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论著  综述 
述评
气道管理教育模式的现况和发展   收藏
王世玉, 薛富善, 程怡, 李瑞萍, 崔昕龙, 刘高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0-0.  
摘要( 1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在气道管理中,错误的判断、差的教学和培训是导致患者罹患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是依赖临床环境的经验性学习,其常常是不适宜和不恰当的。目的 综述与气道管理教育模式和培训有关的一些问题。内容 重点阐述气道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学习气道管理技能的传统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气道管理专家的培养、气道管理课程的确定和气道管理能力的评估、模拟训练提高技能学习的潜在可能、人为因素、体系和团队对气道管理的影响等。 趋势 在新的麻醉课程中,气道管理已被明确定位为基本临床技能;包括临床能力定期评估的基于能力培养的医学教育将进入所有从事气道管理麻醉医师的临床教学课程。

论著
丙泊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LC3变化的影响   收藏
王平, 许鹏程, 刘琨, 张可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3, LC3)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84只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4):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脂肪乳组(Int组)、丙泊酚低剂量组(P1组)、中剂量组(P2组)、高剂量组(P3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缺血30min,再灌注2h。Int、P1、P2、P3组分别依次经股静脉输注脂肪乳2.4 ml•kg-1•h-1、丙泊酚6、12、24 mg•kg-1•h-1。连续记录功能学指标;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酶标仪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的活性,western blot分析LC3、p-Akt和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I/R组相比,P1、P2、P3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33.78±2.73)%、(27.13±1.89)%和(36.15±3.22)% vs (50.32±4.24)%, P<0.05]和血浆LDH水平都显著降低,心肌损伤减轻,LC3II/LC3I比率[(0.97±0.03)、(0.76±0.08)和(0.93±0.04) vs (1.15±0.07), P<0.05]减低,p-Akt表达[(1.69±0.43)、(2.51±0.15)和(1.95±0.41)vs (1.00±0.13), P<0.05]增加,而Int组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1组相比,P2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27.13±1.89)% vs (33.78±2.73)%, P<0.05]和血浆LDH水平均显著降低,心肌损伤更轻,LC3II/LC3I比率[ (0.76±0.08) vs (0.97±0.03), P<0.05]减低,p-Akt表达[(2.51±0.15) vs (1.69±0.43), P<0.05]增加,而P3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通过抑制LC3的表达,对心肌发挥保护作用,且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右旋美托咪啶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P38MAPK的活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收藏
杨颖, 王鹏, 封光, 刘功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内毒素诱导的肺损伤大鼠肺部P38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生理盐水组(Control),内毒素组(LPS),0.2μg/kg/h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ex 0.2), 1μg/kg/h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ex 1), 5μg/kg/h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ex 5)。各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在给予内毒素诱导肺损伤之前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 μg/kg/h 10分钟,然后持续按各处理组相应剂量输注右旋美托咪啶。Control组与LPS组输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ml/kg/h)。收集肺泡灌洗液,动脉血和组织标本,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测量肺组织湿/干重比,观察肺病理学改变,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10的浓度,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在注射了内毒素(LPS)后, 各组大鼠的动脉氧分压均明显降低;Control组大鼠肺部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LPS组、Dex0.2组和Dex1组大鼠肺部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而Dex5组大鼠肺部病理改变较LPS组明显减轻;LPS组、Dex0.2组和Dex1组肺组织湿/干重比、磷酸化的p38 MAPK、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上述指标Dex5组明显低于LPS组。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能够减轻内毒素造成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部分与阻断P38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化及肺部炎症有关。

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收藏
杜英英, 张洁, 周立君, 张卫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骨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拟行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术后连续2d行PCIA,并随访谵妄的发生(CAM—ICU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DS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8%VS.31%)(P<0.05)。DS组术后VAS评分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相比,右旋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能够减少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α-硫辛酸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收藏
于齐宏, 王君涛, 杜奕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经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发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和α-硫辛酸治疗组(α-LA组),造模12 h后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的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TNF-α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分别为(74.17±1.45)%、375.30±79.47 pg/ml、0.91±0.07 nmol/ml、156.53±42.71 nU/ml;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为(3.2±1.1)%。SAP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TNF-α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分别为(81.94±1.62)%、891.39±134.16 pg/ml、1.42±0.11 nmol/ml、97.04±33.62 nU/ml,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为(27.5±4.3)%;与Sham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AP组相比,α-硫辛酸干预可以显著减轻脑组织氧化损伤水平(α-LA组MDA含量与SOD活性分别为1.05±0.10 nmol/ml、118.15±37.93 nU/ml),减少细胞因子TNF-α含量(563.92±118.59 pg/ml)及下调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水平(P<0.05)。结论 α-硫辛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诱发的大鼠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单肺通气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肺摄取的影响   收藏
王伟芝, 罗艳华, 董桂敏, 王绍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吸入麻醉过程中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与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 TLV)相比七氟醚的肺摄取情况。方法 选择食道癌根治术患者15例(OLV组)和胃癌根治术患者15例(TLV组),分别于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或单腔气管导管控制呼吸,行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每组病人各个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七氟醚吸入气浓度(Fi)和呼出气浓度(Et),并计算Et/Fi,进行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的比较。结果 组间:OLV组BIS高于TLV组(P<0.05);OLV组Et/Fi高于TLV组(P<0.01)。OLV组:BIS呈逐渐下降趋势,5min达到临床麻醉水平(60),5min-120min维持在临床麻醉深度(40-60);Et呈逐渐上升趋势,30min达到稳态(30min变化无统计学意义)。Et/Fi呈逐渐升高趋势,50min达到稳态,50min-120min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LV组:BIS呈逐渐下降趋势,2min达到临床麻醉水平(60),2min-70min维持在临床麻醉深度(40-60),70-120min低于40;Et呈逐渐上升趋势,20min达到稳态。Et/Fi呈逐渐升高趋势,2min达到稳态,2min-120min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V对七氟醚的肺摄取有一定影响。OLV摄取总量少于TLV,2min-50min摄取速率高于TLV。OLV与TLV均可达到满足手术要求的麻醉深度,但TLV组在70min后应适当调整吸入浓度以避免麻醉过深。与TLV相比,OLV麻醉深度较浅,达到稳定麻醉状态的时间较长。

术中瑞芬太尼不同用量对上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收藏
周巧林, 汪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 要 目的 评价术中瑞芬太尼不同用量对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高剂量瑞芳太尼0.4μg• kg-1 •min-1(H组)和低剂量瑞芳太尼0.2μg• kg-1 •min-1(L组),两组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行静脉麻醉,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分别记录术后2h、4h、12h、24h、48h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logue Scale, VAS), 镇静评分,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 PCIA总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4h、12h、24h VAS评分(24±6,29±6, 25±6,21±7)与H组(42±7, 55±6 , 33±6 , 30±6 )比较显著下降(p< 0.05 ),镇静评分L组(2.7±0.3,2.3±0.4,2.1±0.3,2.0±0.1),与H组(1.7±0.2, 1.5±0.3, 1.2±0.2, 1.5±0.3)比较显著升高 (p< 0.05 ),术后48hL组舒芬太尼追加量及PCIA总按压次数分别为(155±9.2)μg和(5.6±0.9),与H组(176±13.0μg, 9.9±0.6)分别下降12%和43%(p< 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瑞芬太尼组与高剂量瑞芬太尼组比较有效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同温度脑室灌洗液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收藏
楼健, 陈漪雯, 江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脑室灌洗液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比格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按脑室灌洗液的温度不同分为体温组(T组37℃)、室温组(S组24~26℃)和低温组(D组16~18℃),每组5只。三组均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 分别于成功置入漂浮导管10min后(T0)、更换脑室灌洗液10min后(T10)、20min后(T20)、30min后(T30)、40min后(T40)、50min后(T50)测量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T组中,HR和MAP在T20~T50时点显著降低(P<0.05),MPAP、CVP、PAWP、CO在T40、T50时点显著降低(P<0.05); S组中,HR在T30~T50时点显著降低(P<0.05),MAP在T40~T50时点显著降低(P<0.05),CVP在T40时点显著降低(P<0.05),CO在T50时点显著降低(P<0.05); D组中,HR和MAP在T50时点显著降低(P<0.05),MAP在T30时点显著升高(P<0.05)。与T组T30时点比较 ,D组T30时点HR和MAP显著升高(P<0.05)。实验后各组犬均未发现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室温脑室灌洗液与37℃灌洗液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相似,可以成为37℃灌洗液的替代品。而低温灌洗液会引起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一过性升高。

帝视内窥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气管插管的比较   收藏
许小平, 范晓华, 杨涛, 李金宝, 邓小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比较Macintosh直接喉镜和帝视内窥镜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对声门暴露的程度和插管成功率,探讨Discopo帝视内窥镜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4例ASA Ⅰ~Ⅱ级、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实施全身麻醉诱导后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操作。随机应用Macintosh直接喉镜或帝视内窥镜分别显露声门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C/L分级)。第1种喉镜显露喉部结构后不行气管插管退出喉镜,用第2种喉镜进行声门显露,记录C/L分级并行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和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 帝视内窥镜声门显露程度(C/L分级)优于Macintosh直接喉镜(P<0.05)。Macintosh直接喉镜声门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16.3±7.6)s和(45.2±43.2)s,帝视内窥镜声门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12.9±5.9)s和(14.5±3.2)s,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intosh直接喉镜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83.3%(10/12),帝视内窥镜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12/12)(P<0.05)。结论 采用帝视内窥镜引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更容易地显露声门,并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气管插管的处理上具有一定优势。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反屈氏位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刘清海,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观察反屈氏位腹腔镜手术期间,患者无创局部脑氧饱和度(SCTO2,Cerebr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变化及特点。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20例,采用无创FORE-SIGHT近红外光仪监测双侧额部SCTO2,清醒状态下记录基础值(T0),分析CO2气腹前(T1)以及30°反屈氏位气腹下每隔15min(T2~T9)PETCO2及SCTO2数据,同期采集患者的MAP和体温,以及术前、术后的血红蛋白浓度。计算气腹期间SCTO2的变化幅度。随访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患者麻醉前清醒状态下SCTO2基础值:左侧为72±6%、右侧为72±4%,气腹前:左侧75±6%、右侧74±5%。气腹75min后SCTO2增高达峰值:左侧为84±5%、右侧为81±4%,均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2. 气腹期间,与气腹前比较SCTO2左侧增幅8.31±5.77%,右侧增幅8.21±5.69%,增幅最大值左侧达15.49%,右侧达17.14%。3. CO2气腹期间PETCO2的变化:气腹前为33.78±2.33mmHg,气腹15min后达到38.44±2.83mmHg,75min后达峰值40.75±2.22mmHg,均较气腹前显著增加(P<0.05)。4.各时点MAP、体温、血红蛋白浓度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反屈氏位CO2气腹条件下SCTO2持续增高,与CO2气腹所致的高碳酸血症性脑血管扩张及脑血流增加、吸入氧浓度升高有关,适度高碳酸血症有益于CO2气腹下脑氧供需平衡的维持。

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邢顺鹏, 皋源, 闻大翔, 何征宇, 杭燕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外科监护室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的患者178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置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穿刺位点、进针方向、穿刺针针尖斜面方向、导引钢丝J型头方向、穿刺时头部位置,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颈内同侧颈内静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否进入同侧颈内静脉与患者的性别(P=0.504)、年龄(P=0.200)、进针方向 (P=0.370)、穿刺针针尖斜面方向(P=0.670)无关,与穿刺部位(P=0.012)、穿刺位点(P=0.012)、穿刺时导引钢丝J型头方向(P=0.000)、穿刺时患者头部位置(P=0.030)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时穿刺部位在右侧〔危险度比值比(OR)=55.373,95%可信区间(CI):5.145~595.845,X2=10.965, P=0.001〕、导引钢丝J型头朝向颈内静脉(OR=24.116,95% CI:6.848~84.918,X2=24.558, P=0.000)和穿刺时头部偏向穿刺对侧(OR=3.681,95% CI:1.210~11.199,X2=5.268, P=0.022),为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独立危险因素。共29例(16.29%)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时进入同侧颈内静脉。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影响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主要因素有穿刺部位选择右侧、导引钢丝J型头朝向颈内静脉、穿刺时头部偏向穿刺对侧。

便携式超声引导桡动脉置管   收藏
李福严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11-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 评估便携式超声在桡动脉置管的作用。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要求术中动脉置管监测的择期手术患者132例,被随机分成超声组(Ultrasound Group,B组,66例)和触摸技术组(Blind Palpation Group,A组,66例)。记录两组从皮肤穿刺开始到成功置入导管的时间、每次穿刺的时间和穿刺的次数。然后,进行可视化便携式超声桡动脉置管和触摸技术桡动脉置管这两种技术比较。 结果 超声引导组有4例穿刺失败,同时触摸技术组也有4例失败,4例排除在有效观察资料之外,所以各组有效观察对象是62例。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的例数比较B组大于A组(p<0.05),B组一次动脉插管成功39人(63%),同时A组21人(34%);总穿刺数比较B组(98)明显小于A组(195)(p<0.05);B组与A组比较显著减少了穿刺次数(均数±标准差,1.6±2.0与3.1±2.4;p<0.05),但是,任一次成功穿刺的时间长(27.1±2.5与17.5±1.8秒,p<0.05),超声引导组所需总时间较短(55.6±63.9与112.5±123.5秒,p<0.05)。 结论 超声引导在挠动脉导管插入中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措施,增加挠动脉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技术简单易学,并减少挠动脉置管花费的时间。

布比卡因致高糖培养SH-SY5Y细胞ROS增多与凋亡增加   收藏
李亚文, 徐世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12-1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作用于高糖培养的SH-SY5Y细胞内ROS增多和凋亡增加情况。方法 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培养SHSY-5Y 细胞,经1mmol/L布比卡因作用6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的产量及细胞凋亡状况、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内GRP78相关蛋白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细胞存活率、ROS含量、细胞凋亡率和GRP78相关蛋白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方差齐)或Dunnett's T3法(方差不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组含不同浓度糖培养基的细胞经布比卡因作用6h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在葡萄糖浓度为5.56mmol/L、6.1 mmol/L、7 mmol/L组间RO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浓度为7.8 mmol/L、11.1mmol/L和13.3 mmol/L时,各组细胞内RO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布比卡因作用6h后,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布比卡因作用6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单独效应分析发现在布比卡因处理6h后,5.56mmol/L组和6.1mmol/L组分别为1.02±0.12和0.97±0.06,均高于7.0mmol/L组(0.3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8mmol/L组(0.98±0.06)高于7.0mmol/L组(0.3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6mmol/L 组、 6.1mmol/L组和7.8mmol/L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mmol/L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ROS增多及导致细胞凋亡增加与布比卡因进一步加强细胞内质网应激有关,引起细胞内ROS爆发,从而导致细胞损伤和凋亡。Grp78功能减弱导致细胞内质网应激进一步加强。

综述
围手术麻醉期输注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收藏
付树英, 葛圣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1-1.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围手术麻醉期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这与正在快速发展的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理念相背离。营养支持是快速康复外科的一个重要策略,输注氨基酸作为围手术麻醉期营养支持的有效方式已有较多临床和基础研究。目的 探讨围手术麻醉期输注氨基酸对机体体温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内容 氨基酸通过其营养物热效应(Nutrient Induced Thermogenesis, NIT)为围手术麻醉期患者提供了保温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脂肪动员和蛋白分解,促进蛋白合成,但可能加速血糖的升高。趋向 把握围手术麻醉期输注氨基酸的时机和剂量,使这一快速康复外科的策略得到优化。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收藏
贺娜, 解雅英, 于建设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2-2.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术后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的:本文就围术期可能影响POCD的因素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指导临床工作者更好的识别高危患者,加强围术期的管理,预防降低POCD的发生发展。内容:目前认为POCD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病人一般情况、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术前合并的疾病、手术类型与时间、麻醉方式、药物使用等。趋向:仍需要对POCD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并选择有效的预警指标,从而较低POCD的发生发展。

功能性磁共振在冠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收藏
高子军, 王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3-3.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危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影响。目前,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作为一种有效而无创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目的 探讨POCD诊疗的研究现状。内容 对冠脉搭桥术后POCD的诊断、发病机制及fMRI在诊断POCD中的应用做一综述。趋向 引起POCD的影响因素诸多,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尤为重要。

维甲酸在脑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杨炎梅, 汪晨, 董海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4-4.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 要] 背景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常见性疾病。它不但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而且大多数患者发病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的改变,是困扰当前医学界的一大科学难题。维甲酸(RA),作为维生素A的一种衍生物,是一种作用很强的分化诱导剂。研究证实RA在细胞形态发生﹑增殖分化﹑凋亡代谢以及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RA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关于其在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目的 阐释当前RA在脑保护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内容 简要描述脑卒中的研究现状和RA及其受体的生理功能,重点介绍RA通过不同的靶点和机制在脑保护中的作用。趋向 通过阐述RA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及保护作用机制,为将来用于治疗临床脑卒中患者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麻醉相关认知功能的动物行为学评估   收藏
杨美华, 王超, 王国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5-5.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目前,全麻是影响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多种行为学方法用于麻醉相关认知损伤的基础研究。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合理选择用于评估认知功能的行为学方法的问题。内容 就所检测的不同学习记忆类型和与学习记忆关联的脑功能区两个方面,以恐惧条件化、morris 水迷宫、放射状迷宫、Y迷宫等几种普遍应用的行为学方法为例来说明麻醉相关认知功能行为学方法的合理选择的问题。趋向 正确、合理的应用动物行为学方法,为进一步探讨麻醉相关的认知损伤的机制及临床上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种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小儿手术室外镇静深度监测进展   收藏
黄佳佳, 张马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6-6.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近年小儿手术室外镇静需求增加迅速,如何为这些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镇静和监测是麻醉医生必须关心的问题。 目的 总结目前各种小儿手术室外镇静深度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进展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内容 传统的评分系统将镇静深度相对量化,但有其局限性。BIS监测可安全有效用于小儿手术室外镇静深度评估,随着镇静程度加深,BIS值显著下降。但在≤6月小婴儿及使用氯胺酮和阿片类药物行镇静时,其读数可能不甚可靠。趋向 目前国内小儿镇静深度监测研究较少,BIS的应用有望指导麻醉医生更安全地行镇静治疗。

致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机械通气诱发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孟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7-7.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非心源性的各种严重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DIC、误吸等原发疾病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难治性低氧血症,进一步发展可演变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迄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内容:机械通气诱发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VILI)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是指应用呼吸机过程中由于机械通气诸多因素和肺部原发病共同作用导致的肺组织损伤。肺损伤过程中肺泡膜的完整性破坏及通透性的改变是根本原因,其早期表现为肺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以及后续表现为肺内炎性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囤积。致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TJ)是维持黏膜上皮机械屏障和通透性的重要结构,重要的包括Zo-1、Claudin和闭锁蛋白(Occludin)等。目的:本文就致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机械通气诱发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趋向:明确连接蛋白在机械通气诱发肺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上早期预防与治疗机械通气诱发肺水肿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右美托咪定在镇痛中的研究进展   收藏
刘清仁, 季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8-8.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背景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抗交感等作用,因此能明显减少围术期麻醉药用量,有效缓解应激反应,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及降低术后疼痛反应,以至于提高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目的 对有关Dex的论著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其在镇痛方面的应用进展。内容 概述了Dex的镇痛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在围术期镇痛、ICU镇痛及门诊镇痛的临床应用。趋向 Dex的镇痛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目前其在疼痛方面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老年患者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改变研究进展   收藏
谢飞, 刘力, 闵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9-9.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 近年来非去极化肌松剂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目的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老年患者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改变进行综述。内容 老年人生理改变使其对非去极化肌松剂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因此老年患者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后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不尽相同。趋势 虽然老年患者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可能增加术后残余肌松和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但充分考虑患者体质以及危险因素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非去极化肌松剂并加强围术期监测与管理,可有效减少非去极化肌松剂对老年患者不良影响和危害程度。

水通道蛋白在不同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的作用   收藏
刘溪, 尚嘉伟, 王爱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35 (3): 10-1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背景:急性肺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病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极高。肺损伤时肺水平衡失调是其病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以往人们对其原因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通透性增加,如今,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及其研究的深入为急性肺损伤肺水肿的机制带来了新的视角。目的:了解水通道蛋白在不同诱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内容:水通道蛋白的一般特性,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及水通道蛋白在不同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的作用。趋势:探索水通道蛋白在急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