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9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论著
槲皮素调控叉头框蛋白 O3 介导抗氧化效应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收藏
李林桂, 胡俊凯, 张超, 胡晶辉, 孟晓文, 嵇富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1-1.  
摘要( 7 )   HTML( 27 )     PDF( 65 )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rcetin, QUE)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损伤的可能机制及叉头框蛋白O3(forkhead box O3, FOXO3)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以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个复孔):正常对照组(CON组)、缺氧/复氧组(H/R组)、QUE组、QUE+FOXO3 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组(QUE+si组)、QUE+阴性对照组(QUE+NC组)。采用缺氧6 h复氧6 h制备H/R损伤模型。CON组细胞正常培养;H/R组细胞制备H/R损伤模型;QUE组给予终浓度为20 μmol/L的QUE孵育24 h后制备H/R损伤模型;QUE+si组和QUE+NC组分别用FOXO3 siRNA和FOXO3 siRNA阴性对照转染细胞,24 h后给予终浓度为20 μmol/L的QUE再孵育24 h,然后制备H/R损伤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DCFH‑DA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3、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SOD2)蛋白水平。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各组H9c2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与CON组比较:H/R组、QUE+NC组、QUE+si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H/R组、QUE组、QUE+NC组、QUE+si组ROS水平升高(P<0.05);H/R组、QUE+si组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力下降(P<0.05);H/R组FOXO3、SOD2表达下调(P<0.05);H/R组、QUE组、QUE+NC组、QUE+si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H/R组比较:QUE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FOXO3、SOD2表达上调(P<0.05);QUE组、QUE+NC组ROS水平下降(P<0.05),MDA含量减少(P<0.05),SOD活力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与QUE+NC组比较,QUE+si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ROS水平升高(P<0.05),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力下降(P<0.05),FOXO3、SOD2表达下调(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QUE+NC组与QUE组细胞活力、ROS水平、MDA含量、SOD活力和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QUE可减轻H9c2心肌细胞H/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FOXO3蛋白水平,上调抗氧化基因SOD2的表达有关。

仙茅苷对七氟醚麻醉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收藏
王菲菲, 王海英, 吴智宏, 陈冬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2-2.  
摘要( 3 )   HTML( 23 )     PDF( 65 )

目的 探究仙茅苷对七氟醚麻醉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方法 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只):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组和PND+仙茅苷组。两组大鼠根据参考文献建立PND模型,吸入七氟醚麻醉后进行腹腔探查。PND+仙茅苷组大鼠术后以仙茅苷(50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PND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大鼠水迷宫实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H‑E染色检测海马组织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TUNE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PND组比较,PND+仙茅苷组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 p‑Akt)、Akt升高(P<0.05),SOD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和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损伤减轻。 结论 仙茅苷具有抑制氧化应激和海马神经元凋亡保护作用,改善老年PND大鼠的认知功能。

腹部大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夏然, 程慕樵, 吕淑楠, 季海英, 郑羿, 李玮伟, 张成密, 石学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3-3.  
摘要( 2 )   HTML( 24 )     PDF( 90 )

目的 探究腹部大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一个风险预测评分模型。 方法 回顾性纳入1 538例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接受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人口统计学、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信息等相关变量中筛选出PPC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一个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验证。 结果 1 538例患者在PPC分级中,分级≥3级(严重并发症)患者332例(21.6%),分级≤2级(非严重并发症)患者1 206例(78.4%)。单因素分析确认相关变量中性别、年龄、ASA分级、卒中史、术前SpO2、急诊手术、上腹部手术、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浆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血小板水平、ALT水平、AST水平、肌钙蛋白水平有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A分级、卒中史、SpO2≤97%、急诊手术、上腹部手术是腹部大手术患者PPC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β值对各因素赋值,建立风险预测评分并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60(95%CI 0.57~0.62)。 结论 ASA分级、卒中史、SpO2≤97%、急诊手术、上腹部手术是腹部大手术患者发生PPC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评分有助于预测PPC的发生,并需要进一步完善。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超声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收藏
翟艳艳, 张琦, 张子英, 赵涛, 李刚, 李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4-4.  
摘要( 3 )   HTML( 22 )     PDF( 75 )

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超声胃镜检查时对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6月至10月行超声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R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后,C组应用丙泊酚镇静,R组应用瑞马唑仑镇静。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镇静药给药结束后(T1)、进镜时(T2)、进镜后5 min(T3)、出镜时(T4)、出镜后30 min(T5)6个时点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SpO2、BIS、改良警觉/镇静评估(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MOA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注射痛、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术中知晓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头晕发生率及满意度。 结果 T0时点,两组患者血压、心率、SpO2、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血压、心率在T1、T2、T3、T4、T5 5个时点均高于C组(P<0.05),R组的SpO2、BIS在T1、T2、T3、T4 4个时点均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R组镇静起效时间延长(P<0.05),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5)。与C组比较,R组术中注射痛、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头晕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瑞马唑仑应用于老年患者超声胃镜检查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性较高,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收藏
任柏林, 李喜龙, 徐刚, 缪长虹, 卢锡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5-5.  
摘要( 4 )   HTML( 27 )     PDF( 89 )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76例择期肺癌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0~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C组)和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组(H组),每组38例。记录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离开PACU返回病房时(T0)及返回病房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的VAS疼痛评分和舒适度(Bruggrmann Comfort Scale, BCS)评分,记录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眩晕、尿潴留和便秘的例数,进行两组数据比较。 结果 H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C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C组(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少于C组(P<0.05),T1、T2时点的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BCS评分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眩晕、尿潴留和便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可安全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有加速起效及延长神经阻滞时间的作用。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与胸骨旁神经阻滞减少OPCABG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的研究   收藏
齐越, 范红娜, 孙莹杰, 张瑜, 刁玉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6-6.  
摘要( 3 )   HTML( 24 )     PDF( 46 )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 block, TTPB)与胸骨旁神经阻滞(parasternal nerve block, PSB)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舒芬太尼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150例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OPCABG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TTPB组(T组)和PSB组(P组),每组50例。C组行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全凭静脉麻醉;T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PB,再行TCI全凭静脉麻醉;P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胸大肌与肋间内肌平面阻滞,后行TCI全凭静脉麻醉。记录3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及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切皮时(T4)、锯胸骨后1 min(T5)、心包切开时(T6)、主动脉侧壁钳部分阻断前(T7)、侧壁钳开放后(T8)、再灌后5 min(T9)、关胸时(T10)、手术结束时(T11)的舒芬太尼效应浓度、MAP、心率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检测术前24 h,术后24、48、72 h的血浆IL‑6和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血气分析检测T0、T3、T6、T11及术后2、4、6、8、16、24 h的血糖和乳酸水平;记录术后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当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及术后3 d内不良反应(寒战、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穿刺点感染、穿刺点血肿)发生情况。 结果 T组和P组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T3~T11时舒芬太尼效应浓度,T2、T10时MAP,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当日追加镇痛药物患者百分比,术后2、4、6、8 h时血糖水平,T11及术后2、4、6 h时乳酸水平,术后24、48 h时IL‑6水平,术后48 h时CRP水平,术后3 d内寒战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T组舒芬太尼用量、T5~T11时舒芬太尼效应浓度、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P组(P<0.05)。与T0时比较:3组患者T6、T11及术后2、4、6、8、16、24 h时血糖水平升高(P<0.05);C组T11及术后2、4、6、8 h时乳酸水平升高(P<0.05),T组和P组术后2、4、6、8 h乳酸水平升高(P<0.05)。与术前24 h比较,3组患者术后24、48 h时IL‑6水平及术后24、48、72 h时CRP水平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TTPB和PSB在OPCABG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TTPB比PSB的镇痛效果更好。

艾司氯胺酮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   收藏
顾伟, 崔士和, 吴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7-7.  
摘要( 3 )   HTML( 23 )     PDF( 63 )

目的 评价术中使用艾司氯胺酮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唤醒试验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艾司氯胺酮组(SK组,40例)和对照组(C组,40例)。SK组麻醉诱导时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继以0.25 mg·kg−1·h−1静脉输注;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麻醉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丙泊酚以5 mg·kg−1·h−1起始,并根据BIS调整输注速率,维持BIS值在45~55;瑞芬太尼以0.25 μg·kg−1·min−1起始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0.05 μg·kg−1·min−1的梯度增减调节。记录唤醒时间,评判唤醒质量,同时评估和记录患者唤醒时的Ramsay镇静评分、Riker躁动评分,唤醒前10 min(T0)、唤醒成功时(T1)、再次入睡后(T2)的MAP、心率,计算T0~T1、T1~T2的MAP和心率变化(ΔMAP、ΔHR)。记录唤醒前麻醉时间、丙泊酚使用剂量及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出血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记录手术全程总麻醉时间、总出血量、丙泊酚使用剂量及瑞芬太尼使用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后记录PACU内停留时间、气管拔管时间、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Riker躁动评分、恶心呕吐和噩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指标,唤醒前的麻醉时间、丙泊酚使用剂量、出血量,手术全程总麻醉时间、总出血量、丙泊酚使用剂量,唤醒前和手术全程血管活性药使用率,术后PACU内停留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K组患者唤醒质量分级Ⅰ级比例升高,Ⅱ级、Ⅲ级比例降低,唤醒时间缩短,Ramsay镇静评分升高,Riker躁动评分降低,唤醒前和手术全程的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期间SK组T0~T1、T1~T2的ΔMAP和ΔHR均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SK组术后苏醒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Riker躁动评分降低,VAS疼痛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艾司氯胺酮0.25 mg/kg麻醉诱导并以0.25 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能有效提高术中唤醒质量,缩短唤醒时间,稳定唤醒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瑞芬太尼使用剂量,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和质量。

丙泊酚和环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中膈肌运动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收藏
徐永成, 李荣华, 徐敏逸, 张建楠, 乔羽清, 蔡靓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8-8.  
摘要( 5 )   HTML( 21 )     PDF( 63 )

目的 比较丙泊酚和环泊酚用于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泊酚组(H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后,H组静脉输注环泊酚维持麻醉,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如期间患者出现皱眉或体动反应,可追加用药,根据手术进程调控麻醉,维持BIS值在50~60。呼吸功能监测采用M型超声观察测量膈肌运动幅度。分别记录入室时(T0)、扩张宫颈时(T1)、诱导后5 min(T2)、苏醒时(T3)患者的心率、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SpO2、BIS、膈肌运动幅度,并记录患者的注射痛、呃逆、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满意度。 结果 H组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T1时点H组心率、MAP、RR、膈肌运动幅度明显高于P组(P<0.05);与T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T1时心率、MAP、RR、膈肌运动幅度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相比于丙泊酚,环泊酚可以提供相似的理想镇静效果,但呼吸抑制发生少,且很少产生注射痛。环泊酚联合羟考酮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相比丙泊酚优势更明显。

硬膜外注射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收藏
张馨, 衡垒, 朱珊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9-9.  
摘要( 3 )   HTML( 28 )     PDF( 68 )

目的 评估硬膜外注射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发生率和产妇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择期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单胎妊娠产妇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9例):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后,E组以0.2 ml/s的速度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推注0.25 mg/kg的艾司氯胺酮5 ml,C组推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产妇术前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评分[包括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 S‑AI)评分和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 T‑AI)评分]、术前40项恢复质量量表(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 QoR‑40)评分(包括情绪、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行为独立和疼痛5个维度评分及总分)、胸神经感觉阻滞平面、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椎管内麻醉后中重度寒战的总发生率,90 min内的警觉/镇静评估(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和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PaCO2、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SaO2)、乳酸水平;记录两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呼吸困难、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情况,术后24、48 h QoR‑40评分情况。 结果 E组椎管内麻醉后90 min内中重度寒战的总发生率、椎管内麻醉后30 min OAA/S评分低于C组(P<0.05)。E组术后24 h QoR‑40评分在情绪、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3个维度及总分,术后48 h QoR‑40评分在情绪、心理支持两个维度及总分,高于C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硬膜外注射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降低剖宫产手术椎管内麻醉后中重度寒战的发生率,具有轻度的术中镇静作用并且能够改善产妇的术后恢复质量。

不同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双胎输血综合征SLPCV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收藏
王殊秀, 王丽, 杜靖如, 雷翀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10-10.  
摘要( 2 )   HTML( 21 )     PDF( 49 )

目的 分析不同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激光凝固术(selective laser photocoagulation of communicating vessels, SLPCV)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诊断为TTTS并于全身麻醉下行SLPCV的患者143例。根据术中全身麻醉维持药物不同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组和吸入麻醉(volatile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anesthesia, VIMA)组。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04例,TIVA组(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59例,VIMA组(术中维持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45例。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信息(身高、体重、BMI、孕次、产次、ASA分级、手术时妊娠周数、Quintero分期等)、实验室检查信息(术前和术后Hb、Hct)、手术和麻醉信息(心率、术中SBP和DBP基础值及最低值、SpO2、急诊手术发生率、手术时长、麻醉时长、麻醉‑手术开始时长、术中液体入量、术中尿量、术中羊水减量、麻黄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及用量、肺水肿例数等)、妊娠结局(胎膜早破发生率、自然流产/引产/死产发生率、术后48 h内一胎死亡率、一胎存活率、双胎存活率、新生儿出生时孕周等)。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孕次、产次、Quintero分期、手术时妊娠周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b和Hct,心率,SBP、DBP基础值,SpO2,手术时长,麻醉时长,麻醉‑手术开始时长,术中液体入量,术中尿量,术中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及麻黄碱用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MA组术中SBP、DBP最低值低于TIVA组(P<0.05);VIMA组术中羊水减量少于TIVA组(P<0.05);VIMA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高于TIVA组(P<0.05)。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自然流产/引产/死产发生率、术后48 h内一胎死亡率、一胎存活率、双胎存活率、新生儿出生时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尽管VIMA组术中SBP和DBP最低值显著低于TIVA组,但两组患者在妊娠结局方面无差异,因此,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均可用于TTTS时的SLPCV。

基于CiteSpace的区域阻滞文献可视化分析   收藏
刘大为, 贺争光, 王耀慧, 何林岱, 孙志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11-11.  
摘要( 3 )   HTML( 22 )     PDF( 43 )

目的 描绘国内外区域阻滞研究的发展现状,揭示其研究热点及趋势。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3月13日期间区域阻滞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6.1.R6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39 230篇文献,区域阻滞研究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居第二;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Mariano Edward R;近10年引文量最高文献的作者是Forero M;多伦多大学是研究区域阻滞的重要机构。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带状疱疹、局麻药与麻醉佐剂、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阻滞、区域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区域阻滞的机制、竖脊肌平面阻滞、抗血栓或溶栓治疗患者的区域阻滞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结论 区域阻滞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的重视与应用,未来可拓展麻醉、镇痛、诊疗方面的新区域阻滞技术。

江苏省麻醉科护士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收藏
唐雅静, 张转运, 华薇, 马正良, 顾小萍, 张偌翠, 韩小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12-12.  
摘要( 3 )   HTML( 25 )     PDF( 49 )

目的 调查江苏省麻醉科护士人力资源的现状,为江苏省麻醉护理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卷首语、医院基本信息、麻醉专科护理岗位设置情况、麻醉专科护理岗位管理情况、在职麻醉科护士人力资源状况等内容,对江苏省内17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手术室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71份。在调查的171家医院中共有160家设立了麻醉护理岗位,麻醉科护士共计1 297名。仅有10名及以下麻醉科护士的医院占80.63%;已开设PACU麻醉护理岗位的122家(71.34%)医院共有PACU床位数866张,麻醉科护士与床位数比为0.61∶1.00;已开设麻醉后重症监护病房(anesthesia intensive care unit, AICU)麻醉护理岗位的4家(2.34%)医院共有AICU床位数31张,麻醉科护士与床位数比1.74∶1.00;已开设手术室麻醉护理岗位的91家(53.22%)医院共有手术室1 203间,麻醉科护士与手术室数比为0.35∶1.00;已开放手术室外麻醉护理岗位的医院有74家(43.27%),其中包含11种细分类目;各医院之间麻醉科护士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112家(70.00%)医院的麻醉科护士为手术室麻醉科统一管理模式,其余为分开管理模式。6年以下麻醉护理专科工作年限的护士占75.25%,其中30岁以下护士仅占39.48%,麻醉科护士仍以低年资年轻护士为主。 结论 江苏省麻醉护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人力不足、管理模式不统一、发展规模较小等问题,建议依据医院临床实际需要,大力建设麻醉护理队伍,满足人民对于麻醉健康和安全的需要。

病例析评
单侧双通道椎间孔镜手术全麻术中类脊髓高压综合征麻醉处理1例   收藏
卢彦, 马丽, 李向朋, 郭航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0-0.  
摘要( 2 )   HTML( 27 )     PDF( 69 )

单侧双通道椎间孔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技术是近年新兴的微创脊柱内镜技术。类脊髓高压综合征是其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围手术期安全。报道1例全麻UBE术后类脊髓高压综合征患者的麻醉管理,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综述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收藏
舒进军, 谷茜, 曾德玲, 王怀明, 邹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1-1.  
摘要( 3 )   HTML( 24 )     PDF( 135 )

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 EtCO2)作为一种无创的监测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术中监测,PETCO2不仅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也可以反映机体的循环功能和代谢功能。文章总结了EtCO2在临床麻醉中对严重过敏反应、肺动脉灌注障碍、气体栓塞以及恶性高热协助诊断的应用价值,并对PETCO2与术后谵妄、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通过PETCO2监测来协助判断临床麻醉中出现的相应变化,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改善患者的预后。

性激素水平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田莹, 舒仕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2-2.  
摘要( 3 )   HTML( 21 )     PDF( 69 )

老年患者是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高危人群,表现为精神状态的急性改变,涉及认知、注意力和意识水平的变化。许多研究指出了性激素对大脑功能尤其是在认知、记忆等方面存在显著影响。文章旨在探讨老年患者性激素的性别差异、不同性激素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与POD发生的关系,并展望性激素替代疗法对POD防治的应用前景。

衰弱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转归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赵月凯, 王秀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3-3.  
摘要( 3 )   HTML( 20 )     PDF( 71 )

衰弱是一种涉及多个生理系统功能储备损害或丧失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对外部压力源的脆弱性增加,维持稳态能力变差,导致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已被证实与术后不良结局有关。文章旨在阐述衰弱的发病机制、评估方法、老年术前衰弱对术后转归的影响及衰弱干预措施,为制定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指导。

人血清白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张轶菡, 吴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4-4.  
摘要( 2 )   HTML( 20 )     PDF( 67 )

心脏手术尤其是CPB下的心脏手术往往伴随复杂的循环、血液系统等变化,围手术期良好的液体管理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是一种特殊的血液制品。文章介绍了HSA应用于心脏手术中可发挥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调节凝血功能紊乱等特殊作用,同时综述了HSA对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预后所产生的影响,以期能明确使用HAS的优势,在心脏手术的液体管理中合理应用HSA。

肋锁间隙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李咸鹏, 郑煜丽, 高晓曼, 高成杰, 唐鲁, 王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5-5.  
摘要( 3 )   HTML( 24 )     PDF( 87 )

根据臂丛神经走行的特点,臂丛神经阻滞有多种入路可供选择。近年来,随着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出现了新型入路,即肋锁间隙入路。肋锁间隙内的臂丛神经各束相互聚集,位于腋动脉外侧,解剖变异率低。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所需局麻药容量较少,在上肢手术中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文章就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的相关解剖、操作技术、局麻药容量和浓度、临床应用优势和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胸科手术同侧肩痛研究现状   收藏
陈珍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6-6.  
摘要( 2 )   HTML( 20 )     PDF( 50 )

胸科手术后同侧肩痛(ipsilateral shoulder pain, ISP)是胸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文章就ISP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相关治疗进行综述。通过膈神经传递的手术刺激心包、纵隔或胸膜表面进而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是ISP发生机制的主流假说。ISP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BMI、术中体位摆放、手术入路、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刺激等。膈神经阻滞是ISP治疗的有效方法,肩胛上神经阻滞、斜角肌肌间沟臂丛阻滞、胸膜内阻滞均可降低ISP发生率。目前ISP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期待更多的研究以证实ISP发生机制,并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

泛凋亡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熊瑞驿, 张晓, 孙立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7-7.  
摘要( 2 )   HTML( 20 )     PDF( 51 )

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包括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等途径,在宿主防御病原体入侵和维持体内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之前的研究认为各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通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各程序性细胞死亡之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研究者把各程序性细胞死亡通路之间存在的串扰现象称为泛凋亡(PANoptosis),且PANoptosis受到上游泛凋亡小体复合物(PANoptosome)调控。文章通过对PANoptosis及PANoptosome的成分来源、刺激因素、形成机制以及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描述,旨在为ALI/ARD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肠道菌群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邓凡, 胡敬娟, 林泽彬, 孙琦舜, 刘卫锋, 李偲, 刘克玄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3,44 (9): 8-8.  
摘要( 2 )   HTML( 16 )     PDF( 89 )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是临床重症患者常见的病理损伤,肠I/R对患者的全身病理状态影响远大于原发性肠道损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肠I/R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代谢和免疫潜能决定了其在宿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意义。文章重点评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肠I/R及其引起的肠外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并总结目前靶向调控肠道菌群以治疗肠I/R及其肠外器官损伤的方法和最新进展,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关风险。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