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学科建设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学科建设
某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麻醉学》课程初探   收藏
薄禄龙, 卞金俊, 邓小明, 吴巧, 吉栋, 汪惠, 邹文漪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13 )   HTML( 92 )     PDF( 135 )

目的 反馈并总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独立开设《麻醉学》课程教学情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选取海军军医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211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麻醉学》开课前和开课后发放问卷,两次调查获得有效回收问卷204份,累计总有效回收率为96.68%。 结果 开课后学员对麻醉科医师职业特点的了解、对麻醉学的兴趣、对麻醉学在医学中作用的了解等方面均较开课前提高(P<0.05);在针对学习课程的必要性、课程安排时间、是否将麻醉科医师作为职业方向等问题上,开课前后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充分结合医学生需求和临床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积极探索《麻醉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

论著
ASA‑PS分级与胃癌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   收藏
郑强, 张曼, 魏翠娜, 王赞, 余昌俊, 鲁显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9 )   HTML( 88 )     PDF( 103 )

目的 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American Society Anesthesiology Physical Status, ASA‑PS)分级对胃癌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治疗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ASA‑PS分级与胃癌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 排除190例患者后,共有829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中位随访期(四分位数)为50(23,71)个月。ASA‑PS分级Ⅰ、Ⅱ级和Ⅲ/Ⅳ级各有193例(23.3%)、510例(61.5%)和126例(15.2%),对应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逐级降低,分别为59.0%、45.3%和3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多因素模型中,相对于ASA‑PS分级Ⅰ级的患者,ASA‑PS分级Ⅱ级的患者术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9%(95%CI 1%~70%,P=0.045),ASA‑PS分级Ⅲ/Ⅳ级患者的术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6%(95CI 6%~102%,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ASA‑PS分级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成年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的证据应用及效果评价   收藏
邢雪燕, 张欢, 李蒙, 涂淑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7 )   HTML( 67 )     PDF( 100 )

目的 将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证据总结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证据应用的依从性,进而探讨证据应用对成年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1月长庚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1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2月—12月于长庚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137例患者作为循证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保温模式,术中以加温水毯进行保温为主,体温<36 ℃时增加压力暖风毯保温;循证组运用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的最佳证据总结,术前评估患者低体温风险,术前以压力暖风毯进行预保温,术中以压力暖风毯进行保温为主,体温<36 ℃时增加输液加温设备进行保温。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体温及麻醉后30 min、麻醉后1 h、腹腔打开、无肝期、新肝期、术毕时的体温;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基于证据的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措施的执行率。 结果 证据应用前护理人员对基于证据的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知识的调查问卷正确率为62%,低于证据应用后的正确率90%(P<0.05);证据应用后,护理人员对标准1、2、3、7的执行率高于应用证据前(P<0.05),而对标准4、5、6的执行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期、新肝期和术毕时循证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基础体温及麻醉后30 min、麻醉后1 h、腹腔打开时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证据临床转化,可降低成年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提高围手术期医疗和护理质量。

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 摆放体位前FICB的半数有效浓度   收藏
吴清华, 喻耀华, 柯品辉, 林良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7 )   HTML( 73 )     PDF( 138 )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及其95%CI。 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70~90岁,ASA分级Ⅱ、Ⅲ级,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行超声引导下FICB。设定罗哌卡因容量为30 ml,初始浓度为0.3%,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的浓度,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CI。记录患者FICB前、FICB后15 min及摆放体位时的VAS疼痛评分及患者并发症(出血、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发生情况。 结果 FICB后15 min及摆放体位时患者VAS疼痛评分较FICB前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血肿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FICB的EC50及其95%CI为0.14%(0.11%~0.16%)。 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前FICB的EC50及其95%CI为0.14%(0.11%~0.16%)。

七氟醚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 患者腹腔镜手术PND的影响   收藏
叶梦霞, 栾国凤, 杜晨, 田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9 )   HTML( 78 )     PDF( 112 )

目的 比较七氟醚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8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七氟醚复合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两组麻醉其他用药相同基础上,S组持续吸入2.0%~3.5%七氟醚,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在3~6 mg/L)。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T1)、手术结束(T2)、入PACU(T3)时的MAP、心率及术后3、5、7、30 d PND的发生率。 结果 与S组比较,P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术后3、5、7 d PND的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补液量、瑞芬太尼用量、各时点心率、各时点MAP、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术后30 d PN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七氟醚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能够缩短患者拔管时间与PACU停留时间,并降低PND短期发病率,提示丙泊酚静脉麻醉可能对老年患者更有益。

老年男性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与衰弱相关性的 观察性研究   收藏
白浩然,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7 )   HTML( 67 )     PDF( 97 )

目的 探究老年男性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1年3月在苏北人民医院麻醉门诊接受术前访视的患者127例,年龄≥65岁,男性,术前已行肺功能检查。根据Fried衰弱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57例)、衰弱前期组(56例)与衰弱组(14例)。比较3组患者握力、吸烟史与合并基础呼吸系统疾病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一秒率(FEV1/FVC)和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等肺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肺功能指标与衰弱的相关性。 结果 与无衰弱组与衰弱前期组比较,衰弱组患者年龄更高(P<0.05),握力下降(P<0.05);衰弱组患者体重减轻、低体力活动、疲惫、步态缓慢及握力下降的发生率均高于无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P<0.05);与无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比较,衰弱组患者术前VC、FEV1、FVC与MVV水平降低(P<0.05),FEV1/FVC更高(P<0.05);与无衰弱组比较,衰弱前期组患者VC、FVC与MVV更低(P<0.05),FEV1/FVC更高(P<0.05),而两组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 OR)1.197,95%CI 1.007~1.423,P<0.05]和MVV(OR 0.858,95%CI 0.738~0.996,P<0.05)与衰弱独立相关。 结论 老年衰弱男性术前VC、FEV1、FVC与MVV较无衰弱患者与衰弱前期患者更低,高龄及低MVV与衰弱独立相关。

术前麻醉评估中心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收藏
吴玉兰, 孙灵, 吴镜湘, 朱宏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6 )   HTML( 72 )     PDF( 87 )

目的 评价术前麻醉评估中心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为提高围手术期患者麻醉安全质量提供保障。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2月1日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1 6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访视组(对照组)和术前麻醉评估中心组(观察组),每组800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前1 d由麻醉医师去病房进行访视和风险评估;观察组于手术前1 d至术前麻醉评估中心,由麻醉科护士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当日取消率、患者心理焦虑缓解率、对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麻醉医师平均评估时间。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当日取消率降低(χ2=4.13,P=0.042),患者心理焦虑缓解率升高(χ2=249.66,P<0.001),对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升高(χ2=310.98,P<0.001),麻醉医师平均评估时间缩短(t=53.00,P<0.001)。 结论 术前麻醉评估中心的建立降低了手术当日取消率,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患者良好的预后结局。

胸椎旁神经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收藏
穆子涵, 葛亚丽,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6 )   HTML( 69 )     PDF( 114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TPVB和ES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5月,由两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1、2、4、6、8、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疼痛评分;次要结局指标是操作时间,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率,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48 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4项RCT,共8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ESPB术后镇痛相比,TPVB术后镇痛患者术后12 h静息时[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0.66,95%CI −1.25~−0.07,P<0.05]、术后1 h咳嗽时(SMD −1.18,95%CI −2.05~−0.31,P<0.05),术后6 h咳嗽时(SMD −0.96,95%CI −1.71~−0.21,P<0.05)和术后12 h咳嗽时(SMD −0.85,95%CI −1.36~−0.34,P<0.05)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其他术后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VB术后48 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低于ESPB(SMD −0.44,95%CI −0.71~−0.17,P<0.05)。TPVB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发生率较低[比值比(odd radio, OR) 0.67,95%CI 0.47~0.97,P<0.05],但操作时间高于ESPB(SMD 1.69,95%CI 0.82~2.56,P<0.05)。两者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PVB在术后早期(24 h)镇痛效果优于ESPB,两者在术后远期(48 h)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ESPB操作时间低于TPVB,且与TPVB相比不会增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乌拉地尔不同给药方式对脑深部电刺激术中 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收藏
高鑫, 李京生, 付惠群,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4 )   HTML( 65 )     PDF( 85 )

目的 观察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术中乌拉地尔不同给药方式对控制性降压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DBS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患者179例,术中使用乌拉地尔进行控制性降压,分为乌拉地尔持续泵注组(C组,92例)和乌拉地尔分次静脉推注组(D组,87例)。C组将MAP降至目标值(患者基础MAP的80%)后继续持续泵注乌拉地尔5~25 mg/h,D组降MAP至目标值后根据MAP波动分次静脉推注给药。记录控制性降压期间(MAP降至目标值后1 h内每5 min)两组患者MAP的波动幅度、心率、SpO2,同时记录控制性降压期间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血压异常增高、低血压、空气栓塞、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乌拉地尔使用总剂量。 结果 MAP降至目标值后,C组T1~T10时MAP波动幅度小于D组(P<0.05),T11、T12时MAP波动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心率、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手术期血压异常增高、低血压发生率低于D组(P<0.05),两组空气栓塞、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控制性降压期间乌拉地尔使用总剂量低于D组(P<0.05)。 结论 PD患者行DBS,与分次静脉推注乌拉地尔相比,持续泵注乌拉地尔进行控制性降压的患者MAP更稳定,围手术期血压异常增高、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且乌拉地尔总使用剂量小。

鼻咽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下肺癌患者PLVB 诊疗中血气及快速反应基因对比研究   收藏
田海涛, 张亚东, 许崇晓, 辛楠, 宋成伟, 尤培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6 )   HTML( 61 )     PDF( 77 )

目的 探讨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ntermittent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IHFJV)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painless video bronchoscopes, PLVB)诊疗过程中,患者血气指标及快速反应基因表达的差异,为肺癌患者PLVB诊疗的通气方式提供指导。 方法 选择接受PLVB诊疗的肺癌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咽导管介导IHFJV组(对照组)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组(试验组),每组90例。完善麻醉后,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供氧,并实施PLVB。分别于术前20 min(T1)、手术开始5 min(T2)和术后5 min(T3)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样本,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 TCO2)、PaO2、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A‑aDO2)、碳酸氢根(bicarbonate radical, HCO3−)和碱剩余(base excess, BE)等指标,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液中与缺氧应激有关快速反应样基因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mRN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3时PaO2升高、A‑aDO2降低(P<0.05);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时PaO2升高、A‑aDO2降低(P<0.05)。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血液中hs‑CRP mRNA、HIF‑1α mRNA相对含量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癌患者接受PLVB诊疗时,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均能提供良好的通气效果,但口咽导管可能更佳。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全麻下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收藏
李奕洁, 卢静, 刘中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2 )   HTML( 60 )     PDF( 93 )

目的 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 block, SAPB)对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每组30例。T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左侧T6+T9两点TPVB和右侧第8肋低位SAPB后行全身麻醉;G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记录拔管即刻(T0)、术后4 h(T1)、术后8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的静息和咳嗽VAS疼痛评分,记录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躁动、瘙痒)发生情况。 结果 T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T1~T4时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均低于G组(P<0.05);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G组(P<0.05);两组T0时静息和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躁动及瘙痒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P<0.05)。 结论 TPVB联合SAPB可促进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早期康复。

不同阿片类镇痛药对无痛胃镜检查术后 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收藏
王丽卉, 刘昕, 董玉颖,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5 )   HTML( 59 )     PDF( 118 )

目的 探讨不同阿片类镇痛药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 POFS)的影响。 方法 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201例)、瑞芬太尼组(R组,198例)和布托啡诺组(B组,209例)。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丙泊酚0.1 mg·kg−1·min−1术中维持;R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配伍瑞芬太尼0.5 μg/kg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丙泊酚0.1 mg·kg−1·min−1及瑞芬太尼0.05 μg·kg−1·min−1术中维持;B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配伍布托啡诺5 μg/kg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丙泊酚0.1 mg·kg−1·min−1术中维持。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 NRS)评估患者症状(头晕、头昏、头痛、嗜睡、乏力)严重程度,参考患者NRS评分,采用Christensen疲劳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疲劳评分并计算患者POFS评分;记录3组患者POFS评分、POFS发生率、POFS持续时间;记录“夜间入睡时症状仍存在,第2天晨起后完全好转”的患者睡眠时长变化。 结果 93%的患者POFS程度较轻(POFS评分1~4分);B组POFS评分高于C组(P<0.05);B组POFS发生率高于C组、R组(P<0.05);B组POFS持续时间长于C组、R组(P<0.05);“夜间入睡时症状仍存在,第2天晨起后完全好转”的15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当夜睡眠时长长于日常睡眠时长(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阿片类镇痛药会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POFS有不同影响,布托啡诺等作用时间长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可能导致更严重的POFS;针对POFS的防治,单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是更为适宜的麻醉方案。

病例析评
老年患者行左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术的 麻醉管理1例   收藏
后晓超, 徐桂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2 )   HTML( 62 )     PDF( 106 )

锁骨下动脉狭窄是一种较常见的阻塞性颅外脑血管病变,患者常出现椎‑基底动脉窃血,从而产生上肢缺血症状和脑缺血症状等,围手术期管理难度较大。此例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于全麻下行左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术(carotid subclavian bypass, CSB),手术麻醉平稳、顺利,患者治愈出院。总结此病例经验,以期为该类患者手术管理提供参考。

综述
快通道麻醉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谭灵灿, 刘海贝, 朱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6 )   HTML( 58 )     PDF( 91 )

快通道麻醉是实施肝移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一个关键环节。肝移植手术快通道麻醉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管理要点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文章主要阐述快通道麻醉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适应证与禁忌证及围手术期管理,以达到更合理进行麻醉管理、加速肝移植患者康复的目的。

局部脑氧饱和度在监测脑血流自动调节中的应用   收藏
余庆敏, 陈志聪, 伍建明, 刘志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6 )   HTML( 54 )     PDF( 143 )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脑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睡眠障碍相关认知功能变化:从宏观到微观   收藏
谭淑文, 王强, 翟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5 )   HTML( 49 )     PDF( 162 )

充分的证据提示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睡眠障碍已经成为痴呆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对认知功能最显著的影响莫过于记忆力受损,海马是影响认知和记忆至关重要的脑区,因此睡眠障碍对海马功能影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疾病、功能影像学到生物学改变等不同维度综述了海马在睡眠障碍导致的认知受损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功能变化,旨在阐明睡眠剥夺对海马认知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为改善睡眠障碍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提供理论依据。

生理因素和麻醉药物对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影响   收藏
董瑞, 韩玉强, 张富俊, 夏天娇,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4 )   HTML( 53 )     PDF( 112 )

类淋巴系统是一个功能性脑脊液循环系统,主要发挥脑实质内代谢废物的清除功能,是脑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基础研究领域,麻醉是活体动物进行类淋巴系统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前提,然而麻醉药物能否影响类淋巴系统功能还存在争议。文章对应用于类淋巴系统研究中的麻醉药物进行综述,分析干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各项生理因素,讨论不同麻醉方案对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影响,为后续进行类淋巴系统研究的麻醉药物选择及结果解读提供参考。

微RNA参与七氟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张静, 李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5 )   HTML( 55 )     PDF( 89 )

微RNA(microRNA, miRNA)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机制中的主要调节元件。七氟醚可通过调节miRNA的表达减轻MI/RI。文章对参与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的miRNA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论述参与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减轻MI/RI机制中的miRNA。探究以miRNA为靶点的MI/RI治疗方法将是未来研究麻醉药物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趋势。

瑞马唑仑围手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路志红, 杨满平, 张君宝, 石力文, 张敏娟, 刘婷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13 )   HTML( 94 )     PDF( 238 )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     类药物,综合了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的优点,目前已被开发用于诊疗镇静、全麻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患者的镇静。文章对瑞马唑仑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瑞马唑仑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瑞马唑仑静脉给药适合持续输注,尤其是靶控输注;在持续输注模式下,瑞马唑仑起效和恢复较咪达唑仑迅速,虽在短效诊疗中起效速度不及丙泊酚,但长时间持续输注停药后血药浓度的衰减速度较丙泊酚可能更快。瑞马唑仑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极低,难以产生镇静效果;经鼻和吸入给药受药物剂型限制目前尚无法应用。瑞马唑仑导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低,对有循环、呼吸障碍以及高风险重症患者可能更具优势。患者基因多态性、ASA分级和性别可能影响瑞马唑仑的代谢。瑞马唑仑的作用可被氟马西尼特异性逆转。瑞马唑仑在特殊人群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宜的镇静监测指标、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对神经认知功能的潜在影响等问题目前证据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

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笑婷, 王少康, 薄禄龙,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7 )   HTML( 64 )     PDF( 110 )

糖尿病及高血糖是导致不良手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发展,优化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成为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的共同目标。文章回顾传统血糖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血糖]围手术期应用的局限,介绍新兴血糖监测指标[果糖胺(fructosamine, FA)、糖化白蛋白(glycosylated albumin, GA)和1,5‑脱水葡萄糖醇(1, 5‑anhydroglucitol, 1, 5‑AG)等]的定义及临床应用,探讨新兴血糖监测指标在识别高危患者并改善术前优化中的作用,评估其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价值。麻醉医师、外科医师和内分泌科医师应加强多学科协作,推动针对新兴血糖监测指标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作出贡献。

黏多糖贮积症患儿麻醉研究进展   收藏
郑晓素, 孙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5 )   HTML( 58 )     PDF( 79 )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临床上此类患儿常需通过手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MPS患儿全身状况的改变尤其是困难气道和心脏的受累,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挑战。文章概述了MPS的分型、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并围绕术前评估、麻醉诱导与维持、临床麻醉管理要点等方面对相关文献作了回顾和总结。麻醉医师需全面了解和掌握此类患儿的病理生理特征,加强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管理,以确保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不同现实可视化系统在麻醉领域中的应用   收藏
黄芳, 王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8 )   HTML( 57 )     PDF( 106 )

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其提供的高级可视化技术和交互式医疗体验使得不同的现实可视化系统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综述了不同现实可视化系统,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系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系统及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系统的定义及其优缺点,同时汇总了不同现实可视化系统在麻醉学科教学与临床麻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现实可视化系统为实现舒适性、安全性及精准性麻醉提供了新途径。

椎管内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的机制及其防治 研究进展   收藏
薛娟, 林仲兰, 周赟, 於阳, 孙建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43 (4): 0-0.  
摘要( 7 )   HTML( 69 )     PDF( 174 )

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的普及极大地减轻了产妇分娩时的剧烈疼痛,但也带来了一些可能与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的问题,如产时发热等。文章介绍了椎管内分娩镇痛期间产时发热高危因素,如分娩镇痛的方式,镇痛时长,麻醉药物种类及剂量,硬膜外药物注射的方式、方法,胎膜早破,阴道指检次数,产程延长,膜绒毛膜炎,产妇BMI等,就产时发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椎管内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防治与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