7)]均增加,A组CD8+[(16.5±3.1)、(18.6±6.3)、(19.2±6.9)]均降低;T2、T3时L组CD8+[(18.9±4.0)、(20.5±5.0)]、CD4+CD25-[(32.4±5.3)、(34.6±6.2)]降低,A组CD4+CD25-[(31.2±6.5)、(31.8±6.8)]均降低,L组和A组NK细胞[(11.4±4.2)、(12.5±4.8)和(11.2±4.7)、(11.0±5.3)]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输异体血患者中:与T0时比较,A+L组和A组于T2、T3时CD4+CD25+[(9.0±1.4)、(8.3±1.3)和(9.4±1.8)、(8.5±1.3)]、CD25+FOXP3+[(3.6±0.7)、(3.4±0.7)和(3.7±0.8)、(3.4±0.8)]均减少, CD8+[(23.7±3.8)、(26.9±2.8)和(24.3±3.2)、(25.61±3.0)]、CD4+CD25-[(36.7±3.1)、(38.0±1.9)和(37.3±2.5)、(38.2±2.4)]增加,T1时NK细胞[(12.8±2.8)和(13.4±3.6)]减少;L组于T3时CD4+CD25+(8.6±1.4)、CD25+FOXP3+(3.7±1.0)减少,CD8+(23.3±2.5)、CD4+CD25-(38.1±2.3)增加,T1 、T2时NK细胞[(13.8±3.2)、(13.2±3.5)]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L组比较,L组T2时CD4+CD25+(10.9±2.5)、CD25+FOXP3+(4.3±1.0)均增加,NK细胞(13.2±3.5)减少,T2、T3时CD8+ (20.7±3.0)、(23.3±2.5)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肝癌手术中联合应用ANH和LCVP技术,可以较快的改善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和NK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综述
术前常规检查对麻醉手术风险与花费影响的循证分析   收藏
苏帆, 张维亮, 张红光, 刘新, 张平, 蒋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一般来说,患者术前均需常规检查,但其评估手术风险的价值及对花费的影响鲜有报道,且目前的医患关系更加剧了这种被认为是常规的医疗行为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因此,从循证医学的思维出发,寻求目前临床相关证据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 目的 通过分析阐述麻醉手术前常规的检查项目、麻醉手术风险与结局的相关性,了解这种风险得益与费用的关系。 内容 三大常规、心电图、血生化以及器官功能检查对隐匿性疾病的检出率;这些常规检查对改变麻醉手术评估结果和决策的影响。 趋向 所谓常规的医疗行为是否能带来真正的医疗安全,建立在紧张医患关系之上而忽视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徒增患者花费而并没有获得相应得益,这些问题值得官方及广大麻醉、手术医师进行思考。

局部脑氧饱和度对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收藏
萨那斯日古楞, 李恩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老年人大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可反映出脑组织的氧供需平衡。已有研究报道术中低脑氧饱和度与POC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目的 评价rSO2与POCD的发生是否具有直接相关性。 内容 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可提供持续、无创的rSO2的监测,虽然这一监测手段很有前景,但是否能预防POCD的发生仍存在争议。此文就rSO2与POCD相关性进行综述。 趋向 术中监测rSO2对预防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但是否完全有效地预防POCD的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

麻黄碱对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的影响   收藏
任志强, 钱燕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麻黄碱作为一种拟交感神经药,可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加速非去极化肌松药到达神经肌肉接头的速度,进而缩短肌松药的起效时间。 目的 回顾麻黄碱在缩短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对麻黄碱的作用机制、给药剂量、给药时机、副作用等方面予以阐述。 趋向 麻黄碱为临床麻醉中缩短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提供一种实用的方法。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椎管内麻醉的研究进展   收藏
侯源源, 闻庆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作为新型高效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 adrenergic receptor, α2AR)激动剂,在椎管内麻醉中的镇静镇痛效果逐渐得到临床麻醉医师的认可。 目的 拟通过综述的方式探讨椎管内麻醉应用Dex的前景。 内容 对椎管内麻醉静脉辅助应用Dex镇静、椎管内麻醉Dex与局麻药的复合作用、Dex在椎管内麻醉中预防寒战及Dex的副作用进行综述。 趋向 Dex在椎管内麻醉中将有更广阔的应用价值。

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儿童的影响   收藏
张芳, 王东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分娩疼痛程度剧烈,可对产妇及胎儿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分娩镇痛方法。 目的 回顾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儿童影响的研究文献。 内容 椎管内分娩镇痛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状态(包括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新生儿酸碱平衡状态),这可能有利于儿童的远期发育,但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椎管内分娩镇痛增加产妇发热的发生,这并不增加新生儿感染的发生,但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已有的研究未能发现分娩镇痛药物对儿童脑发育有不良影响,也未发现剖宫产能改善儿童智力发育或器械助产能导致儿童远期神经发育迟缓。 趋向 目前的结果未发现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儿童有不良的影响,这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慢性疼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引起痛觉过敏的机制及临床防治进展   收藏
郭雪娇, 冯智英, 过建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慢性癌痛和非癌性疼痛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副作用之一,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 OIH)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然而其具体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OIH在动物和人体中的可能表现形式和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OIH的方法,提高对慢性疼痛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内容 已有大量动物和临床实验报道了OIH的可能表现形式并证实了OIH的存在。OIH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增强、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家族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基因转录的增加、内源性感觉神经肽的增多等。对于预防和治疗OIH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有些方法的疗效已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趋向 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OIH的机制,探索更加有效和持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更好地为患者造福。

神经元自发性放电及其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唐丽辉, 周学龙, 郁丽娜, 严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大量研究表明各种疼痛模型和疼痛患者的神经元会产生自发性放电,并且近年来对这种自发性放电在疼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较多的研究。 目的 总结分析神经元自发性放电在疼痛中的作用,为疼痛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内容 文章主要从神经元自发性放电、神经元自发性放电与疼痛的关系、神经元自发性放电与疼痛治疗三方面就与此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的综述。 趋向 疼痛中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将继续引起疼痛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它可能为疼痛的诊断、监测、管理提供新的方法。

危重症患者疼痛评估量表的研究现状   收藏
张晶, 田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评估工具是当今重症监护室(ICU)疼痛评估的一大障碍。免于疼痛是病患的权力,是基本的人权,也是家属极为关心的事项之一。评估疼痛、管理疼痛和及时缓解疼痛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必需做到的,然而国际上目前尚无一种受到普遍认可的适用于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 目的 分析总结目前能评估交流障碍的危重症患者疼痛的评估工具。 内容 危重症患者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危重症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疼痛行为量表(the behavior pain scale, BPS)、伤害性昏迷量表(nociception coma scale, NCS)、疼痛评估量表(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 behavioural tool, FLACC)、非语言的疼痛的量表(non-verbal pain scale, NVPS)、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the 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CPOT)、晚期老年痴呆症疼痛评估量表(the pain assessment In advanced dementia scale, PAINAD);危重症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的局限性。 趋向 国内的重症患者疼痛评估尚处起步之中,规律地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可避免患者处于镇静过度而镇痛不足的痛苦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

丙酮酸盐对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   收藏
左珊珊, 芶大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半个多世纪来的研究证实丙酮酸盐具有多细胞/组织的保护功能。 目的 阐述丙酮酸盐对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 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 内容 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枢纽。外源性丙酮酸盐可在无氧和严重缺氧下保护多组织和器官功能, 尤其是心肌、内皮和血细胞以及神经/视网膜和肠组织等; 这可能和改善糖代谢紊乱, 促进细胞能量代谢, 抗氧化和硝基化,纠正细胞内酸中毒,抑制炎症反应等多途径修复细胞损伤有关。 趋向 丙酮酸可能在保护缺血/缺氧以及创伤和感染等所致组织细胞损伤和重症病例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Occludin蛋白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收藏
赵涛, 王月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Occludin蛋白是一种跨膜连接蛋白,广泛地存在于脑、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与胞浆中的ZO-1、ZO-2、ZO-3,Claudin等蛋白共同参与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 TJs)。Occludin蛋白是组成TJs的最主要成分,其不同磷酸化状态直接影响TJs功能、结构及通透性。 目的 研究occludin蛋白不同磷酸化状态,提高对TJs的认识,深入了解通透性。 内容 介绍Occludin蛋白的生物学特性,Occludin蛋白不同磷酸化状态及Occludin蛋白磷酸化的临床意义。 趋向 对Occludin蛋白磷酸化状态及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脏器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
广西麻醉学科基本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收藏
毛仲炫, 刘敬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8):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了解广西麻醉学科基本建设的现状。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区210家医院麻醉科的人力资源、医疗业务开展情况、医疗设备等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回收问卷133份,回收率63.3%,其中4份一级医院的调查数据未纳入统计分析。129家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手术床与麻醉医师比为1∶1.2。三级医院麻醉医师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88.9%。二级医院麻醉医师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仍有39.8%、高级职称者仅为2.3%。112家(86.7%)医院开展人工流产麻醉、82家(63.5%)医院开展内镜麻醉、69家(53.4%)医院开展分娩镇痛业务。42家(32.5%)医院设置麻醉恢复室、34家(26.3%)医院设置疼痛科、60家(46.5%)医院设置重症医学科。27家(20.9%)医院麻醉科认为设备配置不合格。 结论 我区绝大部分医院麻醉医师数量仍不足、学历和职称结构欠合理;舒适化医疗未普及开展、疼痛诊疗和重症医学发展缓慢、设备配置情况未达理想状态。我区麻醉学科基本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