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局部应用倍他米松预防气管插管术后咽痛有效性的meta分析   收藏
黎安良, 高鸿, 林少锋, 殷永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局部使用倍他米松凝胶对预防术后气管插管后咽痛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MEDLINE(截止2015.10),查找倍他米松应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一步追溯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查阅各种相关会议纪录、研究生论文等。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人员选择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 手册5.0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587例患者,其中倍他米松组294例,对照组2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局部应用倍他米松凝胶可以有效降低术后1h咽痛的发生率[OR=0.16,95%CI(0.05,0.50,P=0.001)]及24h咽痛发生率[OR=0.09,95%CI(0.03,0.23),p<0.00001],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术后24h声音嘶哑发生率[OR=0.25,95%CI(0.15,0.44),p<0.00001],及24h咳嗽发生率[OR=0.25,95%CI(0.15,0.44),p<0.00001]。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患者中,术前预防性局部应用倍他米松凝胶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血浆miR-122表达与丙泊酚全麻下肝肿瘤切除术后肝损伤相关性研究   收藏
解康杰, 凌志强, 连燕虹, 余江流, 韩静, 方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评估外周血miR-122表达与丙泊酚全麻下肝癌切除术后肝损伤的相关性,确定循环血中miR-122可否作为肝癌术后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筛选我院行肝脏肿瘤择期手术的患者101例。记录患者一般状况,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记录术中肿瘤大小、手术类型、是否肝门阻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记录术后12-24小时内患者的肝肾功能。术后第一天取外周血测定循环血中miR-122浓度。应用统计学分析循环血中miR-122与术后肝损伤的相关性。结果miR-122与ALT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37。miR-122与AST值也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4。男性患者组术后第一天ALT值和miR-122较女性患者明显升高。出血量与ALT、AST、miR-122术后升高具有明显相关性。有无肝门阻断与AST、miR-122术后升高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表明血浆miR-122表达与丙泊酚全麻下肝肿瘤切除术后肝损伤具有良好相关性。miR-122可能对缺血性肝损伤和创伤性肝损伤较为敏感,可以作为肝肿瘤切除术后肝损伤的标志物。

监测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曹桂林, 张建欣, 张传阳, 盖殿秀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 ARX-index, AAI)、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全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5岁,体重45~85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使用AAI监测麻醉深度组(AAI组)、使用BIS监测麻醉深度组(BIS组)和五年以上麻醉医师经验调控麻醉深度组(CON组)。于术前1d和术后1d、3d、5d、7d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此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三组患者的全麻药物用量,术毕时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警觉镇静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结果 与CON组比较,AAI和BIS两组的丙泊酚用量[(450±19)、(500±18)mg]及瑞芬太尼用量[(0.78±0.07)、(0.80±0.08)mg ]比CON组[ 丙泊酚(810±17)、瑞芬太尼(1.26±0.07)mg ]少,AAI组的丙泊酚用量比BIS组更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毕AAI和BIS两组的苏醒时间[5.4±1.5)、(10.2±1.3)min]和拔管时间[(7.3±1.6)、(14.5±1.5)min],比CON组[ 苏醒时间(15.3±1.8)、拔管时间(18.2±1.7)min ] 短,警觉镇静评分[ AAI组(4.45±0.35)、BIS组(3.74±0.43)、CON组(2.85±0.24)]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术前1d 时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P>0.05);AAI、BIS两组术后1d、3d、5d、7d各时点的MMSE评分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麻醉深度监测可以节俭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但是对术后认知功能量表(MMSE)没有明显影响。

输液加温在胸腔镜下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收藏
陈玲, 陶坤明, 王嘉锋, 邓小明, 朱科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将描述胸腔镜联合下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变化的曲线,观察输液加温对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0例。输液加温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实施加温措施,对照组患者室温下常规输液,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肛温变化和术后寒战发生率。 结果 整个手术期间的体温波动主要以80 min和200 min为界,分为三个阶段。室温和加温输液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后50 min和200 min出现核心体温值的下降。与室温输液组相比,加温输液组术中核心体温≥36℃占麻醉时间的百分比较高(33.3 % vs. 15.3 %,P = 0.040),且核心体温值下降1℃的时间更长(138.75 ± 68.54 min vs.75.63 ± 33.32 min,P = 0.041)。麻醉结束时,加温输液组患者的体温较室温输液组高(35.48 ± 0.48 ℃ vs. 34.90 ± 0.57℃,P = 0.031),且苏醒期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结论 输液加温可减缓患者麻醉过程中体温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减少麻醉期间低体温的整体时间和寒战发生率,但不改变患者麻醉诱导期的体温再分布过程和术后体温的最低点。

体感与运动诱发电位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缺血监测的比较   收藏
金星, 刘海洋, 何颖, 菅敏钰, 刘莉, 乔慧, 李建国,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回顾性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监测脑缺血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调查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CEA患者84例。每例患者术中常规监测SSEP和MEP,并记录麻醉前、颈内动脉阻断后以及颈内动脉开放后SSEP和MEP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以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新发脑缺血为诊断标准,评估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与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SSEP监测成功的患者有81例,而MEP监测成功的患者为68例。SSEP监测阳性的患者有11例,MEP监测阳性的患者有29例。SSEP监测阳性的患者中,有5例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手术侧新发脑缺血灶。通过连续校正2检验分析,与颈动脉临时阻断前相比,颈动脉开放后对侧上肢和下肢SSEP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大于10%与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有显著相关性(P <0.05)。但是术中对侧MEP的变化与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SEP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大于10%与CEA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较好。MEP的变化与CEA患者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较差。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收藏
宣燕, 李鑫, 王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氨甲环酸临床应用方式的选择提供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2015年第3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限定义为建库至2015年3月。查找有关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项RCT。其中10项采用空白或安慰剂作为对照,剩余6项采用静脉给药法进行对照,共计15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围术期输血人数及失血量(P<0.00001),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4)。与静脉注射法相比,围术期输血人数、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55、0.58、0.52)。结论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输血人数及患者失血量,且不增加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而与静脉给药法相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均未见明显优势,受原始资料样本量的限制,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尚待评估,本研究尚需更多大样本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红景天苷对机械通气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收藏
王艳, 江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DS)对机械通气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28只7~9周的清洁级ICR雄性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对照组(CON组)、机械通气组(VEN组) 、红景天苷组(SDS组)和红景天苷+机械通气组(SDS+VEN组)。VEN、SDS+VEN组机械通气4小时后或CON组和SDS组麻醉插管4小时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蛋白浓度和细胞数量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含量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et-to-dry weight ratio,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的含量。结果 BALF中蛋白浓度和细胞数量:VEN组分别为(0.244 0.057)g/L和(2.02 0.33)个/ml,与CON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SDS +VEN组分别为(0.170 0.023)g/L和(1.56 0.28)个/ml,与VEN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VEN组肺组织W/D(5.11 0.12)与CON组(4.69 0.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 +VEN组肺组织W/D(4.77 0.05)与V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预处理能显著减轻通气诱导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机械通气4 h可诱导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DS预处理可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IL-1β和TNF-α表达:SDS+VEN组(14.4 2.3)mg/g和(15.1 1.8)ng/g与VEN组(19.5 5.9)mg/g和(18.2 3.9)n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相比,VEN组灌洗液中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降低,而SDS预处理则明显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 SDS+VEN组(1.89 0.32)mg/g和(41 4)ng/g与VEN组(2.57 0.60)mg/g和(32 5)n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前给予红景天苷可有效减少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聚集,减轻肺水肿,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水平相关。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收藏
高金孟, 孟晓文, 王丽娜, 杨宇帆, 嵇富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的抗炎作用在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采用连二亚硫酸钠诱导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C组),常规培养细胞;缺氧复氧组(H/R组),种板24h后4mM连二亚硫酸钠处理缺氧1h,换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进行复氧12h;右美托咪定组(D组),缺氧前经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0.1μM、1μM、10μM)预处理1h,其余处理同H/R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培养基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H9C2心肌细胞形态;qRT-PCR检测TNF-α、IL-6、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H/R组生存率低至44.08±12.46%(p<0.01)、LDH 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H/R组比较,右美托咪定可不同程度的提高H9C2细胞的生存率,降低LDH的活性,且1μM的右美托咪定 预处理组可将细胞的生存率提高至75.21±7.33%(p<0.01)、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LDH的活性(p<0.05)。倒置显微镜观察到H/R组排列不规则、细胞坏死、细胞膜折光率降低,右美托咪啶可以改善H9C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与C组比较,H/R和D组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R组比较,D组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减轻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断指再植患者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再灌注后预后研究   收藏
周丽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对手术断指再植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证,根据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电脑随机地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1组应用低浓度的丙泊酚麻醉(L组)、2组应用高浓度的丙泊酚麻醉(H组)、3组为对照组(C组)采用喙突下单点法使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定位采用神经刺激仪。比较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丙二醛(malondialdehz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三项指标的在患者血浆中浓度值。术后一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两组的患者的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分析总结不同浓度丙泊酚麻醉的预后效果。结果:在麻醉后松止血带以后的1h内,L组和H组的IMA、MDA值都低于C组,而SOD高于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一周随访发现,对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危象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LC)= 4.523,P(LC)=0.033;χ(HC)=9.871,P(HC)=0.005)。存活率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LC)=3.857,P(LC)=0.049;χ(HC)=6.857,P(HC)=0.009)。结论:丙泊酚在断指再植术的缺血再灌注中起到了很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对患者预后有很重的影响意义,浓度高组患者预后更好,术后存活率也更高。

术中输注两种类型胶体液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肾功能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收藏
贾锐, 李娜, 马正良,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回顾性比较脊柱后路矫形术中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和4%琥珀酰明胶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肾功能等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2015年10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脊柱后路矫形术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病案资料共1019例。按照术中输注胶体的类型,将患者分为羟乙基淀粉组(H组)和琥珀酰明胶组(G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血制品输注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等围术期资料。 结果 H组比G组的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发生率高:0.82% (7/849) 和 0.00%(0/17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血制品输注情况、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脊柱后路矫形术中输注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肾功能等预后影响无差异。

综述
共抑制分子LAG3在慢性炎症和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姚滢, 程婷婷, 黎娜, 张燕,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脓毒症是指宿主对感染的特异性反应导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在慢性感染及患有肿瘤时,随着抗原暴露时间延长,T细胞失效,其清除病原体和消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也逐渐减少。因此,具有启动T细胞“耗竭”作用的共抑制分子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分子(1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CD223)逐渐受到了关注。目的:分析LAG3在慢性炎症和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内容:分别分析LAG3对效应T细胞的作用、对其它免疫细胞的作用;可溶性LAG3(soluble LAG3,sLAG3)的免疫辅助作用;以及LAG3阻断的临床应用。趋向:在肿瘤内环境中,LAG3能负性调节T细胞功能,并具有其它多种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在肿瘤研究中,利用LAG3分子的免疫学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又一可能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残端神经瘤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收藏
田金阁, 于婷婷, 张昕, 杜冬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残端神经瘤(terminal neuroma)模型是研究截肢后神经痛(post-amputation pain, PAP)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的重要工具。目的 探讨残端神经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建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为有效建立模型提供参考。内容 按照损伤神经的不同,对残端神经瘤的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关于神经瘤模型的建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化方法,需进一步研究。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SIRT2潜在的关系   收藏
王秀梅, 李玉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概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而近年研究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the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在神经退行性变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角色[1,2]。目的 将POCD可能的机制与SIRT2之间潜在的关系作一系统综述。内容 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发现,SIRT2参与调节神经细胞炎症及凋亡反应,而这一反应也是POCD发生的主要机制。趋势 POCD的发生机制多年来备受关注,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找到其防治方法。

围术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收藏
杨乾舸, 王茂华, 魏继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一种在麻醉和手术后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使生活质量受损,使患者丧失劳动力以及增加术后死亡率。最近几项动物以及临床研究研究提示参附注射液具有脑保护作用,可能降低POCD的发生率。目的 综述POCD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参附注射液对老年人POCD的影响。内容 老年人术后POCD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因素,涉及血流动力学、炎症、代谢性因素和患者原有疾病等,临床研究尚未确定POCD的确切发病机制。有研究提示参附注射液具有脑保护等作用,可以降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趋势 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是POCD的高发人群,手术和麻醉以及患者术前的各种因素易导致老年患者在手术后发生远期及近期的脑损害,关于参附注射液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还需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

七氟烷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段晓雯, 胡宪文, 张启权, 汪静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脑损伤、脑梗死、失血性休克等患者救治过程中均可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七氟烷后处理作为一种在时序上与这种病理生理过程一致、具有潜在脑保护临床价值的新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地关注。【目的】现对七氟烷后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内容】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氧化应激、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等途径。【趋向】通过了解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更好地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多巴胺肾保护作用及其在感染性休克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李佳男, 王洪乾, 张铁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近年来有关多巴胺肾保护作用及其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研究研究呈现出多种不确定性结果,引发诸多争议。目的:综述多巴胺在肾保护作用以及感染性休克救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围绕近年来多巴胺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多巴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有大量有关多巴胺肾保护作用的研究,但结论不尽一致。总体上认为,应用多巴胺行肾功能保护并无明显益处,不优于传统利尿药。在感染性休克治疗方面,多巴胺潜在的副作用尤为明显,应审慎选用。趋向:在危重病人中联合应用利尿药和小剂量多巴胺或许能够成为研究热点;愈来愈多的证据支持去甲肾上腺素作为感染性休克救治的首选药物,而非多巴胺。

穴位刺激围术期干预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袁帅, 余剑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源于传统中医理论的穴位刺激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等作用,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亦可用于手术辅助麻醉和镇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围术期穴位刺激治疗对于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 )也有一定的效果。 目的 对围术期穴位刺激防治POCD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内容 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POCD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和中西医防治策略,介绍了穴位刺激的理论来源,同时探讨了围术期穴位刺激防治POCD可能的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 趋向 POC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阐明其发生的可能机制将为寻找穴位刺激治疗POCD 的最佳方案提供思路。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一种输注血液制品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输血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目的 通过分析近年的研究,对TRALI的可能发病机制作一系统阐述。内容 关于TRALI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其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其机制可能是多途径多因素参与的,较为公认的机制是“抗原-抗体”学说、“二次打击”学说和阈值学说。趋向 正确了解TRALI的发病机制,并通过探索机制寻找新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改善高风险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收藏
栾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肺部并发症是引起术后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多种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方法很多,“肺保护性通气”是其中之一。目的:了解“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否有效改善高风险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内容:阐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否有效改善合并吸烟、高龄、肺动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和神经系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趋向:对于患ARDS的重症患者,建议使用低潮气量和较高PEEP水平进行机械通气,并且在病人手术期间应该维持该参数设置。对于其他危重患者,低潮气量通气好处的证据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也不应该盲目扩大化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注意低潮气量通气在保护肺功能的同时可能引起高碳酸血症,而且较高的PEEP可能引起肺过度膨胀、颅内压升高以及对循环产生较大干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一些合并症的意义还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术中失血量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收藏
李娜, 贾锐,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3):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伴随着大量失血,是麻醉科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研究发现了该手术术中失血量的相关因素并构建了多因素回归模型。 目的 总结国内外文献中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术中失血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其效应。 内容 影响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术中失血量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性别、体重、脊柱侧凸诊断类型、Cobb角、融合节段、截骨、手术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女性月经周期,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趋向 目前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术中失血相关因素和模型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效益。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