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述评
产科麻醉管理的国际流行趋势——剖宫产术:腰麻、硬膜外还是腰硬联合麻醉   收藏
杨军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产科麻醉在全球范围来讲仍是麻醉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话题,这主要是由于:(1)病情变化快;(2)从局麻到气管插管全麻都可选用,无绝对禁忌症。 本文无意主观强调哪种麻醉方式更好,而是提倡依据各种麻醉方法和产科特点,包括产房建设及产科医护团队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安全地实施产科麻醉。

论著
右美托咪定用于Shikani喉镜引导颈椎手术清醒气管插管的研究   收藏
柳垂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e, Dex)与咪达唑仑慢诱导用于Shikani喉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探讨Dex在颈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颈椎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Dex慢诱导气管插管组(D组)和咪达唑仑慢诱导气管插管组(M组)。D组10 min内静脉泵入Dex负荷量1 μg/kg,继以1 μg·kg-1·h-1维持;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 mg/kg,分次追加0.02 mg/kg;所有患者用2%利多卡因行咽喉腔及气管内表麻后,在适宜镇静深度下采用Shikani喉镜经口引导清醒气管插管。评估气管插管条件和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及配合程度;记录气管插管次数、时间以及包括心血管反应、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情况;术后24 h随访了解患者有无咽喉疼痛不适及对气管插管过程的记忆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插管次数及插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组的肢体运动减少(9/3/2/1 vs 14/1/0/0)、插管舒适度提高(1/2/6/6 vs 0/0/4/11)、插管配合更佳(7/6/2 vs 13/2/0),并且显著改善插管心血管反应(4/15 vs 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有3例(20%)呼吸抑制。M组2例和D组1例对插管有模糊记忆。 结论 Dex慢诱导较咪达唑仑更能为Shikani喉镜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舒适性更强、副作用更少,为颈椎手术患者提供一种较理想的静脉辅助用药。

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可弯曲喉罩与一次性双管喉罩气道管理效果比较   收藏
冯艳华, 许航, 刘环秋, 李飞, 李飞, 麻海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2-2.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可弯曲喉罩(flexi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 FLMA)与一次性双管喉罩(supreme laryngeal mask airway, SLMA)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气道管理效果,并对二者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I~II级、年龄20岁~70岁、体重指数<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FLMA组(F组)及SLMA组(S组),每组各20例。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喉罩拔除时间(术毕至呼吸恢复正常可以拔除喉罩的时间)和苏醒时间(术毕至呼之睁眼的时间);术毕即刻、术后6、24、36 h咽喉疼痛发生情况;术者满意程度。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 SPSS 19.0 软件完成。 结果 ① 两组喉罩首次成功率分别为9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F组置入时间(10.2±1.8) s,S组置入时间(6.3±1.3)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气道压、气道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branchofiberoscope, FOB)检查分级、两组术后拔出喉罩即刻咽喉疼痛发生例数、术后6 h咽喉疼痛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两组之间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F组有一个上升的趋势。 结论 ① FLMA与SLMA均可应用于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的气道管理,安全可靠。SLMA比FLMA更易置入。② FLMA可适用于各类鼻内镜手术,SLMA在涉及到额窦的手术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右美托咪定取代丙泊酚麻醉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凸手术的临床研究   收藏
顾伟,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3-3.  
摘要( 2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完全取代丙泊酚麻醉应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对麻醉深度、唤醒试验、麻醉恢复及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Ⅰ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 10 min,继以0.25 μg·kg-1·h-1输注,丙泊酚组(Ⅱ组)采用丙泊酚起始100 μg·kg-1·min-1,两组均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值调整使其维持在40~50,并配合使用瑞芬太尼0.4 μg·kg-1·min-1和顺式阿曲库铵1 μg·kg-1·min-1。术中以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将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 mm Hg~70 mm Hg(1 mm Hg=0.133 kPa)。肌肉分离完毕后停止使用顺式阿曲库铵,矫形完毕开始唤醒试验。记录两组术中唤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及唤醒和苏醒时的Ramsay镇静评分、Riker躁动评分。记录Ⅰ组右美托咪定用量和两组有无术中知晓及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 结果 Ⅰ组术中唤醒和麻醉恢复时Riker 评分[4.00(0.25)和4.00(1.00)]均低于Ⅱ组[4.50(1.00)和4.00(1.25)] (P<0.05)。两组Ramsay评分、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右美托咪定用量为(2.4±0.5) μg·kg-1·h-1,Ⅱ组丙泊酚用量为(86±12) μg·kg-1·min-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取代丙泊酚配合瑞芬太尼、硝酸甘油维持的全凭静脉麻醉在BIS监测下应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凸矫形手术镇静深度充分,可以优化术中唤醒和术后复苏质量且未增加副作用。

右旋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的影响   收藏
胡丽君, 李勇,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4-4.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的影响。 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Dex组 (D组) 和对照组 (C组)(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0.8 μg/kg Dex, 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10 min内静脉泵入,随后行常规诱导插管。术中D组使用维持剂量Dex 0.2 μg·kg-1·h-1至术毕。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停用麻醉维持药物(D组Dex不停用),从停用所有麻醉药物(Dex除外)到患者活动脚趾的时间定为唤醒时间,唤醒后维持药物继续使用至术毕。记录唤醒试验开始时、唤醒时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 BIS)值、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指标,记录唤醒时间、唤醒质量评分及唤醒期间出血量。 结果 两组唤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患者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时D组患者MAP和HR分别为(79±6) mm Hg(1 mm Hg=0.133 kPa)和(80±9) 次/min,低于对照组MAP(88±6) mm Hg和HR(98±7) 次/min(P<0.05); D组患者的唤醒质量要明显高于C组(P<0.01);D组患者在唤醒期间的出血量为(269±34) ml,小于C组同时期出血量(328±50) ml(P<0.05)。 结论 Dex能明显提高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唤醒质量,不延长唤醒时间;并且能维持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唤醒期间出血量。

右美托咪定和可乐定硬膜外给药对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的影响   收藏
裘学, 张兆平, 房宁宁, 顾美蓉, 姚敏, 孙国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5-5.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两种α-2肾上腺素激动药右美托咪定和可乐定在硬膜外麻醉时镇静、围术期满意度和强化镇痛效果。方法 全组75例病人ASA I 或 II级,年龄55~65岁,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RD—组硬膜外给予0.75%罗匹卡因15ml含100μg右美托咪定(右咪)、RC—组硬膜外给予0.75%罗匹卡因15ml含100 μg可乐定和C—组硬膜外给予0.75%罗匹卡因15ml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结果RD—组麻醉平面到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和可乐定硬膜外给药对罗哌卡因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 全组75例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I 或 II级,年龄55岁~65岁,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15 ml含100 μg Dex组(RD组)、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15 ml含100 μg可乐定组(RC组)和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15 ml含生理盐水组(C组)。 结果 RD组麻醉平面到达T10起效时间[(8.5±2.4) min]短于RC组和C组[(10.4±3.4) min和(12.7±4.3) min],RD组在较短的时间内[(13±4) min]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明显短于RC组和C组[(15±4) min和(18±4) min];RD组完全运动阻滞时间[(18±5) min]短于RC组和C组[(21±4) min和(24±4) min;(P<0.05和 P<0.01)]。RD组术后24 h曲马多用量[(87±17) mg]也显著少于RC组和C组[(101±21) mg和(146±19) mg;(P<0.01)]。RD组和RC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未发现1例呼吸抑制。 结论 硬膜外给予Dex可增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效果,与可乐定比较麻醉起效快、围术期呼吸循环稳定,减少术后镇痛药的应用。

七氟烷或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高烨, 季永, 张邓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6-6.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七氟烷或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20例。于术前(T1)、术中2 h(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于术前1 d(S1)、术后6 h(S2)、术后24 h(S3)、术后72 h(S4)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 结果 A组和B组在S2时点MMSE评分[(26.2±0.6)和(27.1±0.8)]与术前基础值[(29.5±0.5),(29.4±0.6)]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A组较B组低。A组和B组术前血清Hcy测定值[(5.8±1.4) μmol/L和(5.9±1.6) μmol/L]基本相同。A组T2血清Hcy测定值[(6.7±1.5) μmol/L]明显比术前高(P<0.05),T3、T4时点血清Hcy测定值已回落到术前基础值水平(P>0.05)。B组T2、T3和T4时点血清Hcy测定值虽有升高,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与七氟烷均能引起老年患者短暂术后认知功能改变,持续吸入1.3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七氟醚3.5 h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比用3 μg·kg-1·h-1~5 μg·kg-1·h-1的速率泵注丙泊酚3.5 h的影响大。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血清Hcy的浓度增加有关。

水溶性脂聚体可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2B小干涉RNA治疗慢性炎性疼痛   收藏
杨雪, 董文芳, 彭捷, 熊家祥, 陆建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7-7.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慢性炎性疼痛的基因治疗缺乏安全且高效的载体,本实验探讨了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和胆固醇组成的水溶性脂聚体(water-soluble lipopolymer, WSLP)运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B, NR2B)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治疗大鼠慢性炎性疼痛的可行性。 方法 将WSLP直接与靶向NR2B的siRNA连接形成WSLP/siRNA复合物,乱序siRNA作为对照(WSLP/scRNA);然后检测鞘内注射WSLP/siRNA对完全弗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 complete, CFA) 炎性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spinal cord doral horn, SCDH)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且测定鞘内注射此复合物后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及热缩足反射持续时间(thermal withdrawal duration, TWD)的变化。 结果 WSLP/siRNA注射后3 d,炎性疼痛大鼠SCDH NR2B蛋白水平的表达与CFA组比较显著下降58%(P<0.01),WSLP/scRNA 及PEI/siRNA注射后NR2B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WSLP/siRNA鞘内注射后3、4 d及5 d炎性痛大鼠的MWT[(3 d:(9.2±1.3);4 d:(9.8±1.2);5 d:(9.5±1.2)]较CFA组[(3 d:(4.6±1.2);4 d:(4.9±1.8);5 d:(5.0±1.8)]显著增高(P<0.01),TWD[(3 d:(3.27±0.32) s;4 d:(3.83±0.49) s;5 d:(3.57±0.33) s]较CFA组[(3 d:(6.71±0.45) s;4 d:(6.97±0.54) s;5 d:(6.63±0.38) s]显著缩短(P<0.01),WSLP/scRNA 及PEI/siRNA均无此治疗作用(P>0.05)。 结论 WSLP可有效运载siRNA抑制CFA所致慢性炎性痛大鼠NR2B的过度表达,从而对炎性疼痛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大鼠切口痛模型中鞘内注射不同浓度KN93对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影响   收藏
程崇学, 赵鑫, 张兢,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8-8.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KN93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痛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6只):① 空白对照组;② 切口组;③ 瑞芬太尼组;④ KN93 25 μg组;⑤ KN93 50 μg组;⑥ KN93 100 μ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组及KN93 3个剂量组,手术过程中皮下输注瑞芬太尼(40 μg/kg,1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6、24、48 h测定术侧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 结果 与切口组比较,瑞芬太尼组术后出现痛觉过敏表现PWMT (20.9±2.6,19.6±1.8,21.9±2.0,22.3±1.9) 及PWTL[(8.5±1.5) s,(8.6±1.5) s,(8.5±2.0) s,(9.1±1.5) s],P<0.05。鞘内注射KN93 25 μg对痛觉过敏大鼠痛行为无改善作用,鞘内注射KN93 50、100 μg能剂量依赖性改善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大鼠痛行为,P<0.05。 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KN93剂量依赖性的改善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病例析评
喉罩通气道全麻用于超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的麻醉处理   收藏
马兰, 张建文, 左云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报道1例胎龄27+4周,现月龄1月27 d,体重1.67 kg的超低出生体重伴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早产儿在喉罩通气道全麻下行双眼激光光凝术治疗。

综述
瑞芬太尼的心血管副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   收藏
程文杰, 徐桂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药,其可有效地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但随着临床上应用的增多,其引起心动过缓和血压降低的副作用的报道也日益增多。 目的 综述目前瑞芬太尼对心血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和基础更好地开展对该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 从5个方面综述瑞芬太尼引起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的机制。 趋向 目前对瑞芬太尼降低血压和心率(HR)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实验方法上可应用电生理方法对其机制进行下一步研究。

肢体缺血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收藏
汪涛, 朱安祥, 周业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2-2.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下肢实施血管外科时,可引起诸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的严重并发症,即再灌注综合征。肢体缺血后处理(limb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IPO)是指应用于血管重建术开始时减轻I/RI的一种有效治疗技术。 目的 现就LIPO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内容 LIPO能够通过减少活性氧产物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和细胞能量代谢及减轻钙超载发挥对缺血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 趋向 LIPO的作用机制为 I/RI的防治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研究,进一步地研究和理解其具体作用机制,将为临床应用这种无创干预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益的指导。

超声检查术在临床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李瑞萍, 薛富善, 程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3-3.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超声检查术用于气道成像具有几方面的优势:安全、快捷、携带方便、重复性强和应用广泛,并可提供实时动态图像。已经在临床气道管理的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目的 介绍超声检查术在气道管理方面的应用及其前景。 内容 重点综述超声检查术在临床气道管理方面的应用,包括手术患者困难喉镜显露的预测,影响气道管理技术选择的病理情况评价,餐后状况评价,确定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合适直径,气管和环甲膜定位,气道神经阻滞,气管导管位置的确认,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鼻胃管位置的确认,气胸的诊断和成功拔管的预测等。 趋向 超声检查术是一项可改善气道管理的有用技术,极具临床价值。

芬太尼诱发呛咳的相关问题及治疗   收藏
董春山, 余骏马, 陆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4-4.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虽然芬太尼因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是其诱发的呛咳却可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已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于降低其发生率。 目的 分析总结现有文献资料中有关芬太尼诱发呛咳的相关问题。 内容 综述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 趋向 已有较多的方法成功应用于降低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

麻醉对泌尿外科术中阴茎勃起的影响   收藏
李元, 魏新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5-5.  
摘要( 2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术中阴茎勃起是泌尿外科手术中发生率较低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使手术操作困难。虽然至今对于术中阴茎勃起的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麻醉方法和麻醉药可影响术中阴茎勃起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 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关于麻醉对术中阴茎勃起影响的认识。 内容 系统阐述了术中阴茎勃起的机制,麻醉方法和麻醉药对术中阴茎勃起的可能影响。 趋向 使用恰当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可有效阻止术中阴茎勃起的发生和发展。

稀释性贫血对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夏娟, 张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6-6.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传统观念认为血液稀释不会对脑代谢和脑功能造成明显损害。但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围术期使用血液稀释技术造成的急性贫血可能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贫血导致的脑损伤及相关机制,为合理应用血液稀释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 主要阐述急性贫血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阐述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蛳1α、HIF?蛳反应分子及炎症因子等在急性贫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 趋向 围术期血液稀释导致的急性贫血可能影响脑功能,采取优化措施将使这种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更合理的应用。

单肺通气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收藏
万梅方, 顾连兵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7-7.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是现代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然而这种非生理性的通气方式会引起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目的 分析总结OLV期间肺损伤的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内容 主要机制包括4方面:肺气压伤、肺容积伤、肺不张伤以及缺血/缺氧性损伤。以上因素促使肺组织分泌细胞因子、释放炎性介质,引发肺部炎症,造成生物伤。 趋向 细胞力学、分子生物学、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可望更深入地阐明OLV致ALI的机制,为临床麻醉实施肺保护提供思路和途径。

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   收藏
徐睿, 李启芳, 姜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8-8.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失血性休克死亡率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目的 对失血性休克ALI的可能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内容 多核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 nuclear neutrophils, PMNs),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ie factor, HIF)以及核因子(nuclear factor-κB, NF-κB)的激活和相互作用参与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后ALI,并且发挥了关键作用。 趋势 加深对创伤失血性休克ALI发病机制和各种损伤因素横向联系将有助于其治疗。

脊柱手术后失明的研究进展   收藏
韩永正, 郭向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9-9.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手术后失明是脊柱手术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低,但其结果是灾难性的。因此,近年来该问题引起了骨科、眼科和麻醉科医师的高度关注。 目的 综述脊柱手术后失明的研究进展情况。 内容 阐述脊柱手术后失明的临床概况、病因和预防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趋向 对手术后失明病因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减少脊柱手术术后眼科并发症。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在局麻药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收藏
李乐, 徐世元, 卢爱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10-1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局麻药(local anesthetic, LA)广泛用于神经阻滞、镇痛,其可能引起的神经毒性引起了麻醉医生的关注,其中关于此种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目的 分析总结各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成员在LA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内容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LA的神经毒性作用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MAPKs是一种广泛存在细胞内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MAPK信号通路逐渐成为LA毒性作用研究中的重点,其中关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以及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较为成熟。 趋向 MAPKs在LA神经毒性的具体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LA的临床应用及毒性作用防治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

G蛋白耦联内向整流性钾通道与疼痛传导   收藏
李雄娟, 黄焕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11-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G蛋白耦联内向整流性钾通道(G protein-coupled 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GIRK)是内向整流性钾通道7个家族中的一员, 基于GIRK通道的基因结构,传导性及其分布的广泛性,奠定了它在神经传导和膜兴奋性作用中的重要地位。 目的 疼痛的上行传导系统及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中均存在GIRK通道的表达,文章将对GIRK通道与疼痛的传导机制作一综述。 内容 阐述GIRK通道在调节静息电位、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递质释放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与多种受体耦联,使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细胞膜超级化,起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作用,激活的GIRK通道在疼痛信号转导系统中可抑制神经元冲动的发放,从而减弱疼痛信号的转导。 趋向 深入研究GIRK通道与疼痛的关系,将有助于揭示一些疼痛的发生机制。

尼古丁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献文, 张宗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12-12.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约有吸烟者3.5亿,占全球吸烟总人数的1/3,其中成年男性吸烟率为66.0%,女性为3.08%。吸烟成瘾实质上就是尼古丁依赖,尼古丁依赖患者罹患各种慢性疼痛疾病的比例增高。临床和动物实验发现尼古丁具有镇痛作用。 目的 了解尼古丁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内容 尼古丁镇痛作用是通过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介导的,作用于α4β2AChR受体通过脊髓上机制发挥镇痛作用;作用于α7 nAChR通过胆碱能抗炎反射,进而影响小胶质细胞的迁移、增殖和活化等来发挥镇痛作用。 趋向 研究尼古丁镇痛作用和尼古丁依赖戒断后机体疼痛生理的变化机制,为吸烟患者的疼痛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缝隙连接可能是吸入全麻药作用的分子靶位之一   收藏
陈章燕, 黎尚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13-13.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吸入麻醉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明确。而缝隙连接(gap junctions, GJ)也是神经系统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可能是吸入全麻药作用的分子靶位之一。 目的 分析推测GJ及其介导的细胞间传递是否参与吸入全麻药的麻醉作用。 内容 阐述吸入麻醉药的机制,GJ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结构、分布、功能以及与吸入麻醉药作用的关系。 趋向 研究GJ及其介导的细胞间传递能为今后研究全麻药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方向。

炎症调控介质-保护素D1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郭丽娜, 舒化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14-14.  
摘要( 2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保护素D1(protectin D1, PD1)是近期发现的由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 DHA)衍生的生物活性分子,是机体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脂质抗炎及促炎症消退介质。 目的 深入认识这个新的家族有助于探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内容 大量研究表明,PD1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能促进炎症反应及时消退,可改善多种疾病的转归。现就PD1的生物学活性、对炎性细胞及炎症相关疾病的作用作一综述。 趋向 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全面地揭示PD1的病理生理意义、详细地阐明其效应机理,并最终研制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抗炎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胃动素的分布及其对胃肠动力调控的机制   收藏
赵军, 高宝柱, 郑宝森, 曹君利, 鲁显福, 于常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4): 15-15.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研究表明胃动素为一种脑肠肽,除胃肠道和血浆以外,在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广泛分布,于多水平参与机体胃肠及其他功能的调控,并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中枢胃动素的分布及对胃肠动力的调控机制。 内容 综述胃动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和作用等。 趋向 中枢胃动素的分布及其对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各种疼痛诱发的中枢及外周水平胃动素表达的变化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