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甲氧明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张力的影响   收藏
高顺恒, 吴梦溪, 王志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1-1.  
摘要( 10 )   HTML( 2540 )     PDF( 334 )

目的 评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氧明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张力的影响。 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C组)和低氧干预组(H组)各24只。4周后检测两组大鼠体重、右心室收缩压、右颈总动脉压,以及两组大鼠二级肺动脉环和肠系膜动脉环对不同浓度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甲氧明(methoxamine,MOX)的反应性。 结果 4周后,H组的体重、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C组(P0.05),而右心室收缩压明显高于C组(P0.05)。H组肺动脉环对AD、NE、MOX的反应性较肠系膜动脉弱,而C组肺动脉环较常氧组对AD、NE、MOX的反应性增强,且与肠系膜动脉环相比,反应性更强;H组肠系膜动脉环与C组相比并无明显改变。AD、NE在两组中对肺动脉环的反应性和最大收缩张力相似,而MOX与AD、NE相比较弱。 结论 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中,肺动脉对AD、NE、MOX产生剂量依赖性收缩反应,且较正常肺动脉环反应性和最大收缩效能更强。MOX与AD、NE相比,对肺动脉的收缩作用较弱。

肠道菌群在手术及麻醉引起的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中的作用   收藏
徐晓涵, 周永健, 李哲, 曹学照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2-2.  
摘要( 6 )   HTML( 233 )     PDF( 2602 )

目的 通过粪菌移植探究肠道菌群是否参与手术创伤及麻醉引起的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 方法 将3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手术组(Surgery组)和粪菌移植组(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组)。小鼠在全麻下行肝部分切除术制备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模型,采集手术组小鼠术后粪便制成粪菌滤液移植至FMT组小鼠。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大脑海马区IL-1β、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抗原(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or molecule-1, Iba-1)的表达高低,通过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 MWM)评估认知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小鼠在术后探索过程中逃逸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1),在目标象限内的游泳时间缩短(P<0.001),IL-1β、IL-6在术后第3天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 P<0.001),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P<0.001),BDNF则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粪菌移植组小鼠出现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损伤(P<0.001),IL-1β、IL-6、Iba-1在移植后第3天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P<0.001, P<0.001),并部分抑制了BDNF的表达(P<0.001)。 结论 肠道菌群参与了手术创伤及麻醉引起的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区神经炎症的发生、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增加有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后骨折愈合加速中的意义   收藏
崔建, 燕宪亮, 胡书群, 姚爱明, 朱锋辉, 姚君伟, 许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3-3.  
摘要( 2 )   HTML( 2518 )     PDF( 290 )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后骨折愈合加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用于观察性研究的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TF组)、脑外伤组(T组)、股骨骨折组(F组);40只用于干预性研究的大鼠分为4组:骨折+溶剂组(Fb组)、骨折+IGF-1组(Fm组)、脑外伤合并骨折+溶剂组(TF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IGF-1受体抑制剂组(TFi组)。采用Feeney法和截骨法建立脑外伤和股骨骨折模型。观察组于造模后第4d、7d、14d、21d、28d和42d采血测量血清IGF-1浓度;干预组于造模后按照分组分别给予IGF-1、IGF-1受体抑制剂或溶剂(qd×14);两组大鼠在相同时间点行影像学检查并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计算成骨细胞百分比。结果:造模后第4d、7d和14d,TF组和T组大鼠血清中IGF-1的浓度显著高于Sham组和F组;造模后第21d和42d,TF组大鼠的影像学评分显著高于F组;造模后第21d,TF组大鼠的成骨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1d、42d,Fm组、TFb组和TFi组大鼠的影像学评分显著高于Fb组;第21d,Fm组、TFb组和TFi组大鼠的成骨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F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早期(14d内)大鼠血清IGF-1含量明显升高;脑外伤和骨折局部注射IGF-1都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脑外伤合并骨折后骨折愈合加速并不完全依赖IGF-1。

基于计算机模拟概述创新性软药瑞马唑仑   收藏
管忍, 董希玮, 马宁, 张马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4-4.  
摘要( 11 )   HTML( 2757 )     PDF( 2883 )

目的 新型超短效苯二氮䓬类镇静/麻醉药瑞马唑仑主要用于麻醉诱导、维持和诊疗操作镇静。本文拟基于计算机模拟、文献综述阐述瑞马唑仑的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趋势和使用注意事项。方法 PubMed搜索发表的英文文章,主题词瑞马唑仑并关联CNS7056,必要时提取参考文献。根据瑞马唑仑、瑞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异丙酚的药代学药效学,模拟静脉注射后起效、峰效应和恢复时间;为获得相同目标浓度,靶控输注(TCI)/静脉输注速度之比;稳态静脉输注停药后血浆浓度降低不同%所需时间。结果 瑞马唑仑起效较异丙酚慢,峰效应和恢复时间两者相近且均远快于咪达唑仑;为获得相同目标浓度,瑞马唑仑TCI/静脉输注速度比趋近1耗时1h,劣于瑞芬太尼而优于异丙酚;稳态静脉输注12h,瑞马唑仑浓度降低50%的时间(CSHT)为5.9min且相对恒定,而异丙酚CSHT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约13.9min。结论 瑞马唑仑不宜常规用作术前药或极短时间诊疗操作;用于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理学特点与异丙酚相似,停药后恢复轻微好于异丙酚,两者均适用TCI模式给药;ICU镇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瑞马唑仑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探索,尤其是临床情况下的药物相互作用和特殊人群。

右美托咪定负荷量对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收藏
何国尊, 卜宁, 孔治东, 王鸽, 高媛, 沙保勇, 高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5-5.  
摘要( 3 )   HTML( 233 )     PDF( 2620 )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的使用对结直肠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196例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注负荷剂量(1ug/kg)DEX分为两组。实验组(负荷剂量:DEX 1ug/kg,输注10min;维持剂量:0.4 ug/kg/h)87例;对照组(维持剂量:0.4 ug/kg/h输注)109例。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为次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明确输注负荷剂量DEX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后3天内排气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1.26% vs 60.55%),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95±1.01 vs 3.51±1.25,P=0.002),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使用负荷剂量DEX可以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

右美托咪定在快通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收藏
杨一辰, 孙义伟, 刘成彪, 徐艳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6-6.  
摘要( 2 )   HTML( 223 )     PDF( 2586 )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快通道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作用和可行性。 方法 选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然后以0.5μg/kg•h 泵注至合拢胸骨。C组采用等容量0.9% 氯化钠溶液。分别测定两组患者T0(麻醉诱导前15min)、T1(注射右美托咪定或0.9% 氯化钠溶液后5min)、T2(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3(手术开始)、T4(锯胸骨)、T5(吻合第一支桥血管前)、T6(最后一支桥血管吻合完毕)、T7(合拢胸骨)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硝酸甘油、阿托品的使用量。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数字模拟评分法(VAS)统计分析术后8h、24h痛觉评分。统计两组者术后24h内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T0时点HR、MA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T0时点比较,D组患者T1、T3、T4、T5、T6、T7的HR明显减低;两组患者T5、T6、T7时点MA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T1、T2、T3、T4、T5、T6、T7的HR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MAP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以及无显著差异(P0.05)。与C组相比,D组阿托品用量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手术后24h痛觉评分等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组术后8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在快通道麻醉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右美托咪定有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提供良好术后镇痛。

含乳棒棒糖对健康志愿者胃排空的影响:一项前瞻性交叉设计对照研究   收藏
王永徽, 王丽妮, 崔园园, 刘广林, 杨满平, 付静文, 路志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7-7.  
摘要( 2 )   HTML( 226 )     PDF( 2585 )

目的:禁食水在降低反流误吸风险的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目前指南推荐在术前2h以上饮用清液体。棒棒糖有助于减轻饥饿感,还有利于改善焦虑,但含乳棒棒糖对患者胃排空的影响还有待明确,以确保其术前使用的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交叉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接受两阶段观察,同一患者在两阶段分别食用或不食用含乳棒棒糖。测定口服200mL清水后,食用或不食用含乳棒棒糖者胃容积的变化。通过超声测定胃窦面积来计算胃容积。主要研究指标为胃排空半衰期。次要研究指标为胃排空时间、干预后2h时残余胃容积。 结果: 两阶段受试者胃排空时间无显著差异,食用棒棒糖阶段胃排空半衰期为20(6)min,不食用棒棒糖阶段为23(9)min(P=0.33)。两阶段受试者干预后2h残余容积与基础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含乳棒棒糖不影响健康受试者对清水的排空速度和饮水后2h患者胃容积。

利多卡因对术后肺部并发症中高风险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收藏
赵晔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8-8.  
摘要( 2 )   HTML( 2526 )     PDF( 700 )

目的 研究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对术后肺部并发症中高风险患者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和炎性因子以及肺部氧合情况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对术后肺部并发症中高风险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124名行全麻气管插管,年龄≥18岁,ASA分级II-III级,根据手术病人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评估量表(‘Assess Respiratory Risk in Surgical Patients in Catalonia’ risk score ,ARISCAT评分量表)有肺部并发症中高风险(≥26分)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到B组(利多卡因组)和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62例。B组在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mg/kg,术中以1mg·kg-1·h-1速度持续泵注利多卡因;C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1h(T1),机械通气2h(T2),术毕(T3),术后24h(T4)检测静脉血中肺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s,CC16)和炎性因子IL-6,IL-10的水平,并于T0,T1,T2,T3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 index, OI),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A-aDO2),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并记录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中液体输注情况、患者住院时长、入ICU率以及术后30天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中CC16蛋白浓度在T2、T3时刻,利多卡因组的CC16蛋白浓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IL-6水平在T3、T4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刻,利多卡因组的OI明显高于对照组,A-aDO2低于对照组(P0.05),RI值在各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部并发症中高风险患者行腹部大手术后的肺损伤,改善肺部氧合,降低围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髂筋膜阻滞复合全麻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   收藏
张珏颢, 杨学林,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9-9.  
摘要( 4 )   HTML( 219 )     PDF( 2636 )

目的 探讨髂筋膜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方法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髂筋膜阻滞复合全麻组(N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40例。N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前行患侧髂筋膜阻滞。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3天(T5)时点静息和运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分。 结果 N组患者术后T1、T2、T3、T4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G组(P0.05); N组患者术中镇静药物、镇痛药物使用量显著减少(P0.05),术后补救镇痛使用比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N组患者术后1天HADS评分及可疑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G组(P0.05);术后1天HADS评分与T1、T2、T3和T4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静息r=0.285,0.344,0.307,0.297,运动r=0.279,0.332,0.312,0.274,P0.05),术后3天HADS评分与T1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静息r=0.246,运动r=0.226,P0.05)。 结论 髂筋膜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方法可安全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减轻术后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综述
麻醉深度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 的研究进展   收藏
贺恺, 罗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1-1.  
摘要( 3 )   HTML( 227 )     PDF( 2777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人手术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改变。其发生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增加社会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POCD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假说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同。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与手术和麻醉关系密切,可是对于麻醉深度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文就麻醉深度的定义、麻醉深度对POCD发生的影响以及麻醉深度对POCD发生影响的可能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探讨。

ASA-PS分级及其他术前评估系统在儿科麻醉实践中的争鸣   收藏
胡洁, 白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2-2.  
摘要( 2 )   HTML( 220 )     PDF( 2586 )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ASA-PS)分级系统作为术前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成人,但是否适用于小儿仍存在疑问。文章回顾了ASA-PS分级系统的历史沿革及其在成人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ASA-PS分级系统在儿科应用中信度的研究,并分析其在儿科应用中信度不高的原因,还介绍了ASA-PS分级系统以外适用于儿科的术前风险评估系统。希望未来能建立针对儿科的术前评估系统或者对现有ASA-PS分级系统进行修订以适应儿科需要。

亚甲蓝在血管麻痹综合征中的作用   收藏
吕文远, 汤文喜, 魏彭辉, 李建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3-3.  
摘要( 2 )   HTML( 218 )     PDF( 2625 )

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广泛存在于各种休克晚期以及心血管等大手术后,其导致的持续性低血压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可用于充分扩容和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后仍然无法改善的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有观点认为亚甲蓝为治疗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维持VS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亚甲蓝在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应用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综述拟对亚甲蓝在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V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并进一步介绍其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副作用、适应症等特性,以期为临床工作中亚甲蓝的规范化使用提供依据

髂筋膜间隙阻滞的研究进展   收藏
吴泽昊, 王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4-4.  
摘要( 5 )   HTML( 2519 )     PDF( 402 )

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依靠局麻药在髂筋膜间隙内扩散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从而实现其支配区域的镇痛。超声引导下 FICB 在髋、膝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骨折及髌骨骨折等手术中应用广泛。为了明确髂筋膜间隙的解剖、注射局麻药后药液的扩散方式与范围和临床效果,本文对 FICB 解剖和药液扩散程度、技术改良和临床效果进行了综述。腹股沟韧带上 FICB 相比较经典 FICB 和股神经阻滞扩散范围更广、效果更佳。未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入路 FICB 后药液弥散至椎旁间隙规律。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周坤鹏, 张月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5-5.  
摘要( 4 )   HTML( 227 )     PDF( 320 )

胸部手术创伤大,常伴随术后疼痛,控制不佳的疼痛可产生多种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及预后。硬膜外镇痛及椎旁阻滞被认为是胸部区域镇痛的首选方法 ,但两种各有其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超声可视化的临床应用,筋膜间平面阻滞得到迅速发展,为胸部手术术后镇痛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超声引导下ESPB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完善,可用于胸部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缓解及慢性疼痛的治疗,本文将就ESPB应用解剖、作用机制、操作方法及在胸部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评估颅内高压的相关研究及展望   收藏
王梦, 郭雯月, 王纯玉, 杨瑞, 李扬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6-6.  
摘要( 2 )   HTML( 221 )     PDF( 2600 )

目前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使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评估颅内高压具有快速、便捷、可重复性好、价廉等特点。虽然国内外对于评估颅内压(inter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的ONSD最佳阈值存在争议,但其作为一种筛选和连续监测ICP变化的工具,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围绕超声测量ONSD评估颅内高压展开综述。

药物基因组学与阿片类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化的研究进展   收藏
安建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7-7.  
摘要( 2 )   HTML( 2516 )     PDF( 282 )

阿片类镇痛药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治疗。然而,众所周知,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效的疼痛治疗受到巨大个体差异的阻碍。虽然这些阿片类药物需求的差异被归因于各种因素,但遗传因素与药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使其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的相关性越来越密切。本文综述了阿片类镇痛药物需求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个体化疼痛治疗已经开始使用基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预测公式。随着未来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扩展,个体化疼痛治疗有望得到很大的改善。

辣椒素受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吴利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8-8.  
摘要( 4 )   HTML( 226 )     PDF( 2570 )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又称辣椒素受体和香草样受体1,它是瞬时受体电位蛋白组的一个亚家族,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TRPV1最初发现于感觉神经元上, 同时在心脏、大脑、肾脏、肺等内脏器官上也有广泛表达。TRPV1通道在各种条件因素下被激活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级联机制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损伤。本文对TRPV1通道的激活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在未来,TRPV1的心脏保护作用可能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波, 高杰, 殷国江, 张传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0): 9-9.  
摘要( 2 )   HTML( 0 )     PDF( 298 )

背景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调控正常细胞稳态和存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伴随着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且存在较多争议。 目的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的研究进展和争议做一简要总结。 内容 分别综述泛素化蛋白质修饰在体内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泛素化蛋白质修饰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和脑缺血耐受以及SUMO化(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趋向 研究并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为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思路或新策略。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