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0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其他 
论著
基于多肽阵列技术构建穿膜肽靶向抑制Fyn与PSD95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收藏
杨秀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基于多肽阵列技术合成的穿膜肽离体条件下抑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与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相互作用,进而抑制含NR2B亚基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受体的磷酸化的可行性。方法 ①通过多肽阵列技术的overlapping平台确定Fyn的SH2结构域与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的PDZ3结构域相互作用的结合基序,合成含此结合基序的短肽Fynp并与Tat蛋白转导结构域连接形成可进入细胞的穿膜肽Fynp-Tat,同时合成乱序穿膜肽mFynp-Tat。②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脊髓背角神经元,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不同浓度(10 μM, 20 μM, 30 μM)组的穿膜肽内化细胞的效率。③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0 μM, 20 μM, 100 μM)穿膜肽分别孵育神经细胞(6 h, 24 h, 48 h)的细胞毒性。④将神经细胞分为穿膜肽Fynp-Tat组,乱序穿膜肽mFynp-Tat组和PBS对照组进行孵育,用GST pull-down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抑制Fyn与 PSD95相互作用的效率。结果 ①通过overlapping确定的Fyn与 PSD95相互作用的结合基序为(KGAYSL)。②Fynp-Tat组浓度为20 μM时内化效率为(91.5±2.0 %),与10 μM组比较(77.3±1.4 %,P<0.05)有差异;③当Fynp-Tat组浓度为100 μM,作用时间为24 h,才出现细胞活力(75.1±1.5 %)降低,与(100 μM, 6 h)组比较(82.5±3.0 %,P<0.05)有差异;④Fynp-Tat组与mFynp-Tat组、PBS对照组相比,Fynp-Tat组能够抑制PSD95结合到GST-Fyn融合蛋白上 (P<0.05),但不会抑制PSD95 结合到GST-NR2B融合蛋白上 (P>0.05)。结论 离体条件下,基于多肽阵列技术合成的穿膜肽(KGAYSLYGRKKRRQRRR)Fynp-Tat能够进入神经细胞,细胞毒性低,可有效抑制Fyn与PSD95的相互作用。

红花黄色素减轻RIP3硝化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收藏
徐娜, 胡书群, 韩东, 许铁, 燕宪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 ,SY)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 (myocardium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μry , MIRI)的保护作用及降低RIP3硝化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n=6):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SY干预组(C组:10 μmol/L,D组:30 μmol/L、E组:90 μmol/L)、阳性对照药依达拉奉组(F组:10 μmol/L)。再灌注120min末,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免疫印迹法及免疫沉淀法测定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的表达水平及RIP3硝化水平,RIP1磷酸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 与B组(36.3±4.7) %相比,D组(15.3±4.2) %、E组(6.9±4.4) %、F组(9.6±1.2) %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与B组相比,D组E组F组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各组RIP3及RIP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F组RIP3硝化水平均降低(P<0.05),RIP1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SY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氧化水平,下调RIP3硝化及RIP1磷酸化水平,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潮的影响   收藏
牛力, 许鹏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研究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自噬潮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9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①假手术组(Sham):只穿线不结扎;②缺血再灌注组(IR)③丙泊酚预处理组(P+IR)④PI3K抑制剂A66预处理组(A+IR)⑤丙泊酚、A66预处理组(P+A+IR)。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缺血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缺血前15min,P+IR组通过股静脉输入丙泊酚15mg/kg/h。A+IR组缺血前1小时腹腔注射A66溶液10mg/kg。P+A+IR组在缺血前1小时腹腔注射A66溶液10mg/kg,缺血前15min再通过股静脉输入丙泊酚15mg/kg/h。模型制备后,取心肌,TTC法染色并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酶标仪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Ⅱ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LC3-Ⅱ)、P62蛋白的表达量;电子显微镜定性观察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的数量。 结果 与I/R组相比,P+I/R与P+A+IR组梗死面积[(26.5±1.3)%、(42.6±1.9)% vs(50.1±3.9)%, P<0.05]显著减小,血清LDH活性降低,LC3II表达水平降低,P62表达水平升高(P<0.05),自噬体、自噬溶酶体明显减少。与P+I/R组相比,P+A+IR组梗死面积[(42.6±1.9)% VS(26.5±1.3)%,P<0.05 ]显著增加,血清LDH活性升高,LC3II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自噬体、自噬溶酶体增加。 结论 丙泊酚预处理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中自噬潮进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糖尿病人P物质含量与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王利平, 张瑞林, 郭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4-4.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P物质(SP)含量变化与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4例,根据术前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DM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22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ASA、体重、血脂、肌酐等),术中血糖、心律、心率、血压、心电图、手术时间以及补液量等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术前、术毕SP含量以及术前、术后24h cTnI含量。结果 与C组相比,DM组患者胆囊切除术围术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P< 0.05);与C组相比,DM组患者在术前、术毕血清SP含量较低(P< 0.05),而术前、术后24h血清cTnI含量较高(P< 0.05);根据术中有无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分类,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NACVE)相比,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ACVE)患者血清SP含量较低(P<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清SP含量降低可能与病人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

左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及对母儿的影响   收藏
黄岩, 陈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 要]目的 研究左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我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左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应用左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孕妇行硬膜外穿刺,两组分别给予0.1%左布比卡因+0.5μg/ml右美托咪定复合液和0.1%左布比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液各5毫升。连接泵镇痛,泵速设置为8ml/h、PCA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5ml/次,锁定15min。观察两组产妇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评分、Bromage评分、Ramsay评分、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血压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等在麻醉后30min后(Tb)较麻醉前(Ta)均降低,分别降至10.9±0.62,11.5±0.72和70±9.83,76±8.23,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1)、 (T2)、 (T3)各时点VAS评分分别为1.3±0.7、3.0±0.3、3.0±0.5和1.7±0.6、3.5±0.7、3.2±0.8,与(T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1)、(T2)、(T3)各时点Ramsay指标分别为2.0±0.3、2.0±0.0、2.0±0.0和3.0±0.0、4.0±0.0、4.0±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妊娠结局、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布比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和舒适,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低浓度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收藏
张二飞, 郑军, 李莹, 任东, 胡彬, 罗志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联合低浓度左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对舒芬太尼消耗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足月孕单胎需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孕妇,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1组(D1组)和右美托咪定2组(D2组)。所有孕妇均采用L3-4硬膜外腔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后镇痛, C组:舒芬太尼1.5ug.kg-1+0.1%左布比卡因总量150ml用生理盐水稀释;D1组:舒芬太尼1.5ug.kg-1+0.1%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0.02ug.kg-1.h-1, 总量150ml用生理盐水稀释;D2 组:舒芬太尼1.5ug.kg-1+0.1%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0.05ug.kg-1.h-1, 总量150ml用生理盐水稀释。所有组在手术结束, 连接镇痛泵,快速给泵中镇痛液 2ml,并设置背景输注速2ml.h-1,PCA锁定时间15min,每次2ml。记录术前产妇的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镇痛总体舒适度评分(BCS评分)。以及术后4h,8h,12h,24h,48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PCA键的有效按压次数,并评估各组48h镇痛后舒芬太尼的消耗总量。结果 3组间产妇一般情况、手术和麻醉时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msay评分评估,在术后4h,8h,12h,24h,48h时点,C组明显低于D1组和D2组(P < 0.05, P < 0.001)。VAS评分评估,在术后4h,8h,12h,24h,48h时点,D1组和D2组明显低于C组(P<0.05,P < 0.001)。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D2 组皮肤瘙痒发生率较C组少(P<0.05)。BCS评分评估,D1组高于C组(P < 0.01),D2组显著高于C组与D1组(P < 0.01 或 P < 0.001)。各组镇痛48h后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比较,C组明显比D1组和D2组消耗量大(P<0.01,P<0.001),D1组比D2组比较消耗量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0.05ug.kg-1.h-1+0.1%左布比卡因+舒芬太尼1.5ug.kg-1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疼痛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且减少了舒芬太尼的消耗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对血液保护效果的评价-Meta分析   收藏
曹兴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试图评价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技术对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INAHL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心脏外科手术使用自体血回收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项研究,共计2046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应用血液回收设备能够减少围术期红细胞的使用率。[RR=0.68,95% CI (0.53, 0.87)]. 应用血液回收设备能够减少围术期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率。[RR=1.53,95% CI (1.02, 2.31)]。血液回收设备组与对照组相比围术期血小板的使用率无统计学差异。[RR=0.86,95% CI (0.56, 1.32)],应用血液回收设备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4,95% CI(0.92, 1.41)]。结论 目前的证据表明心脏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收装置可以减少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具有一定的血液保护的效果。此外,自体血回收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出血、感染、肾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快通道麻醉在结直肠肿瘤ERAS中的应用   收藏
刘鲜艳, 李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通道麻醉应用于结直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需手术治疗的104例择期结直肠肿瘤患者分为传统对照组(52例)和快康观察组(52例), 其中快康观察组按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传统对照组按传统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min(T1)、切皮时(T2)、 探查时(T3)、拔气管插管后5min(T4)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BP)的变化,观察患者全身麻醉药异丙酚及肌肉松弛药维库溴铵的用量、术毕至气管导管拔除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快康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心率、血压波动较传统对照组平稳。快康观察组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明显比传统对照组要少(异丙酚286.5±26.4mg VS 286.5±26.4mg; 维库溴铵13.6±2.5mg VS 15.8±2.3mg),快康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3.5±3.5min VS 26.4±12.8min)、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6.4±12.8h VS 53.6±18.5h)、术后住院时间(5.6±1.3d VS 8±2.6d )及肺部感染发生率(3.85% VS 9.62%)均小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对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微信公众平台改善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   收藏
陈金星, 韩传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改善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术后采用自控镇痛的24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传统管理组(T组)和微信管理组(W组)。T组:麻醉医生每日随访患者,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由病区护士通知麻醉医师处理。W组:术前指导患者加入微信公众号爱心诊室,通过微信平台宣教镇痛相关知识,术后患者或家属通过微信平台将疼痛信息反馈给麻醉医生,麻醉医生根据镇痛效果做出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 和48h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患者镇痛满意度,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关注率及患者镇痛信息反馈率。结果 W 组患者术后NRS评分均较低,在6h、12h、24h、48h的NRS评分分别为 2.4±0.7 、1.5±0.8、 1.3±0.9 、1.1±0.9,相对于T组在相应时间点的评分3.2±1.0 、2.8±0.9 、2.5+0.7、 2.0±0.8有统计学意义;镇痛满意度由T组的78.3%增加到W组96.7%;医护人员对疼痛的关注率由T组的81.7%增加到W组的97.4%;患者镇痛信息反馈率由T组的25.8%增加到W组的85.0%。结论 与传统剖宫产术后镇痛管理方法相比,通过微信搭建“医患”信息沟通平台,可及时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管理质量。

酮咯酸预防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   收藏
张卉颖, 胡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 观察预防性使用酮咯酸对胸腔镜下行交感神经切断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间在本院择期行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患者60例,ASA I~II级,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酮咯酸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B组)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后10min,A组予酮咯酸60mg经三角肌肌肉注射,B组予0.9%氯化钠溶液2ml经三角肌肌肉注射,术后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以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程度、VAS评分等观察。结果 与B组比较,A组躁动程度评分为拔管后15min(1.25±0.21),拔管后30min (1.18±0.42),拔管后1h (1.12±0.36),拔管后2h (1.13±0.40),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VAS评分为拔管后15min (1.98±0.62),拔管后30min (1.94±0.69),拔管后1h(1.81±0.65),拔管后2h(1.76±0.53),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诱导后10min肌肉注射60mg酮咯酸可有效预防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术后躁动,且不影响拔管和苏醒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268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总结   收藏
李永华, 蒋鑫, 宁慧杰, 陈巍, 傅海龙, 袁红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11-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临床麻醉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268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麻醉管理。其中男207例,女61例;年龄48~84(66.2±5.8)岁。结果257例患者采用全麻,11例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颈动脉阻断时间22.3±5.4min,苏醒时间5.3±1.5min。术后出现3例脑梗,1例脑出血,1例心衰。结论 麻醉期间需要维持足够的脑血流、降低心肌氧耗和提供快速、平稳的苏醒过程。

全麻诱导后经多功能插管型喉罩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收藏
张帅, 田鸣, 张晔, 周婧, 郝小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13-1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观察全麻患者经多功能插管型喉罩盲探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100 例。麻醉诱导: 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 -2mg /kg、罗库溴铵0. 6 mg /kg,诱导后先置入多功能插管型喉罩,通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定位后经喉罩盲探插入气管导管,观察放置喉罩及气管插管的次数和时间,记录诱导前、放置喉罩前后、气管插管前后的血压和心率。结果: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均在1~2次成功,置入喉罩时间( 11.0±3.2) s,气管插管时间( 10.5±6.2) s,插管成功退出喉罩后即刻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功能插管型喉盲探气管插管,安全、快捷、有效,患者舒适、刺激小,比经典的插管型喉罩盲探插管更具有优势。

防溢气螺纹管三通接头用于 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收藏
夏焱志, 刘小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14-1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观察自制“防溢气螺纹管三通接头”用于全身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施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例88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2例。A组:气管插管组;B组:气管插管+三通组;C组:喉罩组;D组:喉罩+三通组。A组: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05mg•kg-1),丙泊酚(2mg•kg-1),顺式阿曲库胺(0.15mg•kg-1),芬太尼(2ìg•kg-1),控制通气 (潮气量8-10ml kg-1),维持用丙泊酚6mg•kg-1,根据检查时间追加芬太尼,控制通气时用普通直角接头。B组:气管插管和麻醉同A组,在加强管接口与螺纹管接口之间连接防溢气三通。C组:喉罩组,麻醉及通气方法同A组。D组:喉罩+三通组,麻醉及通气方法同B组。A、C二组控制通气时用普通直角接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检查时停止通气。B、D二组不停止通气供氧的情况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检查前和检查时连续监测患者相关指标,记录三组心律失常的例数,心率幅度变化(HR)>100,或<60次/分的例数,脉搏率饱和度(SPO2)<95%的例数,无创血压(NIBP)波动>20mmHg的例数,平均检查时间(min),中途需要暂停检查的例数。另外记录B、D二组检查前和检查时平均气道压力。结果 心律失常的B例数2例,D组1例;HR变化例数B3例,D组2例; SPO2<95%的B例数1例,D组1例:NIBP波动>20mmHg的例数B例数2例,D组1例;平均检查时间B组8.12min,D组8.00min,B D与A 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二组检查前与检查时心律失常的例数、HR幅度变化的例数、 SPO2<95%的例数, NIBP波动>20mmHg的例数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二组检查前与检查时平均气道压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防溢气螺纹管三通接头可以在对患者不停止通气供氧的情况下进行诊疗操作,特别和喉罩联合使用时气道压力变化小,方便又安全。

综述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收藏
邓君, 张瑞林, 郭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以血糖升高为特征,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连续危险因子。 目的 本文就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与CVD的相关性做一综述。内容 DM患者中有70%以上死于CVD。HbA1c 反映受检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有研究显示,HbA1c与DM并发CVD密切相关。趋向 对HbA1c的深入研究,将为早期防治DM患者CVD的发生提供更加广泛的依据。

围术期红细胞功能与患者转归   收藏
任艺,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红细胞功能与患者临床转归密切相关。输注受损红细胞可能导致患者发病率、死亡率升高。目的:探讨围术期影响红细胞功能的危险因素、红细胞功能损伤与临床不良后果的关系以及红细胞功能的保护策略。内容:本文对红细胞实现携氧功能的物理、化学及分子基础进行了总结,对体外储存、自体血回收及在体内环境改变等因素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围术期红细胞功能的监测及保护策略。趋向:充分认识围术期红细胞功能改变、改进血液保护策略并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正性肌力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收藏
王慧, 刘金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 正性肌力药广泛应用于围术期,特别是心脏、大血管手术中,是进行循环支持的有效手段。目的 就正性肌力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内容 本文从药物作用机制的角度简单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各类正性肌力药作用特点,分析了这些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对策。趋向 合理应用传统正性肌力药,同时大力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正性肌力药,摸索出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更好的正性肌力药应用方案。

乳酸穿梭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李盈, 张中军, 姚尚龙, 戴中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在传统观念上乳酸是葡萄糖无氧代谢的废弃物,然而最近研究表明乳酸可作为能源物质在体内能量代谢中有重要意义。在组织和细胞间存在大量乳酸穿梭现象,此种现象为机体代谢提供了保障。目的: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就乳酸穿梭机制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做一阐述。内容:乳酸是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乳酸穿梭是指机体不同组织和细胞间存在乳酸互相穿梭供能的现象。细胞间的乳酸转运主要由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CD147)、乳酸脱氢酶组成。乳酸穿梭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主要是能够优化能量代谢及对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趋向:目前研究发现乳酸在能量代谢中有重要意义,乳酸穿梭是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重要的能量代谢调节途径。但关于乳酸穿梭具体的调控机制研究尚少,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急性肺损伤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通路参与的保护作用的阶段性研究   收藏
冯迪, 朱梦怡, 吕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急性肺损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弥漫性肺浸润和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肺水肿。目前认为,急性肺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失衡,促炎因子大量释放。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是调节目的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以及巨噬细胞和其它脂肪贮存细胞。 目的 介绍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内容 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能降低凋亡抑制因子NF-κB的活性,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在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趋向 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Notch信号通路与重要器官损伤研究进展   收藏
杜伯祥, 石学银, 宋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Notch信号通路高度保守,但在细胞分化增殖和器官个体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会对细胞的各种应急事件做出反应,参与各器官损伤的调节机制。目的 综述Notch信号通路在重要器官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内容 介绍Notch信号通路基本组成及调节,以及其在脑、心肌、肺、肝及肾等重要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趋向 Notch信号通路在不同器官损伤机制中的作用不同,对Notch信号通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为器官损伤的预防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   收藏
丁煌, 崔珊珊, 柯剑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作为世界性难题,其治疗很困难,是因为它不仅受神经损伤的影响,还受损伤相关的二次损伤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 tylase inhibitor, HDACI)在临床上被证实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它也与神经保护及抗炎有关。但是,HDACI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 内容 对HDACI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问题进行综述,重点讨论HDAC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抗炎作用。 趋向 HDACI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中具有很大的前景。但是,HDACI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其发挥神经保护及神经生长作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
浅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收藏
薛景景, 吴平, 罗艳, 于布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37 (10):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医学教育承担着为临床输送专业人才的重任,其必然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而发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模式自被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医学教育领域的推崇。目的:综述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发展应用,以对我国的麻醉教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内容:本文从我国麻醉学教育的现状及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提出和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概述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趋向: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式在临床麻醉教学中仍需不断的改进,并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以发挥最大的优势。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