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其他 
论著
小剂量氯胺酮对丙泊酚所致儿童不自主运动的影响   收藏
刘英, 熊虹飞, 杨亚男, 张鹏, 吕建瑞, 李思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3 )     PDF( 192 )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丙泊酚引起患儿不自主体动反应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剂量。 方法 择期手术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3~12岁,正常体重(标准体重±20%),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5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P组)、氯胺酮0.5 mg/kg组(K1组)、氯胺酮0.6 mg/kg组(K2组)、氯胺酮0.7 mg/kg组(K3组)和氯胺酮0.8 mg/kg组(K4组)。P组予3 mg/kg丙泊酚泵注,K1组、K2组、K3组和K4组在丙泊酚泵注前2 min静脉注射相应剂量氯胺酮。比较各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各组患儿诱导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心率、呼吸频率、MAP、SpO2,比较各组患儿体动反应发生率、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SAS镇静躁动评分(Ricker Sedation Agitation Scale, SAS)和Ramsay镇静评分。 结果 各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T0、T1、T2时心率、呼吸频率、MAP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2组、K3组、K4组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且K3组、K4组体动反应发生率低于K1组(P<0.05)。K3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P组(P<0.05),K3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K1组,K4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K2组(P<0.05)。各组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SAS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儿童患者由丙泊酚引起的不自主体动反应,且0.6 mg/kg是最佳剂量。

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对老年顽固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代镇, 夏晓琼, 陈莹莹, 祝亚兰, 陈贵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1 )   HTML( 144 )     PDF( 241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老年顽固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老年顽固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P组)和Dex组(D组)。利用麻醉诱导睡眠平衡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以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睡眠质量均明显提高。认知功能评分比较,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用于睡眠平衡术治疗顽固性失眠能够改善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

Ghrelin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血管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收藏
李光, 夏文芳, 周晨亮, 伍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1 )   HTML( 138 )     PDF( 194 )

目的 研究脑肠肽Ghrelin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小鼠肺血管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ALI组、Ghrelin干预组。采用气道内滴注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6 mg/kg)制备ALI模型,6 h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动脉测压管,根据波形确定导管位置后予以记录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RVSP)变化。测压结束后处死动物,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细胞因子IL‑6、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IL‑10。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ratio, W/D)、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17, 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分化情况。Ghrelin干预组于造模前30 min给予皮下注射Ghrelin(20 nmol/kg),余检测同ALI组。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I组小鼠肺RVSP明显升高,W/D增加,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BALF中Th17相关因子IL‑6、IL‑17、TGF‑β1明显升高,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明显降低(P均<0.05)。与ALI组比较,Ghrelin干预组小鼠RVSP明显降低,肺W/D下降,Th17细胞比例及IL‑6、IL‑17、TGF‑β1明显降低,而Treg细胞比例及IL‑10则明显升高(P均<0.05)。 结论 Ghrelin可显著降低ALI小鼠肺血管阻力,降低Th17/Treg比例。结论:ALI小鼠肺血管阻力明显升高,给予Ghrelin预处理后,肺血管阻力明显改善,这同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被改善相关。

比较穴位刺激与止吐药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疗效的Meta分析   收藏
宋珂珂, 王强, 高媛, 张文瑞, 孔治东, 高伟, 杜瑞妮, 高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39 )     PDF( 223 )

目的 系统评价穴位刺激与止吐药防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Ovid、VIP、Wang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索穴位刺激和药物防治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5个RCT,包括3 138例患者。结果显示:穴位刺激组术后恶心[比值比(odds ratio, OR)=0.92,95%CI(0.64,1.32),P=0.65]、术后早期恶心[OR=0.72,95%CI(0.50,1.03),P=0.07]、术后后期恶心[OR=0.86,95%CI(0.51,1.45),P=0.57]及术后呕吐[OR=0.89,95%CI(0.65,1.22),P=0.47]、术后后期呕吐发生率[OR=0.96,95%CI(0.64,1.44),P=0.85]及补救止吐药物使用率[OR=0.71,95%CI(0.42,1.19),P=0.19]与止吐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术后早期呕吐发生率低于止吐药组[OR=0.64,95%CI(0.45,0.90),P=0.01];单独内关穴刺激组术后恶心[OR=0.91,95%CI(0.61,1.36),P=0.66]、术后早期恶心[OR=0.72,95%CI(0.50,1.03),P=0.07]、术后后期恶心[OR=0.86,95%CI(0.51,1.45),P=0.57]及术后呕吐[OR=0.76,95%CI(0.51,1.13),P=0.18]、术后后期呕吐发生率[OR=0.93,95%CI(0.59,1.46),P=0.75]与止吐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术后早期呕吐发生率低于止吐药组[OR=0.60,95%CI(0.40,0.90),P=0.01];穴位刺激联合止吐药组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均低于止吐药组[OR=2.13,95%CI(1.31,3.46),P=0.002;OR=3.93,95%CI(2.06,7.48),P<0.001]。 结论 穴位刺激可用于防治PONV,其效果与止吐药物相当,其对术后早期呕吐防治效果优于止吐药。穴位刺激联合止吐药可增强防治PONV的效果。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超声引导下T5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   收藏
涂光洁, 吴志林, 王洁, 陈向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2 )     PDF( 270 )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T5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择期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T5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超声引导下T5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P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E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T5竖脊肌平面阻滞,E+P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行T5椎旁神经和竖脊肌平面联合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阻滞平面,术后0、2、4、8、12、24、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泵按压次数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4、8、12、24、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E+P组明显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E组(P<0.05);E+P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E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T5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够显著降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母婴结局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收藏
刘野, 徐铭军, 赵国胜, 王一男, 李秋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39 )     PDF( 190 )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 TOLAC)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136例TOLAC产妇的临床资料。70例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的产妇作为观察组,66例未采用镇痛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器械助产例数、剖宫产例数、子宫破裂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两组新生儿情况。 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401±39) min 比 (455±30) min,P<0.05],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45±16) min 比 (30±11) min,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8.6% 比 18.2%,P<0.05);两组产妇镇痛前Bishop评分,使用缩宫素、器械助产、子宫破裂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 比 0,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pH值、PaO2、PaCO2、碱剩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以明显解除TOLAC产妇在分娩中的剧烈产痛,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结局无不利影响。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纵隔手术麻醉及镇痛的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   收藏
张冉, 冯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1 )   HTML( 137 )     PDF( 232 )

目的 研究单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对胸腔镜纵隔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2016年—2018年共522例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纵隔或胸腺手术,根据纳入标准,共200例患者入选,分为未接受椎旁神经阻滞组(S组,81例)和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119例)。收集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中升压药物使用情况,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术后1~3 d舒芬太尼用量,术后1~3 d静息及运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率,头晕发生率。 结果 P组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P<0.05),尿量、输液量多于S组(P<0.05),术中应用升压药比例高于S组(P<0.05),术后PACU停留时间短于S组(P<0.05),术后第1天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S组(P<0.05),术后第1天舒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P<0.05),术后第1天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S组(P<0.05),术后补救镇痛药物应用少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中重度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静息及运动NRS,术后第2天、第3天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腔镜纵隔手术术前应用TPVB能缩短患者PACU停留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术后第1天恶心呕吐发生率,但可增加术中低血压发生率。

不同时相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孟宪策, 葛亚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2 )   HTML( 138 )     PDF( 206 )

目的 探讨不同时相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CEA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术前60 min施行RIPC组(RIPCⅠ组)、术前24 h施行RIPC组(RIPCⅡ组)。于患者右下肢大腿中下1/3交界处放置止血带,加压到200 mmHg(1 mmHg=0.133 kPa),予以3个周期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C组仅相同位置放置止血带,不加压。检测术前1 d(T0,RIPC实施前)、术后6 h(T1)、术后24 h(T2)3组患者血清中人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脑源性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utritional factors, BDNF)的水平,评估T0、T2、术后48 h(T3)、术后72 h(T4)、术后7 d(T5)、术后1个月(T6)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 结果 与T0时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NSE水平在T1和T2时均明显升高(P<0.05);RIPCⅠ组、RIPCⅡ组在T1和T2时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较C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RIPCⅡ组在T1和T2时均低于RIPCⅠ组(P<0.05)。C组患者在T1时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T0,RIPCⅠ组、RIPCⅡ组在T1、T2时仍明显高于T0(P<0.05);RIPCⅠ组于T2时血清BDNF水平高于C组(P<0.05);RIPCⅡ组在T2时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C组及RIPCⅠ组(P<0.05)。3组患者MMSE评分在T2时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持续降低至T4时(P<0.05);RIPCⅠ组持续低至T3时(P<0.05)并于T3时高于C组(P<0.05);RIPCⅡ组MMSE评分于T3、T4时明显高于C组及RIPCⅠ组(P<0.05)。 结论 RIPC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EA患者术后脑损伤,促进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延迟时相(RIPCⅡ组)的作用更为明显,可能与其持续增强机体内源性BDNF的生成有关。

右美托咪定通过PI3K/Akt通路减弱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LC3表达   收藏
刘琨, 罗兴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5 )     PDF( 198 )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3, LC3)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Dex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8~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制备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心脏48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空白对照组(NC组),K‑H液持续灌注12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灌注30 min,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Dex预处理组(Dex+I/R组),K‑H液灌注10 min后再用含有 25 μg/L Dex的K‑H液灌注15 min,K‑H液洗脱5 min,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Dex预处理+渥曼青霉素组(Dex+I/R+W组),开胸前30 min大鼠腹腔注射渥曼青霉素15 μg/kg,其余处理同Dex+I/R组。于平衡末(K‑H液灌注30 min时)及再灌注末记录心率、左心室内压力上升/下降速率最大值(the maximum rate of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p/dtmax)、左心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ment pressure, LVD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pressure, LVEDP)。于再灌注末收集冠状动脉流出液积,酶标仪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取心肌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fide, 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记物LC3以及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Akt, 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TOR, p‑mTOR)表达量。 结果 与NC组比较,其余各组HR、±dp/dtmax、LVDP降低,LVEDP、心肌梗死面积、冠状动脉流出液LDH活性升高,心肌LC3‑Ⅱ表达上调,p‑Akt及p‑mTOR表达下调(P均<0.05)。与I/R组比较,Dex+I/R组心率、±dp/dtmax、LVDP增加,LVEDP、心肌梗死面积、冠状动脉流出液LDH活性降低,心肌LC3‑Ⅱ表达下调,p‑Akt及p‑mTOR表达上调(P均<0.05)。与Dex+I/R组比较,Dex+I/R+W组心率、±dp/dtmax、LVDP降低, LVEDP、心肌梗死面积、冠状动脉流出液LDH活性升高,心肌LC3‑Ⅱ表达上调,p‑Akt及p‑mTOR表达下调(P均<0.05)。 结论 Dex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引起下游mTOR活性增强从而降低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肌细胞的自噬水平有关。

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结肠镜的安全性研究   收藏
郑少华, 李欣, 每晓鹏, 周艳楠, 向佩, 史博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5 )     PDF( 257 )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肥胖患者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Ⅲ级,BMI≥28 kg/m2。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H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氧流量20~60 L/min)和对照组(C组,常规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3~5 L/min),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即刻(T0)、进镜后1 min(T1)、进镜至回肠末端(T2)和离院即刻(T3)的MAP、心率和SpO2,紧急情况处理发生率,丙泊酚用药总量,结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内镜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H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丙泊酚用药总量、内镜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H组的SpO2明显高于C组(P<0.05);H组的紧急情况处理例数为11例(22%),明显低于C组的33例(66%)(P<0.05);H组的内镜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 结论 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提高肥胖患者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综述
肺泡巨噬细胞焦亡在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晓, 孙立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6 )     PDF( 227 )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以炎症反应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细胞焦亡是一种最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文章介绍肺泡巨噬细胞焦亡在ALI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不同肺损伤模型中焦亡的调控机制。肺泡巨噬细胞焦亡介导了ALI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肺泡巨噬细胞焦亡在ALI中的作用机制,为靶向治疗ALI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收藏
孙艺晏, 周建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1 )     PDF( 248 )

目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作为一种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监测技术已经取得诸多共识。文章阐述了HRV的分析方法、HRV与自主神经的关系、与目前临床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进行对比,并阐释了麻醉药物与HRV的关系,对HRV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胸科手术中影响每搏变异度反应容量准确性的因素   收藏
薛梅, 罗婷, 吴安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1 )     PDF( 199 )

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是动态监测循环容量和预测前负荷反应性的重要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敏感、准确、安全等特点。SVV由心肺的相互作用产生,可通过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进行连续监测,其与容量变化的相关性优于静态血流动力学指标,但SVV是否适用于胸科手术一直存在争论。文章综述了SVV监测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时不同穿刺部位、体位变化、心血管功能和肺通气中不同通气模式、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以及手术中OLV、开放胸腔、肺复张不同时段等多种影响血容量变化准确性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从而帮助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地进行患者围手术期的容量管理。

椎旁神经阻滞辅助用药研究进展   收藏
唐蓉, 王迎斌, 刘余钱, 刘伟, 张晶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36 )     PDF( 238 )

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可在术后早期提供有效镇痛,且最近有研究表明局部麻醉药联合辅助药物的使用能够延长感觉或运动阻滞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文章总结不同局部麻醉药佐剂在TPVB中应用时的临床效果、使用剂量、作用机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助于明确辅助药物在TPVB中使用的临床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找到合理的药物配伍及使用剂量,增强TPVB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为临床麻醉镇痛提供新的参考。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研究进展   收藏
余畅, 闵苏, 吕碧霄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2 )   HTML( 148 )     PDF( 249 )

传统术前禁饮、禁食的概念可能导致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焦虑等主观不适,引起术中血压波动和术后胰岛素抵抗,增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术前2~3 h口服碳水化合物溶液(preoperative carbohydrates, POC)在不增加反流误吸和手术风险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上述不良反应,但目前尚无明确使用指南。文章拟讨论POC的发展史,临床应用现状及有效性,并重点围绕POC促进择期手术患者机体合成代谢、缓解负氮平衡,改善术后胰岛素抵抗,减少患者主观不适感等临床效益及相关潜在机制,以及特殊患者应用POC的安全性等展开论述,强调POC对手术患者的积极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中POC的合理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谵妄非药物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收藏
储海潮, 田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2 )     PDF( 211 )

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 ED)是患儿全身麻醉后常见的临床现象,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其防治策略主要依据影响因素而建立,包括麻醉药物、术前焦虑、疼痛等。基于患儿生理及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特质,与药物治疗相比,非药物干预具有舒适、安全、无药物副作用等优势。文章概括了非药物干预措施在降低患儿ED发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术前认知教育、分心干预、调节情绪及其他干预手段4个方面介绍围手术期非药物手段预防ED的临床应用。非药物手段已经成为小儿麻醉领域预防ED研究的新焦点,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及麻醉管理研究进展   收藏
刘凡凡, 周燕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2 )     PDF( 225 )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其机制主要与神经内分泌及炎症因子直接或间接干扰胰岛素作用通路有关。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术后的转归,但其对围手术期IR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文章主要阐述围手术期IR的流行病学及发生机制,并介绍了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对其的影响,对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预防围手术期IR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右美托咪定镇静催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罗猛强, 姜思琪, 邓萌, 王英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0 )   HTML( 144 )     PDF( 272 )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具有诸多优势,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麻醉、ICU中重症患者的镇静治疗,但其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文章探讨了Dex产生镇静催眠作用的分子受体靶点、参与作用的功能核团及镇静时对脑电活动、脑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阐明Dex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对揭示全身麻醉机制、提高临床麻醉安全性以及开发更为有效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脑肠轴”交互调控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收藏
李玮珏, 张玮艳, 程宝莉, 方向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1 )   HTML( 145 )     PDF( 217 )

“脑肠轴”指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通过交互作用,调控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等反应的结构。脓毒症是常见、高危的因感染引发机体异常反应所致器官功能损伤的综合征,“脑肠轴”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中枢神经‑外周器官交互作用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大脑奖赏系统、边缘系统、胆碱能神经相关核团及神经肽如何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免疫,肠上皮细胞、肠道微生物和代谢产物、肠道神经系统如何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免疫两大方面,综述“脑肠轴”交互作用对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其免疫治疗的新思路提供依据。

其他
  收藏
程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11): 0-0.  
摘要( 16 )   HTML( 93 )     PDF( 213 )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