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综述 
述评
重视血浆扩容剂的分子量多分散性   收藏
刘怀琼, 刘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论著
富氢液对大鼠骨癌痛行为学及脊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核因子-κB通路的影响   收藏
张海龙, 张婷, 申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富氢液对大鼠骨癌痛行为学及脊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 LOX-1)/NF-κB通路的影响。 方法 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0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骨癌痛+富氢液组(BH2组)和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S组)。BH2组在造模后1、3、5、7、9、11、13 d腹腔内注射富氢液(5 mg/kg),BS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5 mg/kg)。分别在造模前1 d,造模后1、3、5、7、10、12、14 d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P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PTWL)。术后14 d行为学测定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节段,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脊髓LOX-1、磷酸化NF-κB(p-NF-κB)的表达。 结果 与S组比较,BCP组造模后3~14 d大鼠PMWT和PTWL明显下降(P<0.05);与BS组比较,BH2组术后7~14 d PMWT和PTWL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BCP组和BS组LOX-1、p-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BS组比较,BH2组LOX-1、p-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5)。 结论 腹腔内注射富氢液明显抑制大鼠骨癌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LOX-1/NF-κB通路活化有关。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收藏
庞倩芸, 熊章荣, 刘红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肺癌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12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 3.0 μg/kg复合舒芬太尼1.6 μg/kg组(A组)和舒芬太尼3.0 μg/kg组(B组),每组60例,术毕两组分别行PCIA。观察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并记录副作用及肺部并发症,于术前、术毕拔管时、术后24 h、术后48 h及术后1周、术后2周抽外周血检测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数目、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 IL-4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cells 1/T helper cells 2, Th1/Th2)比率。 结果 术后两组镇痛(采用VAS)、镇静评分[采用警觉与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及追加镇痛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皮肤瘙痒、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肺水肿和肺部感染的例数分别为8、16、8、11例,A组分别为0、2、2、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拔管时、术后24 h和术后48 h两组NK细胞数目、IFN-γ和Th1/Th2比率显著降低,IL-4水平显著增加(P<0.05)。术后1周A组NK细胞数目、IFN-γ、IL-4和Th1/Th2比率恢复至术前水平,但B组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于术后2周免疫参数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 Dex复合舒芬太尼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PCIA中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术后皮肤瘙痒、PONV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非胸腹部手术拔管时右侧膈肌运动的超声评价   收藏
陈文佳, 詹英, 谢进, 王丽娜, 嵇富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应用床旁超声测量非胸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术后达到临床拔管指征时右侧膈肌运动幅度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接受非胸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10例,分为男性组(56例)和女性组(54例),术前使用M型超声记录患者平静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术中依据HR、BP等调整用药,维持麻醉深度,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追加肌肉松弛药,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PACU,使用2~5 MHz 超声探头,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以肝为声窗,用M型超声记录达到临床拔管指征平静呼吸时的膈肌运动幅度,拔管后10、30 min平静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并记录拔管时间、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患者持续抬头5 s时间。 结果 与麻醉前[男(16.8±2.6) mm,女(14.6±1.6) mm]比较,拔管时[男(13.1±1.4) mm,女(12.4±1.2) mm]两组膈肌运动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 min[男(15.7±2.7) mm,女(13.9±2.1) mm]、30 min[男(16.1±2.6) mm,女(14.3±2.0) mm]两组膈肌运动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拔管时比较,拔管后10、30 min两组膈肌运动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 min与拔管后30 min比较,两组膈肌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持续抬头5 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测量右侧膈肌运动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在PACU对于评价麻醉恢复期膈肌功能的恢复具有可行性。

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头低位腹腔镜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肺氧合的影响   收藏
王赟, 陈莲华, 苏依丹, 张莹, 王兆民, 李士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对头低位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肺顺应性及肺氧合的影响,探讨在头低位腹腔镜手术施行PEEP的合适水平。 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直结肠手术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15例):Ⅰ组,PEEP=0;Ⅱ组,PEEP=4 cmH2O(1 cmH2O=0.098 kPa);Ⅲ组,PEEP=8 cmH2O。术中采用容量控制通气,维持PETCO2 35~45 mmHg(1 mmHg=0.133 kPa),记录麻醉诱导后即刻(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各组实施不同水平PEEP干预后30 min(T2)和60 min(T3)、手术结束拔管前10 min(T4)的PETCO2、肺动态顺应性(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 Cdyn),并同时抽取动脉血和深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死腔通气比(dead space ventilation ratio, Vd/Vt)和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y shunt, Qs/Qt)。 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HR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dyn在T1时较T0时均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在T2时上升,在T4时[Ⅱ组(50.9±9.8) ml/cmH2O,Ⅲ组(58.8±13.4) ml/cmH2O]高于T0时[Ⅱ组(47.6±10.6) ml/cmH2O,Ⅲ组(51.3±10.8) ml/cmH2O](P<0.05),Ⅲ组在T2、T3时高于Ⅰ组[T2:Ⅲ组(42.8±9.9) ml/cmH2O,Ⅰ组(29.3±8.0) ml/cmH2O;T3:Ⅲ组(42.9±10.3) ml/cmH2O,Ⅰ组(29.3±8.6) ml/cmH2O](P<0.05)。3组的Vd/Vt在T1时均增大(P<0.05),Ⅰ组和Ⅲ组在T4时[Ⅰ组(21.5±7.6)%,Ⅲ组(24.2±6.8)%]高于T0时[Ⅰ组(9.5±5.8)%,Ⅲ组(10.7±5.2)%](P<0.05),而Ⅱ组在T4时[(12.2±6.8)%]同T0时[(9.9±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同一时点Ⅰ组和Ⅲ组(P<0.05)。Ⅱ组的Qs/Qt在T4时低于Ⅰ组[Ⅱ组(12.3±6.3)%,Ⅰ组(26.2±20.8)%](P<0.05)。中心静脉血氧分压(central ven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vO2)3组均逐渐上升(P<0.05)。Ⅱ组在T4时PaO2和PvO2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 PEEP有利于头低位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肺顺应性及肺氧合。4 cmH2O PEEP不仅能改善肺顺应性,更有利于降低Vd/Vt和Qs/Qt,增加肺氧合。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手术中效果的比较   收藏
祁富伟, 谢红, 赵秀华, 郑重, 史文澄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腋路、锁骨上)在桡骨远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90例择期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手术”的成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组(C组)。记录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测定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区的痛觉消失时间,评价感觉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基本资料与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比较[(21±6) min比(20±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长于B组[(8±5) min](P<0.05);A组和C组前臂内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比较[(18±6) min比(17±6) min],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10±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效果优秀率最高(90%)。A组和C组分别有2例和1例患者出现膈神经阻滞,B组有1例患者止血带不耐受。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痛觉消失时间短,在桡骨远端手术中麻醉优秀率高、并发症少。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收藏
翁嫣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全身麻醉术后炎症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60例,年龄60~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0.03~0.05 mg/kg、芬太尼2~3 μg/kg、丙泊酚0.5~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D组在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入1 μg/kg Dex,随后以0.2~0.7 μg·kg-1·h-1维持泵注,根据患者HR、BP等变化及时调整输注速率;C组则与D组相同时间和途径注入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手术结束后即刻(T2)、手术结束后24 h(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蛳6含量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表达水平。术前1 d或2 d及术后第1、3、7天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测定认知功能,使用简易精神测定表(abbreviated mental test, AMT)评定术后谵妄情况。 结果 13例患者出现POCD(21.67%),其中D组3例,C组1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时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表达均较T1时增加(P<0.05),但D组表达水平低于C组(P<0.05)。两组T2时点血浆IL-6水平均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1),且C组显著高于D组(P<0.01);两组T3时点血浆IL-6水平较T2时点明显下降,但仍高于T1时点(P<0.05),T3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表达水平与血浆IL-6有良好的相关性(r=0.65,P<0.01)。 结论 POCD的发生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抑制NF-κB的激活可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及POCD的发生。

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肺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Meta分析   收藏
郑兰兰, 张贵和, 高昌俊, 孙绪德, 张莲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系统性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检索出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并提取主要评估指标(ICU停留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和次要评估指标[术后24 h血清IL-6、TNF-α、IL-8浓度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tension gradient, A-aDO2)、氧合指数(oxgension index, PaO2/FiO2)、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 RI)],采用RevMan5.3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8篇,476例患者,其中RIPC组237例,对照组239例。与对照组相比,RIPC可以减少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术后24 h血清TNF-α浓度(P<0.05),其标准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 SMD)和95%CI分别为-0.03(-0.41,-0.05)、-0.2(-0.39,-0.01)、-0.85(-1.35, 0.34)。 结论 RIPC可以减少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肺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

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查本俊, 熊华平, 谢平, 胡吉, 贾广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评价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年龄≥70岁,ASA分级Ⅱ、Ⅲ级,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健侧卧位,穿刺间隙为L3~L4椎间隙,用脑脊液将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稀释成0.33%(1 ml罗哌卡因+2 ml脑脊液),A组、B组、C组分别给予2.2、2.0、1.8 ml。于麻醉前(T0),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 min (T1)、10 min(T2)和15 min(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术毕(T6)时点,记录MAP、HR和感觉阻滞平面高度,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和输液量以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率和阻滞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C组,且B组优于C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A组[(15.6±1.4) min]明显短于B组[(19.5±6.3) min]、C组[(26.6±7.1) min],且B组短于C组(P<0.05)。HR 在A组T1~T6时[(80±12)、(80±11)、(78±10)、(77±10)、(77±10)、(77±10) 次/min]和B组T1~T2时[(77±8)、(77±7) 次/min]较各组T0时[(71±11)、(73±9) 次/min]明显增快(P<0.05);MAP在A组T1、T2时[(96±8)、(98±8) mmHg(1 mmHg=0.133 kPa)]、B和C组T4~T6时[(100±8)、(100±8)、(100±8) mmHg和(96±8)、(98±7)、(99±8) mmHg]较各组T0时[(104±8)、(104±8)、(103±8) mmHg]均明显降低(P<0.05),且C组T4~T6时较T3时也明显降低(P<0.05)。T1~T3时A组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在T4~T6时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P<0.05);与T3比较,A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6时明显降低(P<0.05);B组、C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4~T6时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氟醚对丙泊酚闭环靶控效果的影响   收藏
王鹰, 甄宇, 魏威, 田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中七氟醚对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调控麻醉深度效果的影响。 方法 60例ASA 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单纯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复合吸入0.6 MAC七氟醚组(B组)和丙泊酚复合吸入0.8 MAC七氟醚组(C组)。3组患者丙泊酚输注速率均由BIS介导的闭环靶控系统自动反馈调节。A组患者全程持续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和C组应用丙泊酚维持20 min后开始吸入3%七氟醚,并根据各自MAC设定值调整吸入浓度,于吸入40 min后停止七氟醚;给药过程中连续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变化并做统计分析。 结果 B组和C组术中BIS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丙泊酚血药浓度在七氟醚吸入后逐渐下降,停药后缓慢上升(P<0.05);吸入后30 min和40 min时,C组[(1.8±0.6),(1.2±0.4) mg/L]较B组[(1.9±0.6),(1.7±0.6) mg/L]与A组[(2.5±0.6),(2.5±0.6) mg/L]比较,血药浓度下降的更明显(P<0.05);组间丙泊酚血药浓度变化速度比较,C组比B组下降和上升的速度更快(P<0.05),均于停止吸入后40 min趋于稳定。 结论 BIS闭环靶控丙泊酚麻醉系统在复合七氟醚0.8 MAC以内的状态下,可以有效地自动反馈调节麻醉深度。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对脑动脉瘤出血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机制   收藏
李金河, 梁远生, 张木, 刘友坦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术中及术后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solution, HSH)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发病后3 d内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30例。ASA分级Ⅱ、Ⅲ级,Hunt和Hess(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状态)分级Ⅱ、Ⅲ级,改良Fisher分级1、2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13~15分,年龄18~80 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H组),输注4.2% HSH 4 ml/kg;对照组(N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T0),输注HSH或生理盐水结束时(T1),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第1天(T3)、第2天(T4)、第3天(T5)、第4天(T6)、第5天(T7)的上午8点,分别记录MAP、CVP、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POP)、HR、Na+、K+、Cl-等数值;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监测T0及T3~T7时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ELISA检测上述时间点血浆中IL-6、TNF-α、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等因子浓度,同时记录患者GCS得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troke scale, CSS)及24 h出入量。 结果 H组CVP在T1~T7时分别高于N组(P<0.05);POP 在T2~T7时高于N组(P<0.05)。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术后呈上升趋势,H组患者在T5~T7时低于N组(P<0.05);H组患者在T7时血浆IL-6、TNF-α浓度低于N组(P<0.05);T5~T7时,H组ET-1浓度低于N组(P<0.05);T4~T7时,H组NO浓度高于N组(P<0.05);上述指标其他时间点及两组间GCS得分、CSS评分、24 h出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小量输注HSH能有效减轻脑血管介入手术后CVS发生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及血管舒缩因子平衡紊乱有关。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马丽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0例,年龄65~8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Ⅰ组乌司他丁2×105 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Dex 0.5 μ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前0.5 h;Ⅱ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1、3 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成绩与术前基础值的差值(X值),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时(T1)、术后1 d(T2)及术后3 d(T3)抽取外周动脉血,ELISA法分别检测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及IL-6浓度。 结果 X值比较:与Ⅱ组比较,Ⅰ组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及循迹连线测试A均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6.7%和30.0%,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T1时点,Ⅰ组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2时点,Ⅰ组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3时点,Ⅰ组IL-6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Dex麻醉可以降低老年食管癌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有关。

综述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性体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程婷婷, 黎娜, 侯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NLRP3)炎性体由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 ASC)和酶解活化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相互结合形成,通过活化caspase-1来间接调控IL-1β的成熟和分泌,在细胞质内发挥对外源性微生物或内源性危险信号感受器的作用。 目的 对NLRP3炎性体的调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内容 分别描述热蛋白结构域(pyrin domains, PYD)、泛素化、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干扰素(interferon, IFN)、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等对NLRP3的调节机制。 趋向 为NLRP3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收藏
侯伟, 王常松, 崔英华, 李恩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近年来,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检测技术因快速、无创等优势逐渐被重视。 目的 探讨FENO的新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内容 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FENO的来源、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趋向 FENO更方便地应用于临床多科室。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敏机制与脊髓电刺激治疗   收藏
利雪阳, 张美娟, 王云, 谢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慢性顽固性疼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EMT疼痛合并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变化。 目的 综述EMT疼痛的神经机制。 内容 综述EMT疼痛的动物模型及特点、外周及中枢敏化机制以及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对EMT疼痛的治疗效应。 趋向 阐明EMT痛敏机制,可望为该病的疼痛管理提供新方法。

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安全性探讨   收藏
金平, 石翊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阿片类药物为主的小儿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缓解术后中重度疼痛,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改善预后。 目的 关注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呼吸抑制相关高危因素和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提高小儿术后疼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内容 受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术后镇痛实施管理和镇痛装置自身等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使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趋向 有效预防和治疗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副作用尤为重要。

术后慢性疼痛流行病学及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杨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外科手术后出现的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surgical pain, APSP)大多随着创伤的愈合而消失,但部分患者会转变为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文献报道CPSP流行病学差异较大,目前尚没有明确、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目的 加强对CPSP的认识,建立有效的预防体系,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 内容 简述CPSP流行病学、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 趋向 随着对CPSP研究的深入,CPSP的预防和治疗会得到进一步优化,最终造福患者。

预保温在防治围手术期低体温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收藏
宋瑞月, 易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保温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保温方式,已经成为国外体温保护的推荐措施,然而在国内的临床研究和工作中并没有引起重视。 目的 对预保温在防治围手术期低体温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提供参考。 内容 概述预保温的理论基础及由来,总结预保温在当前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阐述包括预保温的设备、温度设置、保温时间等在内的研究进展。 趋向 预保温应在临床中得到更多应用,其策略的规范化和最优化需更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支持。

鼠类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进展   收藏
范婧婧, 段满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建立稳定、可靠、可重复性高的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模型是研究心搏骤停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策略的重要基本条件。 目的 对鼠类全脑I/R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内容 介绍鼠类全脑I/R模型的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 趋向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完善,更接近临床实际的模型应用逐渐增多,为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的实验室研究提供更多方法学选择。

高压氧处理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收藏
饶瑾, 李元海, 高之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指的是患者手术麻醉后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往往产生长久的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患者。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处理作为一项辅助治疗措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研究证实HBO处理对大脑、心脏及肝等多种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者将HBO处理运用到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中。 目的 探讨HBO处理对患者POC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改善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及长期预后提供有效措施。 内容 对HBO处理、HBO处理用于POCD的研究情况及HBO改善POCD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趋向 HBO处理是近年来用于多脏器保护的重要措施,其脑保护作用为临床预防及改善POCD提供了新的思路。

刺激内关穴和足三里穴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收藏
段海峰, 朱懿峰, 路志红, 胡胜, 王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7,38 (2):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刀口裂开、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针刺对PONV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目的 概述PONV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以及针刺内关穴(PC6)和足三里穴(ST36)对PONV防治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 内容 针刺PC6和ST36可以减少PONV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也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趋向 针刺PC6和ST36对PONV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生理干扰小、无创、安全,可以被很好地应用于PONV的防治。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