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6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述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更名及其带来的重大影响   收藏
薛富善, 邹毅, 岳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36 )

论著
患儿电子耳蜗置入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应用研究   收藏
华玉芳, 张荣智, 许琳娟, 王迎斌, 刘晓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08 )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应用于患儿电子耳蜗置入术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行电子耳蜗置入术的患儿84例,年龄1~6 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8例):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A组),PCIA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组(B组),PCIA、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组(C组)。B组和C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后手术部位消毒、铺巾,由手术医师切口局部逐层浸润0.25%罗哌卡因1 ml/kg;C组患儿于手术前15 min肛塞对乙酰氨基酚30~40 mg/kg。3组患儿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观察和记录各组患儿术后苏醒即刻(T0)、术后4 h(T1)、术后8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36 h(T5)及术后48 h(T6)心率、MAP、SpO2及PA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记录各时点的FLACC评分(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 Scale)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T0时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评分。 结果 C组T0、T1时心率、MAP明显低于A组、B组(P<0.05);3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T0~T6时FLAC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在T3~T6时FLAC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T0、T1时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时点3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T0时PAED评分明显降低(P<0.05);3组均无过度镇静、低血压、呼吸抑制的发生;3组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肛塞对乙酰氨基酚PCIA联合用于患儿电子耳蜗置入术后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苏醒期躁动。

下肢骨创伤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滞留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收藏
张荦, 孙建宏, 张建友, 张转, 杨成亮, 邢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618 )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肢骨创伤手术患者在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14年至2017年行骨创伤手术并符合条件的 442 例患者。根据麻醉及复苏记录,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Hb、手术方式、出血量、麻醉方式等24项资料,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年龄、术前贫血状态、肺功能情况、肾功能情况、ASA分级、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的使用、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是否复合吸入麻醉、是否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术毕尿量、术毕体温、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以及术中是否输血等因素与患者PACU滞留时间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后显示年龄>65岁、Hb<100 g/L、一秒用力呼气量<60%、高ASA分级和低体温患者术后PACU滞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使用Dex、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正常尿量患者在PACU滞留的时间较短(P<0.05)。 结论 年龄、Hb水平、肺功能情况、ASA分级、Dex的使用、是否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毕尿量、术毕体温和术中输液量等因素与下肢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PACU滞留的时间长短有相关性。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中用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收藏
张晴, 赵春美, 安立新, 贾春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39 )

目的 将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患者,探讨其对术中用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行CAS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S+全身麻醉组(T组,40例)和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C组,42例)。穴位选择术侧水沟连百会,术侧合谷连外关。T组患者在相应部位贴上电极,连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后进行TEAS;C组患者在相同部位贴电极并连线,但不进行电刺激。术中维持MAP及心率在基础值±20%。记录患者术中循环变化、血管活性药使用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TEAS 30 min后,T组MAP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1 d MAP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5 min及拔管后5 min,T组心率均慢于C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多巴胺、阿托品、乌拉地尔使用例数及使用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期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T组均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下床自由活动时间,术后6、12、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患者,在术后第1天09:00、16:00,T组明显少于C组(P<0.05)。 结论 TEAS复合全身麻醉行CAS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镇痛药瑞芬太尼的用量,缩短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

右美托咪定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张远, 解雅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06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MOJ)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BF)的影响。 方法 40例MOJ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其中Dex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以0.5 μg/kg负荷量静脉泵注Dex,术中以0.4 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前20 min结束,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T3)和术后 48 h(T4)分别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浓度及PCR技术定性检测大肠杆菌DNA。 结果 两组患者T2~T4时点的血浆DAO浓度均高于T1时点,且T2~T4时点对照组血浆DAO浓度均明显高于Dex组(P<0.05)。T1时点两组患者大肠杆菌D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T2~T4时点大肠杆菌DNA阳性例数依次增高(T2

右美托咪定经口腔黏膜喷雾与滴鼻在小儿术前镇静效果中的比较   收藏
王金璇, 蒋宝峰, 张心怡, 李金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41 )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经口腔黏膜喷雾与滴鼻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在小儿术前镇静中的效果。 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区小型手术的小儿60例,年龄1~5岁,ASA分级Ⅰ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滴鼻组(N组)和经口腔黏膜喷雾组(B组),每组30例。术前40 min经鼻或经口腔黏膜给予小儿Dex 1.5 μg/kg。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30、40 min时的心率、SpO2、警觉/镇静量表(Observer Assessment of Alertness and Anxiety Scale, OAA/S)评分,观察两组小儿药物接受情况、入手术室时与父母分离情况、诱导时面罩接受程度等指标,记录小儿在PACU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果 B组小儿药物接受满意度高于N组(P<0.05);N组和B组镇静起效时间分别为20、30 min(P<0.05),给药后40 min 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B组小儿心率分别于用药20、30 min后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小儿与父母分离、面罩接受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在PACU期间均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小儿术前经口腔黏膜或滴鼻途径给予Dex 均可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滴鼻方式药物起效快,但经口腔黏膜给药小儿更易接受。

不同液体管理方案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胎儿的影响   收藏
段庆芳, 肖玮, 姚东旭, 郎宇, 尹橙,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27 )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管理方案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胎儿代谢的影响,寻找更加有利于母婴的液体管理方案。 方法 选择ASA分级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两组产妇入室后均给予乳酸钠林格液10 ml/kg,后以2 ml·kg-1·h-1持续输注。当血压低于基础值的80%或SBP低于90 mmHg(1 mmHg=0.133 kPa)时,C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处理,G组应用LiDCOrapid指套、袖带建立的无创血压监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CNAP)进行液体冲击试验指导补液。胎儿娩出后,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脐静脉血血气分析值。 结果 C组1例新生儿Apgar评分为9分,1例新生儿为8分,余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G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C组脐静脉血pH值、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低于G组,而乳酸(lactate, Lac)水平和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CO2)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脐动脉血SO2低于G组(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改善剖宫产过程中胎儿氧供及代谢。

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预测低氧血症敏感性及呼吸抑制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蒋宝峰, 王金璇, 翟学花,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44 )

目的 探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PETCO2预测低氧血症的敏感性,分析发生呼吸抑制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3月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根据术中是否达到呼吸抑制[PETCO2≥50 mmHg(1 mmHg=0.133 kPa)或波形消失≥15 s],将患者分为呼吸抑制组(D组)与非呼吸抑制组(N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长、丙泊酚总用量、BMI、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史,观察从呼吸抑制开始到低氧血症(SpO2<90%)出现的间隔时间,以及从低氧血症警报值出现到低氧血症的间隔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OSAS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BMI是呼吸抑制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显示年龄、BMI以及年龄联合BMI对于呼吸抑制均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其中,年龄加BMI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两独立变量。与N组比较,D组在预测低氧血症方面具有优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PETCO2较传统的SpO2能更早地预测低氧血症的出现,其中呼吸抑制平均早于低氧血症(SpO2<90%)63.9 s。 结论 无痛结肠镜检查中高龄及BMI较大患者,更易出现呼吸抑制;监测PETCO2能够更加敏感地预测低氧血症的发生,为我们处理低氧血症提供充足时间,保证患者安全。

术前熵指数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收藏
彭璐, 李敏, 颜学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26 )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术前熵指数在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61例,术前测定并记录所有患者在无刺激、声音刺激、疼痛刺激3种状态下的熵指数。根据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分为伤情较轻组(GCS 9~15分)和伤情较重组(GCS≤8分),比较两组患者在3种状态下的熵指数;另根据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比较两组患者在3种状态下的熵指数。 结果  61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伤情较轻组19例,伤情较重组42例,伤情较重组患者在无刺激、声音刺激、疼痛刺激状态下的熵指数均低于伤情较轻组(P<0.01);预后良好组34例,预后不良组27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在无刺激、声音刺激、疼痛刺激状态下的熵指数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 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术前熵指数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病例析评
双胎妊娠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麻醉管理1例   收藏
陈超, 杨胜凤, 王正刚, 丁煌, 李梦云, 冯晓波, 郭唐曦, 柯剑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88 )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是妊娠期罕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母婴病死率高、麻醉管理难度大。报道1例双胎妊娠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期行剖宫产和CPB开胸手术的麻醉和手术经过,为此类患者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对于此类患者,术前需充分镇痛并适当控制血压,麻醉诱导力求平稳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导致动脉瘤破裂。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BIS、脑局部血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SCO2)等监测可以很好地指导麻醉管理,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术后多学科合作治疗也是提高母儿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脊髓性肌萎缩Ⅲ型患者的剖宫产麻醉1例   收藏
邱瑾, 李琴琴, 梁艳, 张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23 )

报道1例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Ⅲ型患者,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文章推荐该方法作为SMA患者产科麻醉的备选方案,也可用于产科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有风险患者的麻醉。

综述
血小板在肝移植中功能及应用的再认识   收藏
郑伟, 俞泱, 康先慧, 祝胜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84 )

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出血等均可导致血小板输注。血小板除参与止血的基本功能外,还可通过与白细胞、肝Kupffer细胞间作用来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组织损伤后修复与再生。然而目前对血小板输注是否影响肝移植患者生存,结论尚不一致。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改变,促凝、抗凝系统的再平衡均对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准确监测提出了较高要求。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可监测全血凝固全程变化,有利于指导血小板输注。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血小板各功能间相互作用,在TEG/旋转式血栓弹力计(rotational thromboelastometry, ROTEM)监测下合理使用血小板。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收藏
韩鏐, 董盟盟, 孙清纯, 韩园, 曹君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06 )

老年患者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其临床特征为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及意识障碍,可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降低及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增加患者的病死率。近年来人们试图寻找POCD的理想生物学标记物,以减少POCD的发生。综述已知POCD生物标记物,并整合未来研究中可能相关的因素,为预防、诊断和治疗POCD提供依据。文章以术前预测性生物标记物和术后诊断性生物标记物为特点分类,探讨POCD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POCD的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尚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来鉴别预测性和诊断性的生物标记物,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及诊断措施。

围手术期针刺——一个替代针刺麻醉的新概念   收藏
袁伟, 王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05 )

针刺麻醉(acupuncture anesthesia, AA)是我国现代医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但AA已不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完善的麻醉,逐渐被淘汰。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针刺应用于手术患者远远超出了传统麻醉的意义与范畴,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文章总结了针刺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应用及效益,发现在手术前针刺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与应激,优化患者的术前状况;在手术中针刺能够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稳定呼吸和循环功能,减轻手术及麻醉应激,保护重要脏器,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在手术后针刺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疼痛,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文章分析了针刺在围手术期的有益作用,提出“围手术期针刺”这个新概念,以替代“AA”,以期能进一步提高针刺的临床疗效,推动针刺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改善预后。

老年患者术前脑功能评估与围手术期决策   收藏
许益萍, 陈瀚燊, 邱良诚, 龚灿生, 陈彦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72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麻醉下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围手术期脑损伤,然而目前仍缺乏完善的术前脑部功能评估系统。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年患者脑功能生理改变、术前脑功能评估及相关临床决策与老年脑功能及围手术期脑损伤的关联,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方面,并由此指导围手术期临床麻醉决策,包括用药决策和术中管理决策等。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的麻醉研究进展   收藏
倪媛,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61 )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指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1 mmHg=0.133 kPa)的病理生理状态,长期PH会增加右心室后负荷,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正常妊娠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会加重PH孕妇的右心室负担,从而加剧右心衰继而全心衰的发生。文章通过回顾PH的流行病学与病理生理学、妊娠对PH的影响以及PH产妇的麻醉管理等研究进展,总结围手术期管理经验,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目前认为,PH产妇应在分娩前行多学科团队联合诊疗,推荐的分娩方式是妊娠34~36周行剖宫产术,建议使用椎管内麻醉。产妇分娩结束后可转入ICU监护治疗。文章旨在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改善产妇及新生儿预后,降低妊娠合并PH产妇的病死率。

氯胺酮治疗围手术期抑郁状态的研究进展   收藏
周扬, 彭宇明,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75 )

围手术期抑郁状态是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但临床尚无有效措施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氯胺酮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快速的抗抑郁疗效,为氯胺酮治疗围手术期抑郁状态的可行性提供了临床依据。文章回顾国内外关于围手术期抑郁状态评估及治疗的临床研究,重点阐述氯胺酮治疗围手术期抑郁状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麻醉药重复暴露对发育脑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方昕, 刘志强, 徐振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84 )

近年来不少临床研究发现,接受过多次麻醉的儿童在日后更容易发生认知行为障碍,而单次麻醉药暴露可能对神经发育无明显影响。文章综述了近年一些临床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发现关于麻醉药重复暴露对婴幼儿认知或智力的影响尚存在不同的结论。不少实验室研究发现,重复的麻醉药暴露会产生发育神经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重复暴露影响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或导致脑内炎性反应等有关。麻醉药重复暴露对发育脑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新热点。

右美托咪定经鼻用药在监测麻醉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黎翠, 张军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79 )

经鼻用药具有无创、简便、依从性高等特点,并能通过嗅神经通路和嗅黏膜上皮通路发挥速效脑靶向作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经鼻用药可在鼻黏膜吸收入体循环,或小量经鼻腔与脑部存在的独特直接通道发挥作用,避开了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分析总结近年来Dex经鼻腔用药在监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中应用及研究的文献资料。文章介绍了Dex经鼻用药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临床优势,探讨Dex经鼻用药在MAC中的研究现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范围等。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Dex经鼻用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其临床推荐剂量、适用范围及经验也在逐步积累。

成年人心脏手术快速通道麻醉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高宇晨, 王越夫, 王春蓉, 王苏徳娜, 田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6):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27 )

心脏手术快速通道麻醉是一种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包括术后早期拔管、早期活动,缩短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早期拔管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同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然而有关快速通道麻醉方案的优化策略需进一步探索和发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快速通道麻醉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知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恶心呕吐、二次插管)的发生率,并认为该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案与早期气管拔管是快通道成功的关键。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