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论著
以心指数/每搏指数/每搏量变异度为导向的老年患者开胸肺叶切除术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收藏
李燕虹, 王天龙, 赵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以心指数/每搏指数/每搏量变异度(cardiac index/stroke volume index/stroke volume variation, CI/SVI/SVV )为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30例行择期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CI/SVI/SVV为导向的S组(15例)和以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为导向的C组(15例),监测围术期两组指标,包括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ETCO2)、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 Pmax)、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等,评价以CI/SVI/SVV为导向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在改善患者术后转归方面是否优于传统的以CVP为指导的液体管理策略。结果 S组患者术中不同观察时间点HR,MAP,SpO2,PETCO2,Pmax,BIS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术中输液量(1 310±310)ml、术后液体输入的正平衡量(516±412)ml明显小于C组患者(1 820±459)、(757±667)ml(P<0.05),术后重症监护室(ICU)驻留时间、氧合指数等指标S组较C组呈现良好的转归趋势。C组患者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40%)明显高于S组(6.67%)(P<0.05),余无特殊。结论 以CI/SVI/SVV为导向的老年胸科手术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较传统的以CVP为导向的液体管理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液体管理更具个性化等优点,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

血红素氧化酶-1 介导脂联素在脓毒症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收藏
徐丽, 鲍红光, 施韬, 蒋卫清, 程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HO-1)介导脂联素(adiponectin,APN)在脓毒症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80只雄性 Wistar 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C 组)、脓毒症模型组(LPS 组)、脂联素预处理组(APN 组)和HO-1 抑制剂锌原卟啉IX(zinc protoporphyrin IX,ZnPP IX)干预组(Zn 组)。各组分别于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0 mg/kg)或0.9%氯化钠溶液后 6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介素(interlukin-6,IL-6)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肺组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 的表达水平。观察5 d内大鼠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与 C 组比较,LPS 组、APN 组和 Zn 组血清 TNF-α[(321.3±11.2)、(132.5±10.2)、(311.7±12.4)vs(52.1±1.4)] ng/L、IL-6[(2 229.26±210.25)、(1 134.14±11.24)、(2 028.27±167.04)vs(55.38±0.23)] ng/L、NO[(103±10)、(79±8)、(97±9)vs(48±3)] μmol/L 和肺组织匀浆 MDA[(16.209±0.151)、(5.943±0.310)、(13.238±0.326)vs(3.081±0.017)] nmol/mg 、MPO[(12.42±0.46)、(6.77±0.14)、(10.45±0.21)vs(2.74±0.06)] U/g 水平显著升高(P<0.05),生存率显著下降(20% vs 100%;70% vs 100%;30% vs 100%,P<0.05);与 LPS 组比较,APN 组血清TNF-α[(132.5±10.2)vs(321.3±11.2)ng/L、IL-6(1 134.14±107.13)vs(2 229.26±210.25)] ng/L、NO[(79±8)vs(103±10)] μmol/L和肺组织匀浆 MDA[(5.943±0.310)vs(16.209±0.151)] nmol/mg、MPO[(6.77±0.14)vs(12.42±0.46)] U/g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 HO-1 mRNA[(8.73±0.24)vs(1.54±0.03)]显著升高(P<0.05),iNOS mRNA[(1.42±0.15)vs(2.01±0.10)]显著下降(P<0.05),生存率显著增高(70% vs 20%,P<0.05);与 APN 组比较,Zn 组血清 TNF-α[(311.7±12.4)vs(132.5±10.2)ng/L、IL-6(2 028.27±167.04)vs(1 134.14±107.13)] ng/L、NO[(97±9)vs(79±8)] μmol/L和肺组织匀浆 MDA[(13.238±0.326)vs(5.943±0.310)] nmol/mg、MPO[(10.45±0.21)vs(6.77±0.14)] U/g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 HO-1 mRNA[(2.66±0.14)vs(8.73±0.24)]显著下降(P<0.05),iNOS mRNA[(2.06±0.23)vs(1.42±0.15)]显著升高(P<0.05),生存率显著下降(30% vs 70%,P<0.05)。 结论 HO-1 可能介导了 APN 在脓毒症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右肘静脉压与左颈内静脉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相关性   收藏
韩梅, 于环, 熊君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低血压对颈动脉狭窄兔脑损伤的作用   收藏
杨丽娟, 薛朝霞, 付学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不同干预所致低血压时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家兔模型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及S100β浓度的变化,探讨围术期低血压对颈动脉狭窄兔脑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 选择成年家兔建立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家兔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分别采用放血,硝酸甘油,丙泊酚使血压降低20%~30%并维持20 min后恢复血压,分别于恢复血压后7.5、24 h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清中NSE及S100β蛋白,将脑损伤的指标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个降压组的血液标本中NSE及S100β在各个观测时间点的值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在降压7.5 h的NSE及S-100β的表达值分别为(1 487±19)μg/L和(592±10) μg/L,与放血组、硝酸甘油组相比较,各时间点NSE蛋白表达指标的升高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蛋白的表达较其余两个实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兔模型,放血、硝酸甘油及麻醉药物引起的血压降低20%~30%均引起NSE及S100β蛋白的表达升高,其中丙泊酚组的升高程度相对较低,可能与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盐酸右美托咪啶对脑膜瘤患者围术期的脑保护效应   收藏
李爱梅, 石翊飒, 张喜洋, 高瑞萍, 李雅楠, 韩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对脑膜瘤患者围术期的脑保护效应。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设计,选择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5例,年龄45岁~65岁,体重在55 kg~65 kg,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盐酸右美托咪啶低剂量组(D1),盐酸右美托咪啶高剂量组(D2),D1和D2组于常规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DEX负荷量1 μg/kg,继之分别以0.2 μg•kg-1•h-1和0.5 μg•kg-1•h-1持续输注至术毕前30 min,C组给与等容量的生理盐水。3组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值(bispectral index, BIS)在40~49之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取出肿瘤时(T2),拔管时(T3),术后24 h(T4)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的浓度,且分别于T1 、T2 、T3采集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的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并计算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2 , CEO2)。观察患者围术期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与T 1时比较,3组T2~T4时血清S100B、NSE浓度及CEO2升高(P<0.05);T2~T4时C组血清NSE[(20.1±1.7)、(26.5±2.9)、(36.1±2.5) μg/L]与D2组血清NSE [(13.9±2.3)、(16.4±2.4)、(20.0±2.9)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C组血清S100B浓度[(0.73±0.08)、(0.86±0.08)、(1.17±0.20) μg/L] 与D2组血清S100B浓度[(0.65±0.05)、(0.73±0.06)、(0.896±0.051)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1组血清NSE、 S100B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C组CEO2[(0.36±0.03)、(0.34±0.03)],与D1 组[(0.33±0.04)、( 0.3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2组[(0.32±0.04)、(0.26±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2组降低更为显著 (P<0.01)。结论 围术期持续输注DEX可降低脑膜瘤患者CEO2,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产生脑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S100B、NSE水平有关。

皮下埋置三孔硬膜外导管在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收藏
居霞, 李元海, 王胜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对改良的皮下镇痛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评价。 方法 将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皮下埋置套管针(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 of placement trocar, TCPCSA)组、皮下埋置三孔硬膜外导管(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 of placement epidural tube with three-holer, ECPCSA)组及静脉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镇痛泵药液配方:舒芬太尼100 µg+2%利多卡因100 mg +地塞米松10 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 ml。负荷量为舒芬太尼0.1 µg/kg,单次给药剂量0.5 ml,按压锁定时间15 min,连续输注背景剂量为2 ml/h。观察记录术中芬太尼的总量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的名称与剂量;记录术后4、8、16、24、48 h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esay镇静评分(RSS);观察相应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次数(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48 h内有效镇痛泵按压总次数;术后镇痛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患者对镇痛总体满意度。 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VAS评分和RSS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ECPCSA组脱管率(0%)低于TCPCSA组脱管率(16.7%)与PCIA组(6.7%)的脱管率(P<0.05),ECPCSA组患者总体满意度(100%)高于TCPCSA组(80%)与PCIA组(73.3%)(P<0.05)。 结论 改良患者皮下自控镇痛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佳,副作用少,患者镇痛总体满意度高,具有便于固定、不易脱管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不同剂量受体拮抗剂CTOP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收藏
师瑾, 薛朝霞, 胡古月, 吕晓敏, 张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CTOP对瑞芬太尼引起的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A组);切口痛组(B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组(C组);切口痛+瑞芬太尼+CTOP低剂量组(D组);切口痛+瑞芬太尼+CTOP高剂量组(E组)。各组大鼠测定基础状态下(T0)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后,以5%水合氯醛350 mg/kg大鼠腹腔麻醉,A、B、C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4 ml,D、E组分别注射CTOP 0.5 μg/kg、0.5 mg/kg,溶于0.4 ml生理盐水内。给药结束10 min后,除A组外全部于右后爪做切口,同时由尾静脉以0.8 ml/h的速度40 μg/kg的剂量分别给A、B组泵生理盐水,C、D、E组泵瑞芬太尼,各30 min。术后2(T1)、24 h(T2)测定PWTL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强啡肽表达。 结果 T1、T2时间点C组PWTL结果[(10.23.0),(6.22.6)s]与A组[(13.32.4),(13.42.2)s]、B组[(13.52.7),(11.54.1)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TL时间缩短;且C组强啡肽结果(172±17)ng/L与A、B组(78±9)、(120±1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啡肽表达增多;D、E两组T2的PWTL值和强啡肽结果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WTL时间延长,强啡肽表达减少;D、E两组强啡肽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瑞芬太尼导致了切口周围组织痛觉过敏;应用受体拮抗剂可以缓解痛觉过敏,低剂量的效果更加显著。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肝叶部分切除术后认知功能变化及海马Cdk5/p25的表达   收藏
许方方, 徐静, 万燕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肝叶部分切除术后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海马Cdk5/p25表达的关系。方法 实验采用3月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TG)(168只)以及野生型小鼠(WT)(12只),TG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6只):对照组、麻醉组和手术组。通过Morris水迷宫连续训练5 d并检测术后1 d~7 d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法对术后12 h、1、3、7 d小鼠海马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p35和p25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通过Morris水迷宫训练,3月龄TG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WT野生型小鼠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叶部分切除术后,手术组术后1 d~7 d逃避潜伏期[1 d:(28.46±3.29) s,2 d:(31.64±4.23) s,3 d:(38.11±4.01) s,4 d:(41.63±5.73) s,5 d:(47.82±5.22) s,6 d:(51.13±3.83) s,7 d:(55.81±7.34) s],较对照组[1 d:(26.93±4.28) s,2 d:(27.29±4.50) s,3 d:(29.56±5.44) s,4 d:(30.29±2.29) s,5 d:(31.15±6.14) s,6 d:(29.07±3.90) s,7 d:(28.83±3.20) s]和麻醉组[1 d:(27.01±1.68) s,2 d:(30.48±2.61) s,3 d:(31.47±4.40) s,4 d(32.32±4.61) s, 5 d:(30.60±3.54) s,6 d:(32.26±5.04) s,7 d:(34.22±3.31) s]明显延长(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手术组术后1、3、7 d Cdk5在海马CA1区的积分光密度值[1 d:(312 298.71±33 602.17),3 d:(318 515.54±39 982.50),7 d:(334 206.11±40 182.03)], 较对照组[1 d:(192 647.79±17 024.88),3 d:(230 372.90±14 129.65),7 d:(222 318.13±23 843.41)]和麻醉组[1 d:(201 881.17±14 636.61),3 d:(232 366.42± 20 693.85),7 d:(250 145.87±23 890.17)]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麻醉组比较,手术组术后1、3、7 d海马内Cdk5灰度值[1 d:(0.48±0.07),3 d:(0.46±0.03),7 d:(0.48±0.11)和p25灰度值[1 d:(0.025±0.003),3 d:(0.023±0.003),7 d:(0.022±0.006)]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35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 结论 肝叶部分切除术可能加速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使其提前进入临床期,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Cdk5和p25表达的上调有关。

病例析评
脑卒中后患者并发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麻醉处理   收藏
李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此类患者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复杂。现通过1例脑卒中后伴偏瘫、完全性失语、高血压、肺不张且因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讨论这类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综述
小儿喉部疾患围术期麻醉管理   收藏
李静洁, 石学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小儿喉部疾患病因复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喉梗阻,围术期麻醉管理复杂。目的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小儿喉部疾患围术期麻醉管理进行综述。内容 主要从小儿喉部疾患的病因、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和通气方式进行综述。趋向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因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通气方式和麻醉方法,保证患儿的安全。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舒进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七氟醚预处理可产生心肌保护作用,近期研究表明多种机制参与七氟醚预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分析总结七氟醚预处理参与心肌保护作用的文献资料。 内容 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腺苷受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心肌细胞凋亡以及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方面阐述七氟醚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 趋向 深入研究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可为围术期患者的心肌保护提供依据,并有望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盐酸右美托咪啶在小儿中应用的研究展望   收藏
胡西贝, 陈国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盐酸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 )是一种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神经活动等作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显著降低其他麻醉药品的使用量,并有神经保护、抗寒战、止涎、止吐等作用。目的 回顾盐酸DEX 在小儿中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内容 阐述盐酸DEX 的小儿药理作用及其目前临床应用状况。趋向 盐酸DEX 作为一种国内新上市的麻醉辅助药品,在小儿中的应用具有令人瞩目的前景。

吗啡耐受的治疗进展   收藏
孙亮, 孙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吗啡作为治疗中到重度疼痛,特别是晚期癌痛的强效药物,长期应用后会出现耐受。吗啡耐受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其治疗提供了大量的思路。目的 文章就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吗啡耐受的治疗提供实验室和临床方面的参考。 内容 许多学者们发现多种治疗手段均可延缓甚或逆转吗啡耐受,综述主要介绍药物以及针刺治疗。趋向 吗啡与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或针刺治疗可能是吗啡耐受治疗的趋势。

术后恶心呕吐研究进展   收藏
闫琦, 冯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是手术麻醉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满意度。PONV的具体发生机制仍在研究。目的 旨在总结PONV研究进展,尤其是PONV评分方面。内容 现已知与PONV相关的递质主要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组胺、乙酰胆碱、P物质等。现有的PONV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是仍然存在其局限性。 趋向 麻醉医生应当足够重视PONV,积极进行预防性用药,以获得更好的满意度。

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收藏
徐睿, 姜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5-羟色胺3 (5-HT3) 受体拮抗剂特别是第2代5-HT3受体拮抗剂帕洛诺司琼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药理学机制及临床应用状况近年来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总结帕洛诺对各类手术PONV的预防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内容 第2代5-HT3受体拮抗剂帕洛诺司琼具有高度亲和性、长效性、副作用少等优点,通过阻断5-HT3与外周或中枢神经元的5-HT3受体结合,阻断迷走神经传入呕吐中枢和第四脑室化学感受区触发带,抑制呕吐反射,临床应用其预防PONV 的高效性不断得到认可。 趋向 深入探讨其药理机制、副作用、预防PONV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以供临床工作者更加合理的应用其预防PONV。

远隔缺血处理内源性心肌保护介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周程辉, 李立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作为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RIPC)心肌保护最重要的效应因子,内源性介质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目的 综述RIPC心肌保护作用介质的相关研究。 内容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RIPC后收集动物的血液或冠脉流出液亦可对其他动物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归纳目前的动物研究,作者从内源性保护介质的提出、成份鉴定及特性、细胞内信号机制进行系统描述。同时,概括来自人的一些相关证据。 趋势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内源性介质的主要效应成份,为心肌保护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陈紫煜, 郭曲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中国针灸用于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电针是传统针灸与现代电学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病理演变有重要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的神经保护及其机制。 内容 依照脑I/RI的病理生理机制,分析与总结电针对脑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趋向 电针在运用补充与替代疗法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脑I/RI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药物成瘾的表观遗传机制   收藏
鲁显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奖赏脑区基因表达异常是药物成瘾的关键基因机制,但决定药物成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并不清楚。目的 研究慢性外源性药物暴露转变为药物成瘾的表观遗传发病机理。内容 综述有关DNA甲基化与组蛋白表观遗传调节药物依赖或成瘾的证据。 趋向 这些表观遗传变异介导药物滥用与依赖的新颖见解,将为改善药物成瘾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麻醉相关神经毒性及其对动物远期行为的影响   收藏
金立红, 张马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大量动物实验已证实麻醉导致发育期动物神经细胞死亡增加,复合麻醉或多次麻醉更可能影响动物的远期行为。目的 综述麻醉神经毒性及其影响动物远期行为的可能机制,介绍其在灵长类动物的近期研究。内容 介绍目前较为公认的麻醉相关神经毒性的主要观点,分析其可能机制与动物远期行为障碍的可能关系,以及麻醉神经毒性在灵长类的研究进展。趋向 麻醉相关神经毒性已经不容忽视,有必要深入研究麻醉药物对发育期脑的神经毒性。

七氟烷对发育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来, 罗艳, 薛庆生, 张富军, 于布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11-11.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七氟烷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广泛用于儿科手术中。近年来,关于七氟烷发育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毒性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的 文章就近年发表的有关七氟烷对发育期CNS毒性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内容 七氟烷神经毒性与神经保护的双重性;七氟烷与异氟烷对发育期CNS毒性作用的比较;七氟烷对发育期CNS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及预防手段探讨。趋向 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开展可靠的临床试验分析、比较各种吸入麻醉药在小儿麻醉中的优劣,明确七氟烷麻醉对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治疗手段。

硫化氢在痛觉调制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赵晓南, 王秀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12-1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作为一种神经调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参与体内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如调节突触活动,促进长时程增强效应及参与疼痛反应,其中H2S对疼痛的调节已日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目的 对H2S在痛觉调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内容 就H2S的生物特性、参与疼痛的潜在机制、与不同疼痛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趋势 H2S作为体内的一种新型痛觉信使,它在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了解H2S的生理作用,阐明其参与痛觉的具体机制,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新型的治疗战略。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l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收藏
郭少惠, 姚永兴, 祝胜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13-1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l(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是瞬时感受器电位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表达在初级传入感觉神经元上,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近几年对TRPV1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的 TRPV1作为一种与痛觉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型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TRPV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 TRPV1的结构与分布研究进展;TRPV1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的变化,以及降低TRPV1的功能后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趋向 对TRPV1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深入研究将为开发新一代镇痛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节律与麻醉   收藏
杨柳青,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14-1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时间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和内分泌系统如血压、心率、心排出量、免疫、炎症反应均具有生物节律性。目的 探讨生物节律与麻醉的相互作用。内容 生物节律对镇静催眠、镇痛、肌肉松弛及临床麻醉工作均可产生影响,反之,麻醉也可转换或重置生物节律。趋向 生物节律与麻醉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新靶向-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相关药物   收藏
刘景景, 李玉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 (5): 15-1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的围术期并发症。γ-氨基丁酸A型(γ aminobutyricacid type A, GABAA)受体作为一种中枢神经抑制性受体,可能对POCD的发生起着关键性作用。 目的 综述以GABAA受体为靶点的相关药物对POCD的影响。 内容 与GABAA受体相关的3类药物:激动剂、拮抗剂和反向激动剂,对POCD可分别产生诱发、逆转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趋向 对记忆或者认知功能损害具有改善作用的GABAA受体相关药物,对POCD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将成为今后POCD的研究热点。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