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 
论著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藏
徐桂萍, 王晓丽, 管小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时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er大鼠54只,体重270-330g,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肝门,但不阻断;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肝左、中叶(70%)血供30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吸入2.1%七氟醚30min,停止吸入后制备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30、60和120min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肺损伤评分,测肺组织湿/干重(W/D)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S组相比较,I/R组及Sev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肺损伤评分、W/D比、MPO含量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与I/R组相比较,Sev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肺损伤评分、W/D比、MPO含量及MMP-9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可减轻部分肝I-R肺损伤,抑制肺组织MMP-9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法舒地尔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藏
江泽宇, 傅婕, 封光, 刘功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对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在可能机制。 方法 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n=6)、LPS组(L组,n=24)、法舒地尔组(F组,n=6)、法舒地尔组+LPS(FL组,n=6)。LPS组按照不同的时间点又分为1、3、6、12小时四个亚组。L组和FL组尾静脉注射LPS 5 mg/kg制作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FL组尾静脉注射LPS前1h尾静脉注射法舒地尔(10mg/kg),C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F组尾静脉注射等量法舒地尔。注射LPS 3h后处死大鼠取材。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检查肺组织病理变化,称重法检测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ratio,W/D),western blot法检测Rho激酶((Rho associated kinase ,ROCK)、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的表达。 结果 与C组相比,注射LPS后1、3、6、12h肺组织中ROCK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并于3h达到最大值,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LPS诱导的ALI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可见肺泡内出血较多,肺泡委陷,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明显水肿,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NF-α、IL-6释放增加(P<0.01),法舒地尔可以部分逆转上述病理改变(P<0.05);且法舒地尔可以增加ALI大鼠肺组织内Occludin、ZO-1蛋白的表达(P<0.05);肺组织湿/干比FL组明显低于L组(4.35±0.13) vs (4.89±0.37) (P<0.05)。 结论 在LPS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中,法舒地尔可以通过抑制过度表达的炎症反应、减轻细胞连接的破坏,从而产生肺保护作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腰骶丛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收藏
赵若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阻滞与硬膜外腔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65~7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腔阻滞组(E组)和腰骶丛阻滞组(L组),每组30例。E组经L3-L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10-15ml;L组在超声引导下行L2-L3间隙旁腰丛阻滞及骶丛阻滞,各注射0.5%罗哌卡因12ml。15min后两组患者均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8µgkg-1,维持泵速1.0µgkg-1h-1。术中若出现疼痛不适,予静脉推注芬太尼20µg/次。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芬太尼用量、麻黄碱用量、术中输液量及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术后随访患者的感觉运动维持时间。结果:阻滞15min后,两组患者阻滞效果相似。L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P<0.05),同时L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运动阻滞维持时间(P<0.05)。与L组相比,E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增快(P<0.05);E组输液量(1360±240)ml,明显多于L组(865±180)ml(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较硬膜外阻滞具有更大的优势。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应用   收藏
吉林, 王曙, 蔡国森, 仇晶辉, 吴晓丽, 韦广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ASAⅠ~Ⅱ级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30)。对照组(R组)硬膜外注射0.596%罗哌卡因15 ml+生理盐水1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硬膜外注射0.596%罗哌卡因15ml+右美托咪定0.5 ug/kg(1ml)。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感觉平面阻滞上限、达到最高平面时间、到达T12的时间、T12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相比,D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缩短,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延长(P<0.05或P<0.01);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在术后1d和3d,D组患者POCD发生率低于R组患者,(P<0.05)。

连续腰麻对老年下肢手术炎性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收藏
季加富, 张红光, 苏帆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经Spinocath导管施行连续腰麻(CSA)对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时炎性介质释放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年龄62~80岁,ASAⅠ~II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A组(A组;观察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B组;对照组),每组28例。CSA组选择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入Spinocath导管2~3 cm,给予负荷剂量为0.75%罗哌卡因0.5~1.0ml;CSEA组选择L2-3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头向置管3~5cm,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5~2.0 ml。两组均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监测系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30min(T3)、1 h(T4)及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和心脏加速度指数(ACI);两组均于T0、T1、T2、T3、T4及T5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IL-1、IL-6、TNF-α等炎性介质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皮质醇和血糖等应激激素的值。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 CSA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MAP、CO、SVR、和ACI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和CSA组比较,CSEA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的MAP、CO、SVR、和ACI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以T1-T3时间段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最为显著(P<0.05)。血糖和皮质醇:与麻醉前比较,CSA组麻醉后二者的值逐渐升高,但是较轻微,波动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与麻醉前和CSA组比较,CSEA组麻醉后半小时内二者的值有所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半小时至术毕升高幅度较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L-1、IL-6、TNF-α:与麻醉前比较,CSA组在麻醉后三者的值均有升高,术毕时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和CSA组比较,CSEA组麻醉后半小时内先急剧升高,幅度较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麻醉后半小时至术毕时升高幅度有所减小(P<0.01)。 结论 连续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有效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特别适合行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是一种较好的合适的麻醉方式。

水合氯醛口服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磁共振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收藏
卞勇, 姚莹, 王丹, 黄延辉, 张马忠, 陈怡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分析水合氯醛口服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核磁共振(MRI)检查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单盲、队列研究分析我院2014年9月1日-11月31日行MRI检查的患儿247例,评价50mg/kg水合氯醛口服复合2.0 g/kg(A组)、1.5 g/kg(B组)、1.0 g/kg(C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MRI镇静检查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总镇静时间;分层分析年龄及发育状况对镇静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MRI检查总体镇静成功率为89.1%。A组、B组苏醒时间及总镇静时间明显长于C组(P < 0.05),三组镇静成功率、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年龄及发育状况不影响镇静成功率。结论 水合氯醛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安全地用于小儿MRI检查的镇静。50mg/kg水合氯醛口服复合1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满足日常MRI检查的镇静需求。

骶管阻滞降低七氟醚全麻下疝修补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   收藏
张先龙, 刘海林, 李法印, 徐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对全麻下疝修补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0名2-7岁ASAⅠ-Ⅱ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骶管阻滞组(C组)及芬太尼组(F组)。分别记录在术前(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时(T3)、插管后五分钟(T4)、切皮时(T5)、苏醒室5分钟(T6)、苏醒室30分钟(T7)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拔管时间、术后躁动评分。结果:拨管时F组较C组(15.90±8.73VS12.03±6.47)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躁动评分F组较C组高,术后躁动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复苏室5分钟及30分钟心率F组较C组(119.48±9.55 VS 110.33±7.81;118.20±11.58 VS 108.93±10.25)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F组较C组(100.38±6.07 VS 93.03±11.43; 101.30±10.50 VS 94.88±12.97)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各个时间段,两组患儿SpO2无显著差异性。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能降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术前心理干预对小儿漏斗胸矫正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收藏
李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心理干预联合静脉镇痛对小儿漏斗胸矫正术后镇痛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漏斗胸矫正术患儿,患儿除漏斗胸外,无其他系统器质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Ⅰ心理干预组(组Ⅰ):术前予于患儿心理干预。Ⅱ对照组(组Ⅱ):常规围术期准备。两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启用电子自控镇痛泵,持续泵入芬太尼量为5μg•kg-1d-1,2ml/h,锁定时间为15min,输注48h,分别于术后1、6、12、24、36及48h记录如下数据:镇静评分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按压次数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Ramsay镇静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 FLACC评分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48h芬太尼总用量Ⅰ组(9.6±2.0)μg•kg-1显著少于Ⅱ组(13.8±2.2)μg•kg-1(p<0.05)。按压次数及有效次数显著组Ⅱ(7.9±1.7)次多于Ⅰ组(4.8±1.5)次(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提高小儿漏斗胸矫正术后镇痛效果,增强患儿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促进患儿顺利康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后子痫前期孕妇与健康孕妇的脐带血血气异常的比较   收藏
肖玮, 段庆芳, 福文雅, 赵磊, 张瑛,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后子痫前期孕妇与健康孕妇的脐带血血气异常的区别。方法 共募集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晚发型稳定期子痫前期孕妇26名及健康孕妇26名。选用小剂量布比卡因(7.5mg)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在腰麻给药同时采用LiDCOrapid系统提供的容量反应性参数(ΔSV)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使每搏量最优化。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娩出后脐带血血气指标差异。结果 子痫前期组孕妇需要第二次容量冲击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54% vs. 32%)。两组孕妇间低血压、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异。健康孕妇组脐动脉血氧饱和度(39±16 vs. 30±12)、脐静脉血氧饱和度(64±15 vs. 52±19)显著高于子痫前期组,脐动、静脉乳酸浓度(1.54±0.18 vs. 1.82±0.63;1.49±0.26 vs. 1.84±0.50)低于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后,除脐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乳酸以外,晚发型稳定期子痫前期孕妇与健康孕妇间其余脐带血血气指标没有显著的区别。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用于非洲黑人妊高征产妇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收藏
邵新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在合并妊高征的非洲黑人产妇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合适的局麻药剂量。方法:选择合并轻重度先兆子痫黑人产妇75例,ASAⅡ级~Ⅲ级,按0.5%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A组8 mg,B组10 mg,C组12 mg。记录腰麻(spinal anaesthesia,SA)前5 min、腰麻后5、10、15、30 min的心率(heart rate, HR)、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imetry, SpO2)。观察产妇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平面、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硬膜外用药、麻黄素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三组产妇在腰麻后5 min SBP 和DBP显著下降达最低值,与A[SBP(141.74±11.82 ) mm Hg(1 mm Hg=0.133 kPa),DBP(95.77±11.28) mm Hg]、B[SBP(139.32±12.26) mm Hg,DBP(94.74±11.89 ) mm Hg]两组相比C组[SBP(125.25±15.76) mm Hg,DBP(87.75±12.21) mm Hg]血压下降显著(P<0.05);腰麻后感觉阻滞平面达胸6(T6)的例数B(23)、C(24)组多于A组(17) (P<0.05),达胸4(T2)例数C组(13)多于A(2)、B(3)组(P<0.05);麻醉效果B组(优88%)、C组(优100%)优于A组(优64%)(P<0.05);低血压发生率C组(88%)组高于A(24%)、B(32%)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15%)高于A(6%)、B(7%)组 (P<0.05);麻黄素用量C组[(53.48±10.87)mg]多于A[(10.20±4.58)mg]、B[(14.37±5.40)mg]组(P<0.05); A组(9)硬膜外用药例数明显多于B(1)、C(0)组(P<0.05)。结论:CSE用于合并妊高征的黑人产妇剖宫产手术,0.5%等比重布比卡因10 mg联合芬太尼20 µg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合适的局麻药剂量。

先心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剖宫产围术期临床观察   收藏
朱炜, 马正良, 顾小萍, 朱巍, 杨许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监测先心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剖宫产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及转归。方法 先心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椎管内麻醉下行破宫产术。年龄 19~38 Y,体重55~74 kg,妊娠35~39 W,肺动脉压80~110mmHg。其中5例为早产儿,3例为足月儿。为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1例,Ⅲ级5例,Ⅱ级2例,均未行心脏手术。监测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表现。 结果 围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麻醉效果满意。8例患者均存活,7例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疑为心功能不全的1例患者,经强心利尿处理,两天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缓慢撤药。结论 对于先心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剖宫产患者,椎管内麻醉结合良好的阻滞平面控制,维持合适的前负荷,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对于NYHA>Ⅳ级的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仍有待探讨。

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视频喉镜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中的应用   收藏
陈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12-1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 OSAS患者60例,年龄27~48岁,体重78~106kg,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健忘镇痛慢诱导后应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行经鼻气管插管,B组为常规静脉快速诱导后应用Macintosh普通喉镜行经鼻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术中均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Narcotrend的监测下维持相对稳定的麻醉深度,应用罗库溴铵维持肌松。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的MAP、HR和SPO2 。同时记录声门暴露分级(Cormark-Lehane分级),喉外部压迫操作、Magil插管钳辅助、喉镜上沾血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插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比较,A组在诱导、插管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B组在T1时,MAP和HR均有下降,而在T2 、T3时,MAP和HR又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声门暴露情况优于B组,插管时间更短,首次插管成功率较高,喉外部压迫操作及Magil插管钳辅助发生率少,且术中A组应用镇痛药剂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B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A组延长,而A组的躁动评分和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忘镇痛慢诱导联合Glidescope视频喉镜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患者麻醉不仅插管安全迅速,降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还使麻醉诱导期和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苏醒迅速完全,镇痛满意,降低了拔管风险。因此其可良好应用于此类患者手术麻醉,有临床推广价值。

综述
丙泊酚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解成兰, 钱燕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凝血、物质转运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重要的生命活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已成为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研究显示,丙泊酚具有一定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但其保护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寻丙泊酚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内容 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丙泊酚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丙泊酚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各种可能机制。 趋向 为扩大丙泊酚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新思路。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脏损伤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高谱, 薛富善, 杨桂珍, 李瑞萍, 孙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高达30%的心脏手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脏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与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独立相关。目的 综述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病机制、预测和防治。内容 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途径,涉及血流动力学、炎症、代谢性和肾脏毒性因素。临床研究已经确定心脏手术相关AKI的预测因子,可有效用于判断心脏手术患者发生AKI的风险。一些肾脏干预策略,例如减少高风险患者的有创操作、围手术期应用尿钠肽和非诺多泮、手术前液体预充、改善贫血以及手术后早期行肾脏替换治疗等已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趋势 随着对心脏手术后AKI认识的增加,我们将能更好地实施预防和治疗。

介入性治疗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邹璐雯, 徐铭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为2%-3%,尤其是剖宫产术中出血又是剖宫产最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短时间内出血量大,若不进行及时适当的救治,产妇就可能在短时间内休克甚至死亡。目的:通过分析介入性治疗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现状及进展,合理推广及应用新技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并发症。内容:本文将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及动脉球囊导管阻断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趋势:介入性治疗具有快速有效、创伤小、可保留子宫、并发症轻等优点,近年来在产科出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无创显影技术应用于介入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肿瘤患者手术的麻醉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李晶, 余灵祥, 董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对于实体肿瘤患者来说,外科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手术本身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增加术中及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几率。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的远期结局。目的 找出对肿瘤预后有益的麻醉方案。内容 就常用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对肿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趋势 咪达唑仑、丙泊酚、依托咪酯、曲马多、非甾体抗炎药、雷米芬太尼、舒芬太尼、环氧化酶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区域阻滞麻醉能够减轻围手术期免疫抑制反应,可能成为实体肿瘤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案。

瑞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余超, 黄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概述 分娩疼痛是一种极其强烈的躯体与心理感受,也是目前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 本文将对近年来瑞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内容 目前,除了普遍应用的硬膜外阻滞,瑞芬太尼由于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一种新的分娩镇痛方法,众多研究得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妇,对胎儿/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趋向 瑞芬太尼PCIA的最佳给药模式及给药剂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AAT2):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新靶点?   收藏
支利军, 许鹏程, 颜学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背景 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与防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迄今仍无突破性进展。 目的 选取EAAT2为切入点,以期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提供一新思路。 内容 EAAT2转运谷氨酸的机制、EAAT2在缺血性脑损伤形成中的地位以及EAAT2调节剂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趋向 谷氨酸转运体EAAT2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新靶点之一。

HMGB1相关分子机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收藏
王琳琳, 陈世强, 武庆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HMGB1是一种细胞核蛋白,通常情况下以分子伴侣形式维持核小体的结构并调节基因转录。众多病理情况下,HMGB1可被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释放到细胞外,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HMGB1有多种细胞膜受体,包括RAGE、 TLRs、Mac-1 、CD24等,可作用与多种类型细胞。 目的:在各种类型肺部疾病中,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中,从急性期、慢性期到纤维化期全面探讨HMGB1的作用。 内容:本文总结了HMGB1相关信号通路在哮喘、肺纤维化、脓毒症与LPS相关急性肺损伤、休克相关肺损伤、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细菌性肺炎及肺动脉高压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与结果。 趋向:在呼吸系统各种疾病模型中,从急性期、慢性期到纤维化期,HMGB1均参与其中。但机制研究方面,HMGB1通过哪种膜受体发挥主要作用,结果争议性较大, 是研究的热点。HMGB1的细胞靶点很广泛,但其不同疾病模型中通过哪种类型细胞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差异较大。HMGB1相关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分子,包括 HMGB1、RAGE受体和sRAGE等,动物研究表明它们的升高可能并不同步,其在人体水平的表达趋势与动物模型有一致性,但结果差异性较大,需加大样本量确切研究。HMGB1的特异性拮抗剂在动物水平有效,但在人体水平的研究还未有充分开展。

学习记忆行为学脑结构基础的研究进展   收藏
周凌雪, 张宗泽, 陈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正常的学习行为记忆基于各脑区的一系列神经网络活动,对其大脑机制的研究常建立在各种行为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为各项临床疾病及药物研究提供帮助。目前,学习记忆脑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涉及的脑区,大脑结构损伤的影响以及神经元放电过程等。 目的 探讨行为学实验中所研究的学习记忆脑机制,丰富和完善学习记忆的神经学理论,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内容 综述学习记忆行为过程的脑结构基础及过程 趋向 通过对学习记忆过程的脑机制的研究,完善与发展行为神经学,关于学习记忆过程大脑机制完整性的描述将成为可能。

继续医学教育
麻醉护理学科建设实践   收藏
侯晓旭, 张卫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36 (12):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麻醉护理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建设、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进而界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麻醉护理学科体系。方法 设立麻醉护理工作岗位,将麻醉护理工作划分为:手术临床麻醉护理、麻醉恢复期护理、疼痛诊疗护理、麻醉术后随访、自体血回输、药品管理、感染管理、设备与信息化管理八个麻醉护理学亚专业。各亚专业设立负责人并建立学科梯队。确立麻醉护士工作职责,建立并实施麻醉护理工作制度28项、工作流程30个、专科手术麻醉护理工作流程18个、应急预案16个及麻醉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建立规范化麻醉专科护士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毕业后继续教育。结果 培训了具有专业麻醉护理能力的麻醉护士67人,明确了各岗位麻醉护理人员职责,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麻醉工作中真正实现了护理岗位的价值,提升了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首次提出麻醉护理学亚专业学科体系构建方法并进行实践,完善了麻醉护理管理体系、麻醉安全保障体系,促进了麻醉学科与护理学科协同发展,为麻醉护理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验证,本研究提出的麻醉护理学科体系构建方法符合我国麻醉护理发展需求。麻醉护理学科发展处于形成期,学科基地建设、学科队伍、研究平台、研究资源等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