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9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专家共识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专家共识
《改善围手术期脑健康:围手术期管理团队关键行动的专家共识》解读   收藏
王昌理, 薄禄龙, 卞金俊,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0-0.  
摘要( 8 )   HTML( 72 )     PDF( 278 )

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对脑健康有潜在长期影响。近期,ASA邀请18名专家组成国际专家组,审阅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8部围手术期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实践声明和指南后,发布《改善围手术期脑健康:围手术期管理团队关键行动的专家共识》,涵盖教育、认知评估、谵妄筛查、非药物干预、疼痛控制和避免抗精神病药共6条声明,形成一份可被广泛实施的简洁行动清单。该专家共识将有效促进围手术期管理团队的持续改进,达到降低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目的。麻醉科医师亟需在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评估、干预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形成可遵循的临床路径和指南,为改善患者预后做出应有的努力。

论著
硫化氢通过Nrf2信号通路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收藏
胡雅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1-1.  
摘要( 3 )   HTML( 65 )     PDF( 159 )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信号通路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减轻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中的作用。 方法 36只7日龄C57BL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和36只7日龄Nrf2基因敲除(knock out, KO)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Con组)、Nrf2基因敲除对照组(KO‑Con组)、野生型模型组(WT‑HI组)、Nrf2基因敲除模型组(KO‑HI组)、野生型模型+NaHS组(WT‑NaHS组)和Nrf2基因敲除模型+NaHS组(KO‑NaHS组),每组12只。结扎一侧颈总动脉后缺氧环境中处理2 h复制小鼠HIE模型,腹腔注射3 mg/kg NaHS干预。缺氧缺血(hypoxic and ischemic, HI)后24 h,收集小鼠全脑组织,应用H‑E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情况,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酶标仪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释放,Clark氧电极检测呼吸率(respiration3/respiration4, R3/R4),生物发光法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蛋白 (B‑cell lymphoma‑2, Bcl‑2)、Bcl‑2 相关 X 蛋白(Bcl‑2‑Associated X, Bax)、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 HO)‑1、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rx)‑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Nrf2和组蛋白(Histone)3。分别在HI后4周和6周,应用Y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 与WT‑Con组比较:WT‑HI组小鼠存活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Bax、Nrf2、HO‑1和Trx‑1表达增加(P<0.05),Bcl‑2表达减少(P<0.05);MMP、线粒体呼吸率(R3/R4)和ATP水平降低(P<0.05),ROS释放增加(P<0.05);交替次数百分比和新异臂停留时间减少(P<0.05)。与WT‑HI组比较:WT‑NaHS组小鼠存活神经元增加(P<0.05);Bax表达减少(P<0.05),Bcl‑2、Nrf2、HO‑1和Trx‑1表达增加(P<0.05);MMP、线粒体呼吸率和ATP水平增加(P<0.05),ROS释放减少(P<0.05);交替次数百分比和新异臂停留时间增加(P<0.05)。与WT+NaHS组比较:KO+NaHS组存活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Bax表达增加(P<0.05),Bcl‑2、Nrf2、HO‑1和Trx‑1表达减少(P<0.05);MMP、线粒体呼吸率和ATP水平降低(P<0.05),ROS释放增加(P<0.05);交替次数百分比和新异臂停留时间减少(P<0.05)。 结论 NaHS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发挥对HI导致的学习记忆和神经元存活的保护作用。

超声引导下臭氧水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收藏
张学广, 申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2-2.  
摘要( 2 )   HTML( 63 )     PDF( 155 )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注射臭氧水与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of the shoulder, ACS)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ACS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臭氧水组(T组)和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组(C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肩关节腔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及肩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睡眠质量评分(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NRS、SRSS均低于治疗前,ROM(前屈、后伸、外展)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个月,两组间NRS及镇痛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T组NRS及镇痛药物使用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时点,两组间ROM(前屈、后伸、外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及SR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T组治疗有效率低于C组、T组SRSS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短暂的疼痛加重,合并糖尿病的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注射臭氧水和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治疗ACS疗效显著,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的中期疗效更佳。

颈动脉校正流动时间对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收藏
王思恬, 高巨, 罗超, 王骁颖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3-3.  
摘要( 1 )   HTML( 62 )     PDF( 109 )

目的 探讨并比较超声测量颈动脉校正流动时间(carotid artery corrected flow time, cFT)和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度(respirophasic variation in carotid artery blood flow peak velocity, ΔVpeak)对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 SHS)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择期剖宫产单胎产妇60例,年龄18~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孕37~42周。根据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是否发生SHS分为两组:发生SHS组(S组,28例)和未发生SHS组(W组,32例)。记录两组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前后的SBP、DBP、心率,超声测量蛛网膜下腔麻醉前后的cFT、ΔVpeak和颈动脉直径(diameter, 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FT、ΔVpeak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的关系,绘制cFT和ΔVpeak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及其95%CI。 结果 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有28例(46.7%)产妇发生SHS。与W组比较,S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增快(P<0.05);S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前cFT明显较小、ΔVpeak明显较大(P<0.05);两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前后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蛛网膜下腔麻醉前cFT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r=0.563,P<0.05),蛛网膜下腔麻醉前ΔVpeak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r=−0.461,P<0.05),蛛网膜下腔麻醉前D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BP无相关性(P>0.05)。蛛网膜下腔麻醉前cFT和ΔVpeak预测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HS的临界值分别为310.4 ms、10.5%, 敏感度分别为85.2%、75.9%,特异性分别为80.4%、90.1%,AUC分别为0.879(95%CI 0.763~0.994)、0.793(95%CI 0.642~0.943)。 结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超声测量cFT和ΔVpeak可以作为预测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后SHS的可靠指标,且cFT准确性更高。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收藏
晏明, 王巧, 张玉凤, 崔恩惠, 周静, 张浩, 丁松, 孙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4-4.  
摘要( 0 )   HTML( 61 )     PDF( 106 )

目的 评价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入产房后要求硬膜外镇痛时宫颈扩张<5 cm、孕37~42周、单胎头位、ASA分级Ⅰ‑Ⅱ级的初产妇298例。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CEI)模式下硬膜外(epidural, EP)阻滞组(CEI+EP组,99例)、PIEB模式下EP阻滞组(PIEB+EP组,98例)和PIEB模式下DPE阻滞组(PIEB+DPE组,101例)。记录产妇达到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1 分的时间,罗哌卡因用量,两侧感觉阻滞平面上限,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例数,不对称阻滞、镇痛不全、更换导管、产间发热、改良Bromage评分≥1分、胎心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瘙痒、头痛、剖宫产、器械助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7分和出生后5 min时Apgar 评分≤7分的发生情况。 结果 PIEB+DPE组NRS≤1分的时间短于CEI+EP组和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PIEB+EP组(P<0.05)。产妇其余指标及新生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IEB模式下DPE技术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少罗哌卡因用量,降低产妇发热的比例。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临床比较   收藏
赵颖颖, 李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5-5.  
摘要( 2 )   HTML( 65 )     PDF( 251 )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在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70例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瑞马唑仑组(B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方案:A组酒石酸布托啡诺0.6 mg+丙泊酚1.5~2.0 mg/kg,B组酒石酸布托啡诺0.6 mg+瑞马唑仑0.2 mg/kg。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0 min(t4)、手术结束时(t5)、完全清醒时(t6)MAP、心率、SpO2及BIS,无痛胃肠镜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加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离开内镜中心后4 h与24 h时随访情况。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t3、t4、t5时MAP低于B组(P<0.05),t4时心率低于B组(P<0.05),t2、t4时BIS值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加药次数及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后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的情况下,瑞马唑仑用于胃肠镜检查在获得不亚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时,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多方式干预对接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手术患儿围手术期心理和疼痛的影响   收藏
邢艳红, 王迎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6-6.  
摘要( 0 )   HTML( 64 )     PDF( 97 )

目的 探讨多方式干预对接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 DDH)矫形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精神状态和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DDH矫形手术的患儿120例, 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岁,体重12~2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4组:宣教+神经阻滞组(PN组)、宣教+术后镇痛组(PA组)、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NA组)、宣教+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PNA组),每组30例。4组患儿均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七氟醚、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维持。PN组、PA组、PNA组患儿术前访视时给予动画视频宣教手术和麻醉过程,PN组、NA组、PNA组患儿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PA组、NA组、PNA组患儿术后给予父母控制静脉镇痛。记录术前访视时(T0)、入手术室时(T1)、麻醉诱导时(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患儿的心率、MAP、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 mYPAS)评分。根据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 ICC)评估麻醉诱导时患儿的合作程度并记录ICC评分。同时测定并记录术后0.5 h(T'0)、术后2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患儿VAS疼痛评分及术中芬太尼用药量。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寒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4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输液量及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A组比较,PN组、PA组、PNA组患儿在T1、T2、T3、T4时的心率、MAP、mYP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在T5时心率、MAP也明显降低(P<0.05)。与PNA组比较,PN组和PA组心率、MAP、mYPAS评分在T3、T4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A组比较,PN组、PA组、PNA组患儿麻醉诱导时ICC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PA组比较,PN组、NA组、PNA组患儿在T'0、T'1、T'2、T'3、T'4时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PN组比较,NA组、PNA组患儿T'0、T'1、T'2、T'3、T'4时点VAS疼痛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与PA组比较,PN组、NA组、PNA组患儿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各组患儿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给予术前宣教及多方式镇痛干预对接受先天性DDH矫形手术患儿有良好的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的作用,并能降低患儿围手术期VAS疼痛评分和术中芬太尼用量。

术后给予褪黑素对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   收藏
许一凡, 陈福腾, 杨舒婷, 张倩, 张月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7-7.  
摘要( 0 )   HTML( 67 )     PDF( 125 )

目的 探讨术后给予褪黑素对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mg褪黑素组(A组)、10 mg褪黑素组(B组)和安慰剂组(C组),每组40例。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采集唾液后A组、B组、C组患者分别服用5 mg褪黑素、10 mg褪黑素和形状气味相同的安慰剂。分别于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21:00采集患者唾液,采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褪黑素、皮质醇浓度;术前1 d、术后第7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采用简明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dentity Consequence Fatigue Scale, ICFS‑10)评估患者疲劳状况;采用St.Mary´s医院睡眠问卷(St.Mary´s Hospital Sleep Questionnaire, SMH)评估患者术前2 d至术后第2天的每夜睡眠质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补救镇痛药物用量、术后48 h内并发症等发生情况。记录术前1 d、拔管时、手术当天、术后第1~3天及术后第7天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4.7%、23.7%、65.8%,B组较C组明显降低(P<0.01)。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A组、B组SMH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术后第1天B组SMH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A组、B组唾液褪黑素浓度较C组明显升高(P<0.05)。 B组术后ICFS‑10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 (P<0.01)。3组患者术后唾液皮质醇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连续3 d(晚)口服10 mg褪黑素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口服5 mg褪黑素能够改善患者当晚睡眠质量, 10 mg褪黑素与5 mg相比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更佳。

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   收藏
刘佳, 汪江, 陈立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8-8.  
摘要( 1 )   HTML( 59 )     PDF( 130 )

目的 系统评价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网络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关于GDFT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间自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治疗组采用GDFT,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主要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恶心呕吐、术后3 d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和首次排气时间,次要指标为术后血清乳酸含量。本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15个RCT,共计1 146例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3.22,95%CI −4.50~−1.93,P<0.01],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MD=0.22,95%CI 0.12~0.40,P<0.0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减少(MD=0.29,95%CI 0.14~0.61,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MD=0.37,95%CI 0.17~0.80,P<0.05),术后3 d POCD发生减少(MD=0.37,95%CI 0.22~0.62,P<0.01),首次排气时间缩短(GDFT组:MD=−15.09,95%CI −17.94~−12.23,P<0.01;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组:MD=−14.00,95%CI −24.64~−3.36,P<0.05),术后血清乳酸含量减少(GDFT组:MD=−0.40,95%CI −0.49~−0.31,P<0.01;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组:MD=−0.70,95%CI −0.90~−0.50,P<0.05)。 结论 术中GDFT有助于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氧供需平衡,且减少术后心血管系统和肺部并发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3 d POCD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

病例析评
高频叠加常频喷射通气应用于支撑喉镜下激光喉腔扩大重建术麻醉管理1例   收藏
敖腾, 陈琳, 陈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0-0.  
摘要( 0 )   HTML( 62 )     PDF( 133 )

困难气道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麻醉医师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文章报道1例喉癌术后伴气管切开、放疗病史,拟行“支撑喉镜下激光喉腔扩大重建术”的喉腔狭窄患者,经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术前讨论和紧密配合,成功应用高频叠加常频喷射通气(superimposed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SHFJV)完成手术的病例。该技术不进行气管插管即可保障患者术中通气,给外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预后良好。文章讨论并总结该病例经验,以期为困难气道管理提供新思路。

综述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收藏
杨旭, 赵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1-1.  
摘要( 0 )   HTML( 65 )     PDF( 162 )

氯胺酮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glutamatergic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拮抗剂,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抑郁治疗作用,尤其对难治型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RD)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文章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和分子基础进行综述,介绍NMDAR及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 AMPAR)在氯胺酮及对映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氯胺酮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及阿片受体介导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并对其他可能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氯胺酮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郑兰兰, 么佳鑫, 薛杭, 赵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2-2.  
摘要( 2 )   HTML( 68 )     PDF( 146 )

氯胺酮是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用作分离性麻醉药已有很长历史,近年研究表明氯胺酮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文章通过综述相关文献,讨论氯胺酮在预防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急性神经损伤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等情况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可能的机制。

脑电分析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收藏
杨宛凝,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3-3.  
摘要( 0 )   HTML( 64 )     PDF( 176 )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无创脑部活动测量技术,能够一定程度反映脑的功能状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由于脑电量化指标在麻醉监测中存在缺陷,原始EEG的研究已重新成为热点。近年来,基于EEG的临床麻醉监测研究进展迅速,寻找更准确、更全面、更方便快捷的脑电活动评价方法是人们努力的方向。文章通过介绍脑电图谱分析(频谱分析、时频分析)、功能连接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分析方法的原理与特点,探究麻醉过程中的大脑状态变化,并强调脑电分析技术对临床麻醉监测的意义,对脑电分析技术及其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围手术期超声对全身麻醉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作用   收藏
栗亚茹, 姜陆洋, 王璐, 窦豆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4-4.  
摘要( 1 )   HTML( 63 )     PDF( 159 )

容量反应性被定义为患者在10~15 min接受500 ml晶体溶液后,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增加10%~15%。床旁超声技术在手术室内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超声进行容量评估成为可能。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检查是无创操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是微创操作,TEE在围手术期可以动态、实时、连续监测容量,并且图像质量稳定良好。文章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超声指标分类(呼吸‑脉搏参数、静脉呼吸变异度、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容量反应性试验)进行综述,以期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

超声引导下筋膜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手术的研究进展   收藏
黄家慧, 唐春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5-5.  
摘要( 0 )   HTML( 64 )     PDF( 121 )

乳腺癌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控制乳腺癌围手术期疼痛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区域阻滞镇痛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引入,区域阻滞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筋膜间神经阻滞。文章总结筋膜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围手术期疼痛及术后恢复影响的研究资料发现,筋膜间神经阻滞能减少患者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术后急性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但对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及癌症复发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因此,筋膜间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推广的同时,应侧重于研究新的阻滞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对乳腺癌远期结局的影响。

脊柱侧凸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   收藏
税敏, 吴丹, 吴安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6-6.  
摘要( 0 )   HTML( 59 )     PDF( 112 )

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随病情进展可明显影响患者心肺功能、活动能力,出现脊髓受压甚至瘫痪。严重脊柱侧凸常需手术矫正,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甚至需分期手术。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系统先天性疾病。故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难度较大。文章结合新近研究进展,剖析脊柱侧凸患者低体重、困难气道、肺功能受损等特点,以及常见脊柱松解、胸廓成形、脊柱截骨矫形、切口深部感染清创等手术特点,阐明困难气道处理、术中监测、通气策略、容量管理、术后镇痛等围手术期管理重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纳布啡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收藏
余盼, 王军, 邹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7-7.  
摘要( 3 )   HTML( 69 )     PDF( 150 )

纳布啡是一种半合成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具有镇痛作用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等优势,在其他国家临床应用中展现良好的前景。纳布啡在国内上市时间短,临床应用及科研报道较少。文章通过介绍纳布啡药理特性及作用机制,综述其在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包括麻醉诱导、预防性镇痛、术中及术后镇痛、治疗术后并发症等)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为纳布啡更加安全、合理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收藏
刘莹珠, 张登文, 王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8-8.  
摘要( 1 )   HTML( 62 )     PDF( 129 )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心脏手术量日渐增加,且手术患者趋于老龄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害大,是引起非心脏手术后30 d内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众多,文章从术前评估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监测三个阶段,对可能诱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脑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收藏
吴子怡, 薛杭, 赵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9-9.  
摘要( 1 )   HTML( 59 )     PDF( 94 )

全身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具有潜在神经毒性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s)可通过提高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修饰,重塑染色质结构,调节基因转录表达。大量基础研究发现,HDACIs能够减轻七氟醚、异氟醚、丙泊酚等多种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大脑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有望成为治疗新靶点。文章就HDACIs在全身麻醉药致发育期脑神经毒性中的保护作用,以及调节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转录因子活性、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降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促进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纠正神经网络电活动紊乱等可能的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寻求相关神经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环状RNA与心力衰竭   收藏
魏宁, 徐金东, 陈丽文, 刘梅玉, 王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10-10.  
摘要( 1 )   HTML( 61 )     PDF( 99 )

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最新发现的非编码RNA,因具有特殊结构及可以在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而成为最近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表明circRNA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心力衰竭中的关键环节——心脏重塑,circRNA表现出调控甚至是逆转心脏重塑的巨大潜力。文章对circRNA的功能及其在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从心脏重塑3个重要环节(心肌细胞改变、心肌间质纤维化、血管再生)总结circRNA发挥的调控作用,总结目前circRNA在心力衰竭方面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开发新的治疗靶标和生物标志物提供新思路。

金属硫蛋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谢果, 陈伟, 王海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9): 11-11.  
摘要( 0 )   HTML( 69 )     PDF( 106 )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低分子量金属连接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严重威胁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命安全,其机制尚不明确。文章描述了MT的结构及生理作用,MI/RI的发生机制,MT减轻MI/RI的可能机制以及MT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和锌预处理心肌保护策略中的相关机制。未来对MT的研究可能涉及其在后处理保护策略中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抗氧化通路的关系。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