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论著
硬膜外腔特异压力波形用于硬膜外穿刺麻醉效果分析   收藏
石海霞, 龚玉华, 武丽芳, 韩志强, 拉布旦白拉, 陈冬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比较特异性压力波形与传统针刺测试麻醉平面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探讨特异性压力波形预测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可行性。 方法 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0例,ASAⅠ~Ⅲ级,年龄、体重、性别不限。根据特异性压力波形辅助方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T9-10, T组300例),对照组(T9-10, C组3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直入法进针,常规盲探突破法(阻力消失)进入硬膜外腔,两组均予以气泡盐水无压缩证实进入硬膜外腔,置管成功后对照组按常规注入试验量5ml局麻药,试验组连接压力监测装置,观察记录压力图像判断麻醉效果,直接予以初量10~12ml局麻药(不注试验量)。对照组采用针刺法确定麻醉效果及平面。记录两组穿刺结束至手术开始时间、阻滞效果、各类不良反应。试验组记录观察分次注药后压力波形变化。结果 两组穿刺结束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试验组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压力持续12 mmHg ~25mmHg,且为正弦波形,麻醉效果满意;压力值≧30 mmHg,且波形为直线,麻醉效果差。压力波形特异性与麻醉效果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在保留传统硬膜外腔穿刺优点的同时,特异性压力波形可预知硬膜外麻醉效果,在注入试验量前可明确硬膜外麻醉成功与否,提高了硬膜外麻醉精确性。

电针刺对创伤大鼠脾T细胞IL-2、IFN-γ及ERK通路的影响   收藏
王坤, 王玉, 王国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电针刺对手术创伤大鼠脾脏T细胞IL-2、IFN-γ和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单纯电针刺组(EA组)、创伤组(Trauma组)和创伤后电针刺组(T + EA组)。大鼠麻醉后,沿背部中线、腹部中线行6 cm和5 cm的纵向切口,暴露腹部脏器3 min,制作免疫抑制模型。选双侧“ 足三里” 和“阑尾”穴行电针刺。于术后3天无菌取脾,尼龙毛柱法分离脾T淋巴细胞,用ELISA和RT-PCR法分别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IL-2、IFN-γ蛋白和mRNA表达;应用Western-blot检测ERK1/2表达;NF-κB和AP-1活性测定采用Trans-AM ELISA-based kits分析法。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Trauma组脾脏T细胞IL-2和IFN-γ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 < 0.01);与Trauma组比较,T + EA组IL-2、IFN-γ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P < 0.01);与Control组比较,EA组的IL-2和IFN-γ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与Control组比较,Trauma组p-ERK1/2、NF-κB和AP-1 DNA连接活性明显降低(P < 0.01);与Trauma组比较,T + EA组p-ERK1/2、NF-κB和AP-1 DNA连接活性明显增加(P < 0.01);与Control组比较,EA组的NF-κB和AP-1 DNA连接活性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电针刺“足三里”和“阑尾”穴可提高创伤大鼠脾脏T细胞IL-2、IFN-γ蛋白和mRNA表达,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态,这种保护作用与ERK1/2信号通路活化有关。推测ERK1/2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

大鼠鞘内注射JWH015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收藏
张威, 刘晓杰, 蒋明, 刘成龙, 张娟, 马正良,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在大鼠切口痛模型基础上探讨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R)激动剂JWH015对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影响。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JWH015组(JI组),切口痛+瑞芬太尼+JWH015组(JR组),每组6只。JI组与JR组在造模前30 min鞘内注射10μg JWH015,而C、I、R组均给予20﹪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液,容积均为10 μl。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切口痛模型,R组和JR 组在造模的同时皮下泵注瑞芬太尼0.04 mg/kg,其余组皮下泵注生理盐水 ,容积均为0.4 ml,30 min泵完。测定术前24 h及术后2、6、24和48 h大鼠切口手术同侧后爪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 与C组和基础值比较,I组术后各时间点PWMT和PWTL均降低(P<0.05);与I组比较,R组术后各时间点PWMT(6.29±0.84、6.38±0.83、6.32±1.05、6.82±0.93)和PWTL(12.83±1.18、12.20±0.94、13.37±1.09、13.52±1.28)均明显降低(P<0.05);与R组相比,JR组术后6,24和48 h的PWMT(7.92±1.07、9.94±1.09、8.39±1.14)和PWTL(17.27±1.90、19.91±1.26、17.65±1.18)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内注射JWH-015可以有效缓解由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周围组织痛觉过敏。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比较   收藏
孙传良, 孙朝辉, 孙玉兰, 李爱荣, 黄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Mallampati试验Ⅲ-Ⅳ级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3组(每组30例)。DEX泵注:Ⅰ组0.8 μg/kg,Ⅱ组1.0 μg/kg,Ⅲ组1.2 μg/kg;均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 μg/kg。观察并记录入室(T0)、插管前(T1)、插入导管即刻(T2)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PO2)、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患者插管前镇静(Ramsay)评分及插管反应,并术后随访患者。 结果 与T0时(78±10)次/min比较,HR T1时Ⅱ组(68±9)次/min减慢(P<0.05);Ⅲ组T1(68±17)次/min、T2时(64±6)次/min均减慢(P<0.05)。与Ⅰ组(81±12)次/min比较,HR T1时Ⅱ组(68±9)次/min、Ⅲ组(68±17)次/min有所减慢,(P<0.05),T2时Ⅲ组(64±6) 次/min降低明显,(P<0.01)。 MAPⅡ组T1(102±19) mm Hg(1 mm Hg=0.133 kPa)、T2(109±24)mm Hg时、Ⅲ组T1(104±15) mm Hg、T2(111±9)mm Hg时均有所升高,(P<0.05);Ramsay评分,Ⅱ组、Ⅲ组患者都在4分~5分, 结论 DEX 1.0 μg/kg复合0.1 μg/kg舒芬太尼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时效果最好,并发症也较少。

瑞芬太尼术毕时不同应用模式对颅脑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收藏
龚玉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应用瑞芬太尼对患者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 级择期行颅脑手术的患者60例,均在快速诱导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微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按瑞芬太尼的给药方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缝皮结束时停瑞芬太尼;B组缝皮结束时停瑞芬太尼,包扎头部时再静脉单次注射瑞芬太尼1ug••kg-1,C组缝皮结束后继续微泵瑞芬太尼0.05 ug•kg-1•min-1至拔管后。记录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分钟的HR、MAP、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停止输注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缝皮结束至拔管)、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总用量、呛咳程度、 清醒程度等。结果 B组、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3min的HR、MAP显著低于A组;与拔管前比较,C组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呛咳的发生率及程度均降低(P<0.05)。结论 手术结束时继续持续输注0.05 ug•kg-1•min-1的瑞芬太尼或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ug•kg-1是安全的,能较好提高患者的耐管性,减少呛咳反应,抑制拔管期间HR、MAP的过度变化,且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

雌激素预处理对氯胺酮心脏抑制的保护性研究   收藏
孙传峰, 钱程, 柳馨, 孔颖, 倪天舒, 张健, 潘浩成, 陈爱民, 张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心脏雌激素预处理后对氯胺酮心脏抑制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 将21只蟾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分别将氯胺酮(0.015 mol/L)、雌激素(2.5×10-5mol/L)滴加一滴于离体蛙心的灌流液中,观察以上药物对蛙心收缩力的影响,并观察雌激素预处理后,再滴加氯胺酮后心肌收缩力的变化。 结果 氯胺酮可抑制心脏,降低心肌收缩力(3.1±1.0)g (P<0.05);雌激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5.9±2.4)g (P<0.05);雌激素预处理后氯胺酮心脏抑制作用减弱(5.6±2.3)g(P<0.05)。 结论 雌激素预处理对氯胺酮心脏抑制具有保护性作用。

乌司他丁对幼猪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脑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收藏
王晓凑, 薛庆华, 晏馥霞, 李立环, 刘晋萍, 李守军, 胡盛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评价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幼猪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普通幼猪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5)、对照组(C组,n=5)和假手术组(S组,n=5)。U组和C组麻醉后正中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至25℃后,低流量循环(50ml.kg-1.min-1),主动脉阻断120min后开放,调整停机后观察120min,取海马组织后处死。U组在CPB开始和循环开放即刻分别给予乌司他丁1.2万IU.kg-1,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S组麻醉、单纯开胸,即取脑海马组织。三组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U组和C组在停机后5min(T2)、120min(T3)取静脉血,ELISA法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S100蛋白β亚型(S100 protein β subtypes, 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 MBP)。光镜下观察海马病理学结果,测含水量。结果 15例幼猪均完成至实验终点。与T1相比,C组在T2、T3时点NSE、S100β、MBP分别升高30.2%、32.3%、62.0%和33.1%、29.8%、57.1%,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U组在T2、T3时点NSE、S100β、MBP分别低于相应时点C组16.8%、7.3%、20.4%和20.4%、2.7%、18.5%,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C组、U组均可见脑损伤,U组较轻。含水量C组比U组升高2.2%(P <0.05)。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幼猪存在脑损伤,乌司他丁具有对抗脑损伤(脑保护)作用。

病例析评
严重COPD——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   收藏
朱兰芳, 缪长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临床上常遇的棘手问题,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围术期处理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的关键。肺功能检测已成为术前评估的必需检查内容,评估指标中最常用的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的比值。而最大氧耗量(maximal oxygen demand, VO2max)能更科学地反映患者复杂的临床状况,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术前评估指标。COPD患者术前准备的目标是去除加重肺功能损害的因素,积极纠正可逆的病理改变,包括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措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式,以及术中保护性输液和肺通气策略有利于维护患者围术期的平稳和减少术后肺水肿的发生。

综述
炎症反应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作用   收藏
毛煜, 顾尔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突触和神经细胞丢失、老年斑形成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是其主要病理特征。目的 现就炎症反应在POCD和A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防治POCD和AD发生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内容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POCD和AD的发病机制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抗炎治疗可减缓POCD和AD患者病程。 趋向 深入研究炎症反应在POCD和AD中的作用机制,有效的阻断或降低炎症反应,为POCD和A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Nrf2-ARE 通路在抗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收藏
杨义辉, 王海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 related factor-2,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通路广泛分布于机体心血管系统中,激活后可上调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减轻心肌的氧化损伤。目的 阐述Nrf2-ARE通路作为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潜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内容 Nrf2-ARE通路处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中心地位,介导编码抗氧化蛋白和二相解毒酶基因的基础表达和诱导表达;多种外源性化合物可以激活Nrf2-ARE通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抗氧化蛋白及二相酶基因的表达,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能力从而在减少氧自由基产生、抗炎症反应、减轻钙超载、抗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减轻心肌I/RI。 趋向 激活Nrf2-ARE通路可为临床抗I/RI提供新的策略。

从cAMP通路研究氯胺酮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收藏
杨夏, 张焰, 彭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大量的研究表明,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直接或间接激活相关基因转录,在学习记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研究证实受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 cAMP)调节的下游蛋白CREB参与了氯胺酮导致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形成。 内容 cAMP激活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磷酸化并激活CREB,后者是一种重要的核蛋白,其调节启动子中具有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cAMP response element, CRE)的基因转录,这种核转录因子具有调节包括学习记忆在内的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目的 研究氯胺酮与cAMP通路及相关调控蛋白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 ERK)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趋向 希望从cAMP通路和ERK通路中,摸索一条治疗氯胺酮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的新途径。

胎儿手术的麻醉   收藏
朱轶, 伍静, 袁世荧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随着胎儿手术的不断突破,胎儿麻醉也取得了迅猛发展。目的 总结胎儿手术麻醉的发展和现状,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和认知。内容 介绍了麻醉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当前胎儿手术方式及主要麻醉方法,各种麻醉方法的比较及麻醉过程中的管理。趋向 胎儿麻醉虽取得很大进步,但很多相关问题如麻醉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仍没有满意的答案。胎儿手术的最佳麻醉计划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小儿麻醉舒适化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许强, 武庆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小儿小儿麻醉舒适化技术是指为了减轻小儿麻醉焦虑和痛苦的心理而采取的医疗干预措施。目的 从术前准备、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术前用药和术后镇痛等方面对小儿麻醉舒适化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内容 讨论各种小儿麻醉舒适化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趋向 小儿舒适化麻醉研究趋向于多种舒适化技术的联合使用。

右美托嘧啶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进展   收藏
左友梅, 张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有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且对呼吸抑制轻微;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可广泛用于成年人,能否安全用于小儿值得关注。目的 阐述DEX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内容 概述DEX对小儿心脏手术血流动力学、呼吸和苏醒时间以及心电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儿科ICU中的应用。趋向 DEX在小儿麻醉中的用药经验较为欠缺,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及安全剂量范围仍需探索,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基础。

双管喉管的临床应用进展   收藏
唐佩灵, 杨建平, 江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双管喉管是第二代喉管,其操作简便、对呼吸道损伤小、刺激小、患者容易耐受、并发症少,既可维持自主呼吸又能正压通气,已逐渐应用于临床。 目的 根据双管喉管临床应用情况研究比较其与其它人工气道的利弊,探寻双管喉管的合理应用及管理。 内容 现综述双管喉管的结构特点、置入方法、置入后管理、拔除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趋向 根据双管喉管临床应用情况合理选择双管喉管,进一步探讨其结构特点、置入方法、置入后管理、拔除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更加安全、有效。

Klippel-Feil综合征与麻醉   收藏
胡晓敏, 吕阳, 姚尚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Klippel-Feil综合征(KFS)临床极为少见,是一种以颈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多数患者合并有其它器官系统的异常,属于困难气道的高风险人群。 目的 针对KFS的临床特点,讨论此类患者麻醉管理的特殊性。 内容 综述了KFS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以及麻醉管理特点,重点讨论了该类患者的气道处理。 趋向 充分的麻醉前颈部畸形和气道的评估,有助于合理制定麻醉及气道处理方案,避免神经损伤,提高麻醉安全性。

神经外科围术期诱发电位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惠晶,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是减少神经损伤、维护神经功能完整性、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目的 讨论神经外科围术期影响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因素。内容 术中各种生理指标、麻醉用药及麻醉技术均会直接影响神经监测的质量和成功率。趋向 探讨围术期诱发电位监测时适宜的麻醉方法。

胸壁外心脏按压技术的演变及机理研究进展   收藏
马霄雯, 闻大翔, 杭燕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胸外心脏按压技术至今历时已50年的历史。在临床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人工胸外按压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但是随着该技术的应用,人工胸外按压的缺陷也不断显现出来,于是有许多学者在探讨心脏按压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各种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工CPR,其胸外按压的机制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的和内容:现就胸外按压的历史、机制及机械胸外按压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趋势:没有一个胸外按压设备或者方法能够证明确实有比标准人工胸外按压更好的长期存活率,今后仍需要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成人心搏骤停复苏后治疗性低温的实施进展   收藏
蒋良艳, 胡军涛, 汤展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2):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心脏事件的高发生率和低生还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研究表明低温治疗有望改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中治疗性低温的具体实施仍存在较多的争议。目的 就成年人心搏骤停复苏后治疗性低温的具体实施进展作一综述。内容 对于初始为室颤的院外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年人昏迷患者,应尽快予低温治疗,对于院外非室颤或院内心搏骤停患者亦可实施治疗性低温。目前仍无资料表明哪一种降温方法最好,诱导达到靶目标温度后,维持中心体温在32 ℃~34 ℃并至少持续12 h~24 h,缓慢复温,密切监测,防止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趋向 低温治疗是CPR后患者脑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应用的时机、方式、持续时间、副作用的防治等,仍需要大量循证学依据。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