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述评
精准麻醉与局部麻醉相关性神经损伤   收藏
张鸿飞, 徐世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述评

论著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伴脊柱侧凸患者的气道管理   收藏
刘延军,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总结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 AMC)伴脊柱侧凸患者的气道管理的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20例AMC伴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Cobb角,Mallampati评分,肺通气功能状态,是否为困难气道及使用特殊的插管工具,术后是否转入ICU及拔管时间。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20例患者中,12例(60%)男性患者, 8例(40%)女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 (14.9±3.7)岁。术前Cobb角中位数为90°,最大值为147°。 Mallampati评分Ⅰ级3例(15%),Ⅱ级9例(45%),Ⅲ级5例(25%),Ⅳ级3例(15%)。肺通气功能障碍轻度1例(5%),中度4例(20%),重度15例(75%)。5例诊断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内插管成功。术后7例患者因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拔管困难而转入ICU。术后最短拔管时间为10min,最长达1115min。 结论 麻醉医师术前访视应充分评估AMC伴脊柱侧凸患者的气道情况。重点评估是否有困难气道,尤其是否有气管内插管困难的情况。另外麻醉医师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应急药品、特殊的插管工具等。

阿扎司琼和/或地塞米松用于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   收藏
王先学, 潘道波, 邓恢伟, 周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评价阿扎司琼单独或联合应用地塞米松降低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d, Medlin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与阿扎司琼单独应用在全麻腹腔镜手术中的对比应用,利用软件Revman 5.3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7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中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275例,阿扎司琼组275例。相比阿扎司琼,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明显降低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恶心、呕吐、总的PONV合并效应、腹腔镜胆囊手术的PONV合并效应及腹腔镜妇科手术PONV合并效应的危险比(RR)与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64[0.41,0.99]、0.27[0.15,0.49]、0.49[0.14,0.69]、 0.48[0.29,0.77]、0.50[0.34,0.84]。 结论 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相比单独应用阿扎司琼可明显降低腹腔镜术后PONV发生率。

咪达唑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剖宫产术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   收藏
崔琦芬, 钱金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托烷司琼和咪达唑仑联合托烷司琼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疗效。方法 选择健康择期剖宫产产妇160例,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S组)、托烷司琼组(T组)、咪达唑仑组(M组)以及咪达唑仑+托烷司琼组(MT组),每组4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右侧卧位下L3~L4椎间隙蛛网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麻醉用药为0.75%罗哌卡因2ml +1ml脑脊液稀释成3ml后蛛网膜下腔注入。胎儿娩出钳夹脐带时S组、T组、M组、MT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4ml、托烷司琼4mg(4ml)、咪达唑仑40ug/kg(4ml) 、咪达唑仑40ug/kg+托烷司琼4mg(4ml) 静脉注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静脉自控镇痛。术后恶心的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分别记录手术结束后0~6h、6~12h、12~18h、 18~24h恶心、呕吐发生的严重程度和频次。结果 M组(2.5 %)和MT组(2.5 %) 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37.5 %)和T组(20%)。M组与MT组对PONV的疗效相同。T组与S组比较,对PONV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24h对止吐药的需求,S组(20%)和T组(10%)对止吐药的需求量明显高于M组(0)和MT组(0)。结论 咪达唑仑(40ug/kg)单独或联合托烷司琼均可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PONV。二者疗效相同。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发热率和IL-6的影响   收藏
岳红丽, 王雷, 王亚男, 王雅杰, 刘丽,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间断硬膜外注射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发热率和IL-6的影响。方法 80例20~35岁,ASAⅠ~Ⅱ,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组(H组,n=40)和0.075%罗哌卡因组(L组,n=40)于潜伏期开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ug/ml和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ug/ml,镇痛模式为PCEA,单次bolus7ml,间隔30min。镇痛前记录产妇一般情况、宫口扩张和体温。镇痛期间记录产妇发热率、产程时间及新生儿情况。镇痛前采集产妇静脉血,胎儿娩出即刻采集产妇静脉血及脐带血3ml,3000c/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于-70°C保存,测定IL-6。结果 ①两组产妇镇痛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期间H组发热率明显高于L组(40%比17.1%,P=0.034)。②H组产妇的第二产程(P=0.006)、镇痛时间明显长于L组(P=0.040),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即刻静脉血IL-6均较镇痛前明显增高(H组P=0.002,L组P=0.000),但两组间各时间点产妇静脉血和脐带血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合并两组发热产妇与非发热产妇,发热产妇的镇痛时间较长(P=0.006),第三产程时间较短(P=0.033),顺产率较低,剖宫产率较高(P=0.000),各时间点产妇静脉血和脐带血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ug/ml间断硬膜外注射相比,0.07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ug/ml潜伏期分娩镇痛期间产妇发热的几率更低,该现象与血IL-6水平无关。

七氟烷对失血性休克巴马小型猪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收藏
王丽晶, 王丽斯, 孙莹杰, 刁玉刚, 陈克研, 宋丹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七氟烷对失血性休克巴马小型猪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探讨七氟烷对其的保护作用。 方法:24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七氟烷预处理组(Pre/Sev组)及七氟烷后处理组(Post/Sev组),每组6头。实验动物术前禁食8h,给予丙泊酚3mg/kg实施麻醉。S组麻醉后经股动脉和颈内静脉置管;HS组麻醉置管后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Pre/Sev组麻醉置管后给予2%七氟烷吸入30min后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Post/Sev组于麻醉置管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成功后给予2%七氟烷吸入30min。各实验组均于麻醉前(T0)、失血性休克后30min(T1)、1h(T2)、1.5h(T3)、2h(T4)、3h(T5)、4h(T6)时间点于颈内静脉采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失血性休克4h后放血处死实验动物取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取下腔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MLN)、肝、肺、肾、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计算远隔器官移位率。结果:与S组相比,HS组、Pre/Sev组和Post/Sev组血清D-乳酸、I-FABP、IL-6、TNF-a含量和远隔脏器细菌移位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S组相比较,Pre/Sev组和Post/Sev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ev组和Post/Sev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显示,S组肠黏膜未见明显变化;HS组肠黏膜损伤严重,可见肠粘膜出血,炎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坏死; Pre/Sev组和Post/Sev组损伤明显减轻,仅见粘膜层腺体轻度扩张,上皮层和固有层中度分离,上皮下间隙轻度水肿,少许炎细胞浸润。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七氟烷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联合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及配伍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后恢复的影响   收藏
周莉莉, 汪小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及配伍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组为3组,麻醉诱导时:A组和B组静脉注射0.1mg/kg地塞米松,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A组和C组静脉滴注1mg/kg氟比洛芬酯,B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毕均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记录患者在术后0、2、4、6和8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舒适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0、2h 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C组(P<0.05),C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4h VAS评分A组和C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0、2h BCS评分A组明显高于C组(P<0.05),C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4h BCS评分A组和C组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的发生率(23%)明显高于A组(0%)和C组(10%)(P<0.05);B组和C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27%和30%)明显高于A组(3%)(P<0.05);B组和C组延长留观时间的发生率(23%和20%)明显高于A组(3%)(P<0.05)。结论 联合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及配伍地塞米松可显著提高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病例析评
会厌囊肿患者成功应用快速通气评估方案避免清醒气管插管一例   收藏
杨翼, 梁鹏, 汪吉明, 左云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会厌囊肿患者可能在全身麻醉后发生面罩通气困难及气管插管困难,一般多采用清醒气管插管。本文描述一例巨大会厌囊肿患者,通过逐渐镇静进行快速通气评估,成功避免清醒气管插管。

综述
慢性酗酒与全身麻醉   收藏
王维维, 王常松, 李恩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随着外科手术中慢性酗酒患者比例的增加,酗酒患者的全身麻醉管理受到麻醉医生的关注。 目的 探讨慢性酗酒对全身麻醉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内容 综述慢性酗酒对全身系统的影响和酗酒病人的全身麻醉管理。 趋向 寻找更加安全、可靠的慢性酗酒者的全身麻醉方法。

局部使用血管收缩药用于术中止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危害   收藏
孙庆梅, 于金贵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血管收缩药是药物止血方法重要组成部分,局部用药后通过收缩出血部位血管壁达到止血目的,但局部吸收血管收缩药后对全身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目的 旨在提高对局部使用血管收缩药用于术中止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危害的认识,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内容 介绍目前临床常用于术中止血的血管收缩药的特点、常用方法、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危害、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趋向 局部使用血管收缩药用于术中止血并未因止血技术的发展而淘汰,进一步认识血管收缩药术中局部使用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危害,提高临床工作安全性。

心脏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卫卫, 薄禄龙, 朱文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心脏术后谵妄可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与远期预后相关。目的 以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为切入点,从其定义、病因、诊断、预防与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内容 心脏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可增加中风、认知功能减退风险,与远期死亡率相关。谵妄的病因学及病理生理未完全明确。推荐非药物策略预防谵妄,抗精神病药物在其预防及治疗上尚存争议。 趋向: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到心脏术后谵妄的危害性,积极探索并寻找预防及治疗谵妄的新方法。

围术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金星,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患者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增加。 目的 对近年来有关围术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发生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使用敏感的监测设备可对脑卒中尽早诊断。到目前为止,围术期脑卒中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围术期脑卒中至关重要。 趋向 建立完善的围术期脑卒中预防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争议及其在围术期的应用   收藏
张建峰, 马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争议。目的:综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相关的争议问题及其在围术期应用现状。内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可用于评估机体氧供和氧耗的变化情况,在围术期的可应用范围广。趋向: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性和认可度会越来越高,对提高围术期麻醉管理和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收藏
于雄伟, 薄禄龙,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危重病患者常见多发的并发症。肌无力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可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 探究ICU-AW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内容 脓毒症和机械通气诱发ICU-AW的病理生理机制,ICU-AW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新进展。趋向 早期控制脓毒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ICU-AW的预防和治疗;合理选择药物, 早期下床活动和电刺激疗法有助于ICU-AW肌力的恢复。

术后谵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丹, 王颖林, 田国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术后谵妄是一种以注意力下降和认知紊乱为特点的急性神经精神综合征,老年人更为多见。多种因素可以造成谵妄患者认知及行为上的改变,但至今对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了解甚少。目的 探讨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内容 本文就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生物节律、高龄等几个假说论述术后谵妄可能的发病机制。趋向 随着对术后谵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病理机制将被阐明,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心搏停止患者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李瑞萍, 薛富善, 刘高谱, 孙超, 杨桂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对心搏停止的生理研究已经使人们对ABC复苏三步骤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目的 综述心搏停止患者的气道管理问题。 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紧急气道管理模式的转变、气道管理的方法和通气管理策略等。特别强调紧急气道管理的最初目标是保证有效通气。在复苏的最初几分钟内,应用BVM或声门上气道装置即足以达到此目标,高级气道管理应推迟至3个胸部按压循环后实施。再者,复苏患者通气支持的目标是调定FiO2避免高氧和应用尽可能低的PEEP。 趋势 对心搏停止生理的研究产生的治疗模式转变全面地改变了相关复苏处理策略。这些改变有望改善心搏停止患者复苏的结果。

非眼科手术后视力丧失   收藏
王世玉, 薛富善, 李瑞萍, 刘高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非眼科手术后视力丧失常常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制定预防或减少围手术期视力丧失(POVL)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综述POVL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进展,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内容 综述分析POVL的发生率、主要病因及相关防治策略。趋势 进一步明确POVL的病因、寻找切实有效的防治策略对围手术期医学有重要意义。

术后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张素素, 钱燕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关注;同时,近年来的文献不断提示术后认知功能改善(postoperative cognitive improvement,POCI)有其可能性。目的 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风险因素,论述POCI的研究进展。 内容 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POCI的存在、大脑的可塑性与POCI、POCD风险因素的调控以及有助于POCI的干预因素。趋向 如何调控POCD的风险因素,使老年患者通过手术改善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同时向POCI转化将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外科结局研究进展   收藏
王丽君, 陈力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每年全球有超过2.3亿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但不同国家间住院死亡率的差异达1%-20%,并发症则可高至26.9%。术后并发症作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及远期生存,对患者造成潜在深远的影响。不同医院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后,其生存率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外科患者的临床预后必需且能被改善。目的 探讨外科结局的影响因素 内容 外科结局与患者自身危险因素、手术、围术期管理、医疗流程及资源利用等相关联。趋向 若能更好地把握外科结局影响因素,患者术后结局将会得到改善。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郑兰兰, 高昌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概述 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是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但是早期对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做出判断是极其困难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是评估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良好工具,并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目的 尽管BIS监测的价值在临床研究中已得到证实,但准确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将综述BIS监测评估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 内容 将近年来BIS监测在评估脑缺血缺氧性损伤中的应用及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的综述。 趋向 随着BIS监测在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依据。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进展   收藏
张雯, 解康杰, 方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概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目的:本文分析总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常用诊断方法,便于临床应用参考。内容:本文简述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发病机制;详细分析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方法;简述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趋向:目前对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收藏
查涵宁, 李元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随着对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深入认识,术中自体血回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 为临床应用带来理论指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内容 综述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探讨其原因 趋向 寻找有效的方法避免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

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现状   收藏
陈国栋, 郭文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1):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安全性的提高,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麻醉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一直是麻醉医生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全身麻醉PONV的研究新进展,指导PONV的预防和治疗。内容:PONV与年龄、性别、吸烟史、PONV既往史、晕车史、挥发性麻醉剂使用、阿片类药物使用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发生机制可能与5-HT3、多巴胺、组胺、乙酰胆碱、P物质等递质有关;趋向:目前已发现多种PONV的预测模型以及防治方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对高危患者采取多模式联合预防和治疗。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