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其他 
论著
病情-麻醉-手术三位一体方法与ASA-PS预测术中 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比较   收藏
徐德朋, 江学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718 )

目的 建立病情-麻醉-手术三位一体预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新方法。 方法 分别以美国麻醉学协会的患者体质分级标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ASA-PS)、Carrillo′s方法作为病情、手术、麻醉风险分级标准,制作风险评估量表。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3 543例各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和分级,记录术中心血管并发症。将病情-麻醉-手术的风险等级与术中心血管并发症进行二元逻辑分析,获得回归系数。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病情-麻醉-手术三位一体风险评估数学模型,用三位一体模型对术中心血管并发症进行预测并与直接用ASA?蛳PS建模的模型比较。 结果 3 543例患者术中共发生心血管并发症311例(8.78%)。三位一体方法中3种元素对术中并发症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病情、麻醉和手术元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886、0.508、0.268;ASA-S的回归系数为1.089。三位一体方法术中并发症预测公式为logit(P)=-6.298+0.886×ASA-PS等级+0.508×麻醉等级+0.268×手术等级;ASA-PS方法公式为logit(P)=-4.758+1.089×ASA-PS。三位一体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和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ROC)为0.809,ASA-PS的AUROC为0.732。 结论 与ASA-PS比较,病情-麻醉-手术三位一体风险评估新方法预测术中心血管并发症的效力和拟合度较好。

布比卡因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定用于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影响   收藏
邢艳红, 白武民, 王迎斌, 高瑞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520 )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定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TURP)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TURP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5~75岁,BMI 20~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枸橼酸舒芬太尼组(S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30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后,D组复合右美托咪定5 μg,S组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5 μg,N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Richmond躁动?蛳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 RASS)以及寒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3组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时点RA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和N组比较,S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D组和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定在TURP中都能起到良好的麻醉作用,但复合右美托咪定发生寒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较少。

全身麻醉中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洛尔 控制性降压比较的Meta分析   收藏
陈剑明, 刘志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651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与艾司洛尔(esmolol, Esm)辅助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优缺点。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KNI、万方及维普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5月,收集所有有关Dex和Esm辅助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中控制性降压对比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ram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严格按照Cochrane指导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0篇RCT,共计5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sm组与Dex组在降压成功率[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 RR)=1.04,95%CI (1.00,1.08)]、术野质量评分≤2分的人数[RR=1.01,95%CI (0.94,1.09)]、术野质量评分[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0.12,95%CI (-0.28,0.03)]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更少[WMD=-38.85,95%CI(-49.66,-28.05)],苏醒时间[WMD=4.11,95%CI(2.57,5.66)]和术后首次需镇痛药时间[WMD=29.89,95%CI (22.61,37.17)]更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RR=0.41,95%CI (0.18,0.93)](P<0.05)。 结论 全身麻醉中辅助应用Dex和Esm行控制性降压安全可行;Dex在节省术中镇痛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及减少术后恶心呕吐方面优于Esm,但可能稍延长苏醒时间。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 效果的影响   收藏
张梁, 曹君利, 陈建庆, 胡永明, 吴震, 温来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699 )

目的 观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剖宫产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初步研究。选择20~40岁,择期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吗啡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40例。两组产妇均于术毕硬膜外给予吗啡2.5 mg一次性镇痛,A组在胎儿取出后给予负荷量Dex 0.5 μg/kg持续静脉滴注15 min,术毕接一次性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泵以 0.1 μg·kg-1·h-1持续泵注;B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观察并记录产妇术后4 h(T1)、术后8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的VAS评分、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 OAA/S),麻醉前、术毕、T4时的血清肾素、皮质醇、K+浓度,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中及T4时尿量。 结果 A组术毕、T4时血清皮质醇浓度低于B组[(0.32±0.08) mg/L比(0.36±0.08) mg/L,(0.20±0.07) mg/L比(0.24±0.08) mg/L,P<0.05]。A组术毕血清肾素浓度低于B组[(30±11) ng/L比(36±13) ng/L,P<0.05]。两组血清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3、T4时VAS评分低于B组[(2.0±0.7)分比(2.3±0.6)分,(2.1±0.6)分比(2.4±0.7)分,P<0.05]。A组镇痛期间发生寒战、恶心呕吐的例数低于B组(0 例比 6例,1例比7例,P<0.05)。 结论 Dex静脉泵注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能降低产妇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满意,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吗啡。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肠肿瘤开放术 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收藏
李永华, 羊黎晔, 陈巍, 严晓娣, 袁红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743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 在肠肿瘤开放术术后切口镇痛方面的有效性。 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腹直肌旁正中切口的肠肿瘤患者80例,ASA 分级Ⅰ~Ⅲ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B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BIS值维持在40~60;T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单侧TAPB,C组患者切皮前及关腹前各给予10 μg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ACU及术后2、6、12、24 h静息及咳嗽状态时切口痛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镇痛泵累积按压次数、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T组患者术后切口痛出现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评分。 结果 T组患者静息NRS评分在术后PACU[0分比(2.9±1.1)分]、术后2 h[0分比(3.1±0.7)分]、术后6 h[(1.2±0.5)分比(3.7±0.9)分]低于C组(P<0.05);T组患者镇痛泵累积按压次数在术后PACU[0次比(1.1±0.7)次]、术后2 h[(0.5±0.9)次比(2.0±1.2)次]、术后6 h[(1.7±1.1)次比(4.5±2.3)次]、术后12 h[(4.5±2.2)次比(8.5±3.3)次]、术后24 h[(8.1±3.3)次比(12.8±3.1)次]少于C组(P<0.05);T组患者PONV评分在术后PACU[0分比(2.1±0.9)分]、术后2 h[0分比(1.7±0.8)分]、术后6 h[0分比(2.2±0.6)分]、术后12 h[(0.9±0.6)分比(2.2±0.7)分]、术后24 h[0分比(2.1±0.9)分]低于C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B能提供良好的术后切口镇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降低PONV评分。

经天枢穴超声电导大承气汤对胃癌根治术患者 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收藏
米智华, 董大龙, 于大朋, 王存金, 葛亚丽,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580 )

目的 观察经天枢穴超声电导透皮导入大承气汤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超声电导透皮给药组(U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术中维持用药相同。C组术后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U组在C组护理的基础上,选取双侧天枢穴(脐中旁开两寸),采用超声电导仪经皮导入大承气汤,30 min/次,2次/d。治疗结束后继续保留中药贴片30 min。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总的治疗时间和次数,直至肛门排气、排便。记录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24 h(T1)、术后48 h(T2)、术后72 h(T3)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 MTL)、血清胃泌素(gastrin, GAS)含量,并于T0~T3时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covery-40, QoR-40)评价两组患者恢复质量。 结果 C组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长于U组(P<0.05);T1、T2时两组患者血浆MTL、血清GAS含量低于T0时,且U组血浆MTL、血清GAS含量高于C组(P<0.05);U组在T1时,C组在T1、T2时,QoR-40的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及总评分均较T0时下降(P<0.05),T1、T2时U组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C组(P<0.05)。 结论 经天枢穴超声电导透皮导入大承气汤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结果 C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32.45±5.42)h、(45.12±3.22)h、(49.34±4.71)h,U组分别为(25.32±5.37)h、(25.44±3.56)h、(32.46±3.62)h,C组时间明显长于U组(P<0.01);T1~T2时,两组MTL、GAS含量明显低于T0;但U组MTL、GAS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在T1时,C组在T1、T2时,两组患者QoR-40量表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以及总评分均较T0时下降(P<0.05);在T1、T2时,U组各项评分以及总评分均高于C组(P<0.05)。 结论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郭苗苗, 朱慧杰, 薄晗, 张伟, 侯百灵,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702 )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择期胃肠道手术的1 021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病历资料。根据PONV发生情况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因素的差异性,对于有差异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ONV的相关性,探寻老年患者PONV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 021例老年患者中,PONV发生率为7.3%。本研究中与老年患者PONV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75岁[比值比(odds ratio, OR)=1.74,P=0.027]、女性(OR=1.69,P=0.039)、术中使用七氟醚(OR=2.32,P=0.013)、术中低血压(累计时间>20 min)(OR=1.64,P=0.048)、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OR=2.14,P=0.002)及术后感染(OR=2.03,P=0.009)。进一步分析表明,术中低血压时,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6.28,P=0.006)。 结论 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PONV的发生与围手术期多因素相关。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避免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术中避免吸入性麻醉药的使用,

内源性孤啡肽通过对缝隙连接蛋白43的调节影响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心律失常的发生   收藏
杨光, 熊畅, 韩毅, 杨建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479 )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类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含量的变化以及孤啡肽(nociceptin/orphanin FQ, OFQ)受体拮抗剂UFP?蛳101对心律失常和Cx43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00~250 g,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24只,分为3个亚组,即冠状动脉结扎后15 min亚组、冠状动脉结扎后60 min亚组、冠状动脉结扎后120 min亚组,每组8只)、OFQ受体拮抗剂组(U组,24只,分为3个亚组,即冠状动脉结扎后15 min亚组、冠状动脉结扎后60 min亚组、冠状动脉结扎后120 min亚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16只,分为两个亚组,即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15 min亚组、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60 min亚组,每组8只)。U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OFQ受体拮抗剂(UFP?蛳101,10-9 mol/L)1 μl/g,C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C组、U组大鼠在给药5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S组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分别记录C组、U组大鼠从给药前10 min到冠状动脉结扎后15、60、120 min的ECG数据,分析统计各类室性心律失常。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标本中磷酸化Cx43(phosphorylate-Cx43, p-Cx43)以及总Cx43的含量。 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后15 min时,与C组比较,U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联律的发生次数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室颤)的持续时间明显下降(P<0.05)。冠状动脉结扎后60 min时,与C组比较,U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联律的发生次数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次数明显下降(P<0.05)。各组大鼠15 min亚组结果:与S组比较,C组p-Cx43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U组p-Cx43表达明显增加(P<0.05)。各组大鼠60 min 亚组结果:与S组比较,C组与U组p-Cx43表达均减少(P<0.05)。 结论 内源性OFQ拮抗剂UFP?蛳101通过促进Cx43蛋白发生磷酸化而减少大鼠在急性心肌缺血时心律失常的发生。

烟雾病血运重建期间颞浅动脉桥抗痉挛处理的 实验研究   收藏
李渊, 胡强夫, 聂晓红, 屈罡升, 蒋超, 郭佩垒, 闵娜, 闫瑞琪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529 )

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尼莫地平、地尔硫卓对烟雾病颞浅动脉?蛳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bypass, STA-MAC)中桥血管抗痉挛的效果。 方法 择期行STA-MAC的烟雾病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硝酸甘油组(Ⅰ组,22例)、尼莫地平组(Ⅱ组,22例)、地尔硫卓组(Ⅲ组,21例)。3组患者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以0.3~0.5 μg·kg-1·min-1持续泵入药物。选取旁路移植前(T1)、清醒拔管后即刻(T2)及旁路移植术后3 d(T3)为观察时点,使用血管超声测量3组患者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STA)主干血流的最大速度(maximum velocity, Vmax)、最小速度(minimum velocity, Vmin)、平均速度(mean velocity, Vm)、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内径(inside diameter, ID),并记录3个时点的MAP、心率、CVP,通过分析桥血管血流状态评估3种药物对STA血管桥的舒张作用。 结果 与T1比较,T3时3组患者Vmax、Vmin、Vm、ID 增大,RI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T2时Ⅱ组患者Vmax、Vmin、Vm增大,RI减小,Ⅲ组患者Vmin增大,R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尼莫地平与地尔硫卓对STA?蛳MAC桥血管的舒张、抗痉挛作用优于硝酸甘油。

综述
分娩镇痛效果探讨   收藏
白云波, 徐铭军, 车向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728 )

近年来分娩镇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从而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是麻醉医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产妇的殷切需求。已有大量临床科学研究向此目标努力并被证实安全有效,如镇痛方法、镇痛药物和给药模式的选择,新型智能镇痛泵的发展应用以及分娩过程中人文因素的干预均可改善分娩镇痛效果。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运用合适的药物、恰当的方法保证分娩镇痛效果,提高产妇镇痛满意度,帮助产妇安全舒适分娩。

自噬与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收藏
孙超, 薛富善, 李慧娴, 刘亚洋, 杨桂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515 )

现有的证据显示,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较非糖尿病损伤加重,但是其详细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虽然尚需进一步研究,但是自噬及其相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心肌I/RI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将来可能成为防治糖尿病心肌I/RI的重要靶点。文章回顾自噬及其相关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与糖尿病I/RI的关系,重点综述自噬及其相关的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心肌I/RI和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地位和发挥的调节作用。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方法和进展   收藏
姜慧颖, 江晓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1567 )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是近几年被提出的一种新的躯干阻滞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剖宫产及其他腹部手术的复合麻醉、术后镇痛等。大量的研究表明,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相比,有更广泛的阻滞平面(T7~L1)及对内脏痛的削弱作用。深入研究QLB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性,可为临床麻醉镇痛提供新的思路。此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QLB的研究,对其操作方法、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I-gel喉罩在侧卧位、俯卧位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梁毅, 贺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593 )

目前,I-gel喉罩在气道管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此文通过综述I-gel喉罩应用于髋关节手术、腹腔镜下肾脏手术、胸腔镜手术、脊柱手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探讨I-gel喉罩在侧卧位、俯卧位手术中所体现的临床价值。尽管目前对于I-gel喉罩应用于侧卧位及俯卧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但对于实施侧卧位下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如何更合理地进行气道管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靶向细胞代谢在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孟庆元, 薄禄龙, 卞金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643 )

细胞代谢在免疫细胞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靶向调控免疫细胞的代谢途径,可影响免疫应答的产生、效应及转归,并影响某些免疫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深入研究免疫细胞的代谢特点,进一步揭示相关调控机制,为靶向代谢治疗免疫性疾病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新的靶向药物研究建立基础。此文介绍靶向代谢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不同免疫细胞的代谢特点及其调控机制,并介绍靶向代谢在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和脓毒症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评估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收藏
童朝阳, 黄成娅, 张作晶, 刘坤, 朱宏伟, 徐美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938 )

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备受临床医师的关注。由于当前尚无改善认知的特效药物,其围手术期预测因子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脑功能,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识别具有潜在高风险的老年人群,为进一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此文分别从神经心理学测试、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监测、神经元损伤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测入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下POCD的潜在预测因子,对其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心血管疾病患者行重大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脏危险因素评估体系   收藏
蔡彬, 于冬男, 王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1190 )

为探讨心血管病患者行重大非心脏手术(major non-cardiac surgery, MNCS)围手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总结近年来已有的和新进展的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的相关高危因素评估系统。包括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改良心脏风险指数(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 RCRI),Gupta′s Index及其发展出来的网上风险计算器,通用型围手术期风险评估计算器,还有如预测术后病死率的术前评估量表(Preoperative Score to Predict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POSPOM)和非心脏手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队列研究(Vascular Events In Non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Cohort Evaluation, VISION)等研究所得出的初步结果等。在目前临床中心血管患者行MNCS的术前评估情况已有不少可观的进展,大范围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仍需要用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这一评估体系。

麻醉与神经环路及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   收藏
张玮艳, 翟茜, 方向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2 )   HTML( 0 )     PDF( 1062 )

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发展,其中应用新兴技术将人工智能融入围手术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开展将促进麻醉学发展,加快人工智能融入围手术期的进程。文章旨在逐步阐述麻醉的神经环路机制以及人工智能在临床麻醉与重症监护中应用的研究现况。重点阐述麻醉神经环路在镇痛、镇静及觉醒中的作用,基于机器学习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围手术期监测和预测术后并发症应用的研究进展。

其他
成年人非阿片类镇痛药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   收藏
麻醉编辑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9,40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1595 )

围手术期使用的非阿片类药物种类繁多,不同药物对患者疼痛管理和预后产生哪些影响,成为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共识介绍了目前围手术期常用的非阿片类镇痛药、各种药物的应用方案、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注意事项,旨在规范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时非阿片类镇痛药的选择和应用。临床医师围手术期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有助于完善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