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6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学科建设  论著  综述 
学科建设
我国麻醉科护士培训与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收藏
夏博洋, 王树欣, 张丽君, 韩文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0-0.  
摘要( 6 )   HTML( 292 )     PDF( 361 )

目的 对我国麻醉科护士培训与管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推进我国麻醉科护士培训与管理工作的规范与统一提出参考意见。 方法 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召开2018全国年会为契机,采用随机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参加年会护理分会场的麻醉科医护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85.7%。210份有效问卷中175份(83.3%)由临床麻醉科护士填写,其中有8名(4.6%)护士反馈所在医院未组织过麻醉护理相关培训,102名(58.3%)护士反馈所在医院的专业培训由麻醉科和护理部联合组织,采取医师和护士联合培养;117名(66.9%)护士参加了护理部组织的规范化培训;159名(90.9%)护士在上岗前参加了麻醉科组织的岗前培训;进入麻醉科工作后,134名(76.6%)护士需要接受日常培训。关于培训现状评价,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护士为92名(52.6%),其中71名(77.2%)为参加麻醉科和护理部联合培养者。 结论 随着国家层面政策出台,目前亟待就麻醉科护士的培训与管理制定相应规范,应借鉴国外麻醉科护士培养与使用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尽快明确麻醉科护士尤其是临床麻醉科护士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时间等重要内容,由此推进我国麻醉科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论著
瓜氨酸预处理对脂多糖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收藏
李思源, 张慧, 王艳, 江来, 沈赛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1.  
摘要( 16 )   HTML( 316 )     PDF( 372 )

目的 探讨瓜氨酸(citrulline, Ci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 42只7~9周的C57雄性小鼠,进行2批实验,每批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Con组)、LPS组和LPS+Cit组。首先对小鼠腹腔注射Cit 900 mg·kg−1·d−1(LPS+Cit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LPS组)进行预处理7 d,第8天腹腔注射LPS 10 mg/kg(LPS组、LPS+Cit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LPS干预后6 h麻醉插管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蛋白浓度和细胞数量,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ratio, 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NLRP3)炎性体、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 caspase‑1)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水平。 结果 与Con组比较,LPS组BALF中蛋白浓度、细胞数量及肺组织W/D明显升高(P<0.05),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及IL‑1β、IL‑18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Cit组BALF中蛋白浓度、细胞数量及肺组织W/D明显降低(P<0.05),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及IL‑1β、IL‑18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 结论 Cit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激活,降低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发挥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后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比较   收藏
胡洁, 彭哲哲, 王璐, 张瑞冬, 白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2-2.  
摘要( 10 )   HTML( 301 )     PDF( 372 )

目的 评价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用于小儿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患儿4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应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模式监测肌松情况。术毕当肌松监测T2再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和新斯的明0.05 mg/kg。记录给予肌松拮抗剂后TOF比值(TOF ratio, TOFR)恢复到0.7、0.8、0.9的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即刻与拮抗后2、5、10、30 min的心率、血压;记录苏醒期疼痛、躁动、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情况。 结果 S组TOFR恢复至0.7、0.8、0.9的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N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PA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儿肌松拮抗2、5、10 min后的心率与2、5 min后的血压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患儿苏醒期疼痛、躁动、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新斯的明比较,小儿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后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能明显缩短肌松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

Supreme喉罩不同套囊充气压力对颈内静脉血流的影响   收藏
张静静, 华震, 左明章, 张宏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3-3.  
摘要( 7 )   HTML( 289 )     PDF( 337 )

目的 观察置入Supreme喉罩后不同套囊充气压力对颈内静脉血流变化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年龄18~75岁,使用多普勒超声在颈内静脉的中位穿刺点进行测量,比较患者置入喉罩前、置入喉罩后60 cmH2O(1 cmH2O=0.098 kPa)套囊压力及置入喉罩后120 cmH2O套囊压力时的颈内静脉横截面积、血液流速及血液流量。 结果 与置入喉罩前比较,置入喉罩后60 cmH2O套囊压力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速及血液流量明显下降(P<0.05);置入喉罩后120 cmH2O套囊压力时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速明显下降(P<0.05),但血液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喉罩后120 cmH2O套囊压力与置入喉罩后60 cmH2O套囊压力时比较,颈内静脉横截面积、血液流速、血液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置入Supreme喉罩后60 cmH2O及120 cmH2O套囊压力均会引起颈内静脉充血改变,两种压力对颈内静脉充血程度的影响相同。

胃减容患者应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诱导置入BlockBuster喉罩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收藏
王海霞, 仇焕容, 魏威, 金沐, 田鸣, 薛富善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4-4.  
摘要( 5 )   HTML( 293 )     PDF( 352 )

目的 对比肥胖患者经七氟醚或七氟醚联合丙泊酚诱导BlockBuster喉罩的置入情况、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探索肥胖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下置入BlockBuster喉罩所需合适的麻醉诱导方式。 方法 60例肥胖患者,按SPSS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S组)和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组(SP组)。SP组恒速输注丙泊酚1 mg/kg(按去脂体重计算),S组恒速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吸入5%七氟醚,待患者意识消失调整七氟醚浓度使SP组和S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达2.7%、3.0%,下颌松弛后尝试置入喉罩。记录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情况、诱导期间呼吸相关参数[呼吸暂停发生率,呼吸暂停时间,麻醉诱导及喉罩置入过程中SpO2情况,诱导前1 min(T0)、诱导后1 min(T1)、置入喉罩前1 min(T2)及置入喉罩后1 min(T3)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喉罩二次置入成功率、首次喉罩置入评分情况、呼吸暂停发生率、呼吸暂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潮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SP组喉罩置入时间及麻醉诱导时间缩短(P<0.05)、T2时呼吸频率降低(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潮气量下降(P<0.05),S组呼吸频率在T2、T3时上升(P<0.05),SP组呼吸频率在T1时下降、T2时上升(P<0.05);与T2比较,两组患者T3时潮气量上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SpO2<90%及严重的心动过缓(心率<45次/min)和低血压[SBP<90 mmHg(1 mmHg=0.133 kPa)]。 结论 七氟醚或七氟醚联合丙泊酚诱导可在保留自主呼吸下成功置入BlockBuster喉罩,对肥胖患者是安全舒适的诱导方式;同单独七氟醚诱导相比,联合小剂量丙泊酚诱导能缩短喉罩置入及麻醉诱导时间,同时并未明显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

不同电压的胸椎旁神经脉冲射频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收藏
孙悦, 季云晶, 吴征元, 刘尧, 汪婷, 申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5-5.  
摘要( 5 )   HTML( 298 )     PDF( 329 )

目的 观察不同电压的胸椎旁神经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PHN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2例): 45 V脉冲射频组(PRF‑45V组)、55 V脉冲射频组(PRF‑55V组)、65 V脉冲射频组(PRF‑65V组)。3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电压(45 V、55 V、65 V)的胸椎旁神经PRF治疗(超声引导下)。于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VAS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焦虑抑郁评分、加巴喷丁和曲马多用药量的随访评估,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于治疗后3个月计算治疗总显效率。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SRS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RF‑65V组患者治疗后同时间点的VAS评分、SRS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加巴喷丁与盐酸曲马多的用药量等均明显低于PRF‑45V组及PRF‑55V组(P<0.05);PRF‑45V组与PRF‑55V组比较,治疗后的VAS评分、SRS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加巴喷丁与盐酸曲马多的用药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PRF‑65V组的总显效率为87.5%,明显高于PRF‑45V组(54.8%)及PRF‑55V组(60.0%)(P<0.05),而PRF‑45V组与PRF‑55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电压45 V、55 V、65 V的胸椎旁神经PRF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HN,其中以65V治疗效果最佳。

右美托咪定在局部麻醉俯卧位下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中镇痛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收藏
孙丽, 高昌俊, 郭飞, 陈志阳, 郭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6-6.  
摘要( 5 )   HTML( 295 )     PDF( 363 )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在严密的麻醉监护下俯卧位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术中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及其辅助局部麻醉药物的有效性。 方法 选择择期行PTED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Dex低剂量组(D1组,Dex负荷剂量1 µg/kg输注10 min后,维持剂量0.3 µg·kg−1·h−1)、Dex高剂量组(D2组,Dex负荷剂量1 µg/kg输注10 min后,维持剂量0.5 µg·kg−1·h−1)及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1.5 ml·kg−1·h−1速度输入10 min后,维持速度0.125 ml·kg−1·h−1)。记录镇静前(T0)、手术开始时(T1)、环钻打磨关节突时(T2)以及术毕时(T3)患者的心率、MAP、SpO2及BIS;T3时点记录手术时间、利多卡因用量、晶体液输入量;T2时点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疼痛发生率。 结果 T1、T2、T3时点,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心率、MAP及BIS均明显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心率进一步降低(P<0.05)。在T1时点,D2组MAP较D1组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利多卡因用量、VAS评分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D1组比较,D2组VAS评分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在严密的麻醉监护下,俯卧位时使用Dex能够有效缓解PTED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并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术中静脉输注对胃癌根治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收藏
余析桐, 居霞, 王胜斌, 胡胜红, 徐四七, 李元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7-7.  
摘要( 6 )   HTML( 303 )     PDF( 359 )

目的 探究胃癌根治术联合腹腔热灌注的患者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机体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80例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经腹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利多卡因组(L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组(DL组)(每组20例),诱导前10 min分别应用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及右美托咪定复合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然后持续泵注维持剂量至灌注结束前30 min。在诱导前(T1)、手术完成时(T2)、灌注治疗结束时(T3)、术后2 h(T4)、术后24 h(T5)5个时点收集静脉血液标本。记录并统计5个时点4组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苏醒与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与丙泊酚用量。 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在T4和T5时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D组和DL组在T2~T5时均出现血清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5)。与L组比较,D组和DL组在T2~T5时血清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5)。与D组比较,DL组在T2~T5时血清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苏醒与拔管所需时间、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DL组苏醒与拔管时间较长,且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较小(P<0.05)。与L组比较,D组和DL组苏醒与拔管时间较长;且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较小(P<0.05)。DL组苏醒与拔管所需时间明显长于D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D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的复合应用可以减轻胃癌根治术联合HIPEC所引起的炎性反应。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收藏
殷税香, 余相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8-8.  
摘要( 5 )   HTML( 299 )     PDF( 342 )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60例,年龄30~60岁,BMI 18.5~28.0 kg/m2,ASA分级Ⅱ、Ⅲ级,Hunt‑Hess分级0~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D组采用2%~3%七氟醚吸入复合Dex持续输注(负荷剂量0.1 µg·kg−1·min−1,维持剂量0.5 µg·kg−1·h−1);R组采用2%~3%七氟醚吸入复合瑞芬太尼0.2~0.3 µg·kg−1·min−1持续输注,间断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采用四分法呛咳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拔管期间呛咳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30 min(T1)和拔管后60 min(T2)采用恢复质量评分量表‑9(9‑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 QoR‑9)综合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记录两组患者T0、T1、T2时的MAP、心率。 结果 与R组比较,D组拔管期间呛咳评分降低(P<0.05),T1和T2时的心率降低、MAP降低、QoR‑9综合评分升高(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QoR‑9综合评分降低,T1、T2时MAP降低,心率在T1时升高、T2时降低(P<0.05)。 结论 Dex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收藏
彭培培, 宋新婷, 杨婉, 马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9-9.  
摘要( 7 )   HTML( 293 )     PDF( 371 )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20例):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罗哌卡因组(R2组)、0.375%罗哌卡因组(R3组)。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于T4和T7水平行单次两点法胸椎旁阻滞。观察切皮时(T0)、切皮后5 min(T1)、切皮后10 min(T2)、切皮后15 min(T3)、切皮后20 min(T4)、切皮后30 min(T5)和切皮后60 min(T6)的血压和心率,记录术后3、6、12、24、36、48 h和72 h患者静息和咳嗽VAS评分,记录术后72 h内吗啡消耗量、镇痛泵的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R1组、R2组、R3组心率在T1~T4时较C组下降(P<0.05)。与C组比较,R1组、R2组、R3组SBP在T1~T2时明显下降(P<0.05),R2组和R3组SBP在T3~T5时仍低于C组(P<0.05),R3组SBP在T1~T4时明显低于R1组(P<0.05)。与C组比较,R1组、R2组、R3组DBP在T1~T3时明显下降(P<0.05),R3组DBP在T4和T5时仍低于C组(P<0.05)。R1组、R2组和R3组术后3、6、12、24 h静息VAS评分及术后3、6 h咳嗽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3组术后12 h咳嗽VAS评分仍低于C组(P<0.05)。R1组、R2组和R3组术后72 h内吗啡的消耗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率、头晕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0.375%罗哌卡因比较,0.25%和0.3%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两点法胸椎旁阻滞同样可以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后提供良好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而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带正压)与一次性使用头罩(非正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的影响   收藏
徐林, 戚忠, 王加芳, 李进, 陈治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0-10.  
摘要( 5 )   HTML( 291 )     PDF( 327 )

目的 探讨麻醉医师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带正压)与一次性使用头罩(非正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2月16日至2月29日武汉市第一医院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气管插管的相关资料,其中9例气管插管时麻醉医师穿戴全面型防护面罩(带正压)设为面罩带正压组,11例气管插管时麻醉医师穿戴一次性使用头罩(非正压)设为头罩非正压组,收集2组气管插管所耗时长及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时的焦虑评分、插管满意度、面屏是否起雾、是否有明显憋闷感等情况。 结果 面罩带正压组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时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头罩非正压组(P<0.05),两组行气管插管所耗时长、插管满意度、面屏起雾以及明显憋闷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面型防护面罩(带正压)与一次性使用头罩(非正压)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能使麻醉医师减轻焦虑感,二者在气管插管所耗时长以及插管满意度上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二者在短时间内(小于30 min)佩戴均不会出现面屏起雾和明显憋闷感。

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转归影响的Meta分析   收藏
郝泉水, 张慧, 胡亮, 黎军, 吴耀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1-11.  
摘要( 12 )   HTML( 300 )     PDF( 543 )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Stata 11.0 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个研究(2个RCT,9个观察性研究),合计13 943例患者。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2个RCT及6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生化复发,二者在生化复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T: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55,95%CI(0.86,2.78),P=0.146。观察性研究:HR=0.96,95%CI(0.79,1.16),P=0.675];4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无复发生存,二者在无复发生存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89,1.16),P=0.829];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肿瘤进展,二者在肿瘤进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30,1.04),P=0.065];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前列腺癌病死率,二者在前列腺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9,1.68),P=0.418];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区域麻醉的全因死亡率低于全身麻醉[HR=0.77,95%CI(0.64,0.93),P=0.008]。 结论 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上没有差异,但区域麻醉会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率。

综述
医学影像学和内镜技术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王霞, 王勇, 马武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2-12.  
摘要( 5 )   HTML( 300 )     PDF( 411 )

困难气道管理作为围手术期治疗和抢救的前提,与患者的安全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和内镜技术的发展,X线、CT、MRI、超声、纤维支气管镜及可视插管软镜、3D打印等技术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文章简述早期和近期X线、CT和MRI三维重建、超声、可视插管软镜、3D打印等技术,及其在困难气道中应用的新进展。

经鼻高流量加温加湿快速给氧装置的临床应用   收藏
历洋, 刘真, 华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3-13.  
摘要( 6 )   HTML( 293 )     PDF( 338 )

经鼻高流量加温加湿快速给氧装置(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 THRIVE)是一种无创且耐受性良好的呼吸支持装置,可以为患者提供最高达70 L/min加温且湿化的氧流量。现有研究表明,THRIVE在不同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通气效率,减少再插管率;在麻醉领域中,可以提高预充氧合水平,延长患者的安全窒息时间;对患者术后康复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THRIVE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呼气末正压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张钰莹, 程莉莉, 张梦, 王胥安, 尚皋城, 董有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4-14.  
摘要( 5 )   HTML( 297 )     PDF( 365 )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作为一种辅助通气模式,在单肺通气中可以有效预防肺不张,改善肺氧合,优化呼吸力学,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随着人们对PEEP的了解日益深入,PEEP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更加普及,从最初的固定PEEP与小潮气量联合应用,到现在的肺复张之后进行PEEP个体化设置组成开放肺方法。文章从PEEP的作用机制、应用PEEP的优势及副作用、PEEP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着手,对PEEP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脂肪乳用于局部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毒性反应的救治   收藏
聂淏, 马斌, 代紫娟, 陈学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5-15.  
摘要( 5 )   HTML( 295 )     PDF( 362 )

惊厥和心律失常是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 LA)全身急性毒性反应(local anesthetic acute systemic toxicity, LAST)中最易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脂肪乳(lipid emulsion, LE)预防、治疗LA急性毒性反应的机制,虽仍然处于研究阶段,但是根据第三届美国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ASRA)关于局部麻醉系统毒性的实践咨询建议,应在使用LA后出现心律失常、惊厥发作的第一时使用LE治疗。相较于LA循环系统毒性,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毒性出现的更早,中毒阈剂量更低。近年来,LA的CNS毒性研究日益增多,对LE用于LA的CNS急性毒性反应救治的深入研究可能使局部麻醉并发症得到更为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文章对最近几年LA的CNS急性毒性机制和最新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可为临床上遇到LA中毒出现CNS毒性症状时及时有效处理和有效解毒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浸润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李静宇, 赵国庆, 李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6-16.  
摘要( 5 )   HTML( 295 )     PDF( 354 )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功能锻炼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影响预后恢复等负面结果。临床上多用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FNB)提供膝关节前内侧镇痛,而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与FNB镇痛效果相似,且可以保留股四头肌的肌力,正逐渐取代FNB。膝关节后方的镇痛可由近年来新提出的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浸润(infiltration of the interspace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posterior knee, IPACK)提供,该技术不影响胫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分支,不降低膝关节以下的肌力,有利于术后镇痛、促进早期功能锻炼与恢复、降低术后黏连,缩短住院时间。目前,国内对于IPACK的研究鲜有报道,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就IPACK的作用机制、实施方法、与其他神经阻滞相复合的临床效果开展综述,以期为TKA的良好镇痛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外源性线粒体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吴梅艳, 张占琴, 王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7-17.  
摘要( 6 )   HTML( 291 )     PDF( 356 )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大脑或脊髓结构和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线粒体能够促进神经元发生、重塑和神经递质释放,并为神经元提供足够的能量。线粒体功能障碍在CNS疾病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时有效地改善线粒体功能是治疗CNS疾病的关键环节。目前发现外源性线粒体移植(exogenous 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 EMT)能够替代受损线粒体、改善和恢复细胞和组织功能障碍,可以作为CNS疾病治疗的强有力手段,为CNS疾病的治疗及其临床转化提供新的方向。文章重点概述EMT的起源及发展,阐述EMT在不同CNS疾病中的功能及其相关机制。

端粒酶系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围手术期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收藏
刘琛, 许琦琦, 赵紫健, 陈耀, 张芳芳, 韩园, 曹君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8-18.  
摘要( 6 )   HTML( 292 )     PDF( 343 )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导致大脑功能退化甚至丧失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围手术期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cognitive disorder, PCD)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神经损伤后不易再生和修复,故迄今仍无有效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严重且持久的伤害。文章通过介绍端粒酶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分析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进程的影响,总结其在该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探讨其与PCD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全身麻醉药物对生物钟基因及昼夜行为节律的影响   收藏
李金泰, 王奕匀, 蓝升, 席鹏, 王芸芸, 龙集智, 刘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41 (6): 19-19.  
摘要( 7 )   HTML( 299 )     PDF( 351 )

术后患者常出现昼夜节律紊乱,多表现为睡眠剥夺和睡眠紊乱。近来研究提示全身麻醉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生物钟诱发这类术后并发症。分析总结动物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改变生物钟基因表达,可能与麻醉药物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特异性的神经元受体有关;全身麻醉后动物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典型的如行为节律紊乱(尽管行为节律紊乱的结果不一致)。文章认为引起生物节律改变的因素多且复杂,环境因素及人工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影响,今后关于全身麻醉药物、生物钟基因、昼夜行为节律的相关实验应当更加完善以及更深入地探讨其中的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全身麻醉后昼夜节律紊乱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