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7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论著
患者自控镇痛不同药物方案在神经外科患儿术后 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收藏
邢菲, 安立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71 )     PDF( 119 )

目的比较4种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药物方案在神经外科患儿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 安全性。方法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儿160例,年龄7~12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4组:对 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吗啡组(M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40例。术后连接PCA镇痛泵,药物配置:C组为生理盐水; F组负荷剂量芬太尼0.5 μg/kg,背景剂量0.1~0.2 μg·kg−1·h−1,单次冲击剂量0.1~0.2 μg/kg;M组负荷剂量吗啡40~50 μg/kg,背 景剂量1~4 μg·kg−1·h−1,单次冲击剂量10~20 μg/kg;T组负荷剂量曲马多500 μg/kg,背景剂量100~400 μg·kg−1·h−1,单次冲击剂 量100~200 μg/kg。所有镇痛药加生理盐水配至总量100 ml,其中加昂丹司琼0.4 mg/kg。单次冲击剂量锁定时间15 min。术后 1、2、4、8、16、24、36、48 h 对4组患儿使用Wong⁃Baker Facial Scale(WBFS评分)及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意识改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4、8、16 h,C组WBFS评分、NRS评分高 于T组、F组、M组(P<0.05),M组WBFS评分、NRS评分低于F组、T组(P<0.05)。术后48 h,T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M 组、F组(P<0.05)。F组与M组PCA泵药物平均使用总量低于T组(P<0.05),术后48 h C组补救镇痛率高于F组、M组、T组(P< 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枕骨开颅术[比值比(odds ratio, OR)=0.295, 95%CI 0.093~0.937,P=0.038],M 组镇痛方案(OR=0.114,95%CI 0.022~0.599,P=0.010)为降低中重度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 Intensity, POPI)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7~12岁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患儿术后48 h使用PCA镇痛泵镇痛,吗啡镇痛安 全、有效,效果最好,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0—2020年脓毒症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收藏
薄禄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67 )     PDF( 127 )

目的了解脓毒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 库检索脓毒症相关文献,使用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提取并分析数据,纳入文献类型为 论著。对文献概况、国家和地区、机构、作者、文献来源出版物、文献研究方向、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和关键词等进行分 析。结果共纳入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0—2020年发表的脓毒症相关文献10 965篇,美国发文量居首位(3 318篇, 30.260%),中国发文量居第2位(2 404篇,21.924%);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匹兹堡大学(222篇,2.025%);发文量居首位的作者 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Tom van der Poll(89 篇,0.812%);脓毒症相关文献涉及的主要学科为普通内科学(2 872 篇, 26.192%)、免疫学(1171篇,10.679%)、实验医学(963篇,8.782%)、外科学(887篇,8.089%)和儿科学(819篇,7.469%)等。脓毒 症相关文献刊发数量居前10位的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平均为5.252,刊发数量占此研究检索结果的21.61%(2 369/10 965)。 此研究检索结果中,美国的H指数为124,文献总被引用114 594次,平均每项被引33.78次,H指数和被引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 家。VOSviewer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脓毒症相关文献的关键词主要集中于“疾病相关”“发病机制相关”“诊治相关”“实验研究 相关”“预后相关”等。结论2010—2020年脓毒症相关文献发文量以美国、中国和德国最多,其中中国发文量增速最快。 近十余年,中国脓毒症相关文献总量位居世界第2位,且中国2020年单年发文量已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文献质量与西方 国家文献仍存在较大差距。

临床路径管理对严重冠心病患者行原位肝移植 预后影响分析   收藏
王宁, 金沐, 程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58 )     PDF( 87 )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对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供肝原位肝移植,对术后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术后病死 率等预后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DCD 供肝成年人原位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359例,纳入术前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患者 60例,将纳入患者分为严重冠心病组(13例)和非严重冠心病组(47例),采取不同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人 口学特征、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术前心功能、肾功能、终末期肝病分类,术前生化指标,术中热缺血时间、门静脉阻断时间、腔 静脉阻断时间及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肌钙蛋白I(troponin I, TnI)均在正常范围,但严重冠心病组患者高于非严重冠心病组(P< 0.05);术前严重冠心病组乳酸水平高于非严重冠心病组(P<0.05);其余基线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 前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热缺血时间、门静脉阻断时间、腔静脉阻断时间、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术后严重冠心病组ALT及AST明显低于非严重冠心病组(P<0.05),术后其余指标如血压、心率、TnI和乳酸水平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冠心病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 冠心病组(P<0.05)。结论合并严重冠心病并非DCD原位肝移植术手术禁忌,但术后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优化临床路 径管理是改善这类患者临床结局的核心。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P⁃选择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收藏
魏海燕, 史宏伟, 李滢, 施婕 , 葛亚力, 施韬, 鲍红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56 )     PDF( 92 )

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患者P⁃选择素和 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拟在CPB和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和象鼻支架 植入术的ATAAD患者48例,年龄24~6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C组)和血小板分离组(P 组)。P组患者于全身麻醉后进行急性血小板分离,采集富血小板血浆并于CPB结束后回输;C组输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130/ 0.4。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前(T2)、CPB结束后30 min(T3)和术后6 h(T4)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 PaO2/Fi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P(A⁃a)O2),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P⁃选择素 和炎性因子(IL⁃6、IL⁃8、TNF⁃α)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结果与T1时比较:P组T2时血浆P⁃选择素、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均减少,P(A⁃a)O2升高(P<0.05);T3时PaO2/FiO2、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减少,P(A⁃a)O2、P⁃选择素、IL⁃6、IL⁃8和TNF⁃α 升高(P<0.05);T4时PaO2/FiO2、血小板计数减少,P(A⁃a)O2、P⁃选择素、IL⁃6、IL⁃8和TNF⁃α升高(P<0.05)。与T1时比较,C组T2~T4 时PaO2/FiO2、血小板计数减少,P(A⁃a)O2、P⁃选择素、IL⁃6、IL⁃8和TNF⁃α升高,T4时白细胞计数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 T2~T4时PaO2/FiO2升高,P(A⁃a)O2、P⁃选择素、IL⁃6、IL⁃8、TNF⁃α、白细胞计数降低,T2、T3时血小板计数减少(P<0.05)。结论自 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可降低ATAAD患者术中P⁃选择素及IL⁃6、IL⁃8、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肺保护作用。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联合 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收藏
刘颖, 张海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2 )   HTML( 73 )     PDF( 143 )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 月—2021年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两组(每组50例):舒 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组(SR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R组)。所有孕妇均接受持续硬膜外镇痛泵分娩镇痛。比较 两组孕妇镇痛前后的生命体征、镇痛前后VAS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接泵后30 min的改良Bromage评分、产后初乳时 间、孕妇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后两组孕妇心率、MAP、VAS疼痛评分均低于镇痛 前(P<0.05)。两组间孕妇心率、MAP、呼吸频率、VAS疼痛评分、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DR组孕妇第二产程时间短于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后 初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 组产妇发热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和对于孕妇生命体征、下肢运 动神经阻滞程度、新生儿情况和泌乳方面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显著缩短第二产程,降低 分娩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是在减少产妇发热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新疆地区疼痛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调查   收藏
徐桂萍, 杨惠鸿, 喇宏玲, 陈楠, 阿里木江·司马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57 )     PDF( 105 )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疼痛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情况,为新疆地区疼痛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年龄20~80岁的门诊患者,调查人员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对患者进行 疼痛程度调查,将NRS评分≥1分的患者定义为疼痛患者,共纳入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1 012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 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进行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的评定,使用电刺激仪进 行痛阈和耐痛阈的测定。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情况及疼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SAS评分≥50分表示存在焦 虑状态,SDS评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状态。根据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将患者进行分组[焦虑组(361例)、非焦虑组(651 例),抑郁组(306例)、非抑郁组(706例),焦虑抑郁组(193例)、焦虑非抑郁组(102例)、抑郁非焦虑(36例)、非焦虑非抑郁组 (221例)],分析比较上述相关指标。结果焦虑组患者年龄、NRS评分、女性患者占比、慢性疼痛占比高于非焦虑组(P< 0.05),抑郁组患者NRS评分、女性患者占比、慢性疼痛占比高于非抑郁组(P<0.05),中度疼痛患者和重度疼痛患者SAS评分及 SDS评分高于轻度疼痛患者(P<0.05),男性患者痛阈、耐痛阈高于女性(P<0.05)。焦虑抑郁组患者NRS评分高于焦虑非抑郁 组、抑郁非焦虑组、非焦虑非抑郁组,焦虑非抑郁组患者及抑郁非焦虑组患者NRS评分高于非焦虑非抑郁组患者(P<0.05)。其 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慢性疼痛、中度疼痛是疼痛患者合并焦虑的独 立危险因素,而女性、慢性疼痛、中度及重度疼痛是疼痛患者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慢性疼痛、中度[和 (或)重度]疼痛是疼痛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微RNA⁃377⁃3p靶向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 蛋白调控缺氧/复氧导致的肾细胞损伤   收藏
祁行毅, 黄维勤, 袁辉, 余美林, 黄筱轲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8 )   HTML( 81 )     PDF( 141 )

目的探讨微RNA⁃377⁃3p(microRNA⁃377⁃3p, miR⁃377⁃3p)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人肾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tubule epithelial cell line, HK⁃2)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HK⁃2先置于三气低氧培养箱(1%O2、5%CO2、94%N2)中培养12 h,诱导细胞缺氧损伤。之后细胞置于常氧培养箱(5%CO2、95%空气)培养,建立HK⁃2 H/R模型。构建miR⁃377⁃3p 抑制剂(inhibitor)、miR⁃377⁃3p 拟似物(mimic)、X 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si⁃XIAP)及相应的对照物转染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7组(每组5×105个细胞),即正常常氧组(NC组)、缺氧/复氧组(H/R组)、miR⁃377⁃3p抑制剂对照组(miR⁃IC组)、miR⁃377⁃3p抑制剂组(miR⁃I组)、miR⁃377⁃3p拟似物对照组(miR⁃MC组)、miR⁃377⁃3p拟似物组(miR⁃M组)、miR⁃377⁃3p抑制剂特异性小干扰RNA组(miR⁃XIAP组)。采用RT⁃PCR实验检测细胞中miR⁃377⁃3p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实验检测炎症因子IL⁃6及TNF⁃α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77⁃3p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77⁃3p对XIAP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3′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CCK8及ELISA实验检测细胞经miR⁃377⁃3p抑制剂特异性小干扰RNA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成功建立HK⁃2 H/R模型。与NC组比较,miR⁃377⁃3p表达水平在H/R组明显升高(P<0.05);与H/R组比较,miR⁃I组miR⁃377⁃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M组miR⁃377⁃3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均<0.05)。与NC组比较,H/R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IL⁃6及TNF⁃α表达升高(P 均<0.05);与H/R组比较,miR⁃I组细胞存活率增高且IL⁃6及TNF⁃α表达水平降低,miR⁃M组细胞存活率下降、IL⁃6及TNF⁃α表达水平增加(P 均<0.05)。生物信息学方法提示XIAP为miR⁃377⁃3p靶基因,miR⁃377⁃3p降低XIAP的表达并且抑制XIAP 3′UTR野生型报告基因活性(P 均<0.05)。此外,CCK8及ELISA结果提示,敲减XIAP可逆转miR⁃377⁃3p抑制剂导致的细胞存活率增强及IL⁃6和TNF⁃α表达下降(P 均<0.05)。结论抑制miR⁃377⁃3p可减轻H/R诱导的HK⁃2损伤,其机制与负性调控XIAP有关。

三种院前镇痛方式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归 临床研究   收藏
李育耕, 徐桂萍, 苏涛, 钮峥嵘, 马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1 )   HTML( 64 )     PDF( 119 )

目的对比不同院前镇痛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归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非甾体药物镇痛组(N组)、髂筋膜阻滞组(F组)、腰丛阻滞组(L组),分别于急诊 入院前行口服非甾体药物镇痛治疗、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镇痛治疗和腰丛神经阻滞治疗。于疼痛治疗前(T0)、疼痛治疗后 (T1)、术晨(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行VAS疼痛评分,于T2、T3、T4时测定血清IL⁃6、TNF⁃α、P物质浓度。记录患者ICU 入住率、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6个月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电话随访患者,根据巴氏评分 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F组和L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N组(P<0.05)。3组患者血清IL⁃6浓度随着 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TNF⁃α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降低,F组、L组T2时血清IL⁃6浓度低于N组(P<0.05),F组、L组T3、T4时 血清IL⁃6、TNF⁃α浓度低于N组(P<0.05);T2、T3、T4时F组、L组血清P物质浓度低于N组(P<0.05),T2、T3时L组血清P物质浓度 低于F组(P<0.05),N组、L组患者的血清P物质指标随着时间变化先降低后升高,F组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3组患者的静息 VAS疼痛评分、运动VAS疼痛评分在T1时较T0明显下降,后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不同程度改变;F组、L组T1、T4时静息及运动 VAS疼痛评分低于N组(P<0.05),L组T0时运动VAS评分高于F组和N组(P<0.05),L组T1时运动VAS评分低于F组(P<0.05)。 F组、L组术后至少发生一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率低于N组(P<0.05),F组住院天数短于N组、L组(P<0.05)。其余指 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院前镇痛方案中,院前区域阻滞镇痛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静息痛及运动痛、围 手术期炎性反应及谵妄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腰丛神经阻滞效果并不优于髂筋膜阻滞,院前区域阻滞镇痛对远期预后影 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腹横筋膜阻滞用于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收藏
孙艳霞, 柴芳, 梁轩, 李宇涵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63 )     PDF( 124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和腹橫筋膜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 生成的随机对照表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组,46例)和腹橫筋膜阻滞组(T组,41例)。全身麻醉前,Q组接受双侧QLB,分别给予 0.25%罗哌卡因20 ml,T组行双侧TAPB,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术后2、12、24、72 h静息及活动时内脏痛VAS 评分和切口痛VAS评分,记录术后24 h吗啡用量、自控镇痛首次推注时间、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术后 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患者术中瑞芬太尼药物用量、PACU时长,记录患者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穿刺部位感染、下肢无力或麻 痹、内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记录最近1周患者的平均VAS疼痛评分。结果87例患者完成 试验。Q组术后24 h吗啡用量低于T组(P<0.05),自控镇痛首次推注时间长于T组(P<0.05),术后2、12、24 h静息和活动时内 脏痛VAS评分低于T组(P<0.05),术后24 h静息时切口痛VAS评分低于T组(P<0.05),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 早于T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PB比较,QLB的术后镇痛时间更长,对于内脏痛的 镇痛效果更佳,缩短术后患者排气及排便时间,具有促进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后恢复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神经肽Y水平 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性分析   收藏
苗清华, 郭政, 张美峰, 雷易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59 )     PDF( 95 )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CVE)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102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3~82岁。根据术前是否合并2型糖 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49例)和非糖尿病组(NDM组,53例)。再基于术前是否伴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分为4个亚组:DM合并CVD亚组(DM⁃CVD亚组)、DM未合并CVD亚组(DM⁃NCVD亚组)、非DM合 并CVD亚组(NDM⁃CVD亚组)、非DM未合并CVD亚组(NDM⁃NCVD亚组)。采用ELISA法测定术前30 min、术毕和术后24 h血 清NPY含量。记录分析围手术期ACVE发生情况,采用Spearsman相关分析评价患者血清NPY含量与ACVE的关系。结果 DM 组围手术期总ACVE 发生率高于NDM 组(65.30% 比30.19%,P<0.05);与DM⁃NCVD 亚组比较,DM⁃CVD 亚组围手术期 ACVE发生率较高(44.44%比77.42%,P<0.05);与NDM⁃NCVD亚组比较,NDM⁃CVD亚组围手术期ACVE发生率较高(17.86% 比44.00%,P<0.05)。与NDM组比较,DM组各时点血清NPY增高(P<0.05);与同组术前30 min比较,DM组术毕血清NPY明显 升高(P<0.05);与未发生ACVE患者比较,发生ACVE患者各时点血清NPY明显增高(P<0.05)。DM组和NDM组患者各时点血 清NPY水平与ACVE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DM患者围手术期ACVE发生率升高与血清NPY升高相关。

激痛点针刺疗法与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疗效对比   收藏
倪芝琳, 金军, 陈立平, 朱雯, 殷琴, 梁栋, 申文, 袁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56 )     PDF( 91 )

目的比较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针刺疗法和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64例 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痛点针刺治疗组(A组)和外周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每组32例。A组行MTrPs针刺疗法 治疗,B组行外周神经阻滞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周期结束后(以下简称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 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颈部关节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同时记录住院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NDI评分较治疗前 降低(P<0.05),CROM较治疗前增加(P<0.05)。A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NRS、NDI评分较B组降低(P<0.05),CROM较B 组增高(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rPs针刺疗 法和外周神经阻滞均能显著缓解CEH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活动度和生活质量。MTrPs针刺疗法1个月后临床疗效优于外 周神经阻滞治疗。

病例析评
成年线粒体病患者的麻醉管理1例   收藏
刘丝濛, 吴延, 吴安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64 )     PDF( 124 )

线粒体病是一组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为特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任何器官均可能因能量代谢障 碍发生功能受损,给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文章报道1例成年线粒体病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围手术期 麻醉管理,同时回顾总结了线粒体病患者麻醉选择、术中监测以及用药建议。

综述
老年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收藏
夏珺, 熊源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1 )   HTML( 57 )     PDF( 168 )

急性疼痛是新近产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 恢复和远期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数量和年龄的不断增加,其复杂的生理变化和合并疾病给术 后急性疼痛的控制带来巨大挑战。文章简述术后疼痛的一般机制和老年患者生理变化,分析总结老年患者的疼痛评估和镇痛 干预治疗的特殊性,为临床医师进行老年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提供帮助。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1.7在疼痛中的作用 研究进展   收藏
刘星赟, 李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1 )   HTML( 59 )     PDF( 117 )

电压门控型钠通道(voltage gated sodium channels, VGSCs)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 痛觉的产生与传导。其中钠离子通道1.7(sodium channel 1.7, Nav1.7)在痛觉的产生和痛觉信号的传递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Nav1.7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在部分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文章主要阐述Nav1.7与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关系、Nav1.7 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综述Nav1.7基因突变在痛觉异常疾病中的作用以及Nav1.7作为潜在靶点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今后开发Nav1.7靶向药物进行疼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麻醉与肿瘤免疫微环境   收藏
李帅, 郑晖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72 )     PDF( 177 )

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麻醉技术和麻 醉药物是否会改变TIME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短期/长期预后是当下的研究焦点。文章针对麻醉对TIME的影响进行综述,现有 研究显示,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变TIME的功能,从而影响肿瘤生长、转移 以及患者的短期/长期预后,其机制与TIME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细胞免疫及细胞因 子的表达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活性等改变有关。多项体内、体外试验都证实了不同麻醉方 式和药物可以引起TIME的改变,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TIME的改变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纠治术后急性肾损伤的 研究进展   收藏
邵徽英, 张马忠, 郑吉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60 )     PDF( 90 )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心脏手术后患儿的AKI发生率 高达42%,而且AKI的发生与围手术期病死率相关。文章就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发病机制、风险 因素、预测及防治策略进行概述,并总结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生AKI的相关高风险因素及预防性策略应用的最新进展,以期指导 临床合理地规避风险,谨慎选择干预策略。

3D打印技术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刘婧, 刘光跃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59 )     PDF( 141 )

3D打印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麻醉学科中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 景。文章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麻醉学科教学、临床麻醉及基础科研中的应用和前沿研究,以期为该技术在麻醉学科中的进一 步应用提供启示。目前3D打印技术尚存有局限之处,但随着打印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相信该技术未来在麻醉学科将得到 蓬勃发展。

神经源性心肌顿抑及围手术期管理进展   收藏
李若雯, 吴蓓, 董佳, 曾敏, 梅弘勋, 彭宇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58 )     PDF( 102 )

神经源性心肌顿抑(neurogenic stunned myocardium, NSM)是指心脏因急性神经事件产生的可逆性心肌功能障 碍。其发生率取决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触发因素及NSM的诊断标准。目前NS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极易与心肌原发 性损伤相混淆。文章系统介绍了NSM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围手术期管理及预后等内容,以期对NSM 的临床决策能有所裨益,从而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颅脑创伤患者术中液体管理的研究进展   收藏
孙甜甜, 王洁, 崔伟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65 )     PDF( 141 )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术中维持适宜的血容量对预后有很大影响。有研究表明液体超负荷 可导致组织水肿、肺损伤和创面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液体量不足会增加低血压风险,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灌注,甚至导致 器官功能衰竭。如何优化术中液体管理策略是麻醉科医师最常见问题之一。文章从液体选择(晶体液、胶体液、高渗盐水和甘 露醇)、液体用量[开放性液体治疗、限制性液体治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血管内容量状态 监测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不同的液体管理策略,以期为TBI患者术中液体管理提供指导并为新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节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收藏
朱贺, 刘金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64 )     PDF( 116 )

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一组以肾功能短期急剧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全球每年 约有170万人死于AKI。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患者常伴随体位变化、术中大量出血及严重的应激反应,极易发生术后AKI。 外科手术后AKI与医疗资源占用率、患病率及病死率增加有关。目前,关于AKI诸多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相关机制尚未明 确。文章简述关节置换术后AKI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加深临床医师对这一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并通过回顾近几年国际上相关 文献,对关节置换术后AKI的围手术期高危因素及防治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临床管理水平提供指导依据,进而减少术后 AKI的发生。

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衰弱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昕馨, 范议方,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0 )   HTML( 65 )     PDF( 126 )

衰弱是一种以生理储备减少为特征的多系统综合征,常见于高龄手术人群,并与术后不良预后相关。围手术期 对衰弱进行评估是指导临床决策、降低围手术期风险的有效方法,但衰弱在神经外科领域尚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文章总结了 现阶段临床常用的衰弱评估方法,对颅脑神经外科衰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优化老年神经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管 理。目前对于神经外科衰弱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未来还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适合神经外科患者的衰弱评估方法 和有效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

微核糖核酸参与疼痛调控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陆江峰, 郭墨池, 温浩冉, 蒋宗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42 (7): 0-0.  
摘要( 2 )   HTML( 63 )     PDF( 102 )

微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进化保守非编码单链RNA,能够与mRNA结合抑制目标mRNA翻译或促进其 降解来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发现miRNA几乎在所有生理过程和大多数病理改变过程中发挥作用。文章综述miRNA参与调 控的过程,重点阐述miRNA在反映切口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和内脏疼痛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基于miR⁃ NA对疼痛治疗的前景。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