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6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论著
维生素D对睡眠剥夺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收藏
马舒玉, 张慧敏, 李静静, 谈诚, 王志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1.  
摘要( 5 )   HTML( 73 )     PDF( 288 )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 VD)对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trl组)、SD组、SD+VD组(VD组)、SD+VD+3MA组(3MA组)。Ctrl组不做任何处理,SD组、VD组、3MA组小鼠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进行72 h的SD;VD组、3MA组腹腔注射1,25‑二羟维生素D3[1, 25‑dihydroxyvitamin D3, 1,25(OH)2D3]1.5 μg/kg,连续7 d;3MA组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MA 2 mg/kg,连续7 d;Ctrl组与SD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完毕后随即处死取材,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 25HVD3)的含量以及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亚基(B subunit of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LC3B)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LC3B。 结果 与Ctrl组比较,VD组、SD组和3MA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血清中25HVD3含量均减少,海马组织中Aβ、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增加,海马组织中Beclin 1和LC3B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绿色荧光表达也明显增强。与SD组比较:VD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VD组和3MA组血清中25HVD3含量增加,海马组织中Aβ、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减少(P<0.05);VD组海马组织Beclin 1和LC3B蛋白水平升高(P<0.05),绿色荧光也表达增强。与VD组比较,3MA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海马组织中Aβ、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增加,海马组织中Beclin 1和LC3B蛋白水平降低(P<0.05)、绿色荧光表达下降。 结论 VD改善SD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可能与激活自噬有关。

伏隔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锚蛋白1在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收藏
王磊, 李洋洋, 左小华, 张明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2-2.  
摘要( 1 )   HTML( 56 )     PDF( 104 )

目的 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 CCI)方法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模型,探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 TRPA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10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建模后第7天两组小鼠NAc内TRPA1表达变化。另24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CCI小鼠注射A967079(A96)组(CCI+A96组)、CCI小鼠注射PBS组(CCI+PBS组)、SHAM小鼠注射A967079组(SHAM+A96组)和SHAM小鼠注射PBS组(SHAM+PBS组)。建模后第7天于手术对侧NAc内注射TRPA1拮抗剂A967079或其溶剂PBS,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后2、4、6 h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 latency, TWL)变化。 结果 术后第7天,CCI组小鼠手术对侧NAc脑区TRPA1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与CCI+PBS组比较,CCI+A96组小鼠给药后2、4 h TWL明显升高(P<0.05),并于给药后6 h基本恢复至给药前状态(P>0.05);SHAM+A96组与SHAM+PBS组之间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Ac TRPA1参与坐骨神经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

不同贮存时间对自体输血红细胞携氧能力及氧化损伤的影响   收藏
张紫薇, 周晓芳, 王欢, 汪晓晓, 郭建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3-3.  
摘要( 2 )   HTML( 56 )     PDF( 112 )

目的 探究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适宜贮血时间,为保障自体血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具有PABD适应证的骨科手术患者10例,根据体重计算总血容量,术前1周采集10%总血容量的自体血,于采血前、采血毕检测患者血常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留存50 ml自体血制备成RBC悬液用于研究,分别于1、7、14、21、28 d时测定贮存自体血的有效携氧量(Q)、氧亲和力(P50)、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 2,3‑DPG)、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与采血前比较,采血毕患者体内RBC计数、Hb、Hct、RBC聚集指数、RBC刚性指数下降(P<0.05)。与贮存1 d比较,RBC Q值、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在贮存7、14、21、28 d时降低,ATP、2,3‑DPG含量在贮存14、21、28 d时降低,P50值在贮存21、28 d时降低,ROS含量在贮存7、14、21、28 d时升高(P<0.05);与贮存7 d比较,RBC Q值、2,3‑DPG含量、Na+‑K+‑ATP酶活性在贮存14、21、28 d时降低,P50值、ATP、Ca2+‑Mg2+‑ATP酶活性在贮存21、28 d时降低,ROS含量在贮存14、21、28 d时升高(P<0.05)。RBC ROS含量与贮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RBC Q值、P50、ATP、2,3‑DPG、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与贮存时间、RBC ROS含量呈负相关(P<0.05)。 结论 PABD RBC贮存14 d内可基本保持携氧能力的正常,随着体外贮存时间的增加,RBC携氧能力相应降低,可能与RBC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收藏
李岩, 王小慧, 张久祥, 白晓光, 路志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4-4.  
摘要( 0 )   HTML( 61 )     PDF( 124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Hunt‑Hess分级0或Ⅰ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组(A组,45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滴鼻;右美托咪定静脉组(B组,47例),患者从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h−1;空白对照组(C组,48例),不给予右美托咪定。记录苏醒期患者咳嗽分级和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动脉瘤栓塞前(T4)、栓塞结束(T5)、呼之睁眼时(T6)、拔管时(T7)和拔管后2 min(T8)时MAP和心率变化,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动脉瘤栓塞前后血糖和乳酸值,术前24 h和术后24 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以及苏醒期缺氧(SpO2<90%)、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B组苏醒期呛咳和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A组T1、T3、T4、T5时和B组T1、T3、T4时MAP均降低(P<0.05),3组患者各时点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5时比较,A组和C组T6、T7、T8时MAP明显升高,T7、T8时心率明显升高(P<0.05),B组MAP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和C组T8时心率较高(P<0.05);3组患者T6、T7、T8时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术前24 h和术后24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栓塞前比较,A组和B组栓塞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栓塞结束时血糖指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栓塞前比较,3组栓塞后乳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苏醒期均无缺氧、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可有效维持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苏醒期呛咳发生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恢复质量,且不会引起苏醒时间延长。

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用于肾移植手术的效果评价   收藏
蒋梦迪, 王飞, 高成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5-5.  
摘要( 0 )   HTML( 57 )     PDF( 130 )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肾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QLB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QLB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于术侧行QLB,给予0.375%罗哌卡因25 ml后行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0、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各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QLB组患者术后0、2、6、12、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0~24 h内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发生率等,QL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于仅在术后应用PCIA,QLB可显著缓解肾移植患者的术后疼痛,也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

舒芬太尼不同自控剂量对儿科术后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收藏
张弦, 潘守东, 沈娜, 张贺楠, 贾菂, 李琳, 晏馥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6-6.  
摘要( 0 )   HTML( 58 )     PDF( 121 )

目的 比较1~7岁患儿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s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时不同自控给药剂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行PCIA,舒芬太尼总量为2 μg/kg,使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为2 ml/h,即舒芬太尼0.04 μg·kg−1·h−1,锁定时间为15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PCIA1组(术后镇痛泵单次按压的舒芬太尼剂量为0.02 μg/kg)和PCIA2组(术后镇痛泵单次按压的舒芬太尼剂量为0.01 μg/kg)。分别在术后0.5 h(T0.5)、术后1 h(T1)、术后2 h(T2)、术后6 h(T6)、术后12 h(T12)、术后24 h(T24)、术后48 h(T48)记录患者FLACC(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追加药量。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PCIA1组T0.5、T1、T2时FLACC镇痛评分低于PCIA2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PCIA2组(P<0.05),镇静适度的人数比例高于PCIA2组(P<0.05);PCIA1组总按压有效率和追加总药量大于PCIA2组(P<0.05),T0.5时按压有效率和T1、T2时实际按压次数小于PCIA2组(P<0.05),PCIA1组T12、T24时追加药物量大于PCIA2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1~7岁择期手术患儿使用PCIA持续泵注舒芬太尼0.04 μg·kg−1·h−1时,0.02 μg/kg单次自控给药剂量较0.01 μg/kg镇痛镇静效果更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高能量激光治疗肩周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收藏
徐幼苗, 杨旭, 刘婷婷, 刘晓东, 张志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7-7.  
摘要( 0 )   HTML( 55 )     PDF( 88 )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高能量激光疗法(high‑intensity laser therapy, HILT)治疗肩周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T组,32例)和对照组(C组,31例)。T组行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HILT治疗,C组行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类固醇关节腔注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1)、治疗后2个月(T2)、治疗后3个月(T3)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 SPADI),并比较两组患者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CM评分)、显效率、不良事件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 结果 两组患者T1、T2、T3时SPADI评分与T0时的差值组间差异的双侧90%CI上限均小于非劣效性界值。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CM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同一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2、T3时组间显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无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T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P<0.05)。 结论 手法松解联合HILT治疗肩周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非劣效于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

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90%有效剂量及其对母婴影响   收藏
赵嫣红, 徐韬, 郑静, 张晨, 徐子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8-8.  
摘要( 1 )   HTML( 55 )     PDF( 112 )

目的 通过序贯分析法确定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使90%产妇不发生低血压的剂量。 方法 根据Biased Coin up‑down序贯法依次对4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10.5 mg和芬太尼10 µg复合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5 ml后,观察产妇对不同去氧肾上腺素剂量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胎儿娩出前维持产妇SBP不低于基础值80%所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的剂量。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补救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追加阿托品、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去氧肾上腺素总量、最高麻醉阻滞平面、脐带动脉和静脉血血气分析、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应用Isotonic回归分析估计90%有效剂量(90% effective dose, ED90)及其95%CI。 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预推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产妇低血压的ED90剂量为116.5 µg(95%CI 114.44~135.33 µg)。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为15%,其他低血压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很低。新生儿的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异常,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10,10)分。 结论 静脉单次预推注去氧肾上腺素120 µg能有效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低血压的发生,新生儿结局良好。

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剖宫产术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收藏
艾来提·塔来提, 郭海, 洪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9-9.  
摘要( 0 )   HTML( 57 )     PDF( 140 )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术麻醉失败的发生率以及失败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孕妇1 143例。决定中转剖宫产后硬膜外腔给予1%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观察5 min后给予1%罗哌卡因7 ml,罗哌卡因使用后超过20 min未起效者为硬膜外麻醉失败,改用全身麻醉补救。收集产妇体重、身高、产次、ASA分级、硬膜外镇痛开始时宫口扩张情况、VAS疼痛评分、麻醉医师资历、实施椎管内阻滞技术细节、椎管内分娩镇痛持续时间、暴发疼痛时需要通过硬膜外导管单次追加药物的次数以及新生儿体重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硬膜外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era under curve, AUC)图检验模型拟合效果。 结果 经阴道分娩失败后中转剖宫产243例,中转率为21.3%,硬膜外麻醉失败共计81(33.3%)例,暴发疼痛次数及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时间>6 h对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时间>6 h方面,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0.536。当前模型的预测结果,其ROC AUC为0.789,与AUC为0.5的随机模型相比,当前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随机模型(P<0.05)。 结论 导致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失败与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效果不佳产妇主动增加药物剂量有关,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

CYP2B6基因多态性在中国西北汉族患者中的分布   收藏
邢东, 吴志新, 杨玉峰, 路志红, 曾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0-10.  
摘要( 0 )   HTML( 56 )     PDF( 95 )

目的 对中国西北地区接受丙泊酚麻醉的汉族手术患者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超家族(cytochrome P450 proteins, CYP)2B6(516G>T)基因多态性进行回顾,明确与丙泊酚相关的基因突变率。 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丙泊酚麻醉的西北地区汉族患者2 250例(男性830例,女性1 420例),对其CYP2B6(516G>T)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不同基因型分布及性别对基因型分布的影响,同时与国内外不同地区该基因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检测位点191CYP2B6(516G>T)三种基因型野生纯合子(GG)、突变杂合子(GT)和突变纯合子(TT)的分布分别占总例数的68.35%、28.62%、3.02%。男性和女性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西北地区汉族患者中突变的T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地区患者及中国蒙古族、藏族患者相似(P>0.05),而大部分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的CYP2B6突变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患者(P<0.05)。 结论 中国西北地区汉族患者中与丙泊酚用量相关的CYP2B6(516G>T)基因位点突变率约1/3,该类人群使用丙泊酚全身麻醉时需适当减少剂量。同时国内外不同人群对比提示该基因多态性与种族差异具有相关性。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收藏
仇夏, 许勤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1-11.  
摘要( 0 )   HTML( 57 )     PDF( 104 )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手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行胫腓骨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H组,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60例、对照组(C组,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60例。C组采用医院常规随访方法;H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通过成立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小组将院内医疗护理延续至院外。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T0)、出院后1个月(T1)、出院后3个月(T3)、出院后6个月(T6)时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form 36 Questionnaire, SF‑36)评分。 结果 H组T1、T3、T6时HSS评分均高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S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H组T3、T6时SF‑36评分高于C组(P<0.05)。与T0比较,H组T1、T3、T6时HSS评分和SF‑36评分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SAS评分降低(P<0.05)。 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改善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例析评
合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老年患者行开胸左下肺巨大肿物切除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1例   收藏
吴惠珍, 周少丽, 黑子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0-0.  
摘要( 0 )   HTML( 60 )     PDF( 128 )

肺癌是目前全球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文中病例患者为左下肺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范围大;合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其中两支冠状动脉狭窄严重,回旋支近段狭窄约90%,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约80%;术前存在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该患者病情复杂,围手术期管理难度大,术前经过详细评估,术中采用预防心肌缺血、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等措施,最终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患者平稳出院。总结该病例经验,以期为肺癌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综述
小儿术前禁食研究进展   收藏
詹雅岚, 左云霞, 赵雨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3-13.  
摘要( 3 )   HTML( 60 )     PDF( 147 )

指南建议术前禁食清饮料2 h、母乳4 h、牛奶或配方奶粉6 h、淀粉类固体食物6 h、脂肪类固体食物8 h。在临床工作中,小儿的实际禁食时间远大于指南推荐的时间。文章回顾了近20年有关小儿术前禁食的指南,总结了小儿术前禁食的现况问题,回顾缩短小儿术前禁食的方案,旨在为缩短小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提出理论依据。

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围手术期临床应用进展   收藏
袁田, 李英杰, 闫声明,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4-14.  
摘要( 0 )   HTML( 59 )     PDF( 159 )

手术、麻醉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围手术期膈肌功能障碍(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 DD),膈肌超声监测可以准确测量膈肌的厚度和活动度,精准反映围手术期膈肌功能改变,帮助麻醉医师早期甄别DD患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文章对膈肌超声监测在围手术期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膈肌超声监测术前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脓毒症、脑卒中相关的膈肌功能损伤,术中识别臂丛神经阻滞造成的DD,术后评估心脏、胸腹部手术后膈神经损伤以及指导拔管。膈肌超声监测有助于麻醉医师优化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案并改善患者预后,是新时期麻醉医师的必备技能。

术后活动抑制型谵妄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李若雯, 董佳, 曾敏, 彭宇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5-15.  
摘要( 0 )   HTML( 56 )     PDF( 122 )

动抑制型谵妄(hypoactive delirium, HD)作为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一种重要亚型,占总体POD患者的50%,其死亡风险可能更高、预后更差。但目前此种类型谵妄不易识别,并且临床医师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文章系统介绍了POD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进一步阐明了术后HD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评估、预防以及研究进展,希望能对防治此类谵妄有所帮助,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经济负担。

全身麻醉诱导时面罩通气模式对胃胀气的影响   收藏
黄倩, 陈东旭, 殷小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6-16.  
摘要( 1 )   HTML( 62 )     PDF( 173 )

反流误吸因其高致病率、高致死率而受到人们关注,但忽视了麻醉诱导期间加压面罩通气导致胃内进气而增加反流误吸风险。目前既能保证通气效果又能避免胃内进气的最佳通气模式尚无定论。文章就胃进气的原因和机制、麻醉诱导期间通气模式与胃进气的关系以及在围手术期所能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介绍近年来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胃胀气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作用   收藏
陈凤, 冷玉芳, 石亚静, 任以行, 张健民, 刘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7-17.  
摘要( 0 )   HTML( 55 )     PDF( 110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导致的代谢紊乱及全身各系统的损伤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实。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与睡眠关系密切,许多睡眠障碍的患者会出现ANS损害的症状。文章综述了ANS功能失调在OSAS中的作用,主要包括ANS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改变,希望能为临床上OSAS相关疾病的防治及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岳建明, 周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8-18.  
摘要( 0 )   HTML( 55 )     PDF( 113 )

肝移植手术由于患者合并症多、手术操作复杂,常发生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能实时连续监测心血管结构与功能,鉴别相应的病因,优化麻醉管理,评估移植肝的功能,改善患者预后,被推荐用于高危的肝移植手术。由于肝病患者的特殊性,对TEE安全性的担忧仍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国内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文章结合相关指南和临床研究阐述了TEE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现状、适应证、禁忌证和安全性,总结了风险评估要点和筛选流程,并对术中各个时期常见的TEE发现、常用切面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概括。

后入路腰椎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春芳, 魏根, 张忆平, 黄松, 徐国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19-19.  
摘要( 1 )   HTML( 60 )     PDF( 147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和椎体滑脱等腰椎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术后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手术疗效。文章对后入路腰椎手术后疼痛的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腰椎手术后常用的镇痛方式和镇痛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疼痛敏感性的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收藏
谢琪林, 康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20-20.  
摘要( 1 )   HTML( 55 )     PDF( 127 )

疼痛敏感性和疼痛诊疗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文章介绍实验室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QST)以及疼痛敏感性调查问卷(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 PSQ)两种疼痛敏感性评估方法,通过测定冷、热、压力及机械痛等痛觉阈值或个体根据过往经验和/或主观想象对描述的不同类别疼痛强度进行评分以预测个体的疼痛敏感性,全面分析P2X受体和儿茶酚胺 O 甲基转移酶等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焦虑、抑郁、性别、睡眠、年龄、饮食、BMI、种族、社会和医疗经历等疼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准确评估个体的疼痛敏感性,为精准化镇痛治疗提供参考。

内嗅皮质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记忆损害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收藏
张童, 姚俊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21-21.  
摘要( 0 )   HTML( 57 )     PDF( 97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如何在症状发生前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内嗅皮质(entorhinal cortex, EC)在AD临床前期即出现病变,更与记忆密切相关。文章对EC的结构和功能、EC在AD患者记忆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早期针对EC干预以治疗A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系统与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收藏
陈觅, 杨扬, 李欣宁, 邹小华, 曾祥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6): 22-22.  
摘要( 0 )   HTML( 60 )     PDF( 106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增加血管通透性进而加剧炎性反应,也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增殖、存活,从而诱导血管生成,促进组织修复等。VEGF信号系统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就VEGF信号系统在AL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进行综述,这对深入了解ALI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开发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新的途径,从而使迅速有效预防和治疗ALI、减少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成为可能。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