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7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异氟醚吸入全麻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收藏
张晴, 岳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异氟醚吸入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6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给予异氟醚吸入全麻,手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分别进行1次神经心理学测试,通过Z评分的方法诊断POCD,计算其发生率,同时记录可能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异氟醚吸入全麻关节置换术后POCD的发生率为48.5%,而POCD的发生与术中低血压、低氧血症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异氟醚吸入全麻术后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为48.5%。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不同年龄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收藏
张英, 廖常丽, 任长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异氟醚吸入麻醉对不同年龄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吸入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9年2月~2010年11月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选择ASA Ⅰ~Ⅱ级、行择期胃癌、直肠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7~73岁,根据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65岁)27例。诱导麻醉成功气管插管后,持续以异氟醚(3%~5%)、瑞芬太尼0.05 ug•kg-1•min-1~0.2 ug•kg-1•min-1、维库溴铵1 ug•kg-1•min-1维持麻醉。所有患者分别在麻醉输液实施前(T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达到1~1.3时并维持1 h(T1)、停吸入麻醉时(T2)、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后30 min(T3)4个时间点各采血5 ml,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测定高切变率全血粘度(Hηb)、中切变率全血粘度(Mηb)、低切变率全血粘度(Lηb)、血浆粘度(ηp)应用FASCO-3010血流变分析软件计算全血还原粘度(ηr)、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dex,EDI)、红细胞刚性指数(erythrocyte rigidity index,ER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老年组患者与中青年组患者之间, T0点两组各个血液黏度指标皆无统计学差异。而Hηb、Mηb、Lηb以及ηr在T2皆存在统计学差异(F=7.05,7.27,7.71,5.07,P<0.05);Mηb、Lηb在T3仍存在统计学差异(F=7.22,7.79,P<0.01)。EAI在T2有统计学差异(F=5.82,P<0.05),在T3时存在统计学差异(F=8.79,P<0.01)。 EDI在随后各个时间点皆无统计学差异。ERI在T3时存在统计学差异(F=4.26,P<0.05)。血沉方程K值在各个时间点两组之间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异氟醚麻醉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比较平缓,与老年组相比能明显降低中青年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黏度,异氟醚麻醉是一种安全的吸入麻醉药物。

超前镇痛在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收藏
孔玲, 张小洺, 王世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曲马多、氯胺酮用于全麻下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以及找到适合小儿短小手术的超前镇痛药物,从而减少小儿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及减轻术后疼痛。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年龄4岁~1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采用完全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4组:F组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K组为氯胺酮超前镇痛组,T组为曲马多超前镇痛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20例。F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1 mg/kg。K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T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C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观察术后镇痛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术后苏醒期躁动评分F组、K组和T组明显低于C组。术后0 h F组、K组、T组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改良目的评分法(MOPS评分)分别为(0.6±1.0)和(0.8±1.0)、(1.9±1.9)和(1.8±1.7)、(0.8±1.4)和(0.8±1.3)均明显低于C组的(3.7±1.7) 和(3.5±1.5)(P<0.01);F组VAS评分在术后8 h为(0.9±1.0)显著低于K组(1.8±1.7)、T组(1.8±0.7)和C组(1.7±0.7)(P<0.01);F组MOPS评分为(0.3±0.7)在术后8 h低于C组(0.7±0.6)(P<0.05);F组和T组VAS评分在术后0 h低于K组(P<0.05)。4组术后各个时点的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均在正常范围,F组血压在术后0 h显著低于K组、T组和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均无心律失常、呼吸抑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烦躁、做噩梦、腹痛等副作用发生率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睡眠不佳发生率C组高于F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氯胺酮、曲马多均能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但氯胺酮、曲马多均未显示超前镇痛效果,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良好,作用时间长,能有效缓解小儿短小手术的术后疼痛,无明显副作用,可安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术后镇痛。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的临床观察   收藏
李丹, 康宇, 鄂爽, 曹澍, 陈琦, 吴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4-4.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A组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B组给予生理盐水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检查即刻(T1)、到达回盲部时(T2)及术毕(T3)的SBP、DBP、HR及SpO2,并观察两组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术后疼痛VAS评分、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检查操作时间。结果:B组SBP、DBP、HR在T1、T2时间点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SBP、DBP在T1、T2时间点与T0时间点比较均有下降,但B组明显低于T0时间点(P<0.01),两组SpO2在T1、T2时间点明显低于T0时间点(P<0.01),B组心率在T1、T2时间点与T0时间点比较下降明显(P<0.01);A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术毕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及体动反应均低于B组(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麻醉平稳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残余肌松与全麻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关系的临床研究   收藏
汪忠玉, 郑利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了解全麻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评估其与残余肌松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623例,术后PACU内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根据拔管后即刻测量TOF值将患者分成3组,TOF>0.9为A组;TOF 0.7~0.9为B组;TOF <0.7为C组,记录每组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例数。结果 全麻手术后在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4.5%,A组患者472例,其中有7例(1.5%)出现呼吸功能不全,B组患者112例,9例(8.0%)出现,C组患者39例,有12例(30.8%)出现,最常见的是低氧血症和上呼吸道梗阻。C组与A组和B组相比及B组与A组相比,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增高(P<0.01)。 结论 存在残余肌松(TOF <0.9)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氯胺酮对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收藏
沈浩, 郑吉建, 李金宝, 徐子锋,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10 mg/kg氯胺酮对于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诱发的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9~10周龄雌性SD大鼠以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以pringle’s法阻断门静脉和肝动脉30 min后再灌注1 h。全肝缺血/再灌注氯胺酮预处理组(Ket组),以10 mg/kg氯胺酮于全肝血流阻断前20 min经尾静脉注射预处理。测定各组肺组织干湿重比值(W/D比值);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细胞粘附分子-1(ICAM-1)mRN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含量;各组肺组织HE染色后病理评分。结果 血清AST、ALT含量:IR组[AST:(91±25)U/ml,ALT:(67.0±19.4)U/ml]和Ket组[AST:(85±12)U/ml,ALT:(51.3±9.9)U/ml]均高于Sham组[AST:(29±9)U/ml,ALT:(7.8±2.7)U/ml](P<0.05)。血清TNF-α、ICAM-1含量:IR组[TNF-α:(23.1±4.8)μg/L, ICAM-1:(34±9)μg/L]和Ket组[TNF-α: (19.1±5.8)μg/L, ICAM-1:(41±7)μg/L]均高于Sham组(TNF-α:(8.7±2.4)μg/L, ICAM-1:(13±5)μg/L](P<0.05)。而Ket组和IR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W/D比值:IR组(6.9±1.7)和Ket组(5.1±1.1)高于Sham组(3.7±0.7)(P<0.05),IR组高于Ket组(P<0.05)。肺组织中TNF-α mRNA、ICAM-1 mRNA和NF-κb/P65含量:IR组[TNF-α mRNA:(2.91±0.49)μg/L,ICAM-1 mRNA:(2.39±0.58)μg/L,NF-κb/P65:(1.97±0.17) μg/L]高于Sham组[TNF-α mRNA:(1.75±0.29)μg/L,ICAM-1 mRNA:(1.63±0.33)μg/L, NF-κb/P65:(1.06±0.24) μg/L]和Ket组[TNF-α mRNA:(2.19±0.52)μg/L,ICAM-1 mRNA:(1.78±0.28)μg/L, NF-κb/P65:(1.33±0.30) μg/L](P<0.05)。Sham组和Ke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组织病理评分:Sham组低于IR组和Ket组(P<0.05),Ket组低于IR组(P<0.05)。相关性:TNF-α mRNA与NF-κb/P65正相关,R=0.849(P<0.05),ICAM-1 mRNA与NF-κb/P65正相关,R=0.639(P<0.05)。结论:10 mg/kg氯胺酮20 min前预处理对于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末梢灌注指数判断儿童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硬膜外试验剂量注入血管的有效性研究   收藏
徐子锋, 郑吉建, 沈浩, 李金宝,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末梢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是一种无创监测末梢组织灌注的指标,本文研究在儿童氯胺酮基础麻醉中,PI变化能否作为判断利多卡因试验剂量(内含肾上腺素5 mg/L)注入血管的有效指标。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2岁~8岁行下腹,下肢或会阴部择期手术的患儿,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20例,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5 mg/kg和2 mg/kg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15 min后对照组静注0.1 ml/kg生理盐水,试验组静注0.1 ml/kg 1%利多卡因(内含肾上腺素5 mg/L),最大剂量为3 mL,注药速度为0.4 mL/s,模拟硬膜外利多卡因试验剂量(内含肾上腺素5 mg/L)注入血管。分别记录注药前和注药后3 min内的心率(heart rate, 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T波振幅(T-wave amplitude,TWA)和PI。结果 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后各项监测指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试验组注射利多卡因(内含肾上腺素5 mg/L)后TWA、SBP、HR和PI较注药前显著变化。其中TWA和HR最大增幅出现在给药后20 s。TWA较注药前增加了(23.05±11.74)%,HR增加了(34.90 ±6.46)次/min。注药后PI值明显下降,40 s时最大降幅为(61.4 ±11.6)%。SBP最大增幅出现在注药后60 s,较注药前增加了(19±9)mm Hg(1 mm Hg=0.133kPa)。PI下降30%作为判断试验剂量误入血管的阳性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结论 儿童氯胺酮基础麻醉下,PI是一种早期判断硬膜外试验剂量注入血管的有效监测指标,PI联合HR,SBP和TWA指标更有效地判断硬膜外试验剂量注入血管。

Narcotrend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深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曹自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Narcotrend 监测(NT)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深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于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格随机分为2组: NT麻醉深度监测组(N组)与对照组(J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麻醉诱导;术中全麻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恒速输注,N组采用NT调节麻醉深度,J组根据患者心率、血压及体动调节麻醉深度。分别于入室、插管即刻、气腹前、气腹后、气腹结束、呼唤睁眼、气管导管拔管、完成指令等8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NT分级(NTS)、NT指数(narcotrend index, NTI)、镇静药总量、镇痛药总量、肌松药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室均有术中知晓发生;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N组较J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SpO2 无明显变化。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N组[(320±54)mg/(28±11)μg]较J组[450±80]mg/(41 ± 11)μg]减少(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N组[(8±4)/(15±5)]min,较J组[(12±6)/(19±9)]min降低(P<0.05)。结论 在丙泊酚-瑞芬太尼恒速输注条件下,采用NT麻醉深度监测仪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静脉麻醉深度监测,较传统凭经验给药更安全,能减少不必要地过量使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

右美托咪啶在全麻鼻内镜手术控制性低血压中的应用   收藏
李振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全麻鼻内镜手术控制性低血压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60例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采用硝普钠(N组)、右美托咪啶(D组)行控制性低血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 mmHg~70 mmHg(1 mm Hg=0.133 kPa )。记录诱导前5min (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及拔管即刻(T2)时的心率(HR)、MAP及达标时间、手术时间、降压持续时间、拔管时间、出血量及尿量,对术野质量和苏醒期清醒镇静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有无副作用。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控制降压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MAP均能维持在目标范围。两组患者T0时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达标时间D组较N组慢(P<0.05); T2、T1时点与T0时点比较,N组HR明显增快(P<0.05),D组HR明显减慢(P<0.05);组间比较,T2、T1时点N组HR明显高于D组(P<0.05)。N组拔管时出现反跳性高血压,D组停拔管时MAP仍低于诱导前水平。D组术野质量优于N组(P<0.05);N组的拔管时间要短于D组(P<0.05);N组苏醒期清醒镇静程度优于D组(P<0.05),但N组有6例出现术后躁动;D组出血量较N组少(P<0.05), D组尿量较N组多(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呼吸抑制等麻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在全麻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行控制性低血压安全可行,能提供更好的术野质量,同时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综述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在神经发育和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收藏
陆俊睿, 姜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调节广泛生物作用的转录因子,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家族的七个成员之一。目的 对STAT3在神经发育和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做一综述。内容 STAT3经由神经损伤释放出的多种细胞因子、自由基、炎症调节物活化,转录入核诱导相应的靶基因,提供神经保护作用。趋势 STAT3有望成为今后治疗神经缺血损伤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新的治疗靶点。

γ-氨基丁酸受体和神经发生   收藏
赵三军, 朱亚静, 米卫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近年的研究显示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GABAA受体通路与神经发生有密切联系。神经发生不仅存在于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同时还存在于成年期。大脑海马区的神经发生状态与认知和学习记忆功能成正比。目的 通过阐述GABAA受体和神经发生的关系,进而探讨与GABAA受体密切相关的全身麻醉药物的临床药理。内容 这篇综述主要关注GABAA受体、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介导机制。趋向 系统的研究GABAA受体和神经发生关系将为全身麻醉药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α1-抗糜蛋白酶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收藏
施丽燕, 万燕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发病率不断增多。研究表明α1-抗糜蛋白酶(alpha1-antichymotrypsin, ACT),其过度表达在认知功能障碍中起着特殊作用。目的 分析总结ACT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内容 描述ACT在认知功能中的病理生理、遗传机制及作用。趋向 血浆中的ACT水平与认知恶化水平有关,但其在认知功能中的预警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脓毒性脑病   收藏
张旭, 余桂芳, 朱科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脓毒症脑病是脓毒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迄今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诊疗手段。 目的 提高对脓毒症脑病,尤其是它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为进一步寻找其特异性诊疗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内容 脓毒症脑病还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多样而不明确。脓毒症脑病能否得到逆转,还主要取决于脓毒症本身的治疗情况。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和处理这几个方面,对脓毒症脑病作全面的阐述。 趋向 近年来脓毒症脑病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对它的认识也逐渐地深入,特异有效的诊疗手段必将出现。

硬膜外间隙辅助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收藏
龚玉华, 钟海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硬膜外阻滞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技术,是麻醉与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硬膜外穿刺置管仍普遍采用盲探性操作方法,麻醉效果及并发症仅靠注药后显示及主观经验评判,限制了硬膜外穿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目的 寻求建立可视微创、安全有效、先进可控的硬膜外阻滞新方法。内容 综述硬膜外间隙辅助定位方法。趋向 近年来,虽有辅助硬膜外隙穿刺置管定位的设备与技术不断更新,但大多因设备复杂或费用昂贵等原因使其临床实用性不强,简单、易行、客观的硬膜外腔监测技术是麻醉同道共同寻求的目标。

压力波形联合回流液相双指征监测法定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   收藏
龚玉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硬膜外穿刺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颈部、胸腹部、下肢手术的麻醉与疼痛治疗。现行传统硬膜外麻醉操作为一种盲探性穿刺置管技术,单独依靠操作者的感觉和经验及简单的试验方法评判麻醉成功与否,难以做到精确可控,而麻醉状态无客观指征监测,麻醉失败原因常无法得知。目的 为改进现行盲探方法,探求硬膜外麻醉的可视化指征的可行性。 内容 自2006年以来,经不断深入研究,以“压力波形联合回流液相双指征法”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达到了可视化指征,辅助硬膜外麻醉定位与监测,效果理想。至今已在临床成功应用万例以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硬膜外麻醉1万余例/年,约占麻醉总例数的50%)。趋向 目前此项技术已常规应用于临床并加以推广,现予以介绍,以期建立新型硬膜外麻醉操作流程,从而使麻醉全程达到严谨、规范、安全、可靠,进一步提高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有效性。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徐晓义, 褚国强, 季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产妇满意度高,在产科麻醉中已经广泛流行。目的 比较不同椎管内阻滞镇痛的方法,探讨分娩镇痛的前景。内容 描述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腰硬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 CSEA)、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 CS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对产妇的影响;CSEA与PCEA的比较;CSEA潜在的并发症;CSA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趋向 椎管内阻滞是实施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种绝对满意的、安全、简单的分娩镇痛方法,有关的内容仍需进一步研究。

低温在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孝洁, 时飞, 王明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心肺复苏后大脑功能不全是心脏骤停复苏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大量文献证明低温具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低温疗法能显著提高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目的 探讨现有低温疗法的利弊,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内容 文章对低温脑保护的发展历史、低温脑保护的机制以及降温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趋势 低温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头部选择性降温将是研究的热点。

依托咪酯在危重症等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收藏
张侃, 白洁, 张马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2,33 (7):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单剂量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引起可逆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因此,依托咪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在临床应用中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内容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相关的概念和诊断方法,以及使用依托咪酯后引起的皮质醇分泌减少在儿童和成年人,危重症和择期手术患者中产生的影响。趋势 依托咪酯是否增加了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存有争议。在择期手术的患者中,依托咪酯的安全性还需要得到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论证。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