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右美托咪定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收藏
王殊秀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6 )   HTML( 75 )     PDF( 160 )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TCeMEPs)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60例,Cobb角60°~100°,ASA分级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开始即微量泵注Dex负荷量1 μg·kg−1·h−1,持续10 min后减至0.4 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前2 h停止;C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0)、Dex负荷剂量结束时(T1)、Dex泵注30 min时(T2)、Dex泵注60 min时(T3)、Dex泵注90 min时(T4)的MAP、心率、SpO2,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术中SEPs、TCeMEPs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出血量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延长,Ramsay镇静评分提高(P<0.05)。两组患者T0时点MA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T1、T2、T3和T4时点MAP、心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SEPs和TCeMEPs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用于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时对SEPs和TCeMEPs无影响,可降低MAP减少术中出血利于术者操作,还可减慢心率维持循环稳定,同时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

Sturge‑Weber综合征所致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收藏
李沐寒, 曾敏, 董佳, 彭宇明,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1 )   HTML( 63 )     PDF( 101 )

目的 总结接受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的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 SWS)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 方法 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全麻下行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的SWS患儿的医疗记录。收集并分析人口统计学、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信息。 结果 8例SWS患儿因难治性癫痫在全麻下行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其中7例(87.5%)患儿颜面部存在葡萄酒色斑,4例(50.0%)患儿合并青光眼,未发现有患儿合并气道血管瘤造成困难气道。手术出血均在200 ml以上,所有患儿术中均输注异体红细胞,中位输注量260(146.3~357.5) ml。因术中出血较多,有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压,较严重的1例患儿同时伴有低血氧饱和度现象。患儿围手术期均未应用使眼内压增高的药物。术后8例患儿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颅内感染发生率较高(7/8,87.5%)。术后远期随访患儿癫痫症状控制Engel分级:Ⅰ级7例、Ⅱ级1例,术后均未见永久性功能障碍。 结论 SWS所致难治性癫痫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中出血量较大,严密的术中监测和积极的围手术期管理对于维持循环稳定十分重要。患儿有很大比例合并青光眼,围手术期应谨慎应用使眼内压升高的药物。基于以往研究,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气道是否合并血管瘤,做好困难气道准备也是十分必要的。

原位异体肝移植术后新发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收藏
段怡, 王晓宇, 孟园园, 崔蕾, 陈烨, 高志峰, 张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5 )     PDF( 110 )

目的 探索术前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正常的成年人肝移植术后新发慢性肾脏病(new‑onse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OCKD)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为NOCKD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早期预测模型。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原位异体肝移植的成年受体,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采集受体围手术期数据。对病例进行纳排筛选和分组后,先后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移植后1年内NOCKD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评估NOCKD受体和非NOCKD受体的生存时间。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4例受体,28例(17.1%)出现了肝移植后NOCKD。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术前糖尿病史[比值比(odds ratio, OR)=3.477,95%CI(1.163,10.394)]、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OR=1.119,95%CI(1.038,1.208)]、术后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OR=11.329,95%CI(1.855,69.171)]是移植后1年NOCKD的独立危险因素。NOCKD受体的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NOCKD受体(89.3%比98.5%,χ2=6.004,P=0.014)。 结论 受体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较高的MELD评分和术后行CRRT是原位异体肝移植术后NO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制定个体化临床决策和预测受体术后1年病死率提供参考。

UIFB联合羟考酮PCIA在髋部骨折手术加速康复中的效果评价   收藏
华豪, 刘祯庆, 张斌, 孙大鹏, 张邓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1 )   HTML( 65 )     PDF( 112 )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ultrasound‑guided iliac fascia block, UIFB)联合羟考酮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A组(Ⅰ组)、UIFB组(Ⅱ组)、UIFB联合PCIA组(Ⅲ组),每组25例。Ⅰ组患者常规施行蛛网膜下腔阻滞,Ⅱ组、Ⅲ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前先行患侧UIFB;术后Ⅰ组、Ⅲ组患者连接PCIA泵,配方均为羟考酮50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自控镇痛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5 min。记录3组患者术后6、12、24、36、48 h VAS疼痛评分,术后24、48 h患侧髋关节的外展度和屈曲度,术后48 h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3组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的比例及住院天数,记录Ⅰ组和Ⅲ组患者术后48 h羟考酮总用量及PCIA有效按压次数。 结果 术后6、12、24、36 h Ⅱ组、Ⅲ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Ⅱ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48 h羟考酮总用量低于Ⅰ组,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少于Ⅰ组(P<0.05);术后24、48 hⅡ组、Ⅲ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屈曲度、外展度大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患侧髋关节屈曲度、外展度大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Ⅱ组、Ⅲ组对镇痛效果满意的患者比例高于Ⅰ组(P<0.05),Ⅲ组对镇痛效果满意的患者比例高于Ⅱ组(P<0.05)。 结论 与传统的PCIA方式或单纯UIFB相比,UIFB联合羟考酮PCIA在骨科髋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增加患者患侧髋关节最大外展度和屈曲度,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相关不良反应,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基于脑组织转录组整合分析探索大鼠氯胺酮的麻醉机制   收藏
李文龙, 李春竹, 严佳, 王皓, 马晓凡, 姜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3 )     PDF( 109 )

目的 通过观察氯胺酮麻醉对大鼠大脑皮质转录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麻醉机制。 方法 选择5~6周龄雄性SD大鼠6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氯胺酮组(KET组)和对照组(Ctrl组),每组3只。分别腹腔注射麻醉剂量氯胺酮(5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后30 min,提取大脑皮质进行mRNA测序(mRNA sequencing, 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进行验证,并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相关功能变化。 结果 在确定样本质量合格后,高通量测序检测出氯胺酮麻醉后大鼠皮质中70种基因显著上调,83种基因显著下调。通过GO、KEGG和PPI分析发现,氯胺酮麻醉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通路主要有5‑羟色胺能突触、核糖体和光传导3种,分别对应5‑羟色胺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视觉系统。 结论 氯胺酮麻醉后大鼠大脑皮质中mRNA表达显著改变。相关的功能变化分析提示,5‑羟色胺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视觉系统可能参与了氯胺酮的麻醉调控。 结论:氯胺酮麻醉后大鼠大脑皮层中mRNA表达显著改变。相关的功能变化分析提示,5-羟色胺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视觉系统可能参与了氯胺酮的麻醉调控。

不同麻醉方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收藏
张美峰, 武淑芳, 苗清华, 宁新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79 )     PDF( 132 )

目的 探讨4种不同麻醉方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N组)、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联合全身麻醉组(T组)、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lock, EB)联合全身麻醉组(S组)及TAP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复合全身麻醉组(TD组)。N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与维持,T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S组于L2‑L3行EB,TD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麻醉维持过程中静脉输注Dex 0.3 μg·kg−1·h−1至术毕前30 min。记录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丙泊酚、瑞芬太尼、血管活性药物等术中用药情况。于术前1 d(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5 d(T3)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记录患者苏醒期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最高VAS疼痛评分及咳嗽、寒战、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4组的NK细胞水平降低(P<0.05),CD3+、CD4+水平及CD4+/CD8+降低(P<0.05);T2时4组的NK细胞水平降低(P<0.05),CD3+、CD4+水平及N组、T组的CD4+/CD8+降低(P<0.05)。与T组比较,T1、T2时N组的NK细胞水平降低(P<0.05),CD3+、CD4+水平及CD4+/CD8+降低(P<0.05);而S组和TD组的NK细胞水平升高(P<0.05),CD3+、CD4+水平及CD4+/CD8+升高(P<0.05)。与N组比较,T1、T2时S组和TD组的NK细胞水平升高(P<0.05),CD3+、CD4+水平及CD4+/CD8+升高(P<0.05)。与N组、T组比较,S组、TD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S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高于N组、T组、TD组(P<0.05)。与N组比较,T组、S组和TD组最高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TD组和S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TD组咳嗽、躁动、寒战的发生率降低且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T组比较,TD组和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TD组咳嗽、躁动、寒战的发生率降低且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S组比较,TD组咳嗽、躁动、寒战的发生率降低(P<0.05),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全凭静脉麻醉、TAPB联合全身麻醉、EB联合全身麻醉,TAPB联合Dex复合全身麻醉可维持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及苏醒期质量。

红景天苷对睡眠剥夺老龄小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   收藏
张成成, 王志萍, 李静静, 谈诚, 张慧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2 )     PDF( 145 )

目的 评估红景天苷对睡眠剥夺老龄小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影响。 方法 清洁级健康C57BL/6小鼠48只,18月龄,体重30~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D组)和睡眠剥夺+红景天苷组(S组)。D组和S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小鼠睡眠剥夺模型,S组于睡眠剥夺期间每日腹腔注射红景天苷50 mg/kg,连续3 d。随后3组均行脾切除手术。术后1、3 d分别取8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 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和S组术后1、3 d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D组比较,S组术后1、3 d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 结论 红景天苷可减轻睡眠剥夺老龄小鼠PND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症反应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序贯HFNC与NPPV的疗效比较   收藏
杨小雪, 卓越, 丁伟超, 许铁, 叶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3 )     PDF( 104 )

目的 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 PIC‑W)为切换点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与序贯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0例,满足PIC‑W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和NPPV组(每组35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HFNC和NPPV序贯通气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1 h和治疗后2、24、72 h动脉血气指标,包括PaCO2、PaO2、pH值、乳酸(lactic acid, Lac)及氧合指数;记录舒适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与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2 h PaO2、氧合指数均高于拔管前1 h(P<0.001),治疗后72 h PaCO2均低于拔管前1 h(P<0.001)。HFNC组治疗后2、24、72 h舒适度评分均高于NPPV组(P<0.05)。HFNC组鼻唇干燥、腹胀、鼻面部压疮发生率均低于NPPV组(P<0.05);两组患者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以PIC‑W为序贯通气切换点分别使用HFNC与NPPV,HFNC和NPPV均能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氧合指数,但HFNC能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对于不能耐受NPPV治疗的拔管后AECOPD患者,HFNC可作为序贯替代治疗方式。

静脉注射氯胺酮预防儿童苏醒期躁动的系统评价   收藏
亚力·亚森, 于晓东, 王佳玲, 李孟, 房志远, 叶建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2 )   HTML( 63 )     PDF( 132 )

目的 评估静脉注射氯胺酮预防儿童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查找建库至2020年3月静脉注射氯胺酮用于儿童EA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中研究对象为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检查的儿童,性别不限,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无异常;文献中有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儿童于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氯胺酮,对照组儿童使用安慰剂对照或空白对照。检索后进行文献筛查、基本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结局指标包括EA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低氧饱和度发生率、PACU停留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19篇,共1 5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氯胺酮组儿童EA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0.38,95%CI(0.31,0.45),P<0.001],两组儿童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 ratio, OR)=1.19,95%CI(0.81,1.75),P=0.380],两组儿童低氧饱和度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95%CI(0.38,1.67),P=0.540],两组儿童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1.44,95%CI(−0.52,3.40),P=0.150],氯胺酮组儿童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D=−2.13,95%CI(−3.34,−0.91),P<0.001]。基于EA发生率的漏斗图提示发表偏倚较小。 结论 静脉注射氯胺酮能够降低儿童EA的发生率,不增加PONV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但对术后疼痛和PACU停留时间的影响尚待评估。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空间记忆损伤及其海马转录组学特征   收藏
邹李静, 丁豪, 郁丽娜, 严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1 )   HTML( 62 )     PDF( 147 )

目的 探究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是否出现空间记忆障碍并研究其海马转录组学变化。 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CCI)组(CCI组),每组12只。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术后28 d采用Von Frey纤维丝实验检测小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在术后7、28 d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运动能力和焦虑状况,通过空间位置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记忆;于术后28 d取新鲜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检测两组小鼠基因表达差异并分析测序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验证纤调蛋白(fibromodulin, FMOD)、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 Bmp7)、前列腺素D2合成酶(prostaglandin D2 synthase, PTGDS)、醛脱氢酶1家族成员A2(aldehyde dehydrogenase 1 family member A2, Aldh1a2)四组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Sham组比较,CCI组小鼠造模侧后足PWMT在术后7 d(t=6.01,P<0.001)、术后28 d(t=4.49,P<0.001)明显降低。术后7、28 d两组小鼠运动能力和焦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距离:术后7 d t=0.25,P=0.962,术后28 d t=0.32,P=0.939。旷场中心区域活动时间:术后7 d t=1.16,P=0.439,术后28 d t=0.34,P=0.931)。术后7 d两组小鼠空间记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P=0.101),而在术后28 d CCI组小鼠空间记忆较Sham组明显降低(t=2.93,P=0.011)。转录组学测序发现两组小鼠海马存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RT‑qPCR检测发现:与Sham组小鼠海马组织比较,CCI组小鼠海马组织中FMOD(t=8.07,P<0.001)、Bmp7(t=4.81,P=0.003)、PTGDS(t=4.07,P=0.007)、Aldh1a2(t=7.93,P<0.001)基因表达均降低。 结论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可出现空间记忆障碍,且小鼠海马组织转录组学发生显著变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介导有氧酵解促进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纤维化的研究   收藏
胡钺, 梅舒雅, 徐侨翌, 皋源, 何征宇, 邢顺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0 )     PDF( 111 )

目的 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在机械通气促进肺组织有氧酵解并加速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将24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机械通气组(MV组)和TGF‑β1受体抑制剂+机械通气组(TGFβ‑Ri+MV组),每组6只。其中Sham组仅做麻醉后插管处理并保持自主呼吸,Vehicle组使用阴性对照溶剂灌胃5 d后进行麻醉插管处理并保持自主呼吸,MV组采用潮气量20 ml/kg、通气频率70 次/min单次机械通气2 h,TGFβ‑Ri+MV组使用TGF‑β1受体抑制剂SB525334以10 mg/kg剂量灌胃5 d后采用潮气量20 ml/kg、通气频率70 次/min单次机械通气2 h,以上各组7 d后取材。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GF‑β1含量, 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 type Ⅰ α 1 chain, COL1A1)蛋白含量,比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乳酸含量, 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 结果 与Sham组比较,MV组TGF‑β1含量(t=2.07,P=0.047)、LDHA蛋白(t=5.09,P=0.003)、乳酸含量(t=2.42,P=0.046)、COL1A1蛋白含量(t=4.327,P=0.012)升高,Masson染色显示肺组织胶原沉积增多。与MV组比较,TGFβ‑Ri+MV组LDHA蛋白(t=2.43,P=0.038)、乳酸含量(t=3.16,P=0.025)、COL1A1蛋白含量(t=5.78,P=0.004)下降,Masson染色显示肺组织胶原沉积减少。 结论 机械通气可以引起肺组织TGF‑β1生成并促进有氧酵解,从而加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纤维化进程。

综述
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机制   收藏
曹静, 王秀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1 )   HTML( 65 )     PDF( 106 )

紫杉醇作为一线化疗用药,其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认知功能损伤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结合紫杉醇的药理特性、作用特点,总结近年来紫杉醇对中枢神经元γ‑氨基丁酸B型(gamma aminobutyric acid B, GABAB)受体和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探寻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元凋亡、损伤中枢认知功能的内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莹林, 姚俊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6 )     PDF( 134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病变,是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病起病隐匿且病程持续时间长,但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已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近年来神经炎症在AD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适应性免疫在其中的具体机制,旨在为进一步探讨神经炎症在A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环状RNA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收藏
黄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1 )   HTML( 59 )     PDF( 101 )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确切。近年研究表明环状RNA在I/RI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环状RNA是一类特殊编码的RNA,由于对核酸外切酶不敏感,相比线性RNA,其表达更为稳定,且不易降解,这使环状RNA在作为新型临床诊断标记物和靶向治疗的开发应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从环状RNA的特性、功能以及其在重要组织器官(包括脑、心、肝、肺等)I/RI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环状RNA在I/RI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海人藻酸受体功能调节机制在脊髓痛觉敏化中的作用   收藏
李慧莉, 王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59 )     PDF( 92 )

海人藻酸(kainate, K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通过调节外周和中枢感觉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信号参与疼痛处理。近年研究发现,多个与KA受体功能相关的蛋白在KA受体功能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参与伤害性疼痛信号的传递。文章通过综述KA受体特点、KA受体在疼痛通路中的表达与分布以及KA受体功能调节机制,包括与之互相作用的多种蛋白,深入探讨KA受体在神经突触可塑性和痛觉敏化中的作用。

线粒体融合蛋白2对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程晓彤, 李玉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3 )     PDF( 96 )

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chondrial fusion protein, Mfn)2是一种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表面的跨膜蛋白,具有三磷酸鸟苷酶活性。Mfn2是维持线粒体融合/裂变动力学的关键分子,也是调节线粒体形态、供能、细胞增殖与死亡的主要蛋白。文章综述Mfn2表达异常通过影响线粒体融合/裂变动力学在神经元发育、 神经功能损伤及神经毒性反应中的作用,以及线粒体融合/裂变异常在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神经毒性反应及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相关性,为其在麻醉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

铁死亡调节机制及其与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的关系   收藏
李文静, 季雨薇, 安立新, 薛富善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1 )     PDF( 132 )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途径,主要调节机制有谷氨酸代谢、铁代谢和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等。全身麻醉药引起发育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无定论。文章综述铁死亡相关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及其与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的关系,期望为靶向铁死亡预防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

脑血运重建术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收藏
雷田田, 张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62 )     PDF( 134 )

脑血运重建术可用来增加或替代有脑缺血危险患者的脑血流量,如烟雾病、脑血管闭塞性疾病、颅底肿瘤和复杂动脉瘤等。文章分别从麻醉管理、术后管理、并发症的预防三方面来分析总结脑血运重建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术中管理重点在于维持稳定的脑血流量和正常的颅内压,从而优化脑氧供需平衡,术后管理则应严格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疼痛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脑血运重建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仍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

疼痛与老年衰弱相关研究进展   收藏
张莹莹,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1 )   HTML( 66 )     PDF( 187 )

衰弱是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多系统生理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于应激事件的反应能力下降。研究表明,除年龄外,衰弱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疼痛与衰弱发生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简介了目前最常用的衰弱评估工具,并综述了疼痛与老年衰弱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可能机制,探讨二者之间相关性的临床意义。

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   收藏
高锐针, 占乐云, 周密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0 )   HTML( 72 )     PDF( 179 )

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TLIP)阻滞是通过阻滞脊神经后支为腰背部疼痛进行镇痛的一项新技术。文章描述了TLIP阻滞的相关解剖结构,两种不同入路的操作方法及比较,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相关并发症以及与其他镇痛方法的比较情况。TLIP阻滞操作简便、阻滞范围广、禁忌证与并发症相对较少,为腰椎手术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TLIP阻滞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其在临床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术前睡眠障碍在老年术后谵妄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收藏
周蓉, 刘玥,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2 )   HTML( 78 )     PDF( 192 )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指术后短暂、可逆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可引起术后并发症增加、预后不良等,老年患者为其高危人群之一。近年相关研究显示,术前睡眠障碍为老年患者POD的危险因素之一。文章归纳总结近年术前睡眠障碍与老年患者POD关系的研究,描述了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及POD的流行病学、术前睡眠障碍引起老年患者POD的可能机制、改善术前睡眠质量以预防POD的措施。老年患者术前睡眠障碍和POD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长链非编码RNA在七氟醚诱导的神经毒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孙婧, 马小山, 王心童, 侯霖, 宋雪松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1): 0-0.  
摘要( 3 )   HTML( 66 )     PDF( 99 )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基因表达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表明七氟醚暴露可能导致发育期神经毒性和随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及远期行为的异常,这可能与多种机制促进神经元凋亡和抑制神经发生有关,其中lncRNA在上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lncRNA的分类、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简要介绍其在七氟醚诱导的神经毒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lncRNA有可能作为神经系统毒性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探讨七氟醚对神经系统的可能损伤及潜在机制可为临床麻醉药物毒性防治提供新思路。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