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述评
规范日间手术麻醉管理   收藏
程智刚, 姜媛, 王云姣, 马正良, 郭曲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0-0.  
摘要( 22 )   HTML( 83 )     PDF( 191 )

/

论著
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中的应用   收藏
梅菊, 汪大彬, 王玲凯, 黄锦文, 李霞, 阎文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1-1.  
摘要( 20 )   HTML( 62 )     PDF( 135 )

目的 对比研究叠加高频喷射通气(即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iberoptic bronchoscope, FOB)气道管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无痛FOB治疗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组)和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组(S组),每组2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H组采用单纯高频喷射通气,S组采用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或高频喷射通气15 min(T1)、30 min(T2),恢复自主呼吸即刻(T3)时的心率、MAP、SpO2、pH值、PaCO2、PaO2、血糖、皮质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IL‑6浓度;记录术中因PETCO2>80 mmHg(1 mmHg=0.133 kPa)暂停手术操作的患者例数。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见低氧血症发生。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心率升高(P<0.05),T1~T3时SpO2、PaO2、IL‑6升高(P<0.05);H组T2、T3时MAP、血糖和皮质醇升高(P<0.05),T3时CRP升高(P<0.05),T1~T3时pH值降低、PaCO2升高;S组T3时MAP、血糖和皮质醇升高(P<0.05),T2时pH值降低(P<0.05)。与H组比较:S组T2时心率和MAP降低(P<0.05),T1~T3时pH值升高、PaCO2降低(P<0.05),T2、T3时血糖、皮质醇、IL‑6降低(P<0.05),T3时CRP降低(P<0.05)。各指标其余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因术中PETCO2>80 mmHg暂停操作的有3例,S组0例。 结论 在无痛FOB治疗气道管理中,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效果优于单纯高频喷射通气。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日间手术PACU观察研究   收藏
韦安琪, 宋宗斌, 朱茂恩, 程智刚, 郭曲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2-2.  
摘要( 20 )   HTML( 65 )     PDF( 128 )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下行日间手术患者在PACU的监护治疗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并经PACU苏醒的患者28 946例,根据患者入住病室分为日间手术组(A组,3 032例)和传统住院手术组(C组,25 914例)。日间手术患者以1∶1的比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方法与传统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信息及PACU时间。 结果 PSM前,与C组比较,A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但年龄更小,ASA分级更低,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拔管前观察时间及PACU时间更短,气管拔管后观察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匹配后,A组气管拔管前观察时间及PACU时间更短,气管拔管后观察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相比传统住院手术,日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气管拔管前观察时间、PACU时间更短,但气管拔管后观察时间更长。

肺超声评估拔管前肺复张对胆囊切除日间手术 患者肺部含气量的影响   收藏
王凯, 倪欣, 鲍杨, 祝义军, 谢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3-3.  
摘要( 21 )   HTML( 62 )     PDF( 135 )

目的 通过肺部超声技术评估全身麻醉拔管前肺复张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患者肺部含气量的影响。 方法 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的患者8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术毕拔管前采用潮气量递增法肺复张,对照组不进行肺复张。分别在术前1 h(T1)、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2)及术后20~30 h(T3)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超声检查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 LUS),记录两组患者肺各分区的LUS及各时点患者的SpO2,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BMI、ASA分级、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时间、T2和T3时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BMI、ASA分级、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时间、T2和T3时NRS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LUS升高(P<0.05);与T2比较,两组患者T3时LUS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US在T2、T3时降低(P<0.05),SpO2在T3时增加(P<0.05)。与同侧上前区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两上、下后区LUS增高(P<0.05);对照组左上侧区、左下侧区、右下侧区在T2时增高,右下前区在T3时增高(P<0.05)。观察组左上侧区、左下侧区、左上后区、左下后区、右下侧区、右上后区、右下后区LUS在T2时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右上侧区、右上后区在T3时较对照组较低(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肺含气量减少,且至少持续至术后1 d;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潮气量递增法的肺复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症状,并在术后维持较好的氧合。肺部超声能较好地评估肺含气量减少的情况。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与阿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 TCI在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镇静效果比较   收藏
陈淼, 尚学栋, 董刚, 王勇, 韩雪萍, 杨建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4-4.  
摘要( 20 )   HTML( 64 )     PDF( 159 )

目的 探讨低剂量艾司氯胺酮与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用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患者的镇静效果。 方法 择期行HCC RFA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E组,39例)和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TCI 1%丙泊酚进行镇静,当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ffect concentration, Ce)达到1.5 mg/L,E组患者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5 mg/kg,A组患者静脉注射阿芬太尼2.0 μg/kg。给予艾司氯胺酮或阿芬太尼2 min后,使用改良警觉/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MOA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镇静水平,目标镇静水平为MOAA/S评分=2分。若MOAA/S评分>2分,上调丙泊酚靶控血浆药物浓度(targeted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Cpt)至2.5 mg/L,若术中出现MOAA/S评分<1分或气道梗阻等不良事件,立即停止TCI。当目标丙泊酚Ce达到2.5 mg/L时,重新评估此时的MOAA/S评分,若MOAA/S≤1分,则以每3 min 0.5 mg/L的速率下调Cpt,直至MOAA/S评分=2分,若MOAA/S评分>2分,则以每3 min 0.5 mg/L的速率上调Cpt。丙泊酚Cpt每增加0.5 mg/L,E组追加艾司氯胺酮0.05 mg/kg,A组追加阿芬太尼1.0 μg/kg。艾司氯胺酮和阿芬太尼的最大使用剂量分别为0.5 mg/kg和7.5 μg/kg。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E组艾司氯胺酮使用剂量和A组阿芬太尼使用剂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患者及医师满意度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入PACU苏醒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时的麻醉后恢复改良(Modified Aldrete Score, Aldrete)评分及T1、T2、T3、出院后1 d(T4)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及需要气道干预例数、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及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干预例数,记录两组患者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E组丙泊酚总用量低于A组(P<0.05)。E组艾司氯胺酮使用剂量为0.25(0.20,0.32) mg/kg,A组阿芬太尼使用剂量为5.5(4.5,6.8) μg/kg。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患者及医师满意度评分,T1、T2、T3时的Aldrete评分,T1、T2、T3、T4时的VAS疼痛评分,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及需气道干预例数,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及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干预例数,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可减少HCC RFA患者围手术期丙泊酚总用量,与阿芬太尼相比不影响患者的恢复时间,不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瑞马唑仑联合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 检查的半数有效量和95%有效量   收藏
马红, 陈瑾, 刘美玉, 张转, 张建友, 孙建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5-5.  
摘要( 20 )   HTML( 71 )     PDF( 130 )

目的 观察瑞马唑仑复合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和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31例,年龄65~86岁,体重45~87 kg,ASA分级Ⅰ~Ⅲ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静脉给予20 μg/kg地佐辛,10 min 后给予瑞马唑仑,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立即行胃镜检查,观察受试患者对胃镜检查的反应情况。设定瑞马唑仑0.20 mg/kg为初始剂量,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瑞马唑仑的剂量。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瑞马唑仑ED50、ED95及其95%CI。 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患者使用瑞马唑仑后出现一过性MAP、心率和SpO2的降低。复合地佐辛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ED50为0.184(0.062~0.275) mg/kg、ED95为0.354(0.268~1.677) mg/kg。 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ED50为0.184 mg/kg、ED95为0.354 mg/kg。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 临床应用   收藏
朱越, 王倩, 杨天爽, 王茂华, 张建友, 孙建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6-6.  
摘要( 21 )   HTML( 65 )     PDF( 134 )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使用剂量。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单盲对照研究。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A组(0.2 mg/kg瑞马唑仑复合0.25 μg/kg瑞芬太尼,100例)、B组(0.3 mg/kg瑞马唑仑复合0.25 μg/kg瑞芬太尼,100例)、C组(0.4 mg/kg瑞马唑仑复合0.25 μg/kg瑞芬太尼,100例)、D组(0.2 mg/kg瑞马唑仑复合0.50 μg/kg瑞芬太尼,100例)、E组(0.3 mg/kg瑞马唑仑复合0.50 μg/kg瑞芬太尼,100例)、F组(0.4 mg/kg瑞马唑仑复合0.50 μg/kg瑞芬太尼,100例)、R组(2 mg/kg丙泊酚,99例)。记录7组患者入室后(T0)、给药结束后1 min(T1)、胃镜操作时第1分钟(T2)、胃镜操作时第3分钟(T3)、胃镜操作时第5分钟(T4)、离院时(T5)的心率、MAP,记录7组患者胃镜检查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并发症(呼吸抑制、低氧血症、低血压、呛咳、呃逆、体动等)发生情况、镇静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操作者满意度评分。记录瑞芬太尼0.25 μg/kg的3组、瑞芬太尼0.50 μg/kg的3组、瑞马唑仑0.2 mg/kg的2组、瑞马唑仑0.3 mg/kg的2组、瑞马唑仑0.4 mg/kg的2组呃逆的发生率,分析两种药物剂量与呃逆的相关性。 结果 A、B、C、D、E、F组的镇静成功率高于R组(P<0.05)。当瑞芬太尼剂量恒定时、增加瑞马唑仑的剂量,或者当瑞马唑仑剂量恒定时、增加瑞芬太尼的剂量,镇静成功率都随之增加(P<0.05),胃镜检查过程中心率和MAP波动减小、呛咳及体动发生率降低、患者及操作者满意度评分增高(P<0.05);但同时,呼吸抑制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心率和MAP下降幅度增大、患者苏醒时间与离院时间也逐渐延长(P<0.05)。瑞马唑仑剂量与呃逆的发生间呈弱正相关(0.25 μg/kg,r=0.180,P<0.05;0.50 μg/kg,r=0.272,P<0.05),瑞芬太尼剂量与呃逆的发生间呈负相关(0.2 mg/kg,r=−0.400,P<0.05;0.30 mg/kg,r=−0.386,P<0.05;0.40 mg/kg,r=−0.303,P<0.05)。 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痛检查,0.3 mg/kg瑞马唑仑复合0.25 μg/kg瑞芬太尼剂量更为合适。

Baska喉罩与Advance喉罩在乳腺日间手术患者 气道管理的应用比较   收藏
甘丽, 董长生, 杨金凤, 肖棋予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7-7.  
摘要( 20 )   HTML( 57 )     PDF( 112 )

目的 比较新一代Baska喉罩(Baska laryngeal mask airway, BLMA)与Advance喉罩(Advance laryngeal mask airway, ALMA)在乳腺日间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行乳腺日间手术的患者68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vance 喉罩组(A组)和Baska喉罩组(B组),每组34例。观察两组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成功率、置入次数、气道密封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喉罩置入并发症及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喉罩第1次置入时间及术中喉罩漏气率较低,喉罩置入即刻及置入30 min气道密封压较高(P<0.05)。B组喉罩第2次置入成功率高于A组(P<0.05),A组有两例患者改为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各时点SBP、DBP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吞咽痛(轻)、罩体带血、反流发生率较A组低(P<0.05),两组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ALMA相比,BLMA置入容易、气道密封压更高、反流更少,对口咽部损伤更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日间手术气道管理。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 麻醉的临床应用   收藏
陈玢, 马正良, 刘涛, 王菲, 刘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8-8.  
摘要( 20 )   HTML( 63 )     PDF( 156 )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气管镜插入声门时(T2)、检查过程中(T3)的SBP、DBP、心率、SpO2、苏醒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T0时SBP、DBP、心率、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3时SBP、DBP、心率均高于对照组,T2时SBP、DB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及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术中循环呼吸平稳、术后苏醒快、可控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局部脑氧饱和度用于评估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 意识恢复的研究   收藏
田影, 程智刚, 黄长盛, 王云姣, 郭曲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9-9.  
摘要( 20 )   HTML( 63 )     PDF( 121 )

目的 检验脑氧饱和度对于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恢复的评估效能。 方法 选择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应用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变化。记录患者不同时点(基线值、第1次反应前、第1次反应时、意识恢复时)的MAP、心率、PETCO2、SpO2及左右两侧rSO2(rSO2‑L、rSO2‑R),计算并比较ΔrSO2‑L、ΔrSO2‑R、ΔMAP、ΔHR(ΔrSO2‑L、ΔrSO2‑R、ΔMAP、ΔHR为该时点rSO2‑L、rSO2‑R、MAP、心率与基线值的差值)对应意识变化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 Pk)。 结果 110例患者中,与基线值比较,第1次反应时患者rSO2‑L、rSO2‑R、心率、MAP升高(P<0.05)。ΔrSO2‑L、ΔrSO2‑R、ΔHR和ΔMAP评估刺激无反应‑第1次反应的Pk值分别为0.973、0.949、0.844和0.667。110例患者中,有94例在第1次反应时即表现出意识恢复,而16例患者意识恢复延迟。与第1次反应时比较,16例意识恢复延迟患者意识恢复时rSO2‑L、rSO2‑R升高(P<0.05)。ΔrSO2‑L和ΔrSO2‑R评估第1次反应‑意识恢复的Pk值分别为0.729、0.718。 结论 rSO2监测可有效评估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水平的变化。

单次静脉注射阿芬太尼或芬太尼辅助丙泊酚TCI 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王苗苗, 毛立科, 韩雪敏, 鲁显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10-10.  
摘要( 19 )   HTML( 60 )     PDF( 126 )

目的 评估阿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住院患者106例,通过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将患者分为阿芬太尼组(AP组,52例)和芬太尼组(FP组,54例)。AP组和FP组患者分别缓慢静脉注射阿芬太尼5 μg/kg或芬太尼0.5 μg/kg,继之予以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BIS值设定55)。检查退镜至直肠时即停止丙泊酚TCI。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检查前30 min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和信息需求评分(Amsterdam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Information Scale, APAIS)、检查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有无低血压、呼吸暂停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并记录检查前、离院时、出院后1 d和出院后3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出院时患者腹痛情况,李克特量表评估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检查前30 min APAIS、丙泊酚用量、检查时间、NRS疼痛评分、医师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较FP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离院时MoCA评分较检查前降低(P<0.05),AP组MoCA评分高于FP组(P<0.05);其他时点两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FP组(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次静脉注射阿芬太尼较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TCI更有优势,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麻醉后恢复质量更好。

全身麻醉ERCP术中胆心反射相关危险因素的 临床分析   收藏
崔波, 宋丹丹, 刁玉刚, 张铁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11-11.  
摘要( 19 )   HTML( 63 )     PDF( 120 )

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中胆心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1 358例,根据是否发生胆心反射,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 242例患者分为发生胆心反射组(181例)和未发生胆心反射组(1 061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机、气管插管、冠心病、心律失常、术前应用阿托品、术中应用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过敏史、ERCP史、手术时间分级、ASA分级、内镜医师分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进一步纳入多重共线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取石时、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及其他时段胆心反射发生率。 结果 1 242例患者中181例(14.6%)发生胆心反射,其中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和取石时胆心反射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和其他时段。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冠心病、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之间无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是发生胆心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急诊手术、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是发生胆心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阿托品、术中应用654‑2能有效减少胆心反射的发生,且胆心反射高发时点为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和取石时。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中的应用   收藏
高建新, 周秦, 彭丹, 段柏情, 李利平, 付楚杰, 余可, 缪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12-12.  
摘要( 19 )   HTML( 58 )     PDF( 98 )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应用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AWE)患者高强度聚集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行HIFU刀治疗的AWE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咪达唑仑+芬太尼静脉镇痛组(MF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组(TAPB组),每组40例。MF组在常规监测下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咪达唑仑30 μg/kg,1 h后手术未完成者追加芬太尼1 μg/kg、咪达唑仑10 μg/kg。TAPB组在HIFU治疗前0.25%罗哌卡因(20 ml)行双侧TAPB。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前(T1)、治疗前(T2)、治疗后10 min(T3)、治疗后30 min(T4)、治疗后1 h(T5)、治疗后2 h(T6)的MAP、心率、Sp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frequency, RR),记录两组患者T3、T4、T5、T6时的麻醉后恢复改良(Modified Aldrete Score, Aldrete)评分,记录两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围手术期VAS疼痛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次数,并于患者出院后1 d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结果 T3时MF组心率、MAP、RR高于TAPB组(P<0.05),T4时MF组MAP高于TAPB组(P<0.05)。T3、T4、T5时MF组意识评分低于TAPB组(P<0.05)。TAPB组患者术后PONV次数及VAS疼痛评分低于MF组(P<0.05),PACU停留时间短于MF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MF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AWE HIFU刀治疗中应用TAPB镇痛的患者满意度更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优。

病例析评
内镜下食管肿瘤切除术中并发纵隔胸膜瘘1例   收藏
李璐, 郭海明, 周俊飞, 吕蕴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1-1.  
摘要( 19 )   HTML( 62 )     PDF( 119 )

纵隔胸膜瘘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推广,食管肿瘤切除术中并发纵隔胸膜瘘的可能大大增加,及时发现液气胸、早期引流及抗感染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报道食管肿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肿瘤切除术中发生穿孔引发食管纵隔胸膜瘘1例,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麻醉管理和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1例   收藏
史成梅, 宋亚男, 邓莹, 王雪冬, 李民, 郭向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2-2.  
摘要( 19 )   HTML( 66 )     PDF( 157 )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而老年患者通常伴发多种合并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围手术期应全面关注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前准备、麻醉镇痛方案及术后康复计划,以优化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改善患者预后。文章报道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以期为优化此类患者的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综述
围手术期吸入高浓度氧的争议与思考   收藏
朱莹, 陈小萍,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1-1.  
摘要( 22 )   HTML( 72 )     PDF( 180 )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特别是在气管插管和拔管之前,使用较高的FiO2是一种常见做法。近年来,对围手术期是否应该使用高浓度氧的争议越来越大。文章综述了高浓度氧在围手术期使用的利弊,围绕围手术期使用高浓度氧的不利影响,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引起的氧化应激增加、导致组织氧合受损的高氧性血管收缩和吸收性肺不张等,分别从高氧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研究数据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也探讨了使用高浓度氧的益处,包括减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与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发生,增加术中紧急情况下的缺氧耐受时间。

围手术期吸入氧浓度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谢雨轩, 陈东旭, 曾获麟, 罗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2-2.  
摘要( 20 )   HTML( 69 )     PDF( 177 )

围手术期FiO2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息息相关,当前研究结论之间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就高浓度吸氧和低浓度吸氧对患者术后SSI、PPCs的影响进行综述,介绍近年来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理念广为接受的时期,须进一步研究明确围手术期FiO2在肺保护中的作用,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肌松药在日间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陈旦, 程智刚, 郭曲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3-3.  
摘要( 21 )   HTML( 69 )     PDF( 138 )

日间手术涉及的手术种类越来越多,肌松药是日间手术麻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药效个体差异大且可能导致残余肌松,严重危害日间手术患者的健康。文章综述了临床常用和有应用前景的肌松药、肌松拮抗剂,讨论了不同日间手术对肌松的需求和肌松监测技术,以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肌松管理。

右美托咪定用于丙泊酚麻醉下改良电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婷仙, 吕洁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4-4.  
摘要( 19 )   HTML( 62 )     PDF( 103 )

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精神疾病的有效物理方法。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是一种亲脂性的α羟甲基衍生物,具有镇静、止痛和阻滞交感神经的作用,易于唤醒,利于稳定循环,近年来Dex也开始用于MECT的麻醉。文章就Dex用于常规丙泊酚麻醉下MECT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描述MECT手术的麻醉特点以及Dex用于MECT手术麻醉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

全身麻醉下喉罩通气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收藏
谭潮, 吴浩, 王嘉华, 田顺平, 周炜, 张转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5-5.  
摘要( 17 )   HTML( 67 )     PDF( 188 )

喉罩是一种声门上气道管理工具,因其操作方便、应激反应小,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但如使用不当,也可带来一定并发症。文章综述喉罩使用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探讨安全、合理的喉罩使用方案,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麻醉质量。

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镇静相关不良事件研究进展   收藏
商泽凯, 刘昕,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6-6.  
摘要( 18 )   HTML( 68 )     PDF( 201 )

消化内镜诊疗是消化道疾病检查的首选,其中无痛消化内镜诊疗越来越为人群所了解和接受。有研究表明,镇静相关不良事件(sedation related adverse events, SRAEs)是无痛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多表现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或SpO2下降。尽管麻醉门诊已对申请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进行了初步评估,但围手术期SRAEs仍时有发生,若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妥善处理,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及内镜医师操作产生不良影响。文章描述了SRAEs的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机制、常见的不良事件等内容。SRAEs还可能对无痛消化内镜诊疗后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有一定影响。现对无痛胃肠镜检查中SRAE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SRAEs的早期识别、诊断与处理提供指导与帮助。

超声引导下躯干神经阻滞在腹部手术后镇痛的 研究进展   收藏
陈鲁宁, 李冰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7-7.  
摘要( 17 )   HTML( 62 )     PDF( 139 )

躯干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特定肌肉之间的平面内,浸润相应神经,在腹部手术后起到镇痛效果。超声引导下的躯干神经阻滞在腹部手术后镇痛运用广泛。文章综述了各类超声引导下躯干神经阻滞的解剖结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讨论了各类神经阻滞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潜在原因和机制;此外,还综述了目前临床试验研究中不同躯干神经阻滞之间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的差异以及各类阻滞方案的优缺点。未来尚需进一步研究其确切的机制以及临床效果。

阿片类药物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收藏
刘佳运, 王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8-8.  
摘要( 16 )   HTML( 64 )     PDF( 155 )

阿片类药物作为传统镇痛药已成为麻醉和镇痛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许多临床证据表明,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 OIH)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OIH发生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逐渐更新,但临床上对OIH的诊断与防治仍是一大难题,因此文章从OIH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防治措施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阿片类药物提供新思路。

γ神经振荡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研究进展   收藏
黄爱玲, 朱泓瑞, 关傲, 阿丽米热·麦麦提, 美依尔·阿斯哈尔, 美合日班·图尔迪麦麦提, 次珍, 邓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12): 9-9.  
摘要( 14 )   HTML( 66 )     PDF( 143 )

神经振荡是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产生的节律性波动,其出现与不同类型细胞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相关。γ神经振荡是其中一种形式。目前研究认为,其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学习记忆的产生及情绪调节相关。因此,文章就γ神经振荡的产生机制、诱发γ神经振荡的实验方法、γ神经振荡参与情绪及学习记忆功能调节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γ神经振荡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