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专家共识  述评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专家共识
继承先辈传统,充分发挥麻醉科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主力军作用   收藏
于布为, 麻醉编辑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0-0.  
摘要( 4 )   HTML( 82 )     PDF( 93 )

文章立足于当下,面向未来,通过回顾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阐述了麻醉学科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技术力量和水平,分析了学科发展的历史契机,坚定了麻醉科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主力军作用。指出麻醉学科建设在未来麻醉学科内涵拓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就麻醉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给出了建议。

述评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麻醉学科建设的PEST‑SWOT分析与策略建议   收藏
刘玥,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0-0.  
摘要( 6 )   HTML( 59 )     PDF( 98 )

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学科是体现医疗机构综合能力的重要临床专科,在促进现代化医院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该研究通过建立PEST‑SWOT分析矩阵,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四个维度分析我国麻醉学科所处的宏观环境,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麻醉学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论著
细胞自噬在七氟醚致老年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   收藏
王硕, 熊万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1-1.  
摘要( 4 )   HTML( 59 )     PDF( 89 )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在七氟醚致老年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18月龄BL/C57小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只):七氟醚组和对照组。七氟醚组吸入47.5%空气+2.5%七氟醚+50%氧气3 h,对照组吸入50%空气+50%氧气3 h。建模后24 h进行新物体识别实验,随后断头取海马组织,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关联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C)3Ⅱ/LC3Ⅰ、Becline‑1、p62蛋白]水平。另取18月龄BL/C57小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七氟醚+3‑甲基腺嘌呤组(M组,吸入麻醉前2 h经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七氟醚+雷帕霉素组(R组,吸入麻醉前24 h和2 h经腹腔注射雷帕霉素)、七氟醚+生理盐水组(N组,吸入麻醉前2 h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μl)。经腹腔注药及七氟醚处理后,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e‑1、p62蛋白)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小鼠新物体识别率和辨别系数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P<0.05),LC3Ⅱ/LC3Ⅰ、Becline‑1水平升高(P<0.05),p62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N组比较:M组LC3Ⅱ/LC3Ⅰ、Becline‑1水平降低(P<0.05)、p62蛋白水平升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P<0.05);R组LC3Ⅱ/LC3Ⅰ、Becline‑1水平升高(P<0.05),p62蛋白水平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降低(P<0.05)。 结论 老年小鼠经七氟醚吸入麻醉后对新物体的识别率和辨别系数均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同时存在细胞自噬的激活,并负反馈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机制。

丹酚酸B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收藏
陈学英, 纪文焘, 张笑婷, 王贤冬, 薄禄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2-2.  
摘要( 3 )   HTML( 52 )     PDF( 98 )

目的 探究丹酚酸B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LPS组、LPS+丹酚酸B组(LPS+SAB组)。予LPS组和LPS+SAB组小鼠气管内注射10 mg/kg LPS,Sham组气管内注射等体积PBS;经过上述处理,LPS+SAB组即刻经尾静脉注射50 mg/kg丹酚酸B,Sham组和LPS组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PBS。12 h后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使用BC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总蛋白浓度,ELISA法检测BALF中TNF‑α、IL‑6和IL‑1β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中p38、c‑Jun氨基端激酶(c‑Jun‑N‑terminal kinase, JN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p65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使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试剂盒分别检测肺组织中MDA和SOD含量。 结果 与Sham组比较:LPS组和LPS+SAB组小鼠肺损伤评分,BALF中总蛋白浓度及TNF‑α、IL‑6、IL‑1β浓度,肺组织中p‑p38/p38、p‑JNK/JNK、p‑ERK/ERK、p‑p65/p65,肺组织中MDA含量均升高(P<0.05);LPS组和LPS+SAB组肺组织中SOD含量降低(P<0.05)。LPS+SAB组小鼠肺损伤评分,BALF中总蛋白浓度及TNF‑α、IL‑6、IL‑1β浓度,肺组织p‑p38/p38、p‑JNK/JNK、p‑ERK/ERK、p‑p65/p65,肺组织中MDA含量均低于LPS组(P<0.05);LPS+SAB组SOD含量高于LPS组(P<0.05)。 结论 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肺组织炎症蛋白激活和氧化应激,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小鼠ALI严重程度。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的影响   收藏
谢辉兰, 张民皓, 王丽君, 马丽丽, 辜晓岚, 刘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3-3.  
摘要( 2 )   HTML( 59 )     PDF( 93 )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muscle plane block, TAPB)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B+全身麻醉组(TAP+G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50例。TAP+GA组和GA组分别在超声引导TAPB辅助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72 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和NLR、PLR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及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A组比较,TAP+GA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和PLR、N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A组比较,术后24、72 h TAP+GA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和P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外周血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 TAP+GA组外周血NLR明显低于GA组(P<0.05)。TAP+GA组术后24、48 h 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GA组(P<0.05),TAP+GA组术后恶心呕吐次数明显少于G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B辅助全身麻醉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NLR水平,且可以改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收藏
张华明, 韩明明, 李启健, 唐朝亮, 章敏, 谢言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4-4.  
摘要( 3 )   HTML( 62 )     PDF( 87 )

目的 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影响。 方法 40例18~71岁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和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以CVP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其中S组通过桡动脉连接LiDCOrapidV2系统监测SVV和CI,C组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颈内静脉导管监测CVP。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气腹即刻(T1)、切肝前10 min(T2)、切肝后10 min(T3)、气腹结束即刻(T4)的MAP、心率、血乳酸(lactic acid, Lac)、血糖、rSO2;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入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感染发生率)。 结果 T2、T3时,两组患者心率、MAP均低于T0(P<0.05),S组心率低于C组,MAP高于C组(P<0.05)。与T0比较,C组T2、T3时Lac及血糖升高(P<0.05),且T2、T3时C组高于S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r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总输液量、晶体液用量、出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降低(P<0.05),胶体液用量增加(P<0.05)。两组患者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以SVV和CI为指导的GDFT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患者短期转归较好,并能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地氟醚与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及手术室周转的影响   收藏
冯湘云, 李泽平, 田金阁, 何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5-5.  
摘要( 2 )   HTML( 59 )     PDF( 93 )

目的 比较两种吸入麻醉药地氟醚与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及手术室周转的影响。 方法 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氟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40例。地氟醚组吸入6%地氟醚,七氟醚组吸入1.5%七氟醚,均予0.2 μg·kg‒1·min‒1瑞芬太尼连续输注复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1)、诱导后(T2)、气腹开始时(T3)、气腹结束时(T4)、拔除喉罩后(T5)、出手术室时(T6)的心率和MAP,记录患者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出手术室警觉/镇静观察(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评分、拔除喉罩时间和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各时点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地氟醚组患者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手术室OAA/S评分、麻醉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短小手术,地氟醚与七氟醚相比具有促进患者苏醒、有助于手术室周转的优点。

组合式支气管导管在成年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收藏
贺争光, 陈溪, 刘大为, 孙晨旭, 冯彪, 徐霞, 朱和子, 孙志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6-6.  
摘要( 3 )   HTML( 65 )     PDF( 74 )

目的 评价组合式支气管导管在成年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势。 方法 选取拟行OLV的成年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DLT)组(D组)和组合式支气管导管组(C组)。所有患者按统一标准实施全身麻醉诱导,D组插入DLT,C组插入组合式支气管导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相同方案,术毕D组待患者苏醒后拔除DLT,C组在停止OLV后即拔除内气管导管,患者苏醒后拔除外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完成后1 min(T2)、插管完成后5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1 min(T5)、拔管后5 min(T6)的MAP、心率,记录两组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调整定位情况、插管对位时间、单/双肺通气时气道压、单/双肺通气过程中最低SpO2,术中记录肺萎陷效果,术后记录口咽部和气道损伤情况,术后24 h随访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T2、T4、T5时点,D组MAP、心率均高于C组(P<0.05);两组单/双肺通气时气道压、单/双肺通气过程中最低SpO2、肺萎陷效果、口咽部及气道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插管对位时间短、纤支镜下调整定位率低,且术后气道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 结论 组合式支气管导管是一种可以在成年人胸科手术中实现OLV的新型导管,相对于DLT,其对患者循环波动影响小、插管对位难度低、术后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少。

动脉导管置管患者行血气分析的临床操作规范循证实践   收藏
张偌翠, 张转运, 吕晓凡, 安晓燕, 李雪云, 华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7-7.  
摘要( 1 )   HTML( 57 )     PDF( 82 )

目的 将动脉导管置管行血气分析临床操作规范的相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 方法 依据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将获得的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证据应用前、证据应用后护士实践依从性、知识掌握情况、标本采集正确情况、血气分析仪进样通道被血块堵塞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证据应用前比较,证据应用后护士对审查指标2、3、7、9、10、11、12、14、15、17的执行率提升(P<0.05)、知识掌握程度提升(P<0.05)、第1次标本采集正确率提高(P<0.05)、血气分析仪进样通道血块未堵塞发生率升高(P<0.05)。 结论 经动脉导管置管行血气分析临床操作规范最佳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最佳证据的知晓率,规范了护士操作行为,提高了血标本合格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改良长轴平面内技术和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婴幼儿股动脉穿刺中的比较   收藏
姜燕, 魏嵘, 韩文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8-8.  
摘要( 1 )   HTML( 53 )     PDF( 74 )

目的 比较改良长轴平面内(modified long‑axis in‑plane, MLAX‑IP)技术和动态针尖定位(dynamic needle tip positioning, DNTP)技术在先天性心血管病婴幼儿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80例,ASA分级Ⅱ、Ⅲ级,性别不限,年龄1 d~6个月,体重2.8~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MLAX‑IP技术组(MLAX‑IP组)和DNTP技术组(DNTP组)。两组分别采用MLAX‑IP技术或DNTP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股动脉穿刺操作情况(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图像寻找时间、总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感染及栓塞)。 结果 MLAX‑IP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DNTP组(P<0.05),动脉图像寻找时间长于DNTP组(P<0.05),但两组总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NTP组比较,MLAX‑IP组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感染及栓塞。 结论 在婴幼儿股动脉穿刺置管中,与DNTP技术比较,MLAX‑IP技术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较高,穿破血管后壁或侧壁的发生率较低,且不增加总穿刺时间。

病例析评
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麻醉管理1例   收藏
徐娜, 冯帅, 兰飞, 邹璐雯,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0-0.  
摘要( 2 )   HTML( 49 )     PDF( 88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为脆弱脑功能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且认知功能障碍增加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紊乱发生的风险。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多模式评估患者脑组织灌注及麻醉对脑功能的影响,术中关注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灌注和脑功能的维护,采取抗炎、抗应激、体温保护和抗恶心呕吐等综合处理。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谵妄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综述
术前血液标志物预测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少琼, 方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1-1.  
摘要( 3 )   HTML( 61 )     PDF( 118 )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严重影响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甚至影响远期预后。目前POD的病理生理过程尚未明确,研究POD危险因素有助于揭示POD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POD的发生。一些研究表明术前血液标志物可作为预测POD的指标。文章从炎症介质、胆碱能相关因素、神经损伤标志物、激素及相关物质、维生素D和基因表达调控六个方面回顾了术前血液标志物预测POD发生的研究。为临床识别POD高危人群、防治POD发生提供依据。

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收藏
曾思思, 吴乐, 高晓沛, 汪芳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2-2.  
摘要( 2 )   HTML( 57 )     PDF( 84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作为一种优化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管理方案,能够改善围手术期凝血功能,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综述了常规液体治疗时液体类型、血液稀释和多糖包被(endothelial glycocalyx, EG)损伤导致凝血功能紊乱,以及GDFT通过减少术中出血和EG脱落等改善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在围手术期容量管理中选择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围手术期贫血与患者血液管理新进展   收藏
冯帅,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3-3.  
摘要( 1 )   HTML( 67 )     PDF( 82 )

围手术期贫血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紧密相关,是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病率与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要重视患者血液管理,尽早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纠正贫血、优化凝血功能,从而减少输注异体血,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文章围绕术前贫血的筛查与治疗、术中个体化血液保护措施以及术后贫血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贫血与患者血液管理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不同部位血管超声预测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收藏
许帅, 王凯, 张昊鹏, 董海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4-4.  
摘要( 2 )   HTML( 53 )     PDF( 103 )

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压,即使持续时间很短的低血压亦可能引起心肌缺血、急性肾损伤、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术后1年死亡率等不良后果。近年来,利用不同部位血管超声预测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低血压的研究逐渐兴起。文章综述了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 SCV)、颈动脉及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血管超声在早期识别和预防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 PIH)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各种类型血管超声的优缺点进行了横向对比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麻醉医师对血管超声的使用,改善患者预后。

虚拟现实系统用于缓解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的研究进展   收藏
鲁晋方, 陆叶, 袁红斌, 蒋鑫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5-5.  
摘要( 3 )   HTML( 54 )     PDF( 91 )

患儿在围手术期面临着比成年患者更大的焦虑风险,这是医患双方共同面临的困境。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系统在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焦虑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认识到VR系统的独特优势。文章以VR系统缓解患儿围手术期焦虑为主题,对VR系统,患儿围手术期焦虑,VR系统的干预时机、方法、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总结,分析讨论VR系统在患儿围手术期缓解焦虑的效果及影响因素。VR系统在医疗领域内的应用方兴未艾,在围手术期缓解焦虑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能给医患双方带来更多的益处。

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楚甜甜, 许爱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6-6.  
摘要( 3 )   HTML( 53 )     PDF( 85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的改进,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VR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空间投射在使用者眼前的技术,可以让使用者产生高度沉浸感和存在感。许多研究显示,VR技术安全、可行,且具有缓解焦虑、降低疼痛的作用。文章就VR技术的发展、VR技术辅助小儿麻醉、VR技术在其他医疗操作中的应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VR技术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的新兴前沿技术,在小儿麻醉领域的更多应用价值还有待探索,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扩展。

术中脑电爆发抑制与患者术后转归   收藏
何子晴, 张雷, 邢雅会, 陈立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7-7.  
摘要( 2 )   HTML( 52 )     PDF( 96 )

脑电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 BS)作为临床麻醉中常见的神经电生理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BS与患者年龄、基础状态以及麻醉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全麻期间BS与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以及病死率等并发症的关系仍存争议。文章阐述了BS的概念,对BS的影响因素、术中脑电BS与术后转归进行总结,期望能为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阿片受体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陈振星, 张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8-8.  
摘要( 2 )   HTML( 49 )     PDF( 79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阿片类药物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具有心脏保护作用,此作用依赖于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 OR)的激活。κ‑OR、δ‑OR的激活直接参与心肌保护,而μ‑OR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此外,不同激动剂对3种OR亚型的不同亲和力使得“OR介导的心脏保护”这一结论具有争议。文章就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及外源性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布托啡诺、美沙酮)对MI/RI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讨论不同OR介导MI/RI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与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家族其他成员的串扰,以及可能的上下游信号通路,以便为未来开发改善心肌、挽救心肌的药物提供参考。

胱天蛋白酶家族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收藏
张麟临, 李依泽, 于泳浩, 王国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9-9.  
摘要( 2 )   HTML( 50 )     PDF( 71 )

慢性疼痛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机制不明,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现有镇痛药物对慢性疼痛的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研究发现,胱天蛋白酶(caspase)家族在慢性疼痛中发挥促痛觉传递作用,caspase家族有望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关键靶点。文章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就caspase家族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炎性疼痛、癌性疼痛和肌肉骨骼疼痛等慢性疼痛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并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慢性疼痛提供新思路。

小胶质细胞参与全身麻醉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侯琪, 郑晖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10-10.  
摘要( 2 )   HTML( 50 )     PDF( 78 )

研究表明,生命早期使用麻醉药可能造成远期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全身麻醉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有关。文章通过回顾小胶质细胞的发育与激活过程,结合发育期大脑特点,对小胶质细胞参与全身麻醉药物影响发育期脑功能进行总结。探究发育中大脑小胶质细胞的调节及与特定麻醉药的相互作用,对揭示全身麻醉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有重要意义。

组织工程气管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收藏
曾甜, 梁丽荣, 张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5): 11-11.  
摘要( 1 )   HTML( 47 )     PDF( 73 )

医源性气管损伤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却危及生命,损伤范围大时需进行气管移植重建。目前气管移植重建手术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以气管移植的要素为出发点对目前组织工程气管的研究和临床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从力学支撑的角度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应用的各类支架材料及其优缺点,其次从实现气管生理功能的角度着重阐述了构建组织工程气管所应用的生物材料和种子细胞的多样性,同时介绍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如各种生物活性分子的应用及其优势。气管移植的临床现状表明,构建组织工程气管要将多种要素进行多维度的整合,以期最大程度地模拟气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实现对重建气管的力学支撑、快速血管化和气道上皮再生才能具备实际的临床转化价值和应用前景。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