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综述 
述评
醋酸钠林格液围手术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收藏
马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264 )

成年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0%,主要分布于细胞内间隙与细胞外间隙。分布于细胞内间隙的体液构成细胞内液(ICF),约占体重的40%。分布于细胞外间隙的体液为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ECF分布于两个功能区域: ① 血管内,构成血管内液即血浆,约占体重的5%; ② 细胞间,构成细胞间液即组织液,约占体重的15%。ECF与ICF的水分在血管内外、细胞内外之间的平衡遵循:渗透原理即等渗定律,电中性原则即细胞内外、血管内外溶液阴阳离子总数必须维持净电荷为零,酸碱平衡及半透膜效应。ECF与ICF呈相对隔离、动态分布。水与电解质的量与分布、体液的酸碱平衡与渗透状态以及蛋白阴离子构成的平衡状态对生命机能的维持至关重要,是人体内稳态的重要基础。

论著
右美托咪定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微创手术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收藏
王英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592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腹腔镜微创手术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腹部腔镜微创手术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8例):右美托咪定组(D1组)、右美托咪定+双侧TAPB组(D2组)、双侧TAPB组(D3组)。记录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10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2 min时的MAP、HR,麻醉苏醒拔管期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咳嗽评分、最大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PACU复苏期记录残余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疼痛分级标准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评分、恶心呕吐评分,记录术后24 h的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covery 40, QoR-40)。 结果 3组在各个时间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拔除气管导管时HR、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的咳嗽评分、最大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U复苏期:D2组NRS评分与D1组和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残余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oR-40评分:D1组(182.3±1.5)分,D2组(188.9±2.3)分,D3组(179.4±1.9)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TAPB有利于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咳嗽和躁动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在PACU复苏期的NRS评分,提高术后24 h QoR-40评分。

羟考酮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   收藏
覃兆军, 占乐云, 向春艳, 张敏, 江建立, 刘婷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评价羟考酮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后静脉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行OPCABG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羟考酮组(Q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术毕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泵至术后48 h,维持VAS<4分。Q组采用羟考酮100 mg、托烷司琼12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背景剂量1 ml/h,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5 min;S组采用舒芬太尼200 μg、托烷司琼12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10 min。分别记录术后24、48 h时患者静态及动态VAS评分、镇静评分、自控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及剂量、补救镇痛药使用率及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术后48 h时患者整体镇痛满意度。 结果 术后48 h时Q组动态镇痛良好率(89%)高于S组(25%)(P<0.05);两组各时点静态镇痛良好率、镇静满意率、自控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及剂量、副作用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率,以及整体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羟考酮PCIA可为OPCABG患者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合指数影响的Meta分析   收藏
文春雷, 高鸿, 刘艳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63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单肺通气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合指数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 和Wanfang Data 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收集有关Dex对单肺通气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合指数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3个RCT,共1 0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① 与对照组比较,Dex降低患者TNF-α水平[单肺通气30 min, 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0.53,95%CI(-1.02,-0.05),P=0.03;单肺通气60 min, SMD=-1.90,95%CI(-2.19,-1.60),P<0.05]、IL-6水平[单肺通气30 min, SMD=-0.64,95%CI(-0.86,-0.42),P<0.05;单肺通气60 min, SMD=-1.30,95%CI(-1.56,-1.04),P<0.05]和IL-8水平[单肺通气30 min, SMD=-0.80,95%CI(-1.14,-0.46),P<0.05;单肺通气60 min, SMD=-1.32,95%CI(-1.73,-0.91),P<0.05]。② 与对照组比较,Dex降低患者PaO2/FiO2[单肺通气60 min, 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52.69,95%CI(25.89,79.49),P<0.05]。 结论 Dex能够有效减轻围手术期单肺通气患者的炎性反应并改善氧合指数。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强直性脊柱炎困难气道患者光棒插管失败因素分析   收藏
董媛媛, 蒋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48 )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困难气道患者行光棒气管插管失败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曾进行光棒气管插管的AS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42例光棒插管成功,18例光棒插管失败。收集AS患者与困难气道相关的临床资料:BMI、张口度、甲颏间距、全脊柱后凸最大角(global kyphosis, GK)、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颈椎曲度。根据光棒插管的结果分为成功组(A组,42例)、失败组(B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气道相关参数的差异性,对于有差异的参数采用Logisic回归分析其与光棒插管失败的相关性,寻找AS患者不宜使用光棒气管插管的可能因素。 结果 B组患者的甲颏间距、颈椎曲度明显小于A组(P<0.05),两组BMI、张口度、CROM、G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c回归分析提示颈椎曲度的改变是AS患者光棒气管插管失败的可能因素。 结论 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丢失严重、局部前倾程度严重的AS患者不宜采用光棒插管。

地佐辛和羟考酮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收藏
张天昊, 马芳, 刘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28 )

目的 比较地佐辛和羟考酮对妇科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8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地佐辛组和羟考酮组,每组16例。地佐辛组和羟考酮组在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给予0.09 mg/kg的地佐辛和羟考酮,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3组患者均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0.02 mg/kg、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瑞芬太尼1 μg/kg,之后置入一次性使用双腔喉罩,机械通气。术中维持BIS值在40~60,并且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输注速度,瑞芬太尼以0.2 μg·kg-1·min-1恒速输注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前后热痛阈值及术后1 h内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地佐辛组和羟考酮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单纯应用瑞芬太尼导致患者出现痛觉过敏,术后热痛阈值明显低于术前热痛阈值(P<0.05);预先给予地佐辛组的术前术后热痛阈值为(44.3±1.9) ℃和(44.4±2.5) ℃,羟考酮组为(43.7±1.7) ℃和(43.7±1.9) ℃,两组术前术后热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地佐辛组术后寒战发生概率明显降低(P<0.05)。3组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佐辛和羟考酮能明显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并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地佐辛能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

丙酮酸钠盐水对回收自体血液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收藏
李修良, 董鹏, 张晔, 丁冠男, 田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72 )

目的 评价丙酮酸钠盐水作为洗涤液应用于自体血液回收对回收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使用索林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和洗涤30例患者的术野回收血液;15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设为0.9%氯化钠溶液组(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洗涤; 15例择期行膀胱全切术的患者设为丙酮酸钠盐水组(试验组),使用丙酮酸钠盐水洗涤。分别于开始洗涤储血罐中收集的血液时(从患者中心静脉抽血)即刻(T1)、回收红细胞即刻(T2)、回收红细胞21~24 ℃贮存4 h(T3)和回收红细胞1~6 ℃贮存24 h(T4)采集血样,测定两组血样的溶血率、2,3?蛳二磷酸甘油酸(2,3-disphosphoglycerate, 2,3-DPG)、P50值[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为50%时的氧分压值(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O2)]及钠离子(Na+)、钾离子(K+)、血乳酸(lactic acid, Lac)、血糖(blood glucose, Glu)水平。 结果 T1时点: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和T4时点:溶血率、Glu、2,3?蛳DPG和P50值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K+ 和Lac值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 结论 丙酮酸钠盐水作为洗涤液对红细胞的洗涤和贮存效果优于0.9%氯化钠溶液,能够改善回收红细胞的质量。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在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收藏
陈黎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40 )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以降低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后气管导管移位率和脱管率。 方法 将100例在全身麻醉俯卧位后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胶布固定气管导管,面颊两侧胶布上辅以3M透明贴膜;实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固定气管导管。观察和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 结果 经临床试用,实验组未发生气管导管移位和脱落,面部皮肤仅有两例发生红肿,未见过敏和破损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可以明显降低气管导管移位率和脱管率,同时降低面部皮肤刺激症发生率,且操作简便易行。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   收藏
朱雁铃, 彭捷, 胡勃, 张兴安, 屠伟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46 )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混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ade, TPVB)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罗哌卡因用于胸椎旁连续阻滞组(TL组,15例)和Dex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胸椎旁连续阻滞组(TDL组,15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0.35%罗哌卡因30 ml或0.35%罗哌卡因与Dex 1 μg/kg 混合液30 ml进行TPVB。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方案:TL组方案为1%罗哌卡因5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50 ml,负荷剂量5 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锁定时间15 min,剂量5 ml;TDL组方案为1%罗哌卡因50 ml与Dex 2 μg/kg的混合液,生理盐水稀释到250 ml,参数设置与TL组相同;两组均镇痛至术后36 h。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2、24、48、72 h时点记录切口压痛阈,记录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围手术期镇痛有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L组比较,TDL组术后24、48 h压痛阈与基础痛阈的差值升高(P<0.05),术中单位时间异丙酚[(251±13) mg/h 比 (211±18) mg/h]和瑞芬太尼[(0.49±0.05) mg/h 比 (0.42±0.04) mg/h]用量均降低(P<0.05)。 结论 Dex混合罗哌卡因可显著优化TPVB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效果。

针刺减轻肋间神经移位患者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收藏
崔娓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802 )

目的 观察针刺减轻肋间神经移位患者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肋间神经移位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针刺(acupuncture)+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术前1 d予以针刺超前镇痛(双侧内关、后溪、支沟、合谷穴),术后给予静脉镇痛泵自控镇痛。对照组为单纯PCIA组。观察并记录术后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及术后镇痛药物芬太尼的用量,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与镇痛相关的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和与炎症相关的IL-6水平变化,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术后血浆β-EP明显增多(P<0.05), IL-6水平明显降少(P<0.05),VAS评分在术后6、12 h及18 h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在肋间神经移位手术患者中应用针刺法,能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创伤带来的炎症反应,并减少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的用量,同时可有效预防PONV,较传统的术后镇痛有明显优势。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收藏
张云慧, 刘清仁, 王淼, 季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877 )

背景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疼痛是影响膝关节早期术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因,其术后镇痛对医护人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既要求有充分的镇痛,又要求对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最小,区域阻滞技术为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目的 介绍TKA术后各种区域疼痛管理的优势与风险,综述新的研究结果,为TKA术后疼痛管理提供新线索。 内容 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FNB)为TKA术后提供有效镇痛,是否附加使用坐骨神经阻滞作为临床治疗方法还存在一定争议。腰段硬膜外阻滞可明显增加骨科患者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相比硬膜外镇痛,FNB可提供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更大的满意度,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局部浸润镇痛(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 LIA)和收肌管阻滞是有希望获得足够的疼痛控制同时具有较少副作用的新技术。 趋向 LIA和收肌管阻滞有可能取代FNB成为TKA术后的疼痛管理方式,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以验证目前的研究结果。

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陆凤娇, 石翊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650 )

背景 多模式镇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疼痛治疗的主要方式,下肢神经阻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 目的 探讨下肢神经阻滞应用于TKA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内容 下肢神经阻滞方法包括股神经阻滞、腰丛阻滞、坐骨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等,不同的药物和给药方式会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趋向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促进患者功能锻炼,加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痛觉过敏关系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佐霞, 刘玥,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17 )

背景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属于配体依赖性激活的核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它包括3种亚型,即PPARα、PPARβ/δ和PPARγ,主要参与体内细胞增殖与分化、物质能量代谢以及炎症反应。近年研究发现:特异性激活PPARα/PPARγ后,可以有效预防痛觉过敏的发生发展。 目的 探讨PPARα/PPARγ在痛觉过敏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 对PPARα/PPARγ与痛觉过敏的关系进行综述。 趋向 为痛觉过敏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办法。

血管内皮糖萼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   收藏
孟利江, 张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37 )

背景 血管内皮糖萼是在血管内皮腔表面覆盖着的一层多糖?蛳蛋白质复合物,在血管的生理和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糖萼对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 内容 血管内皮糖萼是血管通透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液体超负荷时会发生脱落。 趋向 通过监测血管内皮糖萼的降解产物可以指导我们输入恰当量的液体,可以减少毛细血管渗漏,提高组织氧合,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全身麻醉肺保护中应用进展   收藏
李立纲, 安妲, 王东春, 李恩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460 )

背景 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测定在指导哮喘诊断及治疗方面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公认,而FeNO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FeNO与COPD及其相关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 内容 综述FeNO产生机制及其在COPD及相关并发症中扮演的角色,阐述FeNO监测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趋向 寻求可以早期诊断COPD的方法及潜在生物标记物,预警全身麻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睡眠障碍——值得关注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收藏
冯振鑫, 张卫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989 )

背景 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s, PSD)不仅发病率高并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 总结分析PSD的发生机制,为围手术期减少PSD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内容 对PSD的表型及生理改变、评价及监测方法、不同影响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PSD将在围手术期并发症中得到进一步关注与深入研究,为减少术后PSD、提高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全身麻醉药物的神经毒性实验研究进展   收藏
任艺, 菅敏钰, 王云珍,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722 )

背景 全身麻醉药物对未成熟脑的潜在毒性已被大量在体和离体基础研究证实。 目的 总结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对全身麻醉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功能损伤和可能的长期行为学改变进行综述。 内容 神经细胞凋亡变性、突触结构和功能异常、神经突生长及定向障碍、神经发生异常等均是全身麻醉药物产生神经毒性的机制。除了一过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全身麻醉药物损伤可进一步引起长期认知功能和行为改变。 趋向 进一步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可能损伤及潜在机制,为临床麻醉药物毒性防治提供可能的靶点。

全身麻醉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研究进展   收藏
罗蓉, 左云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154 )

背景 围手术期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应激的过程,全身麻醉患儿常出现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ral changes, NPOBC)(如夜间噩梦、遗尿、无故发脾气等),影响小儿情感及认知的发育。 目的 加强对全身麻醉患儿NPOBC的认识,降低患儿NPOBC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内容 主要介绍与全身麻醉患儿NPOBC相关的危险因素、可能机制及干预措施。 趋向  α2受体激动剂及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可能为降低患儿NPOBC提供新思路。关于高危易感患儿(如早产儿、合并神经行为问题的儿童)NPOBC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的空白。

G蛋白门控的内向整流钾通道与化疗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陈欢, 王秀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914 )

背景 化疗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简称化疗痛)的发生及其作用机制十分复杂,随着膜片钳技术的进步,G蛋白门控的内向整流钾(G protein gated inwardly rectifying K, GIRK)通道在化疗痛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目的 阐明GIRK通道在化疗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内容 系统地阐述GIRK通道的生理特性、与G蛋白耦联受体的联系及其参与化疗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趋向 鉴于GIRK通道在化疗痛中所起的作用,对GIRK通道的深入研究可为化疗痛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颌面颈部创伤患者的气道管理进展   收藏
白晶, 栾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39 (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523 )

背景 颌面颈部创伤患者救治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气道管理,其特点是难度大、风险高。两类创伤既有共同特点,又可能相互牵制、相互干扰,给伤后气道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目的 针对两类创伤患者气道管理方法近年来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内容 阐述颌面颈部创伤患者的气道特点、各种气道管理方式及其优缺点、气道管理注意事项等。 趋向 颌面颈部创伤可能造成病理上的困难气道(如气道解剖形态的改变),或麻醉医师因忌惮严重的继发损伤(如截瘫)而不能很好地暴露声门,造成实际意义上的困难气道。颌面颈部创伤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较经口气管插管更为普遍,在经鼻气管插管存在禁忌或难以实施时,可选择经口气管插管、颏下插管及气管切开。各种插管辅助工具中,纤维支气管镜对颈椎保护意义最大。另外,麻醉医师对插管时机的把握及对辅助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也对该类患者气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